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可能性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體會不確定現象的特點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能根據試驗的統計結果進行判斷和推測,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進一步體會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能根據數據推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試驗和推測,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
教學難點:根據試驗的結果,確定試驗中相關物體的數量的多少。
三、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盒子(里面裝有17個紅色乒乓球和3個黃色乒乓球),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勵導入
1.導入談話。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發生,有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可能性的有關問題。
2.復習舊知。
(1)出示問題。(教師實物演示或PPT課件演示。)
(2)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3.揭示課題。
(1)教師揭示課題:看來啊,同學們認為可能性有大有小,而且這個大小和物體的數量有關。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問題。
(2)板書課題:可能性。
【設計意圖】在新課開始前設計小明摸球的問題情境,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既引導學生復習了前面學習的事件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知識,又順勢導入了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和物體的數量有關這一新問題的研究。
(二)試驗猜想,探究新知
1.初步猜想。
(1)老師這里有一個盒子,里面有紅色、黃色兩種顏色的小球。如果從里面摸球的話,猜一猜,摸到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呢?(教師實物演示或PPT課件演示。)
(2)教師提問: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呢?
(3)教師:我們的猜測準確嗎?怎樣驗證呢?(教師組織學生集體討論。)
2.試驗驗證。
(1)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僅憑猜測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要通過實際操作、摸一摸才能驗證。那么,在摸一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呢?(PPT課件演示。)
注意事項:摸球的次數要足夠多;每次摸球前要將盒子里的球搖勻;確定試驗記錄的方法;做好小組合作分工,有人負責摸球,有人負責記錄球的顏色
(2)學生分小組開始摸球試驗,試驗前請仔細閱讀試驗要求。(PPT課件演示。)
(3)請各個小組展示、交流試驗結果。
(4)統計各個小組的試驗結果。(PPT課件演示,現場收集數據,填寫統計表。)
3.總結提煉。
(1)總結。(PPT課件演示。)
①說說你們每次摸球,都摸出了哪些顏色的球?
②觀察這幾個組的統計數據,你發現各個小組的試驗結果都一樣嗎?有什么共同點呢?
③想一想,為什么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球的次數多,摸出黃球的次數少?盒子里的紅球和黃球數量相等嗎?
④同學們都認為之所以摸出紅球的次數多,是因為盒子里的紅球數量多而黃球數量少,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打開盒子來驗證一下!
(2)提煉。(PPT課件演示。)
①引導提問: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你能得到什么結論?(PPT課件演示。)
②歸納概括:看來,在每次摸球的時候,每個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出的球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球,也可能摸出黃球。紅球的數量多,摸出紅球的`可能性大;黃球的數量少,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就小。
4.深化小結。
(1)引發思考。(PPT課件演示。)
(2)教師小結:看來,可能性的大小和物體的數量有關。物體的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物體的數量越少,可能性越小。(PPT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自行進行試驗,并通過對試驗數據的總結與對比,初步體驗和發現可能性的大小的規律。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根據試驗中獲得的數據去進行判斷才是有科學依據的,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實踐應用,反饋提升
1.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第1題。
①教師談話:剛才通過試驗我們知道了,摸出兩種物體的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那三種物體的情況呢?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也和物體的數量有關呢?
②出示問題。(PPT課件演示。)
③引導思考。(PPT課件演示。)
a.想一想,可能會摸出什么顏色的棋子?
b.摸出哪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最大?
c.你能設計一個試驗驗證你的猜想嗎?想一想,設計這個試驗時需要注意什么?
d.小組自主驗證。(摸一摸,驗證一下,做好記錄。)
e.你的猜想對嗎?為什么猜得這么準確?根據試驗,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2)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第2題。
①教師談話:生活中應用可能性的地方是很多的,比如在拋硬幣的游戲中就存在可能性的問題。
②出示問題。(PPT課件演示。)
③引導思考。(PPT課件演示。)
④拓展介紹。(PPT課件演示。)
2.變式、開放練習。
(1)完成教材第48頁練習十一第9題。
①出示問題。(PPT課件演示。)
②猜一猜硬幣可能在哪個盒子里?
③統計猜的結果。(PPT課件演示。)
④觀察統計結果,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十一第10題。
①出示問題。(PPT課件演示。)
②交流涂色的結果。
③小結:這些涂色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應用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這一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實踐運用中強化對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總結歸納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提升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
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十一第11題。
可能性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和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學重點如何判斷游戲的公平性和可能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摸球游戲。(注:不透明容器,一個是黃球多,一個是球同樣多)二個學生來各摸10次。估計袋中黃球多還是白球多(師:你是怎樣想的?)
二、實踐感悟
1、透明容器(一黃、一白)摸球比賽:規則:男生摸白球,女生摸黃球,摸得多的取勝。師:你想如何放球?(生:男:白球多一些;女生:白球多一些)[預測:學生有爭議,并學生說明反對理由。板書:數量不一樣――不公平]師:哪你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呢?(生:球要同樣多。板書:數量相等―――公平。)
2、開始比賽:(站在男生一方的舉手,站在女生一方的舉手。認為打平的舉手)
(1)比賽并記錄
[預測:有可能男生勝,有可能女生勝。問敗的一方,我們的游戲規則是公平的,為什么會敗給對方呢?生:一次不能定輸贏,再來。]
(2)修改游戲規則。再比師:問輸的王一方:你們服輸嗎?[預測:服;不服。還要摸]師:問男生和女生,再比你們一定能贏嗎?板書:一定(生:不一定,一定,可能)
(3)板書課題《可能性》師:同學們,你對事物的可能性是如何理解的?
(4)、小結:雖然兩種球的數量相等。也不能說他摸到的數量就一定相等。可以用一個數學語言《可能性》相等。這個游戲是公平的。
3、是啊:足球比賽,球先給哪個呢?我們的裁判怎樣做的呢?你認為公平嗎?關于拋硬幣。世界上5位數學試驗結果。(課件)
三、互動生成設計摸球游戲。(摸一次)
A:
1、一定能摸到黃球。
2、可能摸到黃球。(你為什么要這樣放)
3、不可能摸到黃球。
B:
1、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都要說出想法)
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3、摸到黃球和白球的可能相等。
四、例2變式練習
(一)4張紅桃牌:(設計成判斷題(任意摸一張)并說出理由。)
1、我一定能摸到紅桃A。()
2、不可能摸到紅桃A。()
3、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大。()
4、摸到紅桃撲克牌的可能性大。()
5、摸到的一定是紅桃撲克牌。()
(二)紅桃4換成黑桃4(再判斷,怎樣說才正確)課件
(三)兩張梅花6,一張梅花8和10.(任意摸一張)
1、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說一句話。
2、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說一句話。
(四)討論你認為可能性相等和一定相等有什么區別。
五、總結
我們學習可能性的三種說法:板書: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可能性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04頁“可能性”。
二、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一個裝著黃球的盒子,一個貼著紅、綠貼紙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儀。
學具準備:六個裝有紅、黃、白三種顏色小球的盒子,六個骰子,若干紅、綠貼紙,水彩筆若干。
全班分6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觸過,但作為數學中的概率知識來學習還是第一次,對他們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重組教材,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能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經歷猜測和簡單的試驗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能對某些事件進行推理,概括其結果。對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標: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并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在和伙伴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⑷教材的重點難點:有關概率知識對學生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設計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升華為理性認識尤為重要,所以我把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為教學重點。通過實驗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總數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為本節課的難點。
2、教學策略選擇:
根據學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實際,本節課選擇了演示、觀察、操作、啟發、和情境性等教學策略,改變以往的學習方式,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重視體驗等多種學習策略,力求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整堂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學習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幾種情況與“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教得輕松自然。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作用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學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選詞填空”、“設計骰子”等充滿情趣的情境中玩數學、學數學,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流程
一、引入
小朋友們,我想知道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好,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做游戲。老師帶來了幾種不同顏色的球,悄悄裝在盒子里。每小組的同學輪流來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會是什么顏色的球?
二、展開
(一)認識“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學生們輪流摸球,前幾個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開始有“黃球”、“紅球”、“白球”的叫聲。
師:誰愿意說一說你們摸球的情況?
學生各抒己見
師:“大家說得很好那誰能把這些情況用一句話既清楚又簡單地表達出來呢?”
引導學生說:在摸球的時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黃球,也有可能摸到紅球,摸到球的顏色不能肯定。
小結:象這樣當答案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可能”這個詞來表達。(板書)
師:如果繼續摸的話,你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用黑板上這個詞來說一句話。
2、再次感知(摸球)
師:看大家玩得那么開心,我也想玩,老師這也有一個盒子,里面裝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教師第一個摸出是黃球。接著走到學生中,學生參與摸球。
隨著每個學生摸出的都是黃球,學生喊“黃球”的聲音越來越大。
輪到最后一個學生摸球了,老師問:“你們能不能馬上說出他摸的球的顏色?”
如果學生猜測是黃球,說說為什么?(學生猜測里面全是黃球)
師:一定嗎?
【備選】當學生回答不一定時,打開盒子驗證一下。
小結:當我們知道結果只有一種情況時,可以用“一定”這個詞來表示。(板書一定)
如果在這個裝著黃球的盒子里摸出一個白球,你認為可能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辦法在這個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幾個可以容易摸到?
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共同進行驗證。小組合作,把數量比例不同的黃球、白球放到盒子里進行實驗,驗證結論對錯。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該怎么辦?
4、概括
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你們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各抒己見
師: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當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時候可能性也會發生變化。
5、揭題(板書課題――“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書P105插圖)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這里有幾件和生活緊密聯系的事情,請你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對這幾件事進行判斷。同意說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⑵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陽從西邊升起。
⑹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實物投影出示插圖)學生進行判斷。有爭議的讓學生說說為什么。
2、選詞填空
同學們在語文課上我們都做過選詞填空。今天數學課也要來做選詞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人()會老。明天的數學測試小明()得滿分。
冬天()會下雪。在除法中,余數()比除數小。
魚離開水()會死。在地球上,石獅子()在天上飛。
三、鞏固
1、涂一涂
你看,這里有三個盒子。盒子里分別裝著不同形狀的物體,可是他們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學們根據要求給他們涂上顏色,穿上衣服。
根據要求涂
⑴○一定是黃色的
⑵☆可能是藍色的
⑶△不可能是紅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找個實例,選擇“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個句子。
師示范:星期三過后一定是星期四。
讓學生說給自己的同桌聽,小組交流。
“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
“地震可能會發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會死的。”
“三十歲的爸爸媽媽不可能變成一歲的小寶寶。”
四、拓展
設計骰子
師:前幾天老師到溫州樂園玩,參加一個玩骰子的游戲,規則是骰子上面有兩種顏色,甩到紅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個獎品。你們想玩嗎?
1、師出示一個一面是紅色,其余五面都是綠色的骰子和學生一起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得獎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顏色設計有關。
2、動手設計骰子,根據學生希望中獎率的高低來設計骰子。
3、學生反饋,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總結
這節課大家玩得開心嗎?讓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設計猜球游戲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第一次小組合作“猜球”游戲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師生互動“摸球”游戲,再次讓學生在愉悅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因而產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這三個數學用語。
先進行大膽猜想,再進行實驗驗證。
實驗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根據結果驗證猜想結論對錯,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總數數量多少有密切關系,既豐富了感性經驗,又有了實際依據。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通過判斷和選詞填空,使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現象,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的事件,體會概率知識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同時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
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相互傾聽、汲取經驗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個層次鞏固了新知,第二個層次“設計骰子”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讓學生學以致用、大顯身手,而且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在獲得成功的喜悅中學會深入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可能性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精華】可能性教案三篇03-05
可能性教案匯編8篇03-09
可能性教案匯編6篇03-14
精選可能性教案三篇03-09
【必備】可能性教案四篇03-11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26
可能性教學反思【優秀】12-25
可能性說課稿15篇11-07
《統計與可能性》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