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德育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課德育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課德育教案1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 、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制宣傳小報,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文物,繪制宣傳小報。
2、培養學生提高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文物資料、制作手抄報工具、一張手抄報完成稿。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博物館,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看看被世人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了解一下它的滄桑歷史。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影片中,圓明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火燒圓明園,肆意搶奪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過視頻觀看,引出文物的珍貴,學生嘗試總結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跡: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和遺跡。包括建筑、雕塑、工藝美術等藝術成就。
2、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文物資料。
三、創作體驗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于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么去保護這些文物呢?
四、評價交流
五、課后拓展
1、向學生展示黑龍江的出土文物,通過對身邊文物的了解,引起學生共鳴。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操。
2、建議課后同學們多搜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繼續了解我們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
3、將隨堂制作的手抄報和文物仿繪布置在班級。
小學美術課德育教案2
【教材分析】
象形文字,是人類祖先通過描募實物形狀而發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讀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本課教材以“學生與文字文化”為切入點,讓學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教學時,應提供學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
【學情分析】
教材巖畫、金文、古畫與古文字的比較欣賞導入,激發小學生猜想、比較的同時,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來源于實物的描摹,小學生從探究瑪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開始,激發興趣,體會各國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圖畫,小學生可以描描畫畫,并用豐富的色彩使之變成有趣味的畫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實物的特點。
⑶能運用形與色表現象形文字,并裝飾成畫面。
2、過程與方法
⑴在“慧眼識字”活動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實物的特點。
⑵在欣賞討論中,了解文字與畫面結合的描摹實物的特點,感受人類想象,創造的能力。
⑶在嘗試中,發展想象力,創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畫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對象形文字產生興趣。
⑵體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豐富形象思維能力。
⑶培養想象、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國畫的表現手法。
⑵發揮想象創新能力,表現象形文字的畫面。
2、難點:
能根據象形文字的結構,運用夸張、變形、重復、排列等方法裝飾成畫面。
【教學方法】
游戲法,啟發式,談話法,探究體驗比較法,展示法。
【課前準備】
1、教具:象形文字的課件,象形文字的示范畫,板書卡片,做畫工具:墨汁、毛筆、調色盒、國畫顏料、毛邊紙,水桶。
2、學具:收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準備創造象形文字的美術工具:紙碟、墨汁、毛筆、調色盒、國畫顏料、毛邊紙,水桶。
3、環境布置:準備象形文字的直觀感受作品——巖畫,布置環境營造文化情景氛圍;將學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術室,擺好六人為一組的課桌。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點】
本課教材以“學生與文字文化”為切入點,讓學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時,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教學時,應提供學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節課體現了本單元綜合運用點、線、面、色來進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圖形的表意能力。
【教學策略】
突出美術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1. 欣賞課文中的“巖畫、金文“、”古畫與古文字“,并進行比較,猜一猜,哪些是畫?哪些是文字?它們像什么?它們想說什么?
2. 說一說,象形文字是怎樣演變成今天的文字的?(從意象——簡化)的過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樣根據象形文字的形狀進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畫想說一個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現的?
5. 說一說,你見過用象形文字裝飾的物象嗎?
突出美術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把象形文字變成什么?
1. 選擇一個或多個象形文字進行有序或無序的重復書寫,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2. 選擇一個象形文字,并將其放大,加粗筆畫,進行裝飾。
3. 創造一個象形文字并進行變化,創作成與字義相關的形象。
評價:
1. 想象力豐富。
2. 圖形與字義相符。
3. 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⒈猜一猜
導入語——同學們,今天有個新朋友來到我們的課堂,他就是“烏龜爺爺”。你看,他還帶了一份禮物,注意觀察,就藏在里面,看誰發現了?
⒉出示巖畫
①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今天“烏龜爺爺”將和我們一起學習有趣的象形文字。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出現文字,為了記錄事情,就用簡單的圖畫來表示。
②小結:這個用圖畫方法來記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時間一長,人們覺得這個記錄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們創造了又像畫又像字的符號,后來我們把這個符號叫做象形文字。
1、學生進行猜圖游戲活動。
2、學生看巖畫,了解象形文字的來歷。
出示課件:
1、激發學生對象形文字產生興趣。
2、學生理解象形文字的產生以及巖畫和文字的關系。
二、思辨探知(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欣賞感悟:
1、了解各國象形文字
同學們,在古時候,象形文字的運用很廣泛,你們知道除了中國,其它國家有象形文字嗎?老師知道課前有很多同學找了有關象形文字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2、“慧眼識字”的游戲
①象形文字有什么特點呢?
②從同學們的表情中,老師知道你們被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出現的象形文字吧!誰來說?
③這些象形文字和我們現在的文字一樣嗎?為什么?
④小結:原來象形文字有描摹實物的特點。
3、揭示課題
①今天讓我們一起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來進行“象形文字的聯想”。
②出示課題——板書
4、現場示范
教師邊講邊示范。
觀察比較:
⒈剛才,老師用幾個象形文字組合的完成一幅畫。下面欣賞另外幾幅畫,它們都用了什么方法來進行聯想?
小結:原來是用了重復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師知道同學們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誰來說說你打算怎么樣通過聯想把象形文字變成一幅畫?
⒊同學們,你們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師這里有兩幅畫,哪一幅的構圖好呢?為什么?
小結: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注意,畫面要飽滿。
1、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
2、小組分享交流。
3、學生進行慧眼識字的游戲,并大膽講述對象形文字特點的看法。
4、學生觀看,感受,體驗中國畫的意象美。
5、學生參與討論。
6、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7、個別回答,教師有針對性指導。
8、學生分組討論。
三、自我構建
(一)課堂作業
造型表現:
⒈出示作業要求。
將象形文字聯想成一幅畫:構圖飽滿、富有創意。
⒉學生創作活動。
⒊各小組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學生將完成的作品貼在展板上。 學生在參與嘗試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創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畫面。
(二)欣賞評價
欣賞評價:
⒈同學們說一說,你最欣賞哪一幅畫?為什么?
—學生發言。
1、欣賞各小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學生充分評議。
出示展板
通過評價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分享學習的快樂。
拓展延伸
知識拓展、總結提煉: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還可以美化我們身邊哪些物品?
⒉老師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請欣賞。
⒊老師還找了一幅畫,誰來猜?
—這是08年奧運會的會徽,這個文字象是一個“人”字,又象是一個“京”,他似畫非畫,似字非字,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所在!
⒋總結:同學們,你們今天表現得真棒!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用他們的聰明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我們要向他們那樣,用自己的雙手把世界裝扮得更加美麗。
學生分小組,聯系生活舉例回答。
出示課件:
1、學生感知象形文字與生活中的關系。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感受人文藝術的熏陶。
3、激發學生將美術興趣內化為成功的動力。
【教學反思】
1、采用游戲激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象形文字的興趣,從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點。
2、通過演示趣味性沖擊力極強的視覺形象課件,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3、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欣賞用中國畫,表現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師邊示范邊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夸張、變形、重復、排列等方法裝飾象形文字。
5、學生探討作業的表現方法。能根據象形文字的結構,運用夸張、變形、重復、排列等方法裝飾畫面。
【小學美術課德育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課作文03-09
小學美術課件:《小魚》11-12
母親節美術課教案04-07
小學美術課教學設計02-16
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04-19
中班美術課美麗的煙花教案04-06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反思01-22
小學美術課作文15篇03-09
花手帕小學美術課件設計05-03
小掛飾小學美術課件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