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從烽火臺到互聯網》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通信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的需求、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相關聯。
能力:能通過采訪、調查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選擇和處理信息。
知識:了解過去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發展的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人類通信的發展歷史過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百科知識書,所以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有興趣的。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小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相對比較封閉、教學資源比較薄弱的環境里,雖然他們對現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如電話已有所了解,但本課中有些從歷史的角度來體現的內容,學生缺少直接的生活經驗,需要通過學習來掌握。他們對古代、近代和現代的通信方式缺乏詳實和全面的了解,也就無法感受到通信的發展和變化。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因此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過去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發展的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主要通信方式。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從古到今通信的發展變化。
要想突破重難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資料和教師提供的有關課件來了解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教材提供的兩個調查表引導學生探究通信的歷史演變;用繪畫或演講等形式暢談未來的通信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靈活運用對比等方法,來展開通信發展史的學習,使學生能生動又真切地感受從古到今通信的發展變化。
教學重點
了解過去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發展的`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教學難點
體會從古到今通信的發展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了解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信是怎么發展的。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過去的人們是怎樣傳遞信息的”“飛速發展的現代通信網絡”“通信暢想曲”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探究古代的通信方式
1.[播放動畫:烽火傳敵情]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根據課前調查,進行交流研討: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有什么特點?你還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
2.[播放課件:古時書信傳遞]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體會宋代著名詞人陸游的詩句,談談對這句詩的理解,并說說還知道哪些古人傳送信息艱難的故事。了解古代人們以書信表達情感和盼望家書的心情。由于當時書信傳遞的速度很慢,所以“書回已是明年事”。
小結: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傳遞,速度慢、數量少。受各種條件限制,要想及時得到消息十分不容易。
【設計意圖:了解過去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
活動二通信的過去和未來
1.[播放課件:信息傳遞的比較]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將一個信息從倫敦送到紐約,不同時期的傳送方式及傳送時間有什么不同,你從中發現了什么?通過比較,感受通信的發展,如通信工具更加先進,通信速度不斷加快,通信容量越來越大等。(板書:通信方式多由慢到快)
2.[播放視頻:飛速發展的信息網絡]
采訪父母和周圍的人,了解通信方式的變化和發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談體會,進一步感受通信的飛速發展。(板書:從烽火臺到互聯網科技發展會更加發達)
3.[播放課件:暢想未來的通信]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暢想一下未來的通信方式會是什么樣子。
【設計意圖:感受通信的發展和變化體現在通信方式越來越多,傳遞的時間越來越短,并通過暢想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板書設計
從烽火臺到互聯網
通信方式由慢到快
科技發展會更加發達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從烽火臺到互聯網》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從烽火臺到互聯網》的教學反思02-13
品德與社會《從烽火臺到互聯網》教學反思03-30
四年級下冊《從烽火臺到互聯網》教學反思01-20
四年級思品從烽火臺到互聯網優秀教案11-24
從烽火臺到互聯網評課稿范文10-04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07-05
小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案07-04
品德與社會小學品德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