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最新教案
訓練重點:
復述故事情節
學習抓住人物性格特征進行描寫的寫法
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步驟:
一課時
1、導入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老了,看看我們身邊現在那些退休人員的生活吧。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著這么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老頭——
2、簡介作者、作品
孫犁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詩的藝術魅力,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寫于1945年,發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評論界稱之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茅盾評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3、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正音、解詞)
浸 提防 尖利 悠閑 瘧yo子
瘧疾 寒噤n 躥un 仄歪 颯颯 掛花
泅i’水 轉彎抹角 吆喝yo 張皇失措 央告
4、整體感知課文
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⑴ 概述故事
(蘆花蕩里生活著那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勇敢的姐妹;
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次酣暢淋漓的復仇。
我們的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干部)全靠一個近六十的不帶槍的非常自信的老頭子。一次,她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一個女孩受了傷,他覺得丟臉,發誓要報仇。他誘敵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鉤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滅了十幾個日寇。
⑵ 文中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
老頭子
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
5、復述故事情節
可以按照課文的順序復述,也可以打亂課文順序有創造性地復述。
要求:
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語言簡潔
二課時
1、分析人物性格
【討論】:
⑴老頭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提示:
愛國 老當益壯
過于自信、自尊(如何理解“過于”?)
愛憎分明
智勇雙全
⑵本文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護送 封鎖嚴密———葦塘給養充足
(驚心動魄) “因為他,敵人的愿望就沒有達到。”
近六十
復仇 不帶槍 消滅十幾個鬼子
(酣暢淋漓) 孤身一人
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
本文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的人和事,但我們讀后卻沒有凄慘壓抑之感,而是感到白洋淀風光如詩如畫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自由談】
請找出文中你喜歡的描寫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而不力圖以情節取勝。
如:“月明風清的夜晚……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稻米和肥魚的香味”,“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寫戰斗也不忘“水草輕輕地浮動”“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
(指導閱讀課文第一段)
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的情與景都飽含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及優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3、課堂練習
① 補寫——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一、二題
② 辨詞練習(例句見課文)
陰森、 遮蓋、
陰慘、 遮掩、
4、課后作業
仿寫——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蘆花蕩》最新教案】相關文章:
《蘆花蕩》教案04-11
蘆花蕩教案03-15
《蘆花蕩》的教案10-22
《蘆花蕩》教案11-25
蘆花蕩的教案08-07
蘆花蕩優秀教案03-18
蘆花蕩的教案范文07-13
蘆花蕩的獲獎教案08-13
《蘆花蕩》教案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