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1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后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臟衣服和鞋子)
五、采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嘗西紅柿。
將采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里清洗干凈。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并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嘗,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嗎?"
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獲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2
活動目標: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照相機,種植地。
活動過程:
一、觀察西紅柿的葉子(第一周)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一數。
二、繼續觀察西紅柿(第二周)
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西紅柿(第三周)
你發現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四、觀察西紅柿(第四周)
你發現了什么?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3
一、設計意圖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最主要的方法。皮亞杰認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對兒童觀察能力的訓練。近期,我班正在進行“好吃的食物”主題活動,幼兒對一些常見的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經驗。如何抓住契機,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觀察活動中進一步激發觀察的興趣,幫助其整合并提升經驗和認識,從而發展其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我們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西紅柿作為觀察物,設計了此次觀察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了解西紅柿的主要特征和簡單食用方法。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方法找尋觀察物,提高觀察感知能力、比較能力和判斷力。
3、愿意參與觀察感知活動,并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三、活動準備
1、教具:圖表1張,感官標記、特征標記若干;布口袋1個;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標記圖卡各1張;簍子3個;關于西紅柿的課件。
2、學具:幼兒每人1個盤子(盤上附有蓋布),內裝: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四種實物各1個;人手1把塑料小刀。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游戲情景,引出觀察任務。
(1)師出示有蓋布的盤子(幼兒人均一盤),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吃的東西,放在盤子里了,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芽”
(2)請幼兒掀開面前盤子上的蓋布,說出盤中食物的名稱(西紅柿、青瓜、荔枝、紅蘋果)。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師出示相應的標記圖卡。
(4)師提出下一環節的觀察任務:“在這四個寶寶當中呀,有一個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是誰呢?請你們用小眼睛、小手還有小鼻子來找一找它,好嗎?芽”
2、根據線索進行選擇、感知和操作,初步把握觀察物特征。
(1)線索1:它又紅又圓。
①提出操作要求:“我們現在就開始找它啦!它又紅又圓,請你們用小眼睛找找看,然后把又紅又圓的食物拿到盤子的.外面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在盤子中留下青瓜呢?”
④幼兒表述對青瓜的觀察結果,引導幼兒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⑤請幼兒將青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青瓜標記的簍子里,并說“青瓜寶寶我送你回家”。
(2)線索2:它的身體是滑滑的。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把荔枝、蘋果、西紅柿放回盤子里,再用小手找找看,誰的身體是滑滑的?然后把它拿出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留下荔枝寶寶呢?”
④幼兒自由表述自己觸摸荔枝的感覺(表殼粗糙并有些刺痛感)。
⑤請幼兒將荔枝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荔枝標記的簍子里,并說“荔枝寶寶我送你回家”。
(3)線索3:它沒有明顯氣味。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用小鼻子找一找它,它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請將它拿出盤子。”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留下蘋果寶寶呢?”
④引導幼兒學習聞的正確方法,并表達自己聞到的氣味。
⑤請幼兒將蘋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蘋果標記的簍子里,并說“蘋果寶寶我送你回家”。
(4)師幼共同請躲在布口袋里的神秘寶寶“西紅柿”出來,讓幼兒發現與自己操作后的結果(盤中只剩下西紅柿)吻合,獲得成功感有助于進一步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
3、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主要特征。
(1)游戲1“眼睛看看我”。
①(出示眼睛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西紅柿先和我們玩一個‘眼睛看看我’的游戲。”
②提供幼兒人手1個洗干凈的西紅柿和1把塑料小刀。
③提問:“請你仔細看看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④幼兒仔細觀察西紅柿的外形,邊看邊自由表達觀察所得。(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1。)
⑤提升經驗: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頭上還有一頂綠色的小帽子。
⑥幼兒學習用塑料小刀獨立切開西紅柿,邊看邊說自己觀察到的西紅柿里面的樣子(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游戲2“小手摸摸我”。
①(出示小手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我們再來和西紅柿玩第二個游戲‘小手摸摸我’。”
②提問:“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西紅柿,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③幼兒輕輕用手觸摸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與感受。(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2。)
④提升經驗:西紅柿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3)游戲3“小嘴嘗嘗我。”
①(出示小嘴的標記貼在記錄表上)指導語:“你們想嘗嘗西紅柿嗎?我們來和西紅柿玩第三個游戲‘小嘴嘗嘗我’。”
②幼兒品嘗西紅柿,自由表述嘗到嘴里的感覺。(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3。)
③提升經驗:西紅柿有許多汁,它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④拓展認識:聞聞切開后的西紅柿,有酸味,不同于未切時的無味。
4、結束部分:拓展生活經驗,了解西紅柿的多種食用方法。
(1)提問:“西紅柿可以生吃,還可以怎么吃呢?”
(2)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表達。
(3)師幼觀看課件,了解西紅柿的其他吃法(炒、煮西紅柿,喝西紅柿汁,蘸西紅柿醬等)。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西紅柿的外形和顏色。
2、能從兩種菜里找出西紅柿。
3、了解多吃西紅柿對身體有好處。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西紅柿、紅蘿卜(人手一個)、洗凈切好片的西紅柿(人手一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西紅柿的外形與顏色。
教師手指桌上一盤西紅柿,對孩子說:“寶寶,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幼兒回答。
師:對,這是西紅柿,寶寶看,西紅柿是什么顏色的?來摸摸西紅柿的皮。
邊說邊給每個孩子一個西紅柿,讓孩子摸摸聞聞。
小結:西紅柿紅紅的,圓圓的,摸一摸滑滑的有點軟,西紅柿可以生吃也可以燒菜吃。
二、品嘗西紅柿的味道。
叉一片西紅柿給孩子嘗嘗,問其味道。
幼兒回答(酸酸的,甜甜的)
三、分辨西紅柿
將西紅柿和紅蘿卜放在一起,讓孩子辨別西紅柿,并拿給老師看。
(幼兒說一說西紅柿和紅蘿卜的區別)
四、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
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平時可是生吃也可以熟吃。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紅柿,希望它有助于身體健康。
活動反思:
對于此節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下面簡單的講述下自己對于此節課的反思:以謎語導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但是,提問幼兒謎底是什么的時候,幼兒未能正確的猜出謎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導幼兒正確的猜出謎底。課堂氛圍師幼互動活躍,幼兒能大膽的舉手回答,講述自己在對西紅柿觀察中的發現。能讓幼兒知道西紅柿的內外部特征及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5
活動目標
1、繼續運用同種色或相似色進行漸變接色。
2、知道西紅柿是有營養的蔬菜,對人體有很多益處。
活動準備
1、涂色—西紅柿
2、油畫棒,彩圖西紅柿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看看,這是什么蔬菜?
西紅柿有什么營養?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二、觀賞與討論。
1、觀賞西紅柿
提問:新鮮的西紅柿是什么樣的?
(果實很飽滿不干癟,葉子和果實有很多水份,發著光亮。)
2、分辨西紅柿
提問:西紅柿有幾種紅色,除了紅色還有什么顏色?
3、討論:把西紅柿畫成什么樣才像真的一樣?
(紅紅的,很新鮮,很飽滿。)
4、教師涂色—西紅柿
觀察教師涂朱紅,然后涂桔黃,使之自然過渡。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每個人選兩個顏色畫一個新鮮的西紅柿。
2、分辨顏色的深淺與過渡,創造性地進行選配。
例如:有的是朱紅和桔紅,有的是桔紅和桔黃,有的'是桔紅和中黃。
3、不斷觀察調整深淺的過渡。
四、評價。
哪些西紅柿看上去特別新鮮?它們是怎樣配色和涂色的?哪些西紅柿看上去有點像假的?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6
活動目標:
1、根據圖譜提示正確選擇西紅柿,了解西紅柿的特征。
2、能夠仔細觀察,大膽在集體中用語言表述西紅柿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
活動準備:
特征圖標、西紅柿、香蕉、獼猴桃、桔子、梨子、小刀、筐、毛巾。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筐引起幼兒興趣。
t:要過圣誕節了,圣誕老人送給我們小三班許多禮物,想看看嗎?數到三就一起打開看看,哇~里面有這么多水果寶寶呀。你們最喜歡吃什么水果呢?老師喜歡吃……秘密!
2、出示圖譜,了解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t:老師給你們看三張圖,讓你們猜猜我喜歡吃什么?
第一張:我最喜歡吃這個形狀的水果。
第二張:我最喜歡吃這種顏色的水果。
第三張:我最喜歡吃頭上戴一頂小帽子的水果。
老師喜歡吃什么呀?
3、通過觀察了解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t:請小朋友將西紅柿拿出來,把其他水果寶寶送回家。
看一看西紅柿寶寶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西紅柿寶寶有什么感覺?聞一聞西紅柿寶寶有什么味道?
4、通過觀察了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t:西紅柿寶寶有這么大的肚子,你們知道里面裝了什么嗎?看看你們說的對不對,怎么辦呢?因為刀太鋒利了小朋友太小就請旁邊的老師幫忙切一下,看看西紅柿寶寶肚子里有什么?
教師總結:西紅柿有皮、里面有瓤、有籽。切開有水流出來。
5、品嘗西紅柿。
t:西紅柿有什么作用?怎么吃呢?今天很冷哦,你們敢生吃嗎?
老師怕你們吃進肚子里會不舒服,今天就請食堂的阿姨叔叔幫我們加工一下,讓我們吃到熱乎乎,香噴噴的西紅柿。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7
活動目標
1、感知西紅柿、黃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西紅柿與小黃瓜若干,提籃人手一個。
2、各組貼有西紅柿與小黃瓜標志的籃子各一個;餐盤若干,濕紙巾人手一條。
3、切好的西紅柿、小黃瓜若干;小碟子、湯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了解西紅柿與小黃瓜的外形特征。
二、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主要特征。
1、幼兒人手一個西紅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西紅柿的外形特征:
西紅柿是圓圓的.紅紅的身體,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2、鼓勵幼兒看看并摸摸小黃瓜,然后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3、引導幼兒通過與小黃瓜的比較,了解西紅柿的特征。
4、比較西紅柿和小黃瓜的.顏色、形狀、大小。
三、觀察切開的西紅柿與小黃瓜,在比較中了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1、西紅柿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覺得怎樣?用鼻子闖到什么氣味?
3、小結:西紅柿外表是又圓又紅的,頂上有綠色的葉子;
切開后里面果肉的顏色是淺紅的,有汁和籽,摸起來光滑皮薄。未切開前沒有味道,切開后有點酸的氣味。
四、品嘗西紅柿、黃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1、教師:西紅柿有什么作用?你吃過西紅柿嗎?是怎么吃的?
2、引導幼兒了解西紅柿的吃法---西紅柿汁、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紅柿有益于身體健康。
3、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分發給每組。
引導幼兒用小碟子、湯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額。
4、提出品嘗要求:
將手擦干凈(洗})后品嘗;品嘗時注意衛生;吃完后將碟子、湯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紙巾擦嘴等。
五、幼兒邊品嘗邊自由交流
西紅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黃瓜脆脆的,很清淡。
在品嘗中自由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8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小黃瓜的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2. 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3. 體驗并享受科學觀察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幼兒準備:每人一個西紅柿、一個黃瓜、抹布、涼拌黃瓜、炒西紅柿、湯匙、叉子。教師準備:西紅柿、黃瓜、刀、涼拌黃瓜、炒西紅柿、PPT。
2. 知識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身邊的花草樹木等物體特征,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新朋友,我把它藏在了一個謎語里面。
謎語:圓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多,可以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師:西紅柿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蕃茄”。西紅柿還請來它的好朋友,你們瞧,它是誰?
二、第一次觀察,運用感官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1. 引導幼兒認識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師: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用小眼睛看一看,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鼻子聞一聞是什么味道?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 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認識它們的外部特征,并能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 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外部特征。
師:用眼睛看到的西紅柿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手摸到的西紅柿是什么樣子,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么味道?
小結: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聞起來有一點點西紅柿的香味。
師:用眼睛看到的黃瓜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用手摸到的黃瓜有什么樣的感覺?用鼻子聞到什么味道?
小結:小黃瓜是綠綠的,長長的。用手摸上去刺刺的,粗粗的,有許多毛毛的小顆粒。聞起來有小黃瓜特有的味道。
師:西紅柿和小黃瓜它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
三、第二次觀察,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1. 引導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師:用小眼睛看看它們小肚子里面藏著什么,用鼻子聞一聞它們有什么香味?用手摸一摸它們的小肚子,摸完要用抹布把手擦干凈。
師:請小朋友認真安靜觀察,觀察完再回位置,和你的同伴討論。
2. 幼兒運用感官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觀察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大膽講述在觀察中的發現。
3. 師幼共同小結,西紅柿和小黃瓜的內部特征。
師:西紅柿肚子里面藏了些什么?
小結:西紅柿有一層薄薄的果皮,肚子里藏著幾個小格子,每個格子里面有籽,還有汁,聞起來酸酸的。
師:小黃瓜肚子里面藏的是什么?
小結:小黃瓜肚子里有淺綠色的果肉,中間有很多一小粒一小粒的籽。
四、了解西紅柿和小黃瓜的烹飪方法,并嘗一嘗知道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1. 了解西紅柿和小黃瓜的烹飪方法。
2. 品嘗炒西紅柿,涼拌黃瓜。
提品嘗要求:
①吃之前先請小朋友們用能干的鼻子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
②炒西紅柿用湯匙舀起來吃,黃瓜用叉子叉起來吃。
③保持桌子干凈,衣服也干干凈凈。
五、活動延伸,在品嘗中自由結束。
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開著小火車,回教室到科學區切切小黃瓜。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9
活動目標
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2、懂得健康飲食,保護消化器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人體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大圖、各消化器官的卡片每人一份、西紅柿每組一份、小勺每人一個。
幼兒已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分析:
大班幼兒的個性特征有了較明顯的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兒童自我意識和自我的發展,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和物品,對自己不太喜歡的食物就會排斥。
因此,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暴飲暴食、挑食、厭食、狼吞虎咽、不愛漱口、飯后劇烈運動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他們不但愛問“是什么?”還想知道“怎么來的?什么做的?”對自己的身體更是感到非常神秘。
尤其是:我的身體里都有什么?它們各有什么作用?食物是如何變成大便的?對于這些問題孩子們會刨根問底,往往家長缺乏耐心,不講究方式方法只是草草地、枯燥的給孩子進行講解,使孩子似懂非懂。大班幼兒的小肌肉運動技能得到發展,雙手更加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了,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夠滿足自己動手欲望的操作性活動。這時,具體形象的動畫展示和動手操作的探索性活動就為5至6歲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海洋的大門。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臉蛋圓圓像蘋果,
酸酸甜甜營養多,
可以把它當菜吃,
又能將它做水果。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呢?(謎底:西紅柿)
(評析:利用形象的謎語導入,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大大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播放課件鼓勵探索。
師:今天,西紅柿要到奇奇的身體里進行一場神秘的旅行,你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呀?讓我們一看吧!
1、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2、認識消化系統,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A、西紅柿旅行的第一站到了哪里?它有什么變化?它是怎么變的?
(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重點說出牙齒嚼碎西紅柿,并請幼兒進行模仿。)
B、西紅柿被牙齒嚼碎后,通過哪個地方滑下來?食道像什么?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形象記憶幼兒理解食道的樣子和功能。)
C、西紅柿經過食道來到了哪兒呀?它在胃里發生了什么變化?怎么變的?
:胃就像一個大口袋,胃會蠕動是為了把口袋里的食物磨得更細更爛,便于人體消化吸收。
D、被磨成漿的西紅柿接下來來到了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在這里有什么變化?
:小腸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加工廠,把營養和水分全吸收了。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小腸的.樣子和功能和教師形成互動式討論交流,及時讓幼兒做出補充和申辯,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表現,讓幼兒獨立描述問題并接納正確的補充意見。)
E、最后西紅柿到了哪里?在這里它又有什么變化?
F、大便通過什么排除體外呢?
評析: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幼兒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欣賞食物通過人體各個消化器官的順序和變化,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加深了幼兒對人體消化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在全體幼兒和教師的討論交流中,本節教學活動的重點(認識人體消化系統)和難點(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迎刃而解。
3、交流討論消化器官的位置。
教師展示人體消化系統的大圖,幫助幼兒鞏固記憶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討論各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己的身體上找一找,教師安靜巡視,進行適時指導。)
三、材料嘗試操作。
教師各消化器官的操作卡片,請幼兒按西紅柿旅行時經過的地方進行排列,教師進行安靜巡視,輕聲交流,適時指導。
(幼兒從小筐里取出消化器官卡片,按照消化系統的位置,擺放好各個消化器官,鼓勵幼兒對照自己擺好的消化系統圖片,用語言口述西紅柿旅行的全過程。)
評析:將人體消化器官制作成能夠拆分、組合的卡片形式,以此來調動幼兒動手操作的欲望,把幼兒記憶中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更大程度上鞏固了幼兒對消化系統的認識。
四、品嘗食物延伸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2、西紅柿,讓幼兒品嘗,感受食物旅行的奧秘。
評析:以品嘗西紅柿作為本節科學集體教育活動的延伸,調動了幼兒多感官參與的積極性,使幼兒通過欣賞、討論、交流、操作、品嘗等體驗,輕松地了解到人體消化系統的奧秘,使整節集體教育活動快樂地結束。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 10
教學目標
對西紅柿的了解。
學畫西紅柿的表情。
教學準備
關于西紅柿的圖片
教學過程
1、西紅柿原名叫什么
——小朋友西紅柿真正的名字叫番茄。
2、西紅柿的形態及顏色
——西紅柿是矩圓形,紅色的`果配綠葉,特別漂亮。
——西紅柿是長在綠色的根上。
3、我們平常怎么吃西紅柿那
——西紅柿能生吃、炒菜、燉菜、做湯還能榨果汁。
——西紅柿有這么吃法,因為對我們有營養。
——多吃西紅柿能讓我們變得漂亮又白。
4、學畫西紅柿的表情
——西紅柿長的這么漂亮,我們來看下給它畫上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們來親自給西紅柿畫上表情吧!
——哇!小朋友們畫的真好,放學后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看。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圖片。在畫畫中,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我們來讓它笑、哭……)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西紅柿》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種植西紅柿》09-01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種植向日葵中班科學教案12-03
種植向日葵中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溫室種植蔬菜》08-23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中班科學教育教案12-16
大班科學活動《種植》08-2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