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八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1-06-15 11:36:37 教案 我要投稿

《棗核》八年級上冊教案

  ※學習目標:

《棗核》八年級上冊教案

  1、從質樸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語言中體會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重點)

  2、學習用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方法;(重點、難點)

  3、體會以小見大,借物抒情的寫法;(重點、難點)

  4、結合語境,品味詞語的深刻含義。(難點)

  ﹡知識鏈接: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于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人生采訪》等。著作選編為《蕭乾選集》(六卷本)。

  懸念:在文學作品中故意設置“疑問”或矛盾沖突,造成并維持讀者期待、關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種藝術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擺在讀者面前,他們就會對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變化產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懸念的實質,因此,懸念的設置要盡量早,而其消釋則宜盡量晚些。

  讀者明確感到問題的存在,但對后事一無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懸念設置的條件。

  ※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進課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棗核( )蹊( )蹺( )掐( )指 殷( )切

  瑪( )瑙( )衣dōu( )嫣(  )紅  勻( )稱( )卵( )石 喏( )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用拇指掐著別的指頭來計算。          ( )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   ( )

 、酃室獾赝媾ㄕ,使人莫測高深。        ( )

  3、找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 風燭殘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茶

  姹紫焉紅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再接再勵

  4、在“棗核”前加一個合適的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由。

  一顆 的棗核。

  理由:

 。ǘ┖献、探究

  活動一: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托(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即索棗核→見棗核→說棗核→議棗核)

  活動二: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么呢?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活動三:那么,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后找關鍵字詞、句)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

  活動四: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么?(讀8——10段后回答)

  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活動五:課文語言很有情感,請找出一處加以賞析。

  如:

  1.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托,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力量,顯得珍惜。

  2.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啦!”

  本意是故意玩弄花招,使人感到高深莫測。這里貶詞褒用,意思是賣關子,不肯直說,表現了“那股調皮勁”,描寫了同窗得到棗核時異常高興的情態。

  3.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

  4. 過舊歷年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傳統,“一”過圣誕,“就”想舊歷年,用“一……就……”的句式強調了舊時同窗游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和深沉。

  5. 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也許是沒出息,怎么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6. 字面意思是沒有發展前途或沒有志氣。我國傳統的說法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同窗思念故鄉,所以說自己“沒出息”。其實懷念家鄉是一種崇高的民族感情,說自己“沒出息”,正反映了同窗思鄉心切,是同窗苛責自己的謙詞。

  ※小組合作總結

  ※當堂訓練(另附)

  ※鞏固、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布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為海外游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托愛國思鄉之情呢?

  帶故鄉水、故鄉土,過家鄉傳統節日,保留家鄉習俗等。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杜甫的《春望》、辛棄疾的《破陣子》、余光中的《鄉愁》、黃霑的《我的中國心》等。

  ※ 教學反思:

  《棗核》課堂練習

  語段研讀《夢里幾度回故鄉》

  在美國新澤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里,每天黃昏,她總是百無聊賴地站在窗前眺望遠方。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棕色的山巒映襯著暗藍的天。屋里響著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里。她預感今晚又將夢見中國。自從移居美國后,晚上做夢常;氐焦枢l,和父母、朋友們在一起。這樣多少可以緩解思鄉的情緒。

  夜幕降臨時,先生問她今晚吃什么,她決定自己動手做。她實在厭倦了那些美國的食物:牛排、豬排、火雞和厚厚的番茄醬……

  美國人吃起肉來興致勃勃,并不斷和朋友、親戚交流食譜,獲得新的口味。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總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鍋清水里煮半個小時,最后加進一塊黃油,連鹽也不放。……

  她總算是幸運的。她在美國的家舒適寬敞,上下三層,屋外有開闊的陽臺,花園里她先生親手栽種的蘋果樹和櫻桃樹,環繞在碧藍的`游泳池旁。那是一個美國人一生的夢想和奮斗的目標。

  雖然如此,她感到美國人并不比中國人幸福。他們一生都在承受壓力和競爭,連、睡夢中都無法放松。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中國的是什么嗎?那里的人們的輕松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動的變化,那里的活力!別擔心,我們會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們會回去!

  1、本文表現的是 之情,文中的“她”寄情于 。

  2、與課文《棗核》相比,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3、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傥堇镯懼闹袊诺湟魳,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里。

 、谒麄儭霸骱蕖笔卟,也不知道如何烹調……

 、鬯偹闶切疫\的……

  參考答案:

  1、海外華人思鄉 中國古典音樂和飲食文化。

  2、相同點:都運用以小見大手法;都運用烘托手法,表現強烈思鄉之情。不同點:《棗核》以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為主。本文以心理描寫為主。

  3、①比喻音樂如流水,形象表現出人物陶醉其中的情態。②不喜歡,不善于做,表現美國人燒蔬菜方法的笨拙。③大體上。與別人比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不過免除不了思鄉之苦。

  4、第三 內容豐富 客觀真實

【《棗核》八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棗核教案03-19

《棗核》教案參考11-01

《棗核》精彩教案07-19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12-05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12-06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12-05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12-05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棗核》說課稿01-24

棗核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无需安装 | 中文字字幕精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