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時間:2022-06-17 15:53:5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精選7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把握詩中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

  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應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詩人在構思詩篇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這一點較難捉摸,應作為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作者及作品介紹: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胡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貧苦的大堰河家去撫養,5歲時被領回家中讀書,但依然受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這首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

  2、播放朗讀錄音。

  3、課文分析:

  〔問〕根據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絡,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些什么?詩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與我的關系。感情: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感情: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感情:謳歌與贊美。

  詩,是十分講求意象的一種文學體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所謂“意象”,用艾青的話說就是“純感官的,具體化了的感覺”。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記事寫人來抒發的,而這些事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來表現的,這一系列的意象又寫出了人物形象。

  〔問〕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來寫?

  〔明確〕描寫了一系列圖景,有“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園地、長滿青苔的石椅”,給人創造一種孤獨、凄涼、冷落的意象。

  〔問〕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大堰河對我的愛撫,作家是怎樣來表現這種愛的?

  〔明確〕詩人不惜筆墨進行了鋪排,先用8個排比句刻畫出8個細節,這8個真切、動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寫得非常具體、充分。還寫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來襯托出大堰河對我的愛。大堰河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勞動是極繁重的,作者用了6個排比句寫出來,然而她卻是“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真正的母愛。又通過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的描寫,有切糖、夸畫、贊兒,特別是那個夢,表現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

  〔問〕在第三部分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寫大堰河的葬斂之薄?

  〔明確〕用了“同著……”五個意象,猶如五組電影的特寫鏡頭,給大堰河這一勤勞、善良、普通農村婦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致。這與前三段中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來進行抒情不同,作者拋棄了具體的敘述或描寫,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

  4、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艾青曾經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他還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這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動人的意象,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這點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四、板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詩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辭手法

  一、大堰河與我的關系懷念與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復

  二、大堰河勤勞、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戀與感激勤勞、善良、無私反復、排比、對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涼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與控訴命運悲慘反復、排比

  四、對大堰河的懷念和禮贊謳歌與贊美靈魂高尚呼告、排比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本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了解本詩鋪敘細節,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學會通過誦讀去體會把握詩中情感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揣摩詩歌語言,培養詩歌鑒賞能力;反復誦讀,體會回環、反復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大堰河深摯的情感,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二、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理解詩中形象,領會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組比賽,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前幾天,曉風來我校作報告,內容之一,就是學會感恩。我覺得這個題目選得太好了。是啊,應該學會感恩!因為人是在恩惠的陽光雨露里長大的。學會感恩是做人的起點,學會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學會感恩才能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上個世紀,有個最懂得感恩的詩人,他把最真摯的感激之情獻給了養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詩人艾青。

  (二)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人對大堰河的深摯情感。

  2.揣摩詩歌語言,培養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3.感受母愛親情,學會感恩。

  (三)分組比賽,合作探討

  1.第一輪比賽:誦讀

  大致過程:

  (1)宣布比賽規則。兩組合作讀一遍課文,第一、三組讀1~7節,第二、四兩組讀8~13節;推薦代表誦讀;沒人讀算棄權。

  (2)準備兩分鐘。

  (3)各組輪流讀

  (4)集體評議,獎給優勝組一個五角星。

  2.第二輪比賽:各組輪流提問,自由解答

  宣布規則:

  (1) 時間15分鐘

  (2) 一組提問,其它組自由解答。

  (3) 每提一個問題或每一次正確回答,其組均加一個五角星。

  (4) 提的問題沒人能回答,提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

  兩分鐘準備──開始提問──評出此輪優勝。

  3.第三輪比賽:老師提問,學生搶答

  此輪比賽視上一輪提問的情況而定,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刻,就少提問;如學生的理解還較淺,那教師就要通過一定的問題把學生引向文本的深處。安排時間大約5分鐘。答對一個,其組加一個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樣的形象?

  (2)作者是這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3)第12節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4)本詩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

  4.算出三輪比賽各組所獲得的五角星總數,確定優勝組,予以表揚。

  (四)拓展延伸 思考討論,自由發言

  1.問題:學了這首詩,你對自己的父母特別是母親有沒有一些深的認識?你覺得應該怎樣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發言

  五、課堂

  學會感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有高尚修養、令人敬佩的人。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

  附:板書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雪──實與虛

  手(抱、撫摸) 懷念

  笑──洗、提、切、掏、扇、背 眷戀

  鋪敘細節 借事抒情 同情

  夢(不能對人說) 謳歌

  淚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大堰河這個人物形象

  2、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

  3、情感目標: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二、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對大堰河形象的認識

  2、難點:

  (1)作品寫作時代、背景離現實時代較遠,學生熱情較難調動

  (2)文章篇幅較長,四十分鐘學習較緊張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此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在一個飛雪的早晨寫的,人在困境中,在饑寒中,總會想親人,想家人,而此時艾青想的卻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大堰河。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自讀問題:試在腦海中為大堰河“畫像”。

  (三)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后,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給大堰河填寫一份“檔案”,可根據教師提供的表格,也可自己設計。表格留出空行,目的讓學生自由發揮。

  五分鐘后,教師提問,檢查學生討論情況。并讓學生說明理由,并讓學生朗讀詩文,體會感情。

  預想可能出現不一致的回答:

  屬相:牛——忍辱負重、默默奉獻、腳踏實地

  豬——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溫順善良

  血型:O——奉獻型,萬能獻血者

  身高、體重——體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狀況而偏輕。

  健康狀況——估計學生會寫出“營養不良、椎間盤突出”等,能自圓其說即可。

  人生信條——魯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來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2、教師:“既然是檔案,照片必不可少。老師這兒有幾副圖片,你們幫我看看哪副圖片更符合大堰河的形象。”

  依次投影四副母子圖,最后將四副圖定格在屏幕上,讓學生討論爭鳴。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對大堰河的認識由抽象的概念上升為具體的外在形象。讓學生在爭鳴中進一步明晰大堰河形象。

  (四)誦讀課文

  讓學生再讀課文。

  同時投影要求:

  1、哪些語段讓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

  2、找出讓你感動的語段,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學生任意挑選一段朗讀,教師相機評價。必要時反復讀,直至教師范讀一段。

  學生朗讀后,教師可適時提問:

  “你讀的這段是否讓你想到自己的媽媽?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媽媽嗎?”

  “媽媽疼愛你嗎?能給大家講講嗎?”

  之后讓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將最后一段中的“大堰河”換成“媽媽”,再反復讀。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大堰河形象后,通過誦讀課文,體會感情。

  (五)結束語:

  “只有平凡的兒女,沒有平凡的母親。我們的母親都是可親、可敬、可愛的……母愛,人類情感走廊中的上品,偉大永遠是它的同義語。母親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聲輕輕的呼喚,還有那眼角的皺紋、滿手的老繭,微駝的背影,哪一個做子女的不應刻骨銘心?”

  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心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吧!”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詩歌的朗讀指導,思想情感體會;

  2、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體會、學習;

  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二、教學重點:

  1、詩歌蘊含的思想情感體會;

  2、語言特點分析。

  三、教學難點:

  詩歌中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揣摩品味。

  四、教學方法:

  擬采用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師生互動問答法等。

  五、教具準備:

  教本、教案、有關多媒體課件。

  六、導學設計過程

  1、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保姆”這種工作的內容嗎?學生答,師點評-----今天,我們學習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書課題)。請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關背景資料------請大家齊聲讀出來。

  2、請同學們把全詩的13個詩節標上序號。

  3、教師范讀1—3節詩歌,之后提出閱讀要求:有表情朗讀,準備3分鐘,自由舉手讀自己喜歡的詩節。(要求先說喜歡的詩節番號)

  4、在學生讀詩節結束的時候,要求學生談自己喜歡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及時點評讀的效果,師生互動,并趁機對學生讀的詩節進行情感和語言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教師做及時的有選擇的板書。具體的分析預設寫在教本上。

  5、在分析詩歌內容差不多的時候,導引學生分析詩歌的內容與結構。啟發學生可能用到的預設問題:

  A、詩歌哪些小節是寫回憶大堰河生前的往事的?

  B、詩歌哪些小節是寫大堰河去世后的凄涼悲苦的結局的?

  C、哪些詩節是對大堰河的大聲直接的贊美歌頌的?

  D、哪些詩節明顯是對大堰河深情的感激和懷念,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她?

  6、學生思考、與同桌討論,自由舉手回答自己的內容劃分。(要求學生答出詩節的序號)之后師生互動點評,形成統一的認識。然后,展示幻燈片,體會結構圖的內容。教師對結構圖作點評,幫助學生理解。

  7、最后,全班齊讀第12—13詩節一遍,出示幻燈片,展示有關大堰河的墳墓圖片已經跟艾青的一往情深,加深印象。

  8、如果有時間,讓學生以詩歌般的語言贊美自己的一個親人。師生適當點評。

  可能用到的板書準備(視情況而作調整)

  1節:尊敬、懷念、憐愛

  2節:慚愧、感激

  3節:懷念、沉痛

  4:感傷、感激、同情

  5:沉痛、依依不舍、無奈

  6:難過、不安

  7:同情、憐惜、贊美

  8:同情、感激

  9:傷心、慚愧

  10:感傷、痛苦、同情

  11:悲哀、憤怒

  12:無限的贊美、感激

  13:無限的敬仰、贊頌

  教學反思

  我是帶著感情教學生學習這首長詩的。我知道這首詩是作者用情感孕育而成的作品,如果我不用“情”字解讀她,那將是對作品的一種不敬。事實上,我的這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是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我帶著感情朗誦作品,我帶著感情引領學生品讀作品,我帶著感情讀我寫的文章《那個春節真難過》拓展本文的教學。我的情感也將學生的情感引出來了。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自己讀文章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讓你這么一分析,我仿佛看到了艾青那悲痛的表情,聽到了艾青那真情的呼喚。特別是你讀自己的文章《那個春節真難過》,我都流淚了。我知道什么是真情孕育文章了。有些文章就是真情孕育出來的產兒。看來,我的這課是成功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5

  第1課時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清詩的抒情結構

  重點難點:

  1、寫作背景與詩的抒情基調

  2、抒情主人公與作者的關系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導入、示標(略)

  二、檢查預習

  1、艾青簡介:原名蔣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華現代著名詩人,《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礁石》《我愛這土地》。

  他出生時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貧苦農民家里撫養,5歲回家讀書,但受到冷遇,只準稱父母為叔叔嬸嬸,正如他所說:是在冷漠和歧視的空氣里長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監獄里,看見曉雪飛舞,想到保姆落滿白雪的墳頭,揮筆寫下這首悼念謳歌之作。

  2、解釋詞語

  典押,典當。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三、有感情地全詩。

  注意抒情基調,感激與懷念,對黑暗世界的詛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結構: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與作者的關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詩,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詩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說,往往就是詩人自己。

  六、布置預習:作者從哪些角度對大堰河進行塑造

  第2課時學習目標: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詩歌的表現特點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討論分析大堰河形象

  1、學生討論回答

  2、明確:

  A、通過精細描寫大堰河怎樣在地獄般的環境里,默默進行無休無止的各種勞動;°勞作之后,體現對詩人慈母般的愛,在流盡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擔各種繁重的勞動;排比句式,像特寫鏡頭,寫出她的勤勞、純樸和善良的品質,她勞作時含笑,說明她為了自己一家而活著,不計較勞累、辛苦,深愛自己的乳兒,一種寬厚品格躍然紙上。在表現她蒙蒙善良寬厚性格的同時,滲透著對其命運的深切同情(指導研讀4.7小節。)

  B、不僅如此,還著力描寫她豐富美麗的內心世界:疼愛乳兒,一往情深(作者也帶著深情記敘)研讀8小節

  C、詩人對大堰河的歌頌,也是對舊中國千千萬萬勞動嫂嫂品德的歌頌,揭示她們的悲慘命運(12小節),

  二、通過這一形象,要表達的主題。

  通過描述大堰河悲慘的一生,抒發了對其真摯的懷念和熱情的贊美(牢房陰冷,曉雪飛舞);同時,在敘述悲慘一生的同時,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舊世界。

  三、分析詩歌表現手法。

  1、是抒情詩,但在敘事中抒發強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節的敘述,抒發了同情、懷念、贊美、愛戴的感情。

  2、修辭手法:

  妙用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后的凄慘;美麗夢境和凄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復:表現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也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總之,反復、排比更有助于表達強烈濃厚的感情。

  四、與《詞二首》比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點:

  1、《詞二首》: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間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2、表現手法:前者,想象聯想,借助神話來抒情;

  后者,排比、對比、反復來抒發強烈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詩歌中使用的藝術手法,并理解其對詩歌情感表達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法,品味詩歌中的情感;講授法與合作探究法相結合,探討詩歌的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品味詩中真摯的感情,感受母愛的偉大,樹立尊重勞動人民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情感

  教學難點:分析詩歌的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顧

  1.詩歌的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現代著名詩人。艾青在現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卓越的民族詩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代表作《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寫作背景:艾青出生時因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會“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視,被寄養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著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愛撫下成長的。直到五歲才被領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視,規定他不能叫父母為爸爸媽媽,而要叫叔叔嬸嬸。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對大堰河的愛遠遠超過了對父母的愛!1932年因從事愛國運動被捕,在獄中他見了漫天飛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滿懷深情的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曾回憶說:“我完全是按照事實寫的,寫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實感。這首詩,是出于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我覺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大堰河很愛我,我也很愛她。”后來詩人在1953年和1973年兩次回鄉,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掃大堰河的墓。

  2.詩歌的內容結構

  二、細讀詩歌,分析詩歌

  劃分層次:

  (一)第一部分(1——2)

  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階級不同,卻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1.抽查朗讀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點(身世悲苦)

  (二)第二部分(3——11)

  詩人觸景生情,追述勤勞善良的大堰河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三部分(12——13)

  詩人由回憶轉入現實,用兒子對母親的感情,為其寫下了一首贊美詩。

  1.學生細讀,自由討論二、三部分中哪節詩歌體現人物形象的什么特點。

  生活艱辛、勤勞、善良、樂觀、淳樸、深愛著乳兒……

  2.學生發言,穿插點評、范讀和齊讀,分析藝術手法和情感抒發(重點分析四、七、八、十、十一節)

  3.總結人物形象

  大堰河:身世凄苦、勤勞、善良、慈愛、任勞任怨、淳樸、悲慘

  大堰河短暫而痛苦的一生、大堰河。

  一家的不幸正是舊中國勞苦大眾的縮影。

  4.分析并歸納詩歌的藝術特色。

  (1)大量描述性意象的使用

  (2)修辭手法的使用:排比、反復、對比

  (3)形式上的自由

  三、總結詩歌主旨

  板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人物形象情感

  身世悲苦勤勞慈愛追懷痛悼

  生活艱辛積極樂觀眷戀感激

  任勞任怨淳樸善良同情控訴

  命運悲慘值得贊頌贊頌謳歌

  藝術特色:反復、排比、對比、自由形式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顛覆曹操作為奸臣逆賊的形象。

  2、背誦詩歌的第一小節。

  3、分析作者的憂思之情。

  過程與方法

  1、多朗讀,從朗誦中感知詩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現作者心情的字如“憂”,進行賞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知曹操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養高中的獨立評價能力。

  教學方法:美讀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

  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嗎?在三國演義里曹操是什么樣的形象?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現在同學們看這幅圖片,只這是京劇中曹操的形象,同學們曹操的臉有什么特點?白色的。那位同學知道京劇中白色代表什么類型的人。代表的是陰險奸詐的人。

  展示 《觀滄海》的幻燈片。

  二、學習文本。帶著對曹操詩歌的這種感受,我們一起學習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短歌行》。

  1、朗讀,先讓學生朗讀一遍,從朗讀中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對詩歌的把握如何?

  然后播放錄音,讓學生感受一下,別人是如何朗讀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輕重舒緩。

  預設: 在讓學生聽完朗誦之后再讀一遍。

  小結朗讀:同學們讀得很流暢,但感情把握不到位,這是因為詩歌離我們的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對于它所表達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夠到位,那我們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詩歌,請同學們看一下這首詩中,最能體現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詞?

  預設回答:憂

  2、范仲淹登岳陽樓的時候為國為民,發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代丞相的情懷,那同學們看一下曹操他憂的對象是什么?

  先不著急回答,我們說這首詩總共有兩段,但是我們還可以把這兩段分為四節,所以我們先來齊讀第一節(從開頭至唯有杜康)女生讀一句,男生讀后一句,我們先把這一小節讀一下,從中看作者“憂”什么?

  預設:憂的是人生苦短。

  同學們是如何看出來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來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啊,在詩中曹操是如何來解決的愁苦的?

  預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這說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悶呀。

  預設:不能,那你認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悶。

  預設。“是人才。”

  →你從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憂憂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這句詩是出自哪兒的?展示幻燈片,補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層憂是什么呀?

  幻燈片展示:賢才難得。

  那同學們想一下,作為領導人,怎么樣才能吸引人才呀。

  預設:給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

  →那曹操給那些人才怎么來保證

  預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小節:所以從這節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有憂愁,了解作者的感情,現在請同學們,我們再把前面的朗讀部分,我們合起來讀一遍。女生讀前一句,男生讀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讀完之后,到后兩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讀。

  預設:同學們說一下,是不是比前面進步,很好,值得鼓勵。

  小導入:中國詩歌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情感都是貫穿其中,那我們在往下學習作者的憂思之情是如何貫穿到下文中的。

  讓一個學生來朗讀一下下半節。

  →哪個同學能不能和我們說一下第二節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預設:是用明月來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難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復地歌詠著渴賢之憂啊。

  但接下來作者卻寫到了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哪個同學來說一下這句是表明什么的。

  人才來歸順曹操了,那人才都來了,曹操還憂什么?

  三憂功業未就。

  →對人才的憂思,貫穿了全文,但第二節有一處是作者寫作者的歡喜之情的,是因為人才來和他交心,來歸順他了。同學們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那人才都來了,作者還憂什么呢?

  三憂功業未就。

  小結:所以人才的憂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為功業未就,因此曹操為了自己的功業,他又對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欖枝?曹操是如何說的?

  預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國鼎立的情況下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賢才們。

  → 這里曹操站在那些賢才的角度去慮及他們的前途,把賢才的煎熬變成當成自己的煎熬。這里曹操換位考是替賢才擔憂之外,他是否還有另一層意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用了兩個典故,一周公自喻,說明自己有周公一樣對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樣寬廣的胸懷。所以我會重用賢才的。

  小結:

  1、曹操說歌以詠志,那這首詩曹操抒發自己的憂思之愁是為了表明什么志向?

  招賢納士,統一天下。

  2、中國崇尚一句話:“文如其人。”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同學們你認為曹操是什么樣的人?

  總結:幻燈片展示。

  播放電視劇《短歌行》主題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誦。

  課堂總結:曹操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民間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賊的形象示眾,但從我們的文學作品里我們還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個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學們看文學一定要以事實為根據,學會從文學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相關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03-19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03-17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2-04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09-28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0-11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02-04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范文01-05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參考08-07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的保姆》說課稿08-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无敌色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 在线观看激情AV更新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一区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