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分一分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頁的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必備基礎。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學生學習的探索性。首先通過整理文具和學具,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初步學習把一些物體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初步認識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實踐操作練習按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擇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培養整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習慣。
3.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樣過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小蘭的星期天是怎樣過的。
學生觀看動畫片《小蘭的星期天》:小蘭早餐后在認認真真地做作業。一會兒,小蘭完成了作業,當她整理東西時卻犯愁了……
提問:哪些東西應該放在文具盒里?哪些東西又應該放在學具盒里呢?你能把它們分出來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把東西有規律地分一分。
[評:在這里,教師并不是簡單地出示一個問題,而是把要解決的問題有機地融于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學生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仿佛身臨其境。這樣的設計,既利用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生活經驗,又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愿望和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離自己并不遠,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尋求“分類”的策略。
(1)同桌討論: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評價。
2.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同桌合作把這些物品分別放入文具盒和學具盒中,并說說每盒中的東西有什么不同。
3.反饋分類的結果。
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蘭也把東西整理好了,你們和她分得一樣嗎?(媒體演示)
4.小結。
剛才我們按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們分成學具和文具兩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一些物品分一分,這樣東西的擺放就顯得更整齊了,我們用起來也更方便。
5.練一練。
“想想做做”第1題。想一想: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圈出來。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動物生活在水里。
[評:對于解決問題來說,重要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或結論,而是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成功的快樂,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這一層次的設計正是實踐了這樣一種理念,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在議一議、評一評、分一分的活動中切實感受到物體如何按某一標準進行分類,從而形成分類的意識和基本方法。其中又適時滲透了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三、鞏固深化,再次體驗
1.“想想做做”第2題。
繼續播放《小蘭的星期天》:小蘭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順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書包。這時電話響了,媽媽接了電話后說,有客人要來,她要上街去買菜,讓小蘭做媽媽的“小幫手”,收拾一下家里,小蘭高興地答應了。客廳的桌上擺著許多東西,把它們放在兩個袋子里,該怎樣放才合適呢?我們一起和小蘭來比一比,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一年級數學分一分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分一分教案7篇02-23
小班數學分一分教案09-17
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07-23
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通用16篇)03-11
一年級數學分蘋果習題12-22
小學三年級數學分一分教學設計12-09
二年級數學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7-14
一年級數學分類與比較教學反思03-15
一年級數學分類知識點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