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悔的邊緣》優秀教案
一、速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1.小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一句話概括)
2.理解題目的含義。
(“悔的邊緣”不僅表現了“悔”,還表現了一種更為復雜的心理,它是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在兩種思想之間徘徊。)
3.從這個故事中,你感受到小伙子和老人怎樣性格?
二、探討《悔的邊緣》在“情節”方面的特色
1.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一傳統的模式來說,課文具備了哪些環節?
(只有開端和發展。開端:老人以主動的帶路爭取陌生人的信任,雙方都不了解對方的心理活動。發展1:小偷偷了老人的錢包,是出于對世界是否有真善和信任的懷疑;受到老人的熱情幫助,在“悔的邊緣徘徊”,因為覺得世界上善意信任太少。發展2:老人發現錢包丟了,也在“悔的邊緣徘徊”。)
2.小說的情節結構不完整。但是讀者并沒有感到不完整,是什么因素產生了整個效果?
(是人物的內心活動。老人的內心活動恰恰是回答了小偷的問題。小偷因為人世間樂于助人的太少,才沒有真正的悔悟;而老人恰恰是覺得自己的善意不夠,還要繼續努力。這樣就連貫起來了,而且構成一種因果關系。可以說,這樣的小說完整,是一種內心動作的完整。)3.試學習前兩篇的寫法,給本文加個出乎意料的結局,看看能否比原故事好。
三、思考討論
如果把精神、思想上的饋贈也看作送禮,《麥琪的禮物》《藝術品》《悔的邊緣》分別送了什么禮,都送到了嗎?
(送到了。《麥琪的禮物》中夫妻兩個都把最寶貴的財物賣掉,這一外部動作表現的是內心的深層的愛情。《悔的.邊緣》中年輕人已有濃釅的悔意。至于他還未改過自新,并不因為老人,而在社會。《藝術品》中薩沙的禮沒有送到,因為他們對女性的肉體有著難以啟齒的顧慮。)
四、總結本文寫作特點(從人物塑造、情節構思、結局特點上來談)
1.運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了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形象。
2.設置懸念,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例如第三段:轉了兩個彎,出現岔口,那年輕人說“謝謝啦,您自便吧”,年輕人煞住腳,這回不知怎么繃緊臉,挺不高興的樣子,挺生硬的說。
3.內心動作式結局。
【九年級上冊《悔的邊緣》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悔的邊緣》教案08-20
《悔的邊緣》教案10-22
課文《悔的邊緣》的教案08-27
《悔的邊緣》教案設計04-07
《悔的邊緣》的教案設計04-08
九年級《悔的邊緣》優秀教案02-16
《悔的邊緣》說課稿04-07
《悔的邊緣》說課稿范文09-21
悔的邊緣閱讀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