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稱象》優秀教案

時間:2021-07-03 16:45:55 教案 我要投稿

課文《稱象》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課文《稱象》優秀教案

  1、認讀本課13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8個字的書寫。

  2、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3、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玻璃器皿裝上水、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多媒體投影:稱)人們稱一件東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東西有多重。

  師:對,想知道那件東西的重量。(多媒體投影:重量)

  師:你們看見別人稱大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板書:象)

  “稱象”這一課講的就是這個故事的內容。

  [通過談話,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相機出現了“稱象”、“重量”兩個詞,又為學習作了導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不認識的字畫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2、請一個同學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讀準字音。

  [初讀課文時只要求讀準生字的音,對其義和形不作要求,這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

  三、讀文感悟。

  (一)再次讀文,從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官員們看象時,一邊看一邊議論,不知這頭大象有多重。(多媒體投影:議論)

  生:我從第三自然段知道了,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議論,便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

  (學生讀二、三自然段。)

  師:曹操提出這一問題后,官員們是怎么議論的?(指多媒體投影上的“議論”,指導讀官員們說的話)

  生:官員們議論的第一種辦法是造一桿大秤。

  生:還要把大樹砍了做秤桿。

  生:官員們議論的第二種辦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多媒體投影“宰”;學生一邊看多媒體投影,一邊讀“宰”)

  師:查過字典的同學說說,“宰”在字典里有幾種解釋?結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塊的再稱”想一想,“宰”在這句話里是什么意思?

  生:在這里是“殺”的意思。

  師:曹操對這兩種辦法什么態度?

  生:曹操聽了直搖頭。

  師:“直搖頭”是什么意思?誰能邊說邊做動作給大家看。

  生:“直搖頭”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搖頭動作)

  師:(學著搖了一下頭)這叫直搖頭嗎?誰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搖頭才是“直搖頭”。

  師:對,“直搖頭”說是不住地搖頭,表示很不同意。曹操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這也不是好辦法,所以曹操不同意。

  [“議論”、“宰”、“直搖頭”都是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里來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處。“議論”出現在第二自然段,卻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員們怎么說、怎么議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的;“宰”是通過,根據語言環境選義項來解決的;“直搖頭”是通過語感和演示來領會的。這就把學習語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緊密聯系起來了。]

  (二)師:對,官員們提的兩個辦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沖聽了官員們的議論后他怎樣說呢?

  生:(讀第四自然段、畫序號、重點討論曹沖說的辦法。)

  師:曹沖想的辦法共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讀文說一說。

  生:曹沖想的辦法共四句話,第一句話的意思把大象趕上船,然后畫線。

  師:在哪畫線。(用多媒體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畫線。(讓一個學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師: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畫線?再仔細讀這一句。

  生:(輕聲讀第一句后)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老師讓這個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畫線)

  師:在這兒。(指畫線的地方)畫線就是沿著(說重音)水面畫線。

  [“沿著”的意思比較抽象,老師卻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接著,老師用“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后接著干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停止裝石頭”“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問題,誘導學生讀懂曹沖說的四句話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別板書“上岸”“裝石頭”“沉到線”“稱石頭”“石頭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師生分別做實驗演示稱象過程。

  (象上船――船下沉――畫線;象下船――船浮起――裝石子――船沉到畫線處――稱石子)

  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所做的實驗說一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腦,既可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又可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曹沖為什么這么小的年紀就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

  生:曹沖認真聽別人議論,從中受到啟發。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頭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時就注意觀察事物,善于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所以曹沖這么小年紀就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

  生: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平時多觀察,遇事開動腦筋想辦法的精神,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練習活動。

  1、根據本課生字的特點想辦法記字形。(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激發學習興趣。)

  師:側重分析幾個字:

  (1)比較“稱”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義不同。

  (2)“曹”和“線”的筆畫筆順。

  2、師:請同學們做一下練習:

  (1)用下面的字組詞:稱議論秤砍塊沉線止然量

  (2)把下面的偏旁和獨體字組成4個合體字,寫下來。

  禾讠石旦爾義欠里

  ()()()()

  五、拓展活動。

  1、師:同學們,古代的曹沖才七歲,年紀比我們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動腦筋,結果沒有使大象受到絲毫損傷,而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我們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你們能想出更好的稱象辦法嗎?

  生:(1)人搬石頭太重,可用大吊車。(2)搬石頭費力,不如改成裝豬、羊等動物。(3)讓人上船,比趕動物上船方便。

  2、師:我們知道曹沖提出的稱象辦法是用四句話說清楚的。這四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說,連起來說明了一件事。現在我們來學習用這種方法說話,請你們用幾句話連起來說一件事。

  生:(略)。

  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它啟示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平時要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的精神,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評:

  一堂課的教學就是諸多要素的有機組合體。相同的要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結構,其功能卻不一樣。這給我們以啟示:不改變課堂教學的要素,只對這些要素進行科學排列組合,使之成為優化的結構,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功能。

  從識字教學來看,應注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建立生字的音、義、形的統一聯系,但對音、義、形又是分步側重處理的。即,初讀課文時側重字音,理解課文時側重字義,復習鞏固時側重字形。這樣處理,體現了寓識字于閱讀教學之中,既分散了識字的難點,又使生字的音、義、形分步得到落實。這樣的結構,無論是識字還是閱讀,學生學習起來都比較暢通。

  從閱讀教學來看,這里可以把聽、說、讀、寫的訓練結合起來,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能力因素和動力因素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一句話,抓住它能一舉數得,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把上述諸方面排列組合在一起,并有機地聯系起來,使之相互作用,協調發展,有效地發揮了整體功能。

【課文《稱象》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課文稱象教案08-06

課文《稱象》教案范文11-14

《稱象》課文教案05-09

課文《稱象》優秀教學設計01-22

《稱象》課文優秀教學設計11-24

課文《稱象》的優秀教學設計11-05

《稱象》優秀教案08-06

稱象小學課文教案05-23

課文稱象的教案設計05-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在线欧美AⅤ整片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喷水 |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