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標
1、品讀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品味用詞的精當、巧妙和形象。
說明:
對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青年學子,要真切感受到一個屹立于天地之間對革命理想執著追求的偉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輔以一定的背景介紹,在反復誦讀中、在對關鍵語句的反復咀嚼中,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來體驗分析,應該是可行的。本文語言精當、巧妙和形象的特點很明顯,老師可以有意識的范讀、點撥,然后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勢必逐漸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對文章語言特點的感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詞中對湘江秋景的描寫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感悟本詞中闊大的意境。
2、以分析結尾的兩大問題為抓手,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說明:
詞的上闋側重于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正是壯觀的景象,闊大的意
境激起了詩人的滿懷豪情,于是歷史、現實、未來情不自禁的變成了“悵寥廓,問蒼茫大
地,誰主沉浮”的感嘆。詞的下闋運用聯想,引發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主要是對于少年
同學的描寫,這些人青春年少、熱情奔放、干勁十足、豪邁自信,心胸闊大。也藝術的回
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本詞的解讀基本是流暢、清晰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教師引入: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學生自由選擇熟悉的毛主席詩詞進行交流。從已知出發來帶動未知的求索,為新課學習做好情感體驗方面的鋪墊。
研讀文本
整體把握: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教師范讀。
3、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4、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詞教學反復朗讀,乃至熟讀成誦是關鍵一環。當然老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以便促進背誦。
再讀課文
深入分析
1、寫壯景,抒豪情。重點分析湘江秋景圖。
2、找出文中的對比運用并進行分析。
3、分析本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聯系上、下闋,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寫作特點。自讀文章,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或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同伴互助、師生互動中來解決上述重點、難點。在具體語言的品讀過程中完成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習慣。
結束新課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背誦。檢查學習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
思路點撥
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課,教師可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閱讀。與初中已學的《沁園春雪》來作比較。可以設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練習舉隅
1、讀了文章,談談你對個人的理想與夢想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2、課外品讀主席的更多詩詞。
【沁園春長沙】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1-04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01-08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11-26
《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06-30
《沁園春·長沙》的說課稿03-22
關于《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2-21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范文12-17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參考03-15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范文12-06
讀《沁園春·長沙》有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