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

時間:2021-06-29 11:05:08 教案 我要投稿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模板

  1、掌握實詞:若、鄙、說、辭、知等,虛詞:之、以、于等。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能理解課文內容、層次結構和人物形象。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在掌握字詞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以誦讀、討論、練習為主

  教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2、能流暢地誦讀課文

  (第一教時)

  二:導入新課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三:檢查預習

  1、注音貳、汜、佚、縋、說、戍、敝、共、逢、闕

  2、填空《左傳》是我國第一部體史書,傳說是春秋末年所著,由于它是對史書《》所作的傳注,所以又稱《》,初中我們曾學過其中的《》,出自其中的成語有。

  四:誦讀課文

  1、老師范讀

  2、學生齊讀

  3、自由誦讀

  五:解釋字詞

  1、且貳于楚也2、晉軍函陵

  3、師必退4、今急而求子

  5、夜縋而出6、朝濟而夕設版焉

  7、既東封鄭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與10、亦去之

  六:翻譯語句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

  2、若鄭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七:自主研讀

  先自己對照注釋研讀課文,對難解之處相互討論,然后集中提問,老師解疑。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八:理解課文

  (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一到兩遍)

  1、秦晉為何圍鄭?(用原文回答)開篇交待這些有何作用?

  提示小結:說明這次圍鄭主要是晉國想報復鄭國,從而擴大其勢力;而秦鄭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利害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成功地離間秦晉埋下了伏筆。

  2、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語句回答)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語句回答并作分析)

  提示:(1)以退為進;(2)曉之以弊;(3)許之以利;(4)巧施離間。(詳見教學論文《淺析燭之武退秦師的論辨藝術》

  4、鄭伯說服燭之武使秦和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有何異同?

  同:都從對方的切身利益出發。

  異:鄭伯:直截了當

  燭之武:迂回曲折

  5、晉文公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語句回答)從本題和第4題可以看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特點?這對你有何啟示?

  提:(1)略

  (2)都以本國利益為中心

  (3)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一九九九年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是對我國主權的公然挑釁和侵犯,而我國政府沒有感情用事,而是從根本利益出發,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這一事端是完全正確的。(此題可引導學生自由討論,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九、結合課文內容分析本文結構特點

  提示小結:組織嚴密,曲折有致,首尾呼應。

  十:結合原文語句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提示:愛國,睿智超群,能言善辯。

  (以上兩個問題可稍作討論,不必深入探討。)

  十一:自由誦讀,檢查背誦;完成練習三。

  十二:知識積累

  1、找出本文中之、于、以的'不同用例,并解釋,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學課文中與此相同的例句。

  例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之B:是寡人之過也助詞,的

  C:子犯請擊之代詞,指秦軍

  D:唯君圖之指示代詞,這件事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c: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學課文中實詞“鄙、若、知、說、辭”的用例,并解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淺陋

  鄙:蜀之鄙有二僧邊境、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陋

  越國以鄙遠邊境、邊邑

  十三:閱讀遷移

  孫權襲荊州(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襲荊州殺關羽),先主(劉備)大怒,欲討權。云(趙云)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竊取帝位),當因(順應)眾心,早圖關中(泛指函谷關以西一帶),據河(黃河)渭(渭河)上游以討兇逆(叛逆,指曹魏勢力),關東(函谷關以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放在一邊)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能卒(通‘猝’,很快)解也。”先主不聽。

  《三國志·蜀書·趙云傳》裴松之注

  討論:趙云的話有道理嗎?先主為何不聽?結果怎樣?這對你有何啟示?

  教學說明:

  筆者以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下三點:一是多讀多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材料,增強文言語感;二是抓住字詞,新舊聯系,建立文言絡;三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切忌死填硬灌。本文的教學即如是。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03-31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案04-24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3-31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2-22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7-04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1-03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11-17

《燭之武退秦師》經典教案10-03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8-06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7-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香蕉午夜视频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激情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