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彩云衣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彩云衣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彩云衣教案1
教材分析:
1、漂亮的花布和衣裳在生活中一直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本課以服裝為主題,滲透簡單的圖案基礎知識和色彩知識,讓學生領略裝飾工藝的形式美感。本課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通過兩個活動培養學生初淺的設計意識。
2、通過欣賞服裝及服裝色彩的練習,幫助學生了解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知識,提供學生探尋色彩規律的途徑,豐富他們的色彩表現形式。
學情分析:
1、通過與學生交談得知,學生對漂亮衣服都有莫大的興趣,對本課的學習也非常期待,但同時也困惑不知如何搭配穿衣才好看。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學生喜歡鮮艷奪目的色彩,卻不知什么是色彩的和諧美。在課堂教學中要教給他們基本的色彩搭配知識。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知識了解不夠。
教學目標:
1、能收集資料,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領略服裝的藝術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選擇服裝,體現自己應有的審美取向和獨特的衣著風格。
3、能運用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知識進行服裝的色彩搭配。
4、通過欣賞感知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生活中合理選擇服裝,體現自己應有的審美取向和獨特的衣著風格。
2、能利用掌握的圖案基礎知識,進行服裝的設計和色彩的搭配。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畫紙、畫筆、涂色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話說瑞雪、音頻激趣:
1、師:一場瑞雪把整個世界裝扮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大自然恩賜的禮物給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帶來了N多樂趣,打雪仗、推雪人,……真是玩在其中,真是樂在其中。但是,大家在玩耍的同時可千萬別忘了學習吆!下面我們先來一起欣賞一段精彩的視頻。
——師生一起欣賞。
2、師:這段小模特走秀要展示的是什么物品呢?
生:童裝。
3、師:恭喜你答對了!要展示的是童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童裝設計》
三、新知探究、了解服裝:
1、師:童裝是服裝的一種,服裝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大約在900萬年以前,猿開始用獸皮裹身御寒,這是人類向創造服飾邁出的第一步。后來猿開始直立行,并手腳分工,用火烤物取暖,最終創造了衣物護體御寒,并通過衣物來美化生活。歷經數個歷史時期的發展,人們養蠶剿絲,織布,一直發展到今天款式新穎、面料齊全、色彩繽紛各式各樣的服裝。
2、師:世間每一件物品存在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現。那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
師出示課件文字:御寒保暖、避羞遮體、美觀時尚。
3、師:我們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無不體現著設計師的智慧和靈感。他們在服裝的設計造型時都遵循了以下三大要素:
款式設計起著主體構架的作用。
面料是體現款式機構的基本因素。
色彩是創造服裝的整體視覺效果的主要因素。
4、師:(課件出示)服飾的配色應掌握如下原則:
(1)要按一定的計劃和次序搭配顏色;
。2)相互搭配的色彩主次分明;
。3)對比與調和;
。4)對稱與均衡;
。5)色彩不單是色與色的組合問題,還與色的面積、形狀、肌理有關。
課間出示:色相環。
服裝色彩的搭配非常有講究,好的色彩搭配會產生賞心悅目的效果。色彩強烈對比的服裝跳躍、醒目、有生氣;柔和對比的服裝諧調、雅致,視覺舒適。
5、師:(課件出示圖片)這是一件上衣的結構示意圖:一般分為衣領、衣袖、衣身三部分。
6、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漂亮的童裝圖片。
——學生欣賞童裝圖片。
師:這些童裝是不是非常漂亮?你們喜歡嗎?
生:……
7、師:下面我們來觀看一段老師自己錄的視頻。úシ抛约杭覍殞毜囊曨l)
生:觀看視頻。
課件最后定格在自己寶寶的照片上。
這是老師家的寶寶,叫于靖西,是一個小女孩。老師想為自己家的寶寶設計幾件漂亮的童裝,可是一直沒有時間來完成這件事。聽段老師說五年一班的全體同學都樂于助人,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師側耳傾聽)
生:想。
四、活動體驗、一展身手:
1、活動體驗:從你們手中的小樣品中選擇適合老師家寶寶的童裝,畫好稿后再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比一比,看一看五年一班誰是最有靈感的小設計師。
2、音樂聲中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五、張貼佳作、討論評析:
1、師:1分鐘時間同桌后前后桌討論,你認為那件衣服最適合老師家的寶寶穿著呢?說一說你的理由?
2、師:好了!時間到,誰能說一說!
3、學生回答。
4、師:你們為老師家寶寶設計的不但童裝款式新穎,而且色彩搭配也合理。老師非常滿意,回去之后會認真的分析采納你們的設計稿件。
六、總結拓展、情感升華:
通過今天這堂課,老師發現你們當中有很多位非常有靈感的設計師,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加油,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那一個,老師為你們的表現而驕傲!
最后。讓我們欣賞一段小品《紅高粱模特隊》視頻片段。
小學美術彩云衣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布和衣裳在生活中一直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彩云衣本課以服裝為主題,滲透簡單的圖案基礎知識和色彩知識,讓學生領略裝飾工藝的形式美感。本課彩云衣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通過彩云衣兩個活動培養學生初淺的設計意識。
活動一:學習內容主要是通過欣賞服裝及服裝色彩的搭配練習,彩云衣幫助學生了解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知識,提供學生探尋色彩規律的途徑,豐富他們的色彩表現形式。彩云衣本課根據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圍繞色相的對比或明度的對比知識設置活動,以幾幅攝影圖片作為小訓練讓學生辨析:較大的幾種飽和顏色搭配能產生較為強烈跳躍的色彩刺激,、產生的是強烈對比;較為接近的幾種顏色搭配,色彩變化柔和或較統一,產生的是柔和對比。彩云衣關于服裝色彩的調和問題,教師應理解:同色調和應注意色彩的深淺變化或明暗差距;類似色調和應著重色相本身的共同因素調和;對比色和補色調和應注意色彩的面積,有賓主之分;無彩色與有彩色搭配,確定一個色系為主時,另一個色系則為輔助。作業練習中,色彩搭配不當會產生不和諧的現象,因此教師應根據以上基本原理,從學生易于理解的深淺搭配、面積大小搭配、主次色的處理、黑白灰的適當運用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指導。
活動二:學習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圖案的秩序美感,學習連續式圖案的設計運用方法。連續紋樣有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兩類,本課著重于設計服飾花邊——二方連續紋樣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其單位紋樣的一致性、間隔的恒定性和排列的定向連貫性。教材中以添畫補充花邊為小訓練,實則是讓學生掌握骨式規律,如:直立式紋樣具有統一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特點;斜線式紋樣以傾斜的走勢形成連續;折線式紋樣以折線為骨格排列;波紋式紋樣骨架如波浪狀交織起伏。花邊能使人產生秩序感、節奏感,生活中剪紙、欄桿等處經常運用,因其裝飾性強,又具有集中引導視線的作用,一般也多用于服裝的衣邊、腰帶等部位,因此,在指導學生給服裝添花邊時,應根據不同的部位靈活運用,以達到預期的裝飾效果。關于四方連續紋樣的知識,未作具體的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表現就可以了。
活動二中同學之間的服裝配套設計既能搭建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學習的橋梁,又能訓練學生對服裝整體色彩的搭配能力。要使兩人的作品協調,應抓住主調色彩。學習屋實際上是活動的延伸,孩子們可依據生活需求,為自己或他人選擇服裝,能根據周圍環境合理選擇著裝,將自己的審美觀念與學習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本課關于色彩與圖案知識的學習屬于剛性課程,需要教師們在教學設計中進行柔化處理,既制定指標,又放寬要求。
二、教學目標
◆能收集資料,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領略服裝的藝術美感。
◆能在生活中合理選擇服裝,體現自己應有的審美取向和獨特的衣著風格。
◆能運用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知識進行服裝的色彩搭配。
◆能利用掌握的圖案基礎知識,為服裝設計花邊或滿地紋。
三、教學思路
本課的知識點明確,具有鮮明的學科特征。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著重思考本課知識的定位在何種位置狀態,教學顯得更有意義,通過何種教學形式、方法來揭示概念規律。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與合理安排。本課學習過程應從如下方面思考:一是概念的習得,二是規律的應用,三是大膽地創造。
活動一的教學過程安排建議為:收集資料——掌握概念——自主表現——評析交流。師生共同收集關于服裝的資料,相互交流欣賞后,選取專門的范例,如教材中的攝影圖片提出了問題,學生通過圖片的分析比較,了解色彩搭配的相關知識、概念,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服裝的配色練習之中,通過評析檢驗學生的達標水平和發展水平。
活動二的教學過程安排建議為:提出問題——發現規律——運用規律——評析交流。教師呈現教材中的未完成的花邊作業,讓學生觀察練習,自主探究二方連續紋樣的規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明確基本概念,并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單件服裝設計中,同學之間相互交換作業后,再根據他人設計的服裝進行配套設計、相互學習。
教學評價應落到實處,一方面要結合本課實際作業水平進行檢測,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出現臟、亂和其他不協調的顏色混濁現象,圖案呈現是否具有一定的秩序美感,與同學配套設計的服裝是否美觀,體現創意;另一方面要看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習屋中的評價欄讓學生自主評價填寫,并相互交流。
四、教學選擇
1、可根據學生特點調整指標。教材以服裝的色彩、紋樣知識為重點,款式的選擇卻采用極其開放的態度,只需讓學生了解服裝一般由衣領、衣袖、衣身幾部分組成即可,根據學生的學識水平,教師可讓學生選擇教材中既定的服裝進行色彩搭配練習,也可讓學生自主設計服裝款式并配色。
2、可根據課時目標和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來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有的教師把活動二分成幾個課時來完成。方式一:分3課時完成,1課時畫有花邊的服裝,1課時畫全身圖案的服裝,1課時完成同學之間的服裝配套設計。方式二:用1課時完成上述3項內容。
3、教學策略可選擇發現教學模式、概念獲得模式或先行組織者模式。
五、教學建議
1、收集圖片、文字資料時,教師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在考慮范例呈現順序時,應將具有概念鮮明特征的范例最先呈現,呈現的順序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如圖片的呈現符合國情和道德標準,不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2、高年級的學生在進行評價時,不宜只用“漂亮”這些詞語來表達,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綜合本課及以往所學過的知識,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優秀大師作品或同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小學高年級美術知識的傳輸,依然強調以感覺、感知為主,認知的概念,探究的規律,是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教師應有良好的課程觀,課時目標安排合理。今天這個班的學生不一定個個成為服裝設計師,但我們希望他們能懷著健康向上的審美追求,穿著美觀得體的服裝幸福地生活。
六、教學資料
1、服裝的造型要素
在服裝造型的三大要素中,款式設計起著主體構架的作用,面料是體現款式結構的基本素材,色彩是創造服裝的整體視覺效果的主要因素。這三大要素在服裝設計和服裝造型過程中,是一種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2、服裝發生的標志——骨針與串飾
現已發現的距今約二萬年的用于縫紉的骨針,是人類服飾文化的杰出標志和信物。
3、服裝配色的原則
服飾的配色應掌握如下原則:
。1)要按一定的計劃和次序搭配顏色;
。2)相互搭配的色彩主次分明;
。3)對比與調和;
。4)對稱與均衡;
(5)色彩不單是色與色的組合問題,還與色的面積、形狀、肌理有關。
4、色彩的對比現象
服裝色彩的對比是指服裝的色彩與色彩之間彼此相互影響而產生的與單看一個色彩時不同的感覺。它主要有: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
5、色彩的調和原理
兩種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能夠產生和諧的圖像,從而使觀者的心情感到舒適愉快,稱之為色彩調和;反之,如果色彩搭配不合適,會讓人感到有拙劣、粗俗的感覺。基本的色彩調和有:同色調和、類似色調和、對比色調和、補色調和、多色調和、無彩色與有彩色調和六項。
6、二方連續紋樣
二方連續紋樣由一個或幾個基本紋樣組成單位紋樣,向左右或上下兩個方向有條理地重復排列,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散點式、波紋式、連環式、折線式、綜合式。
7、四方連續紋樣
四方連續紋樣是由一個或幾個基本紋樣組成單位紋樣,在一定的空間內,向上、下、左、右重復排列形成的紋樣。四方連續的排列比較復雜,它不僅要求紋樣造型嚴謹生動、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穿插得當,還必須注意連續后所產生的整體藝術效果。
8、上、下裝色彩的配套
上、下裝色彩的配套要特別注意上、下裝色彩的面積比例,如果選用對比色相的話,最好拉開二色相之間的明度或純度差距。選用花色面料時,以上衣花色配下衣單色或上衣單色配下衣花色為宜;如果上下都用花色面料,最好選擇同一花形色彩。
【小學美術彩云衣教案】相關文章:
彩云衣說課稿11-02
美術課《彩云衣》聽課點評稿01-16
小學美術教案匯總六篇03-05
小學美術教案(合集15篇)03-04
小學美術教案通用15篇03-03
小學美術教案匯編15篇03-03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7篇02-28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九篇01-28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五篇01-17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九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