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1-04-23 15:30: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范文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7、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活動中理解和掌握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運用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用一位數(shù)除的口算方法。

  難點:提高一位數(shù)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2)學生獨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

  (3)反饋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三種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過擺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師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2、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

  (2)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過擺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來就是22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指名匯報,指名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的異同,看能夠發(fā)現(xiàn)什么。

  2、完成練習三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計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熟練口算技巧。

  3、完成練習三第4題。

  4、完成練習三第7、8題。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把握了以下兩點:

  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對學生后面的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學時特意對學生說明,計算時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評價。本節(jié)課我從計算的方法、計算的速度、學習態(tài)度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恰當?shù)脑u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重點:

  被除數(shù)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45÷563÷742÷654÷925÷5

  13÷426÷833÷652÷846÷9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405÷2

  3、被除數(shù)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624÷6218÷2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jīng)歷一位數(shù)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看卡片說得數(shù)(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jù)我們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shù)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jié)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師:計算時,應根據(jù)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shù)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shù)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shù)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shù)。(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shù)360,除數(shù)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shù)

  180÷□=30210÷□=30

  1500÷□=300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

  ⒈填適當?shù)膯挝弧?/p>

  ⑴教師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⑵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⑶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⒉羅山寶城廣場占地面積約5()。

  二、感受體驗,獲取新知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體驗

  (1)閱讀課本知識,同桌交流自己的收獲。

  匯報強調: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干米。

  (2)實際感受

  ①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桿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②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于100公頃。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3、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再互相說說你在那見過1公頃、1平方千米。

  4、換算(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頃=()平方米6平方千米=()平方米

  80公頃=()平方米5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

  70000平方米=()公頃4000公頃=()平方千米

  三、鞏固運用,加深記憶

  練習二十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第1、4題。

  六、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最新范文02-23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5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5

小班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8

小班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8

最新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范文02-23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帶教學計劃(精選5篇)02-24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3-02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3-01

對數(shù)的數(shù)學教案范文03-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