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1
學習重難點:
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送個謎語給你們:天上有一寶,天南地北到處跑,從東看像只鳥,從南看像匹馬,從西看像條狗,從北看像只羊。(學生猜)同是一朵云,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形狀呢?(引出:從不同的角度看,樣子不同)
2、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一節圖畫課,看看由于觀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場小風波。請翻開11課:畫楊桃。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幾聲招呼。
3、檢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學們哪個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難叫?)
4、拿起筆,劃出你認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組作個小交流。(匯報——個人讀——齊讀)
二、研讀中心段,輻射全文。
1、小組研讀:老師是針對班里的哪些現象而說這段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走進這節圖畫課去看看,聽聽,然后想想,說說。
2、小組活動,教師巡堂。
3、匯報:講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點品讀的句子:
A、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個人讀——評讀2人——齊讀)
B1、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一二組對三四組讀: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學對女同學說: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C、生1: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生2:倒不如說是五角星吧!師:這幅畫畫得像不像?生:不像!師: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師: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組練讀——表演讀——師生體會讀)
D、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組對一二組讀: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學對男同學讀:你想到了什么?)
E、師: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生:不……像。師: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師:好,下一個。(四人小組練讀——表演讀——師生體會讀)
F、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師:讀給自己喜歡的同學聽,你想讀給誰聽?你覺得他讀得怎樣?你想到了什么?)
3、小結:學了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用筆寫下來。)【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三、課外延伸。
四、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1、畫楊桃
楊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靠”等14個生字,會寫“圖”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對話的語氣。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進一步體會情感,品味美感。
3、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積累詞語。
2、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感悟讀文,理解“我”從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卡片;課文插圖或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楊桃的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楊桃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
2、齊讀課題。
二、指導自學,思考問題。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三、認讀生字,感知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2、認讀生字詞。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錯誤讀音。
翹舌音:“審”(shěn)、“晌”(shǎng)、視(shì)
“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
“誨”:四聲(huǐ),注意與“悔”的讀音區別。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擴展訓練。
近義詞:
教誨──教導 審視──審察 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反義詞:
準確──錯誤 難忘──淡忘
5、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老師讓我們畫楊桃,“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啟發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四、觀察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圖、交、擺、嘻、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3、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字的識記方法。
4、難字書寫指導:
“圖”:最后一筆寫橫封口。
“擺、搶”:左右結構,都是“扌”字旁,注意“倉”與“侖”的區別。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寫,力求把字寫規范、美觀。教師巡視,鼓勵寫得好的學生,獎勵小星星。
6、學生交流評價。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l、抄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研讀課文,理解句子。
1、讀最后一段,激發思維。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難忘”是什么意思,“終身難忘”呢?
(難忘:無法忘記,永遠留在腦海里。終身難忘:即一生都難以忘懷。常形容對他人的恩情或教誨銘記于心,也可形容對某一段時光難以割舍。)
(2)能使作者“終身難忘”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的話。)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導語:作者是怎樣畫畫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畫畫的。
(2)學習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么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說明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錯誤。)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嘆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他是怎樣做的?“老師”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
(“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
④“老師”審視了之后,為什么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
(“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么要變呢?
(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
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于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
⑥指導學生朗讀“好——笑”,這里的破折號表示幾個同學故意拉長聲回答,要讀得聲調高些,聲音長些。
⑦對于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去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讓他們也從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來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事實的真相,自覺接受教育。)
⑧第一個同學看后,在回答“老師”的問話時,為什么中間加了省略號?(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在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內容。)
指導朗讀,聲調、聲音都要低,讀出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的語調。與剛才“好——笑”的讀法恰恰相反。
⑨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體會作者只寫“第一個”同學的對話,而“省略其他同學對話和經過”這種抓住重點,敘述的好處。
(3)學習第17自然段:老師的話。
①老師看到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態度發生了變化。指名讀 “老師”說的一段話。
②思考:
A、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B、舉例子說說怎么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C、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③這幾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
(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④啟發學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總結老師的話: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⑥齊讀“老師”說的話,加深理解。
三、聯系生活,練習說話。
同學們,我們已經在這節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了解了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現在,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
我想對曾經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3
學生視角:
《畫楊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師,在畫畫時教會他怎樣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應怎樣面對他人的誤解,這是很值得學生去探討的問題。
難點:
能聯系全文內容,感悟父親和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并學會怎樣實事求是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教師思考:
課文教育學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就會有所不同。這正是樹立學生自信心,堅持自己正確觀點的契機。
重點:
邊讀邊思,體會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設計特色:
指導自學,精講深化。
信息資料:
1 .課文中生字新詞卡片。
2 .楊桃不同角度圖的投影片
3 .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投影片。
教學時數:2 課時
教學要求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聽說的道理。
3 .在老師的提示下,通過默讀、朗讀自學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
4 .培養學生讀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讀能力。
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l 、學會讀、寫本課13 個生字。,聯系上理解理解審視和顏悅色的詞語。
2 、整體感知,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3 、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學們的不同的心理活動。
教學流程:
一、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誰能給大家介紹楊桃是什么樣的水果?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為星梨,是久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二、給充分時間讀書自學。
1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 自己獨立自學生字、詞,不認識的字,通過來解決。
(2) 讀后思考文中圍繞畫楊桃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多種感官參與讀書,提高學習效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引導學生敏銳察覺課文的主要話題,畫出主要的句子。
三、匯報自學,提出問題。
教師梳理出問題:同學們為什么笑? 老師為什么要嚴肅地說那一番話?
四、學習第1 自然段。
1 .指名讀第1 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2 .想當然是什么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畫楊桃這部分(2 5 自然段) 。
1 .默讀第2 自然段,畫出作者看楊桃和怎么畫的句子,,
2 .理解作者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說明什么?
3 .聯系前文想想,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說說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4 .出示討論題同學們為什么會笑小作者畫的楊桃?
5 .老師的神情有什么變化? 請讀讀相關的句子。
6 .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會怎樣想?
六、激活經驗,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 .你在學習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樣難堪的情形呢? 當時你是怎樣想的?
2 .那么我們究竟應持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他人的嘲笑呢? 學完一課,大家一定會有啟發的。
七、課堂練習。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 2 課時
教學目的:
1 .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2 .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中蘊含著的深刻的道理。
3 .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觀察實物,從多角度看。
教師拿一個幾何形體,讓幾名學生坐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然后讓他們向其他同學匯報看到的物體的樣子。
二、學習第6 自然段
1 .指名讀,重點指導讀出幾個省略號的語氣。
2 .你發現同學們又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3 .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學習第7 自然段。
1 .思考:老師說了幾句話? 你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嗎?
2 .投影出示老師的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感悟老師說話的含義。
重點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 .感情朗讀,并試著背誦下來。
四、小結學習,思想升華。
1 .什么是教誨? 為什么他們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2 .父親和老師是講畫畫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樣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分角色朗讀,老師也參與朗讀。
六、教師總結全文。
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應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科學、客觀地處理問題。
七、課堂練習。
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八、實踐活動。
1 .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那樣的事情嗎? 如果有,請講給同學們和父母聽。
2 .寫一篇《畫楊桃》的讀后感。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體會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
三、體會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四、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叮囑”說話。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畫楊桃》,讀題。(出示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楊桃是什么樣子的?)
3、老師準備了一些楊桃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了這些楊桃,你想說什么?還有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接下來就請大家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談理解。
3、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體合作,理解內容。
1、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大家從課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舉個例子嗎?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為什么會這樣?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4)“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教我畫畫。他對我要求很嚴,經常叮囑我:‘你看見一樣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子,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什么是“叮囑”?誰在什么時候叮囑過你,叮囑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爸爸的話的?什么是“想當然”?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是“想當然”?
3、我老老實實地畫,卻換來了同學們一陣嘲笑,讀讀同學們的話。我心里會怎么樣?想些什么呢?
4、老師是這樣做的嗎?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找找。
課件出示: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后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師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什么是“審視”?你能表演一下“審視”嗎?
5、當老師問大家的時候,同學們這樣回答,是帶著怎樣的語氣的?(嘲笑)我們讀讀。
發揮想像,當時我的心理會怎么樣?想些什么?
6、(課件出示)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這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怎么會斷斷續續的呢?他的心理會想些什么?(很慚愧)讀一讀這段對話。
7、同樣一個問題,同學的態度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用上因為……所以)
8、如果你是這位老師,這時你想對你的學生說什么?
9、我們來看一下,“我”的老師是怎么說,怎么做的?(生讀該自然段。)
什么是“和顏悅色”?用這樣的語氣讀一讀。
有沒有人對你說過,或你對別人說過“不要……要……”,說一說。
舉例子說說什么是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師的話,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嗎?背一背你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談。課文共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談一談。你在生活中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嗎?有沒有這樣的事?
2、讀。老師學完這篇課文有一些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編。學生自編學完課文后的一則格言,寫在書本插圖五角星旁。交流。
4、小結:當別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妄下結論,認真分析,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要實事求是。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5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做到會讀、會寫、會用。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活動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知識技能體系,學會系統思考。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觀念、換位思考的思想觀念以及尊重他們感受的思想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第二部分
教學難點:理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
三、教學方法:
整體閱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
四、教具準備:
楊桃
五、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理解課文
第三課時:字詞訓練,給課文分段
六、過程設計:
第一、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
出示智慧樹,提出自我評價要求。
二、揭示課題:23、畫楊桃
三、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流利程度展開評價。(頭兩個自然段全班合作檢查,后幾個自然段同桌合作檢查)
2、說說自己覺得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如:不容易讀正確的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展示在黑板上,教師權衡,能馬上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先留下來在理解課文時合作解決。
四、理解課文:
1、通過引導學生專心閱讀課文(閱讀方式可以多樣化快讀、默讀、小聲讀、略讀),解決對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對話部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師說的那段話。
(1)、出示重點句子,讀一讀。
(2)、問:你認為這段話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3)、出示詩歌《題西林壁》,問:你能不能告訴大家,為什么老師選擇在理解完老師所說的話后出示這首古詩?
(4)、出示填空題: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樣。因此,當我們看見(),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我們應該()。看到是什么樣的就()。
五、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有關的其他知識。
第三課時(略)
板書設計:
23、畫楊桃(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我 教師 幾個同學
(想起父親的話)
認真看、老實畫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審視()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換個角度看問題!
課后反思:
應該說今天這兩節課還是給我帶來了快樂,因為它使我有了很強的成就感,我終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課文了。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碼在設計和操作上比以前有進步。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是:
1、能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活動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據新課程標準創造性的處理教材;
3、評價用語比較到位,所以學生能順著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1在質疑的環節中教師應有效引導學生提問有研究價值:以后可以想這樣,讓學生把自己提出的問題寫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歸納出幾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2、有些學習活動沒有做到有始有終:如提出讓學生合作學習,但在匯報交流時卻沒有引導學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師對教材的深挖還是不夠,對一些重點詞匯自己都沒有仔細琢磨,心中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在引導時不明確。
只關注大處,不琢磨小節,始終是我性格的弱項,這也反映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為當中。以后我要從關注細節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維和行為。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3)舉例子說說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并試背誦。
5、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為什么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么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并試背誦。
板書設計:
5、畫楊桃
父親:是就
老師:角度不同
樣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蘊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學們的現實生活也很接近。這篇教學設計示例抓住這一特點,首先以實物導入新課,讓學生也自己觀察楊桃的外觀,看看他們能不能有什么發現。繼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再讀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一課時做好了讀的鋪墊后,在第二課時教師步步設疑,引導學生更深的進入課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整體說來,設計比較嚴謹,思路清晰,不過在第一課時設計的有些簡單,學生書讀的不透。
探究活動
一、導入、明確要求
1.教師導入:
《畫楊桃》這一課,是作者上小學四年級的事情。在他作為成年人寫這件事的時候,仍然記憶猶新,說明這件事讓他難忘。我們現在讀來也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從中學到了一個道理。今天我們也來回憶一下自己生活中類似的事,講給同學們聽。
2.明確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邊每天會發生很多事,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講給同學們聽。要把事情經過說清楚,重點地方說具體,語句要連貫。要把從中明白的道理說出來。
二、指導說話
1.回憶自己想說的事,先和同桌說一說。比一比,誰說得好。
2.全班交流。師生評議、補充修改。
3.你在聽了別人說的內容后,覺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補充?(學生說,師生評議。)
三、布置作業
把剛才說的寫下來,算作一次練筆。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畫楊桃》教學設計三附點評,畫楊桃,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部編二年級《畫楊桃》教案(通用6篇)】相關文章:
畫楊桃說課稿11-15
畫楊桃說課稿12-17
畫楊桃課文的原文12-17
畫楊桃評課稿01-26
《畫楊桃》教學反思300字12-27
畫楊桃教學反思15篇06-08
畫楊桃評課稿3篇01-26
《畫楊桃》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20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說課稿12-20
小學三年級語文《畫楊桃》練習題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