《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2-04-11 10:06:04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理解本文邏輯嚴密的結構特點,聯系語境,揣摩文中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學習馬克思為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終生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課文結構,了解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難點: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文章豐富的情感內涵

  一、導入:

  曾經有一個女兒問她的父親:“您的座右銘是什么?”

  父親的回答是“思考一切”

  這位以“思考一切”為座右銘的父親就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導師,被譽為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的馬克思

  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他遇到的一切問題,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直到他逝世,才停止思考在向這位偉人告別時,他親密的戰友恩格斯發表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二、教學過程:

  1、從題目“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我們可以知道,這不是一般的演講辭,這是一篇——

  明確:悼詞

  2、悼詞是演講辭的一種,是在追悼會上發表的對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來一篇悼詞,面對一個曾經和我朝夕相處卻先我們而去的人,他永遠告別了人間,我們在悼詞里說些什么比較合適呢?

  明確:該說一些法子內心的話,表示哀思和悼念

  (引導:哀思之情如何表達?難道一篇悼詞,僅僅是表達哀思、悼念嗎?)

  追憶、回憶他的一生,在追憶和回顧中表達深深的哀悼,這樣才不會空洞

  (引導:一個人一生中做過很多事,說過很多話,人生漫長啊,不可能一一記錄我們在寫作時該如何處理呢?)

  著重講一些最主要的,一生中的主要事跡,主要成就、功績、貢獻等

  3、我們對悼詞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思考一下一篇悼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悲痛、惋惜、愛戴、崇敬

  下面我們帶著對悼詞的了解和感情來聽一下課文錄音,同時找出這篇悼詞的中心段落

  明確:中心段落是文章的第2段從“這個人的逝世”到“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齊讀)

  為什么認為這一段是中心段呢?

  這一段對馬克思一生巨大貢獻及他對于整個世界的重要意義的總概括

  那么這兩段哪一句是中心句,為什么?

  明確:前一句因為“對于……對于……”下文著重在講損失

  后一句為補充“不久”和“空白”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強調損失的“不可估量”

  那么,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有哪些?

  明確:1)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2)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

  ——剩余價值

  3)“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其他領域的發現

  (引導:還有沒有其他貢獻,是不是馬克思最主要的貢獻,那么是為什么?)

  明確:作為科學家,思想家,就是這樣,但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那么,作為革命家,馬克思對革命作出了哪些貢獻?

  明確: 進行革命實踐

  宣傳(辦報,著書)

  參加各地的組織

  創立國際工人協會

  作者除了追憶馬克思的偉大功績之外,還追憶了什么?

  引導:閱讀第8段

  引導:馬克思作出了這么多貢獻的結果是怎么樣的?

  遭到各國政府的驅逐,資產者的誹謗、詛咒

  引導:對自己的這些遭遇是如何看待的?

  “毫不在意,把它們當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

  不在乎他人的態度 開闊的胸襟,博大的胸懷 高尚的品質

  這段還有哪些句子是表現馬克思的品質?

  “他可能有過很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表現馬克思的光明磊落

  擁有莫大英明和宏偉事業的馬克思逝世了,作為他的密友,恩格斯的感情是怎樣的?

  悲痛、哀悼、惋惜、遺憾

  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集體朗讀第一段,討論)

  a、停止思想了,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不忍心、不愿意說,這叫諱飾(不直接說出本意,而是用含蓄,委婉的語言把本意暗示出來)

  B.“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

  馬克思逝世的具體時間,強調這個時刻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的時刻,突出了馬克思逝世對整個世界有非同尋常的影響

  C、“讓他一個人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

  “兩分鐘”突出事情來臨的意外(突然)

  “還”字流露出未能在馬克思臨終前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

  馬克思在人們的惋惜中去世了,但是他的英名和事業卻留了下來如果這是一個墓碑,上方該寫上什么字?(永垂不朽)

  三、課外延伸閱讀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四、課后作業

  1、完成《導學與測試》練習

  2、結合課后練習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3、體會演說詞的論辯思路。

  教學難點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詞語的表達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分析領悟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科學的發展是經歷了很漫長的時期的,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以超人的智慧發現了許多客觀規律,以卓越的理論去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在復雜的社會科學領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學家.總結了資產主義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規律,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績,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恩格斯寫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并悼念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的導師。

  二、預習檢測:

  1、糾正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A、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霍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摩索。(豁、摸)

  B、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膛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腔)

  C、只能感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誤蔑的人。(誣)

  2、選詞填空,并區別這些近義詞:

  A、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安心、安靜)

  B、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發現、發明)

  C、但是馬克思在他們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獨特、獨到)

  (區別略,以上詞語很容易區別,教師可引導學生依據同義詞的區別方法分析辨別。)

  三、分析第一段:

  1、作者為什么要在開頭點明馬克思逝世的具體時間?

  明確:第一處詳細點明逝世的時間,表達了一種莊重的意味;第二處極言時間之短,既表現了“我”的痛苦和惋惜,又揭示和贊頌了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本段寫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這些短語來表達?

  明確:在這里作者采用了諱飾的手法(所謂諱飾,就是因為某個原因,不便直接說出某個意思,而是以比較委婉而又含蓄的語言表達意思),既表現了作者對馬克思的敬重,又表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小結:本段追述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和情景。

  四、分析二~五段:

  1、第二段是從哪些角度來評說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的?

  明確:一是從對象(無產階級、歷史科學);一是從程度(不可估量);一是從后果(空白);一是從時間(不久)。作者不斷變換角度,主要是強調馬克思對于無產階級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2、從后文內容看,第二段起何作用?它與后兩層在內容上是何關系?結構上又是什么關系?

  明確:從后文看,第二段起總綱作用,與后面兩層是因果關系;結構上是總分關系。

  3、第三段一共有幾個句子,試討論其句型結構。

  明確:這是一個復雜單句。“正像……一樣”是前置狀語;“馬克思”是主語;“發現”是謂語中心詞;“規律……做得相反”是賓語中心語;“人類……發展”是定語。

  4、第三段冒號后面的文字是一個復句,試分析這個復句。

  明確:①||(條件)②|(因果)③|||(并列)④||(因果)⑤|||(并列)⑥

  5、“不僅如此”中的“此”指什么?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

  明確:“此”指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結構上是遞進關系。

  6、第四段中最能體現馬克思第二個發現的作用的詞是哪一個詞?試具體解釋這個詞語的含義?

  明確:豁然開朗。剩余價值的發現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為人們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并解決這一社會的根本矛盾開辟了正確道路,對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7、第五段中“這樣兩個發現”指什么?

  明確: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

  8、第五段第3句中的“很多”“不是淺嘗輒止”各是從什么角度去敘說馬克思的理論研究的?

  明確:廣度和深度。

  小結:這一部分主要敘說馬克思在科學(歷史科學)方面的巨大成就,贊揚了馬克思卓越的見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五.附板書內容:

  六、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

  2、補充作業:印發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課時內容,處理課后練習一。

  二、分析第6、7段:

  1、“他作為一個科學家就是這樣”中“這樣”指什么?

  明確:指上文所說的馬克思在很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而且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2、為什么“每一個新發現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

  明確:因為他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些新發現必然能帶來歷史的發展、革命的發展。

  3、兩個“密切注視”體現了馬克思怎樣的科學觀?

  明確:他是通過了解科學的發展來了解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的發展的。

  4.作為一個革命家,馬克思具有怎樣的品質?

  明確:對革命滿腔熱情,對無產階級事業堅忍不拔,對工作卓有成效。

  5.第7段和第6段是什么關系?

  明確:前者談革命成就,后者談科學研究,內容上是并列關系,邏輯上是因果關系。

  6.為什么說“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

  明確:因為馬克思無論研究科學或是從事革命活動,都是指導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他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奉獻了一生。

  7.第7段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分三層。首句為一層,點明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2~4句為二層,概括馬克思革命的一生;5句為三層,簡述馬克思的革命活動。

  小結:這兩段敘說馬克思作為科學家和革命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事業中的偉大精神。

  三.分析第8、9段:

  1.“正因為這樣”中“這樣”指什么?

  明確:指前一段所說的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的卓絕表現和成就。

  2.“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中“這一切”又指什么?

  明確:指資產者“誹謗他,詛咒他”。

  3.“敵人”和“私敵”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敵人”指無產階級的共同的敵人;“私敵”指與馬克思的個人利益相沖突的人。

  4.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評價馬克思?

  明確:對比。把資產者和無產者對馬克思的態度作對比,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階級立場和崇高地位。

  5.第9段“永垂不朽”是什么意思?

  明確:本義是永遠流傳,不可磨滅。這里指馬克思的精神和他開辟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萬古長存。

  小結:這兩段高度評價馬克思的地位,并對馬克思表達最深切的哀悼之情。

  四.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二。

  2.補充作業:印刷資料。

  五.教學后記:

  附錄:

  [教學目的]

  了解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獻身于革命與科學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論述特點--嚴密的邏輯性(嚴謹的結構;高度精練、概括的語言);學習本文記敘、議論、抒情三種表達方式水乳交融的特點。(重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幻燈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簡介馬克思生平;把握全文結構;分析1-3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生平)

  今天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作者恩格斯。(板書)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的任務是:(板書)

  偉大貢獻

  論述特點:

  嚴密的邏輯性

  高度的概括性

  濃烈的抒情性

  關于馬克思的事跡,課文里有一些介紹,除此之外,你還能說出多少?

  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魯士(德國)。他25歲時遷居法國巴黎。在大學里研究法學、歷史和哲學。大學畢業后,就開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動。他與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實踐中共同戰斗,在革命理論上共同創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使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夠把握文章的結構,并品味文章的語言。

  (2)掌握悼詞的一般寫法。

  2、過程和方法:閱讀課文,運用學到的有關知識來分析欣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并感受、學習馬克思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特點。

  教學難點:

  議論、抒情相結合,議論中飽含著強烈的感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用魯迅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導入課文;并讓學生簡介課前查閱到的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讓學生閱讀課文并列出結構提綱,教師指導同學歸納總結。

  第一部分:描述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評價馬克思的功績。

  1、“不可估量的損失”(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2、 革命理論

  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

  許多領域有獨到發現

  3、革命實踐

  注重實踐

  參加實踐

  第三部分:論述馬克思的影響。

  敵人:驅逐他,誹謗他,詛咒他

  戰友:尊敬他,愛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預見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小結:結構嚴謹而邏輯嚴密。

  (三)、結合原文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討論,欣賞體會語言特點

  承遞性語句:“這個人的逝世,對于……”

  “不僅如此。”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正因為這樣……”

  過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總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小結:語言準確而感情深沉,議論、抒情相結合,議論中飽含著強烈的感情

  (三)教師提問: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學習馬克思?

  學生發言,討論,老師指導點評。

  小結:課文中體現出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創新,注重實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等等。對于今天的中學生來講,特別應該學習馬克思志向高遠的精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17歲時所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馬克思的青年時代》(尼·拉賓)、《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馬克思秘史》(沙葉新)、《回憶馬克思恩格斯》(保爾·拉法格等)

  (四)讓學生結合課文總結悼詞的一般寫法

  明確:從內容看,悼詞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所以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原因、時間、地點及其享年,還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職務;然后追述死者的經歷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貢獻,并做出評價;最后對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對參加悼念儀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從表達方式看,有敘述,有議論,兼有抒情,抒情貫穿著全文。

  (五)課外作文:

  寫一篇題為《在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隨筆。字數不限。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教育目標

  1.在初中學習過的議論文寫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觀點和材料的關系。

  2.初步了解演講辭的寫法。

  能力訓練目標

  尋找并借助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句段,明了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系。

  德育滲透目標

  了解馬克思一生的偉大成就,學習他為全人類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本文教學重點是全文的結構層次,通過尋找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結構特點。

  2.本文難點是分析“講話”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層次結構,弄懂各部分、各層次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采用討論法解決。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簡介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加點部分板書,下同)這篇著名的馬列主義文獻是馬克思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寫的。

  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誕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一個律師的家里。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從此,“這兩位朋友的畢生工作,就成了他們的共同事業”。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這位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心臟停止了跳動。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親人們為馬克思舉行了葬禮。葬禮簡樸、莊嚴,參加人數不多,但他們身后卻站著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安葬這位偉人的時候,與他一生并肩戰斗的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用英語發表了這一篇極其重要的講話。他滿懷無產階級革命深情,論述了馬克思對全人類、對全世界無產者所作出的.豐功偉績,贊頌了馬克思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終生的崇高精神,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二、讓學生默讀全文,要求按悼詞要點,述其哀、贊其功、頌其德,把課文劃分為三大部分。

  三、講讀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導讀設計:要求學生研讀第一、二兩段,完成下面的練習: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詞語:“下午兩點三刻”,“最”“還”“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同時依次撤換第一、二兩自然段中的下列詞語: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換成“的心臟停止跳動”,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個“對于”換成“和”,“不可估量”換成“巨大”,“空白”換成“嚴重情況”。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燈片)出示給學生,要求學生對照課文,仔細思考,逐一說明刪去的詞語為什么不能刪去?用來替代的詞語為什么不能替代?

  明確:

  “下午兩點三刻”: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于整個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影響,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時刻。

  “最”:選用這個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思想界的無與倫比的地位和作用。

  “還”:流露出未能在馬克思臨終時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

  “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于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遺容的安詳。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臟停止跳動”,而用“停止思想”,這不單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諱飾”的手法,而是為了突出馬克思的偉大,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失去了一個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階級的頭腦。

  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兩個“對于”,從在無產階級實際斗爭中的領導作用和研究社會科學的成就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的杰出貢獻;同時,表明了從兩個方面總領起后文的內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無法估計和衡量),因為后者程度最高,強調了馬克思逝世的損失之大,同時也贊揚了馬克思主義對于指導革命的偉大作用。不用“嚴重情況”,而用“空白”,因為前者語意含糊,而后者則說明了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這是對馬克思最確切、最富概括性的評價。

  第二自然段兩句話總領起后文對馬克思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和卓絕的斗爭精神的贊頌,突出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連同第一自然段,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無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板書:述其哀

  指導朗讀第一部分:要求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深沉的哀悼情調。語速:低沉、緩慢。先由學生各自朗讀,然后指名朗讀,酌情指導。

  四、講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第3—6自然段)。

  導讀設計:

  研讀第3—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即”“事實”,對不對?為什么?為什么要用達爾文的發現作比較?

  2.“不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馬克思“還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里的“還”起了什么作用?發現這個“特殊的運動規律”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3.“兩個發現”指代什么?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

  1.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不僅僅指“事實”,因為“即”不僅管到“事實”,而且管到由“事實”導引出的結論。

  這里的“事實”是指“吃、喝、住、穿”與“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誰是“首先”,誰是“然后”的客觀順序,它規定了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的,誰是第二性的。即如果沒有農民種地,工人蓋房、織布,人們就根本無法進行學習和從事政治、宗教等活動。“所以”標明由這個“簡單事實”導引出以下的結論:要解決“吃、喝、住、穿”,首先就要進行“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在這個生產中,人們就要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這個生產關系標志著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就是“基礎”。“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都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不僅是指“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而且包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這個順序在過去卻是“做得相反”的。

  2.“不僅如此”的“此”指代“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個“還”在這兒表明圍繞馬克思的豐功偉績這個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由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這就是剩余價值(見注)規律。這個特殊規律的發現,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經濟學家(他們行不清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和社會主義批評家們(他們詛咒資本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這一鮮明的對比,說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有著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3.“兩個發現”是指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點”與“面”和“詳”與“略”的關系。這里“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的,都有“獨

  到的發現”,表明馬克思作為一位科學家研究的領域之廣、成績之大,與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相呼應。

  小結:三個段落,圍繞馬克思的科學理論環環緊扣,層層推進,高度精確地概括了這個方面的豐功偉績。

  指導學生朗讀第二部分第一層,理解其內容的豐富、深刻地體會其語言的概括和精當。

  五、布置作業

  表情朗讀練習二中的四個句子,并按要求解答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前課內容

  1.提問: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在理論上有哪些偉大建樹?

  2.檢查作業。

  二、講讀第二部分第二層(第6、7自然段)

  導讀設計:研讀第6、7段,完成下列練習。

  1.馬克思“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其中“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2.“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個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啟下?既承上又啟下?為什么?

  3.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斷謂語“是”的主語是什么?賓語是什么?這一句中“第一次”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4.馬克思的科學理論與他的革命實踐的相互關系是什么?

  明確:

  1.“這”指代馬克思的“兩個發現”和“他研究的每個領域”的“獨到的發現”。但這“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指“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也就是說,對比馬克思偉大的理論創造,他有著更為光輝的革命實踐。這里的“主要的”“首先”,表明對馬克思的功績的表述再次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2.這個過渡句是既承上又啟下。“承上”是說:由于馬克思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追求科學“在歷史上的推動作用”,致力于科學的“實際應用”,表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所以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但這句話又是下文的論題,即他的光輝的革命實踐的事實更印證著他對待科學的嚴肅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證明他“首先

  是一個革命家”。

  3.“是”的主語是“使命”,賓語是兩個“參加……事業”(動賓短語)。“第一次”表明馬克思親身參加的偉大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造一樣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是因為馬克思不僅“熱烈”地向群眾宣傳自己的科學理論(辦報、編小冊子),而且“頑強”地領導著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最后“卓有成效”地創立了“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引導無產階級以戰斗的風貌第一次登上了國際斗爭的舞臺,使無產階級從自發斗爭的階級進步到自為的階級。

  4.馬克思之所以能創立科學的革命理論,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參加了億萬奴隸摧毀舊世界和創立新世界的偉大革命實踐。革命實踐是創立理論的基礎。偉大的革命理論反過來又指導和推動著偉大的革命實踐。所以,馬克思首先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樣偉大的科學家。

  三、講讀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導讀設計;研讀8、9自然段,完成下列練習:

  1.“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其中“這樣”指代什么?兩個“最”體現在什么地方?馬克思對此抱什么態度?說明了什么?

  2.馬克思逝世,“整個歐洲和美洲……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這與各國政府和資產者對他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這說明了什么?

  3.“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里的“敵人”和“私敵”有何區別?為什么說“可能”?

  4.“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明確:

  1.“這樣”是指馬克思的劃時代的理論創造和革命實踐。兩個“最”體現在兩個“無論”上,無論性質怎樣的政府,也無論什么色彩的資產者派別,都毫不例外地瘋狂地嫉恨他,惡毒地誣蔑他。馬克思對此“毫不在意”,當作蛛絲“輕輕拂去”,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極端蔑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堅定性。

  2.這個“對照”說明馬克思是無產階級最忠實的代表和導師,同時也說明他的理論和實踐給了各國資產者以致命的打擊,是資產者不可調和的敵人。這個對照與開頭呼應,深化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中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地位。

  3.“私敵”是指以我為中心,以“我”的利害區分敵友,這是剝削階級個人主義的一種

  表現。馬克思沒有這樣的私敵,說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作斗爭,因而他有“許多敵人”。這些敵人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這個評價含蓄深刻,高度贊頌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語氣表示肯定的含義。

  4.恩格思最后莊嚴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將永垂不朽”這句飽含深情和敬意的結語,雖是一般悼詞結語,但絕不僅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應全文,總結全文,是由馬克思的豐功偉績中引申出來的必然結論,體現了作者的心聲,也是億萬人民的心聲。

  四、要求學生復看第二部分,找出段與段之間的關聯詞語,說說它們在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方面所起的作用,結合完成練習題一、三。

  五、指導學生表情朗讀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六、總結擴展

  分析文章的結構離不開對邏輯段的概括,而概括每段的大意又離不開對段內句間關系的分析,如分清解釋和被解釋關系,注意轉折、因果關系復句等,當然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樣離不開對關鍵詞語的理解。

  悼詞作為講演辭的一種,具有講演辭的特點:

  1.內容要有針對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2.感情要深摯,語言要通俗形象。

  3.結構上通常要開門見山提出全篇講話的主題,以便聽眾抓住要領,然后圍繞主題,或逐層深入,或分成幾個方面來談。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在每一層次或每一方面的開頭處,往往要先說明要點,結尾再加以重申,以使聽眾始終不偏離講話主題,能對全篇講話有個清晰的感受。

  七、布置作業

  1.課后思考和練習三、四

  2.課外閱讀列寧文章《卡爾·馬克思》。

  附:板書設計

【關于《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說課稿11-23

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后記12-17

在祭掃烈士墓的講話稿03-11

郭沫若《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閱讀答案10-11

在祭掃烈士墓的講話稿5篇03-11

在祭掃烈士墓的講話稿(精選11篇)04-01

在沈從文先生墓前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2-06

季羨林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散文10-08

《在Excter教堂前》徐志摩的詩12-29

《鄉愁》的公開課教案08-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免费 |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视频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