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1
【教學目標】
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調查和交流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我們的周圍有污染的環境和優美的環境,知道環境污染后對人類地球產生的危害。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師和家長帶幼兒參觀我們周圍的環境,在觀察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優美環境和自己不喜歡的污染環境進行記錄(每位幼兒各一份)。記錄表如下:
“我們周圍的環境”幼兒觀察記錄表1
在什么地方(有文字或圖畫表示)
看到什么樣的環境(有圖畫或照片表示)
“我們周圍的環境”幼兒觀察記錄表2
在什么地方(有文字或圖畫表示)
看到什么樣的環境(有圖畫或照片表示)
2、教師自己的調查記錄——多媒體課件(課件1:垃圾污染,課件2:水污染,課件3:空氣污染,課件4:噪音污染,課件5:丹陽的城市風光和鄉村風光)
3、場地上畫兩個大圈,里面分別貼上字母A和B。
4、教師準備一些五角星,5道AB猜題目。
5、兩塊泡沫板,上面分別貼著娃娃臉(一個是難過的娃娃臉,一個是笑的娃娃臉)
6、多媒體和視頻展示臺。
7、幼兒人手準備紙和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幼兒交流調查表,介紹自己的感性經驗。
1、幼兒自由交流:師:我們小朋友們真能干!最近對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進行了調查,還把調查的情況進行了記錄,現在就請小朋友把你的調查表拿出來,然后向你周圍的朋友介紹一下: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樣的環境?
2、個別交流:剛才小朋友向你周圍的朋友進行了介紹,誰愿意到上面來大聲地向全班小朋友和老師介紹呢?(分別請出3位幼兒把調查表放在視頻展示臺上進行介紹)
3、調查表分類:師:小朋友!調查表也和小朋友一樣也要回家,那下面就請大家把你的調查表分別送回家去,送的時候看好家中的標記。(幼兒將調查表按標記分成喜歡和不喜歡的環境)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環境污染的.記錄表,引導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的一些類別和危害。
師:老師和小朋友一樣,前幾天也對我們周圍的環境作了一個調查記錄,告訴你們,老師的記錄表和你們的可不一樣,非常特別!你們想看嗎?
1、多媒體播放第一張記錄表(垃圾污染),幼兒觀看后:師: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有垃圾?你覺得亂丟垃圾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你會亂丟垃圾嗎?
2、多媒體播放第二張記錄表(水污染):
幼兒觀看后:師:你看到了什么?水除了會被垃圾污染,還可能會被什么污染呢?水被污染后會帶來什么害處呢?
3、多媒體播放第三張記錄表:
幼兒觀看后:師:你看到了什么?人們為什么要帶上口罩?空氣污染后會出現什么后果?
4、多媒體播放第四張記錄表:
幼兒觀看后:師:你聽到了什么?這種聲音聽了有什么感覺?你什么時候還聽到過這樣讓你難過的聲音?噪音污染對人們有什么危害?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看了老師的記錄:垃圾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除了這些污染之外,地球上還有一些其它污染,它們都對我們人類地球帶來了許多危害。
三、游戲——環境知識AB猜,幫助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的知識。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叫環境知識AB猜,每一道題目都有兩個答案,如果你認為A對,就站到A圈來,如果你認為B對就站到B圈來,請小朋友認真聽題。
1、題一:汽車開動時排放出的尾氣會不會造成空氣污染?A:會B:不會
2、題二:魚吃了污染的水會生病死掉,那么人們可以用來洗衣服行不行呢?A:行B:不行
3、題三:人們都知道抽煙對人體有很大傷害,晚上我坐在爸爸的旁邊看電視,爸爸不停地抽煙,請問爸爸抽煙對我有沒有傷害?A:有B:沒有
4、我們都不喜歡聽噪音,但是它對人的身體沒有危害,你認為對不對?A:對B:不對
5、堆放的垃圾會發出臭味,引來蒼蠅老鼠,小紅說“:我們可以把垃圾埋在地下這樣就不會發出臭味又對人們沒有任何危害。”請問埋在地下的垃圾對人們有沒有危害呢?A:有B:沒有
老師組織幼兒一起玩游戲并引導幼兒分析,五題答完給每位幼兒獎勵一顆五角星,激勵幼兒開動思維。
四、教師向幼兒介紹第五張記錄表(優美的城市環境和鄉村環境):
師:老師除了對污染的環境進行了調查記錄,還把我喜歡的環境
進行了記錄,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多媒體放優美的環境記錄)
幼兒看后:師:你們看了這么優美的環境有什么感覺?(高興……)這么美的環境我們就應該如何來保持?
幼:不亂丟垃圾、不摘花、不砍樹……
師:小朋友都知道如何來保護環境,可生活中有一些人不知道要保護環境,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讓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來保護環境呢?
幼:電視廣告、報紙宣傳、出去唱歌、畫環保的畫、貼標語、貼標記……
五、設計環保標記:
師:小朋友剛才想的辦法都很好!那今天我們就來設計環保標記,讓人們一看到標記就知道不能怎么做應該怎么做,在設計前我們先想一想你想設計什么樣的標記,設計好后我可以貼到哪些需要的地方去。
1、幼兒思考后就開始設計環保標記,教師作適當地指導。
2、設計好的幼兒向老師和小朋友們介紹自己設計的意思及準備將它貼到哪兒去。
六、延伸活動:
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幼兒將標記貼到適當的地方(不影響周圍環境)。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2
目標:
1.能大膽地到社區中觀察周圍事物,運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觀察到的環境狀況。
2.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調查結果。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準備:
1.幼兒自備蠟筆、鉛筆、水彩筆等工具。
2.與周圍社區聯系,支持幼兒的調查活動。
過程:
1.調查前談話。
(1)請小朋友分組商量調查地點、方法、怎樣做記錄等。
(2)建議幼兒到不同的地方進行調查。
(3)鼓勵幼兒能在調查中積極觀察、詢問。
2.幼兒調查環境。
(1)鼓勵幼兒大膽向周圍成人詢問,了解環境狀況。
(2)引導幼兒將調查到的現狀用繪畫、圖表形式做記錄。
3.調查情況交流。
(1)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調查記錄布置在活動室里。
反思:
通過觀看動畫,了解故事的方式讓幼兒知道要注意個人衛生和保護自己周邊的環境。幼兒在整個過程之中都很開心,也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
知道要保持自身的'個人衛生,要保持自己所在的環境中的衛生,能夠在所處的環境之中看到垃圾能自覺的撿起來,并分來扔進垃圾桶內。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3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并理解周圍環境的特點,增強對自然和社區環境的認知。
2. 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鼓勵幼兒提出保護環境的小建議。
3. 通過團隊合作,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事先準備好適合戶外觀察的場所,如幼兒園附近的公園、街道或小區。
2. 準備記錄本、畫筆和紙張,供幼兒記錄觀察結果。
3. 制作一些環境保護的`簡單圖片或視頻,用于室內分享環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以輕松的方式引入話題,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發現吧!”
二、戶外觀察
1. 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由一名教師或助教帶領。
2. 帶領幼兒到事先準備好的觀察場所,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周圍的植物、動物、建筑等。
3. 引導幼兒注意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如綠樹成蔭的小道、五顏六色的花朵、歡快的鳥兒等。
4. 同時,也要引導幼兒關注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如垃圾亂扔、植被破壞等。
三、記錄與分享
1. 回到教室后,讓幼兒用畫筆和紙張記錄他們在戶外觀察到的景象,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需要注意改進的地方。
2.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觀察到的內容和感受。
3. 教師收集幼兒的觀察記錄,整理成一份班級觀察報告。
四、討論與提出建議
1.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觀察到的環境問題,如:“你們覺得這些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2. 鼓勵幼兒提出保護環境的小建議,如:“我們可以怎么做來讓這里變得更美好?”
3. 教師將幼兒的建議記錄下來,并討論哪些建議是可行的,可以付諸實踐的。
五、總結與延伸
1.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
2. 延伸活動:可以組織幼兒參與校園或社區的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植樹造林等,讓幼兒親身體驗保護環境的樂趣和意義。
活動評價:
通過觀察幼兒的參與程度、作品質量以及提出的建議,評估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知程度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情況。同時,關注幼兒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評價其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的發展。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并理解周圍環境的特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環保意識。
2. 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愛護環境,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3. 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活動準備:
1. 提前準備好幼兒園及其周邊環境的照片或視頻。
2. 垃圾分類的小道具,如小垃圾桶、不同種類的垃圾卡片。
3. 畫筆、紙張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以輕松愉快的語氣,向幼兒講述一個關于環境的小故事,如“小熊和它的'森林家園”,引發幼兒對環境的興趣。
二、觀察與討論
1. 展示幼兒園及其周邊環境的照片或視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這些照片,我們幼兒園周圍有哪些東西呢?”
鼓勵幼兒積極發言,描述他們看到的環境特點。
2. 引導幼兒思考:“你覺得我們的環境怎么樣?有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教師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改善環境。
三、垃圾分類小游戲
1. 教師介紹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等。
使用垃圾分類的小道具,讓幼兒進行模擬分類。
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幼兒的錯誤分類,幫助他們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2. 邀請幼兒分享自己在家里的垃圾分類經驗,鼓勵幼兒將垃圾分類的習慣帶回家。
四、繪畫環節
1. 教師分發畫筆和紙張,引導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環境。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畫出他們希望看到的環境景象。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完善作品。
2. 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和評價。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畫得真好!希望我們都能像畫里一樣,愛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好!”
五、結束環節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重點,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1.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2. 定期組織幼兒參與幼兒園的環保活動,如植樹、清潔校園等,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環保的樂趣。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1. 情感目標
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和熱愛之情,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引導幼兒感受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幼兒對美好環境的向往。
2. 認知目標
幫助幼兒了解我們周圍常見的環境類型,如自然環境(森林、河流、湖泊等)、社會環境(城市、鄉村、社區等)。
讓幼兒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包括對人類健康、動植物生存以及生態平衡的破壞。
引導幼兒知道一些保護周圍環境的簡單方法。
3. 技能目標
鼓勵幼兒通過觀察、討論、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感受。
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 教師準備
收集有關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圖片、視頻資料,如美麗的森林、清澈的河流、繁華的城市、寧靜的鄉村等,以及環境污染的圖片,如垃圾堆積、河流污染、空氣污染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準備繪畫工具,如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準備一些與環境相關的故事書,如《小熊住山洞》等。
2. 幼兒準備
提前在家長的陪同下觀察自己生活周圍的環境,如小區的花園、附近的街道等。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激發興趣)
1. 教師播放一段美麗大自然的視頻,視頻中有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小動物們在森林中快樂玩耍的場景,引導幼兒觀看并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這是哪里?你們喜歡這樣的地方嗎?”
2. 教師引導幼兒分享自己在視頻中看到的景象,引出活動主題“我們周圍的環境”。
(二)基本部分(認識環境與污染)
1. 認識周圍的環境
教師展示不同環境的圖片,包括自然環境(森林、草原、大海等)和社會環境(城市街道、鄉村田園、學校等),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些環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呢?是像圖片中的城市一樣有很多高樓大廈,還是像鄉村一樣有大片的田野?”鼓勵幼兒積極分享自己身邊的環境。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如自然環境為我們提供新鮮的空氣、干凈的水、食物等;社會環境讓我們有居住的地方、學習的場所、購物娛樂的地方等。
2. 了解環境污染
教師播放一段環境污染的視頻,視頻中有垃圾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灰蒙蒙的天空等場景,引導幼兒觀看并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這些環境怎么了?和之前美麗的環境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展示一些環境污染的圖片,詳細介紹環境污染的類型,如空氣污染(工廠廢氣排放、汽車尾氣等)、水污染(污水排放、垃圾傾倒在河流等)、土壤污染(亂扔垃圾、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以及這些污染對人類、動物和植物的`危害,如人類生病、動物失去棲息地、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等。
教師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在你們生活的周圍,有沒有看到過環境污染的現象呢?如果有,是什么樣的?”每組幼兒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深入部分(保護周圍環境)
1.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何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鼓勵幼兒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幼兒可能提出的建議有:不隨地亂扔垃圾,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節約用水,洗完手要關好水龍頭;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采摘花朵、折斷樹枝;告訴爸爸媽媽盡量少開車,多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等。
2. 教師對幼兒提出的保護環境的方法進行總結和補充,如倡導綠色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進行垃圾分類等,并向幼兒簡單介紹這些方法的意義和作用。
3. 教師講述故事《小熊住山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動物們保護森林環境的行為,進一步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
(四)創作部分(表達對環境的感受)
1. 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感受,以及自己想要如何保護周圍環境。
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小朋友們,請你們畫一畫你們心中美麗的環境,或者畫一畫你看到的環境污染的場景,然后再畫上你想要為保護環境做的事情。”
2. 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繪畫過程,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發揮想象力,如有的幼兒可能會畫自己在森林里和小動物一起玩耍,有的幼兒可能會畫自己在河邊清理垃圾等。
(五)展示與交流部分
1. 繪畫完成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作品展示。請幼兒逐個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畫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想法。
例如,幼兒展示自己畫的美麗公園的作品時說:“我畫的是我家附近的公園,里面有很多樹和花,還有小池塘,我喜歡在公園里玩,我要告訴大家不要在公園里亂扔垃圾,要愛護花草樹木。”
2. 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并給予掌聲鼓勵。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幼兒的創意和努力,進一步強化幼兒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四、活動延伸
1. 在班級的美工區投放更多的廢舊材料,如紙盒、飲料瓶、舊報紙等,鼓勵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環保手工藝品,如用飲料瓶制作花瓶、用舊報紙制作紙球等,提高幼兒的環保實踐能力。
2. 在班級的圖書區投放更多有關環境保護的繪本和圖書,如《樹真好》《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等,供幼兒自由閱讀,加深幼兒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理解。
3. 組織幼兒開展“環保小衛士”活動,在幼兒園內或幼兒園周邊社區進行環保宣傳和實踐活動,如發放環保宣傳單、清理垃圾等,將環保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幼兒認識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環境污染的危害,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討論、繪畫創作等環節,表達了自己對環境的感受和保護環境的想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引導幼兒深入思考環境污染的根源以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進一步拓展環保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如組織幼兒參觀環保設施、開展環保主題的親子活動等,讓幼兒在更豐富的活動中不斷強化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并感知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如花草樹木、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 幫助幼兒了解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要愛護環境,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3. 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環境事物,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讓幼兒充分觀察周圍環境,發現環境中的不同元素。
使幼兒理解環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干凈的環境讓人心情愉悅、適宜居住等。
2. 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用清晰、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環境的感受和認識。
怎樣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幼兒樹立起主動愛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
三、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通過圖片、視頻展示周圍環境)、游戲教學法(如環境相關的角色扮演游戲)、提問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帶領幼兒在教室里簡單地律動,然后引導幼兒圍坐成一圈。
2.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很漂亮呀?那你們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思考,開啟本次課程的主題。
(二)基本部分
1. 觀察圖片與視頻
教師展示一些幼兒園周圍環境的圖片,包括幼兒園的操場、花園、附近的街道、商店等,一邊展示一邊簡單介紹圖片中的內容,如:“看,這是我們幼兒園的`花園,里面有五顏六色的花朵,還有綠綠的小草。”
播放一段關于幼兒園周邊環境的視頻,視頻中有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人們在街道上行走、車輛在路上行駛等畫面,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周圍環境的動態。
2. 實地觀察
教師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在幼兒園內進行實地觀察。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里的樹木、花朵、滑梯、秋千等設施,鼓勵幼兒用手觸摸樹葉、花朵,感受它們的質地。
走到幼兒園的圍墻邊,觀察圍墻外的街道、房屋等,教師可以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外面的馬路,都有什么在上面跑呀?”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
3. 討論與分享
回到教室后,組織幼兒進行討論。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我們周圍環境里的什么呀?為什么?”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環境變得又臟又亂,會怎么樣呢?”讓幼兒了解環境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如臟的環境可能會讓人生病,亂的環境會讓人走路不方便等。
4. 游戲環節——環保小衛士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花”“小草”“垃圾桶”“小掃帚”等。
教師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背景:“我們的環境樂園里來了一些破壞環境的小怪獸,它們把垃圾扔得到處都是,小花小草都被欺負了。”
然后讓扮演“小掃帚”和“垃圾桶”的幼兒去“清理”環境,把代表垃圾的卡片撿到垃圾桶里,保護“小花”“小草”,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保護環境的樂趣,增強環保意識。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總結今天的課程內容,再次強調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如:“小朋友們,我們周圍的環境就像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愛護它,不能隨便扔垃圾,要讓它一直美美的。”
2. 帶領幼兒一起唱一首關于環保的兒歌,如《大家來環保》,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本次教學活動。
五、教學延伸
1. 在美工區投放一些廢舊材料,如紙盒、塑料瓶、舊報紙等,引導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一些與環境有關的手工作品,如用舊報紙做花朵、用紙盒做房子等,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環保的理解。
2. 在語言區投放一些關于環境的繪本,如《美麗的地球》《小熊的森林》等,鼓勵幼兒自主閱讀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鞏固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環保意識。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1. 情感目標
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和熱愛之情,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感受環境之美帶來的愉悅體驗。
2. 認知目標
了解周圍環境的組成部分,包括自然環境(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等)和人造環境(如建筑物、道路、公園設施等)。
認識到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白良好的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
知曉一些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如垃圾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3. 技能目標
能夠用清晰、連貫的語言描述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并表達自己對環境的感受和想法。
學會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提高觀察力和敏銳度。
嘗試通過簡單的繪畫、手工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對環境保護的創意。
二、活動準備
1. 教師準備
收集有關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的圖片、視頻資料,如美麗的森林、繁華的城市街道、被污染的河流等,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準備繪畫工具(彩筆、畫紙等)、手工材料(廢舊物品如紙盒、塑料瓶、易拉罐等、剪刀、膠水等)若干,用于幼兒創作。
設計“環境小知識問答”題目若干,寫在卡片上,準備相應的小獎品(如環保徽章、小綠植等)。
布置“我們周圍的環境”主題展覽區,展示教師提前收集的一些與環境相關的實物或模型,如樹葉標本、不同風格的建筑模型等。
2. 幼兒準備
提前在家長的陪同下觀察自己生活周圍的環境,如小區的綠化、附近的公園、街道的衛生情況等,并簡單記錄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主題展覽區,引導幼兒觀察展覽區中的物品,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這里都有什么呀?這些東西和我們生活的地方有什么關系呢?”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初步思考和討論。
2. 教師播放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同時展示一些美麗自然環境的圖片(如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森林等),引導幼兒閉上眼睛傾聽音樂,想象自己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感受環境的美好,然后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二)基本部分
1. 認識周圍環境的組成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依次展示自然環境(如大海、沙漠、草原等)和人造環境(如高樓大廈、橋梁、學校等)的圖片,詳細介紹它們的特點和功能,幫助幼兒了解周圍環境的多樣性。
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屬于自然環境?哪些屬于人造環境?”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并請小組代表進行總結匯報。
2. 探討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師展示一些人們在不同環境中生活、工作、娛樂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思考:“環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幫助?沒有好的環境會怎么樣呢?”
開展“環境與我”的故事分享會,邀請幼兒講述自己在生活中與環境互動的小故事,如在公園里玩耍、在河邊散步等,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環境與人類生活密切關系的理解。
3. 了解環境污染問題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環境污染的視頻(如垃圾堆積如山、河流被污染、工廠排放廢氣等場景),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結合視頻內容,教師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幼兒講解垃圾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常見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人們亂扔垃圾、隨意排放污水、汽車尾氣排放等)和危害(如危害健康、破壞生態平衡、影響氣候變化等)。
組織幼兒進行“環境污染大討論”,引導幼兒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減少環境污染呢?”鼓勵幼兒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三)創作與表達部分
1. 繪畫創作
教師提出繪畫主題:“我心中的.美好環境”,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周圍環境,可以是美麗的家園、綠色的城市、干凈的河流等。
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創作過程,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創意,并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構圖和色彩搭配。
2. 手工制作
教師展示一些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如用易拉罐制作的小花盆、用紙盒制作的小房子等),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和靈感。
為幼兒提供廢舊物品和手工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廢舊物品制作與環境保護相關的作品,如環保垃圾桶、綠色植物擺件等,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
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相互合作、交流分享,共同完成作品。
(四)游戲與互動部分
1. 環境小知識問答游戲
教師將準備好的“環境小知識問答”卡片分發給幼兒,每張卡片上有一道關于環境知識的問題,如“哪種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樹木對環境有什么好處?”等。
幼兒分組進行問答比賽,每組輪流回答問題,答對一題得一分,答錯不扣分。教師作為裁判,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評判和講解。
比賽結束后,統計每組的得分情況,為得分最高的小組頒發小獎品,以鼓勵幼兒積極學習環境知識。
2. 環保小衛士角色扮演游戲
教師為幼兒分配角色,如環保小衛士、垃圾精靈、污染工廠老板等。
游戲場景設定為一個城市,環保小衛士的任務是阻止垃圾精靈制造垃圾和污染工廠老板排放污染物,保護城市環境。垃圾精靈和污染工廠老板則要想盡辦法制造污染,與環保小衛士進行對抗。
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對話、行動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對環境保護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五)總結與延伸部分
1. 活動總結
教師組織幼兒圍坐在一起,回顧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周圍環境、了解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探討環境污染問題以及進行繪畫創作、手工制作、游戲互動等環節。
請幼兒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幼兒的努力和創意,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關注周圍環境,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2. 活動延伸
在班級中設立“環保小天使”評選制度,每周評選出在班級環保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激勵更多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組織幼兒開展“環保宣傳小使者”活動,讓幼兒將自己在活動中學到的環保知識制作成簡單的宣傳海報或宣傳單,在幼兒園或社區中向其他小朋友和居民進行宣傳,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力。
鼓勵幼兒在家庭中與家長一起開展環保行動,如進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種植綠色植物等,并記錄自己的環保行動過程和成果,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四、活動反思
本次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通過多種形式和環節,引導幼兒全面深入地了解周圍環境,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動內容。然而,在活動組織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游戲環節中,個別幼兒可能過于投入游戲角色,導致游戲秩序略有混亂,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管理。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活動設計和組織方式,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有趣、有效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 8
教學目標:
1. 讓幼兒了解并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幼兒園、社區等。
2. 培養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興趣和習慣,提高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度。
3. 引導幼兒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1. 圖片或繪本,展示不同環境場景,如家庭、幼兒園、公園、街道等。
2. 實物或模型,如花草、樹木、垃圾桶等,用于直觀展示。
3. 手工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等,用于制作環保小手工。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1. 教師與幼兒打招呼,詢問他們今天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開始思考周圍環境。
2. 展示圖片或繪本,讓幼兒觀察并識別圖片中的環境場景,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認識環境
1. 引導幼兒逐一認識家庭、幼兒園、社區等環境,并簡單描述每個環境的特點和功能。
2. 提問幼兒,詢問他們最喜歡在哪個環境中玩耍,為什么,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觀察環境
1. 帶領幼兒到幼兒園戶外,讓他們觀察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樹木、花草、天空等,感受自然的美好。
2.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內的設施,如滑梯、秋千、沙池等,讓他們了解這些設施的作用。
四、保護環境
1. 通過故事或游戲,向幼兒介紹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如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愛護花草樹木等。
2. 展示實物或模型,讓幼兒了解垃圾桶的用途,并教育他們如何正確分類垃圾。
五、制作環保小手工
1. 提供手工材料,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環保小手工,如廢紙箱制作的小房子、彩紙制作的花朵等。
2.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六、總結環節
1. 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讓幼兒再次認識并思考自己生活的環境。
2.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人分享今天學到的環保知識,共同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
教學延伸:
1.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2. 定期組織幼兒參與環保活動,如撿拾垃圾、種植花草等,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環保的意義。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相關文章:
我們周圍的環境作文12-07
我們與周圍環境小學作文07-08
我們周圍的環境作文(通用45篇)03-22
大班綜合活動教案08-30
周圍的環境作文10-10
《我們喜歡的環境》活動教案10-04
《我們周圍的土壤》說課稿09-20
我們周圍的空氣作文10-03
大班環境活動教案03-12
大班社會活動:周圍的廣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