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上月球》活動反思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上月球》活動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天我們幼兒園就要進行市級以上課堂教學獲獎教師的課堂展示活動了,作為四名教師的其中一個,本次我選擇了我們大班現在進行的主題《黑夜秘語》中的一個數學活動《上月球》。
雖然針對本次活動我已經反復修改了好幾次教案,還特別精心設計了自認為很滿意的多媒體課件,可是經過昨天的試教,還是發現存在很多的問題。于是,就引發了我對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時每逢要上公開展示活動我首先會選擇語言活動,因為對于我個人而言,語言活動相對比較擅長一點,可是這次我考慮到其他三個老師都選擇語言活動,如果自己再去選擇,這樣一個半天對于聽課的老師好象有點太過單調,再則是我想挑戰一下自己,讓自己向其他課程領域也發展一下,還信心滿滿地自認為也許我在其他領域教學中也可能不錯也不一定。于是,考慮再三下了決定--大班數學活動,這個活動之前我們在訂計劃時把它定在科學領域,可是我覺得把它定在數學活動更精確與明朗一點。
經過了昨天的試教,我滿滿的信心有一點受到打擊了,課后我反復思考這堂課我應該改進的一些地方: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不夠完善,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二、忽視了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由于設計本次教學活動時我考慮的只是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掌握程度,沒有想到大四班是一個新大班,幼兒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沒有考慮有些幼兒基礎還不是很踏實,就這么跳躍著教過去。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三、教師的語言不嚴謹。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個環節講述時的語言不嚴瑾,造成了幼兒操作時的不理解,還應該再進一步推敲。
不過昨天的課也讓我同時又增加了信心,因為幼兒對我的課件相當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雖然這是我設想到的,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畢竟他們是一群只讀了一個學期半的新大班幼兒,明天我要開課的對象是大班其他三個班中的,相對而言應該他們知識經驗應該更豐富,思辨能力應該更強。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現在最要抓緊做的事,剛才看到博友"藍天"的博文,一句話很有感觸"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
期待明天的活動能夠成功!
活動目標:
1.觀察材料,嘗試借助材料上的提示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2.喜歡數數游戲,愿意感受并學習同伴的數數方法。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過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數數經驗
經常聽到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和他一樣多的舉手。老師說一個數字,接著往下數4個數。
二、數數游戲發現正確的數數方法
1.我知道你們能數很大的數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數正確,能數正確嗎?把桌子上的操作紙拿起來,看看圖上有什么?接下來會有一幅圖片,讓你們數一數房子有幾幢?樹有幾棵?兔子有幾只?花兒有幾朵?把答案記在下面的空格里。
2.現在開始對答案
你數到的兔子有幾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兩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間。
你用什么辦法將兔子找出來的?從上往下。
要把東西數正確,其實有方法的,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從前往后,從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就一定能把東西數好。
看看花有幾多?這么多花這么能數的快呢?三個三個數。對了,三個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幾多?6朵,下面的花有幾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張紙上寫了什么?條是什么意思?一條一條,對,數一數帶魚有幾條。第二個格子里寫的什么?數一數蛋有幾只?什么是種明白嗎?數數餅干有幾種。把你看到的答案記錄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訴我帶魚是幾條?有不同答案嗎?還有第三種答案嗎?你剛剛數帶魚什么地方,數出是十一條的?為什么你要數帶魚的頭呢?頭比身體看的更清楚。你們也都是數頭的嗎?為什么要數眼睛?要把一堆東西數清楚,要數特征非常明顯的地方。
有的數帶魚的頭,有的數帶魚的眼睛,有的數帶魚的身體,那個最明顯?眼睛,我們一起來數數帶魚的眼睛。
小結:數一堆東西的時候,要數特征非常明顯的地方。
遷移:用這種方法我們來數數這些香蕉有幾只?你數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幾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數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見的'蛋都數出來了,還有兩只蛋在哪里?在紙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兩只蛋呢?他用了對應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來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結:這一盒蛋在放的整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幾個,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幾個。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個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所感興趣的內容出發,設計登月球的游戲,將數的組成結合到游戲的各環節讓孩子在虛擬的游戲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它不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更讓幼兒就懂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讓數學活動更游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
活動第一環節給星星打電話。簡單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為順利地開展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要求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這一環節中,我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目的在于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是十分強烈的,也許是孩子喜歡挑戰高難度的,多數孩子都選擇了撥通10號星星,不難發現他們對10的分合掌握的還是不錯的,能把已獲得的數學經驗運用于虛擬的游戲中去。第二環節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軌道圖)要上月球需要經過一個軌道,要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于10,而且密碼不能重復。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由于有了前面環節的鋪墊,幼兒對于解密碼的興趣還是很強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讓孩子已經找出10的分成的互補規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順序順利的寫出10的九種分成方法,但由于個體的差異,個別幼兒也出現了遺漏和重復的情況。第三環節領取“通行證”。給操作正確的幼兒發放“通行證”,為了讓每位幼兒都得到愉悅的體驗,我邀請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個別孩子做錯或者重復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是一堂教研組行為跟進研討課,課后組內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1.第一環節孩子們打通最多的是是10號星星,還有幾個星星沒人打,應該把沒有撥打的星星以集體形式練習,如幾和幾打通的是幾號星星。2. 幼兒在操作環節,我讓先操作完的孩子找聽課老師檢查是否正確,而后又讓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兩次檢查顯得多余,其實只要發“通行證”這一次就夠了。3.最后環節應該創設一個登月球的情景讓先領取通行證的孩子等候在起飛地點等待全體幼兒一起上月球。我將聽取聽課老師的建議重新修改教案,進行第二次執教,我想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上月球》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教案《牙齒上的洞洞》04-1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影子》含反思03-21
大班美術剪窗花活動反思02-28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04-02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2-13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反義詞》含反思08-11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拍手歌》含反思02-07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比較輕重》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