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時間:2022-06-17 14:43:28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模板(精選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模板(精選9篇)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觀察圖形,勇于探索圖形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一般規律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在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幾何圖形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有趣的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事物中隱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利用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分鐘,學生觀察、猜想)

  情景:

  如圖:在一個圓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東西時留下了一點食物在B處,恰好一只在A處的螞蟻捕捉到這一信息,于是它想從A處爬向B處,你們想一想,螞蟻怎么走最近?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15分鐘,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學生分為4人活動小組,合作探究螞蟻爬行的最短路線,充分討論后,匯總各小組的方案,在全班范圍內討論每種方案的路線計算方法,通過具體計算,總結出最短路線。讓學生發現:沿圓柱體母線剪開后展開得到矩形,研究“螞蟻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兩點連線最短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構圖,計算。

  學生匯總了四種方案:

  (1) (2) (3)(4)

  學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線長為:AA’+d,情形(2)中A→B的路線長為: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線比情形(2)要短。

  學生在情形(3)和(4)的比較中出現困難,但還是有學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線AA’剪開圓柱得到矩形,前三種情形A→B是折線,而情形(4)是線段,故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判斷(4)最短。

  如圖:

 。ǎ保┲蠥→B的路線長為:AA’+d;

 。ǎ玻┲蠥→B的路線長為:AA’+A’B>AB;

 。ǎ常┲蠥→B的路線長為:AO+OB>AB;

 。ǎ矗┲蠥→B的路線長為:AB.

  得出結論:利用展開圖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可讓學生沿母線剪開圓柱體,具體觀察。接下來后提問:怎樣計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圓柱體高為12c,底面半徑為3c,π取3,則.

  第三環節:做一做(7分鐘,學生合作探究)

  教材23頁

  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于底邊AB,但他隨身只帶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2)李叔叔量得AD長是30厘米,AB長是40厘米,BD長是50厘米,AD邊垂直于AB邊嗎?為什么?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于AB邊嗎?BC邊與AB邊呢?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1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

  1。甲、乙兩位探險者到沙漠進行探險,某日早晨8:00甲先出發,他以6/h的速度向正東行走,1小時后乙出發,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 甲、乙兩人相距多遠?

  2。如圖,臺階A處的螞蟻要爬到B處搬運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離。

  3。有一個高為1.5米,半徑是1米的圓柱形油桶,在靠近邊的地方有一小孔,從孔中插入一鐵棒,已知鐵棒在油桶外的部分為0.5米,問這根鐵棒有多長?

  第五環節 課堂小結(3分鐘,師生問答)

  內容:

  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最短路程問題?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2

  一、例題的意圖分析

  例1(P83例2)讓學生養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例2(補充)培養學生利用方程思想解決問題,進一步養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課堂引入

  創設情境:在軍事和航海上經常要確定方向和位置,從而使用一些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

  三、例習題分析

  例1(P8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詞;

 、埔李}意畫出圖形;

 、且李}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纫驗242+182=302,PQ2+PR2=QR2,根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伞螾RS=∠QPR-∠QPS=45°。

  小結:讓學生養成“已知三邊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識。

  例2(補充)一根30米長的細繩折成3段,圍成一個三角形,其中一條邊的長度比較短邊長7米,比較長邊短1米,請你試判斷這個三角形的形狀。

  分析:⑴若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先求三角形的三邊長;

 、圃O未知數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邊長5、12、13;

 、歉鶕垂啥ɡ淼哪娑ɡ,由52+122=132,知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解略。

  四、課堂練習

  1。小強在操場上向東走80m后,又走了60m,再走100m回到原地。小強在操場上向東走了80m后,又走60m的方向是。

  2。如圖,在操場上豎直立著一根長為2米的測影竿,早晨測得它的影長為4米,中午測得它的影長為1米,則A、B、C三點能否構成直角三角形?為什么?

  3。如圖,在我國沿海有一艘不明國籍的輪船進入我國海域,我海軍甲、乙兩艘巡邏艇立即從相距13海里的A、B兩個基地前去攔截,六分鐘后同時到達C地將其攔截。已知甲巡邏艇每小時航行120海里,乙巡邏艇每小時航行50海里,航向為北偏西40°,問:甲巡邏艇的航向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3

  [教學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條邊數量關系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之一,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這章書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探索、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進行正確的應用。

  本節教科書從畢達哥拉斯觀察地面發現勾股定理的傳說談起,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與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關系,發現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勾股定理,這時教科書以命題的形式呈現了勾股定理。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很多,教科書正文中介紹了我國古人趙爽的證法。之后,通過三個探究欄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對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掌握勾股定理,發展幾何思維。

  2、應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會簡單的合情推理與數學說理

  二、過程與方法

  引入兩段中西關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引發同學們的思考。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與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經歷小組協作與討論,進一步發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應用知識。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了解,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與驗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重點與難點

  1、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2、熟練運用勾股定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一情景

  以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開頭為引,介紹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時的對話,為勾股定理的出現埋下伏筆。

  周公問:“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答:“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

  2、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二情景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相傳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地磚鋪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種特性。

  二、師生協作,探究問題

  1、現在請你也動手數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發現嗎?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3、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嗎?

  三、得出命題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解釋:由于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證明

  第一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斜邊為 的直角三角形圍在外面形成的。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加上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外圍正方形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第二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斜邊為 的

  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虛線表示),不過中間缺出一個邊長為 的正方形“小洞”。

  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等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這種證明方法很簡明,很直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高超的證題思想和對數學的鉆研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應用舉例,拓展訓練,鞏固反饋。

  勾股定理的靈活運用勾股定理在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勾股定理的發現和使用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問題,你可以嗎?試一試。

  例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六、歸納總結

  1、內容總結:探索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2、方法歸納:數方格看圖找關系,利用面積不變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邊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觀察歸納注意畫一個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積,再次驗證自己的發現。

  七、討論交流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他們模糊不清的概念,給他們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通過提示性的引導,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開朗,為后面勾股定理的應用打下基礎。

  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大家很快就通過數格子發現了勾股定理的規律。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嗎?跟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請同學們課后在反思天地中都發表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4

  一、教案背景概述: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質,它把三角形有一個直角的"形"的特點,轉化為三邊之間的"數"的關系,它是數形結合的典范。它可以解決許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它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質,是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重點之一。本節課的重點是發現勾股定理,難點是說明勾股定理的正確性。

  學生分析:

  1、考慮到三角尺學生天天在用,較為熟悉,但真正能仔細研究過三角尺的同學并不多,通過這樣的情景設計,能非常簡單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本節課的本質。

  2、以與勾股定理有關的人文歷史知識為背景展開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討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本教案以學生手中舞動的三角尺為知識背景展開,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發展史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發展過程有所了解,讓他們感受勾股定理的豐富文化內涵,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運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特別是通過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運用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創新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經歷用面積割、補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發展合理推理能力,體現數形結合思想。

  2、經歷用多種割、補圖形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發展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和有條理地思考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國熱情。

  4、欣賞設計圖形美。

  二、教案運行描述:

  教學準備階段:

  學生準備:正方形網格紙若干,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紙片若干,彩筆、直角三角尺、鉛筆等。

  老師準備:畢達哥拉斯、趙爽、劉徽等證明勾股定理的圖片以及其它有關人物歷史資料等投影圖片。

  三、教學流程:

 。ㄒ唬┮

  同學們,當你每天手握三角尺繪制自己的宏偉藍圖時,你是否想過:他們的邊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來探索這一小秘密。(板書課題: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

  (二)實驗探究

  1、取方格紙片,在上面先設計任意格點直角三角形,再以它們的每一邊分別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如圖1

  設網格正方形的邊長為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分別為a、b ,斜邊為c ,觀察并計算每個正方形的面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填寫下表:

  (討論難點:以斜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找法)

  交流后得出一般結論: (用關于a、b、c的式子表示)

 。ㄈ┨剿魉媒Y論的正確性

  當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分別為a 、b,斜邊為c時, 是否一定成立?

  1、指導學生運用拼圖、或正方形網格紙構造或設計合理分割(或補全)圖形,去探索本結論的正確性:(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在學生所創作圖形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割、補圖,展示出來交流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說理:

  如圖2(用補的方法說明)

  師介紹:(出示圖片)畢達哥拉斯,公元前約500年左右,古西臘一位哲學家、數學家。一天,他應邀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一進朋友家門就被朋友家的豪華的方形大理石地磚的形狀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立刻找來尺子和筆又量又畫,他發現以每塊大理石地磚的相鄰兩直角邊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它們的面積和等于以這塊大理石地磚的對角線為邊向形外作正方形的面積。于是他回到家里立刻對他的這一發現進行了探究證明……,終獲成功。后來西方人們為了紀念他的這一發現,將這一定理命名為"畢達哥拉斯定理"。1952年,希臘政府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數學家,特別選用他設計的這種圖形為主圖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見課本52頁彩圖2—1,欣賞圖片)

  如圖3(用割的方法去探索)

  師介紹: (出示圖片) 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很早就發現并運用這個結論。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禹治水時期,就曾經用過此方法測量土地的`等高差,公元前1100年左右,西周的數學家商高就曾用"勾三、股四、弦五"測量土地,他們對這一結論的運用至少比古希臘人早500多年。公元200年左右,三國時期吳國數學家趙爽曾構造此圖驗證了這一結論的正確性。他的這個證明,可謂別具匠心,極富創新意識,他用幾何圖形的割、來證明代數式之間的相等關系,既嚴密,又直觀,為中國古代以"形"證"數",形、數統一的獨特風格樹立了一個典范。他是我國有記載以來第一個證明這一結論的數學家。我國數學家們為了紀念我國在這方面的數學成就,將這一結論命名為"勾股定理"。(點題)

  20xx年,世界數學家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當時選用這個圖案作為會場主圖,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見課本50頁彩圖,欣賞圖片)

  如圖4(構造新圖形的方法去探索)

  師介紹:(出示圖片)勾股定理是數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證明在數學史上屢創奇跡,從畢達哥拉斯到現在,吸引著世界上無數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數學愛好者對它的探究,甚至政界要人——美國第20任總統加菲爾德,也加入到對它的探索證明中,如圖是他當年設計的證明方法。據說至今已經找到的證明方法有四百多種,且每年還會有所增加。(若有時間可以繼續出示學生中有價值的圖片進行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探索……

  四、總結:

  本節課學習的勾股定理用語言敘說為:

  五、作業:

  1、繼續收集、整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的探索問題并交流。

  2、探索勾股定理的運用。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證明方法,會簡單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充分觀察、歸納、猜想的基礎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體會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我國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問題1國際數學家大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數學學科學術會議,被譽為數學界的“奧運會”。2002年在北京召開了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下圖就是大會會徽的圖案。你見過這個圖案嗎?它由哪些我們學習過的基本圖形組成?這個圖案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圖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導學生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全等關系,指出通過今天的學習,就能理解會徽圖案的含義。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本章的起始課,重視引言教學,從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說起,設置懸念,引入課題。

  2、探究勾股定理

  觀看洋蔥數學中關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視頻,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的數學世界

  問題2相傳2500多年前,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時,發現朋友家用轉鋪成的地面圖案反應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請你觀察下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數量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一分鐘后,小組交流合作分析圖形中兩個藍色正方形與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數量關系,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追問:由這三個正方形的邊長構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之間又有怎么樣的關系?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的平方,歸納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從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學生觀察得到結論

  問題3:數學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既然我們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那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圖的方格紙中,每個方格的面積是1)中,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也同樣成立。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難點是如何證明求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可由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可以通過割、補兩種方法,求出其面積。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探究能夠發現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和。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用測量和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并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勾股定理的探究以及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出示:投影1(章前的圖文)并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貢獻,結合課本第六頁談一談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介紹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數學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貢獻。

  出示課件觀察后回答:

  1、觀察圖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B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C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2、你是怎樣得出上面的結果的?

  3、在學生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設問:圖1—2中,A,B,C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交流后得到結論:A+B=C。

  二、層層深入、探究新知

  1、做一做

  出示投影3(書中P3圖1—3)

  提問:(1)圖1—3中,A,B,C之間有什么關系?(2)從圖1—2,1—3中你發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結論:以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以斜邊為邊的正方形面積。

  2、議一議

  圖1—2、1—3中,你能用三角形的邊長表示正方形的面積嗎?

 。1)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的關系嗎?在同學交流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得出: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說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a,b,斜邊為c那么。我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的較短的直角邊為勾,較長的為股,斜邊為弦,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來。

 。2)分別以5厘米和12厘米為直角邊做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測量斜邊的長度(學生測量后回答斜邊長為13)請大家想一想(2)中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

  3、想一想

  我們常見的電視的尺寸: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指的是屏幕的長嗎?還是指的是屏幕的寬?那他指什么呢?能否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檢驗一下電視劇的尺寸是否合格?

  三、鞏固練習。

  1、在圖1—1的問題中,折斷之前旗桿有多高?

  2、錯例辨析:△ABC的兩邊為3和4,求第三邊

  解:由于三角形的兩邊為3、4

  所以它的第三邊的c應滿足

  =25即:c=5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題,首先應具備直角三角形這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可本題三角形ABC并未說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沒有依據。(2)若告訴△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邊C也不一定是滿足,題目中并未交待C是斜邊。

  綜上所述這個題目條件不足,第三邊無法求得

  四、課堂小結

  鼓勵學生自己總結、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以及自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老師加以糾正和補充。

  五、布置作業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通過拼圖,用面積的方法說明勾股定理的正確性.

  2.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體會數型結合的思想。

  重點難點

  或學習建議學習重點:用面積的方法說明勾股定理的正確.

  學習難點:勾股定理的應用.

  學習過程教師

  二次備課欄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這是1955年希臘為紀念一位數學家曾經發行的郵票。

  郵票上的圖案是根據一個著名的數學定理設計的。

  學習交流與問題研討:

  1、探索

  問題:分別以圖中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為邊向三角形外

  作正方形,小方格的面積看做1,求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

  發現:

  2、實驗

  在下面的方格紙上,任意畫幾個頂點都在格點上的三角形;并分別以這個三角形的各邊為一邊向三角形外做正方形并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請完成下表: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的關系

  112

  145

  41620

  91625

  發現:

  如何用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來表示這個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勾股定理:

  如圖: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叫做“勾”,較長的直角邊叫做“股”,斜邊叫做“弦”,所以勾股定理可表示為:弦股還可以表示為:或勾

  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練習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邊的長

  練習2、下列各圖中所示的線段的長度或正方形的面積為多少。

  (注:下列各圖中的三角形均為直角三角形)

  例1、如圖,在四邊形中,∠,∠,,求.

  檢測:

  1、在Rt△ABC中,∠C=90°(1)若a=5,b=12,則c=________;

  (2)b=8,c=17,則S△ABC=________。

  2、在Rt△ABC中,∠C=90,周長為60,斜邊與一條直角邊之比為13∶5,則這個三角形三邊長分別是()

  A、5、4、3、;B、13、12、5;C、10、8、6;D、26、24、10

  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邊長為10cm,第三邊長為16cm,那么第三邊上的高為()

  A.12cmB.10cmC.8cmD.6cm

  4、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離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長的梯子?(畫出示意圖)

  5、飛機在空中水平飛行,某一時刻剛好飛到一個男孩頭頂正上方4千米處,過了20秒,飛機距離這個男孩5千米,飛機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課后反思或經驗總結:

  1、什么叫勾股定理;

  2、什么樣的三角形的三邊滿足勾股定理;

  3、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

  2.運用勾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學會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拼圖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利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的一大貢獻.借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在拼圖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及其應用.

  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的方法.

  在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聯想,將形的問題與數的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地聯系前面知識,推導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嘗試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1.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硬紙板;

  2.投影片三張:

  第一張:問題串(記作1.1.2 A);

  第二張:議一議(記作1.1.2 B);

  第三張:例題(記作1.1.2 C).

  五.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我們曾學習過整式的運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誰還能記得當時這兩個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從公式的左邊就可以推出右邊.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還可以用拼圖的方法來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們可以用一個邊長為a的正方形,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兩個長和寬分別為a和b的長方形可拼成如下圖所示的邊長為(a+b)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可以表示為(a+b)2;又可以表示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能運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的運用.

  【學習重點】

  直角三角形模型的建立.

  【學習過程】

  一.課前復習

  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區別

  二.新課學習

  探究點一:螞蟻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徑問題

  1.3如圖,有一個圓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圓的周長是18cm.在圓柱下底面的A點有一只螞蟻,它想吃到上底面上與A點相對的B點處的食物,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思考:

  1.利用學具,嘗試從A點到B點沿圓柱側面畫出幾條線路,你認為

  這樣的線路有幾條?可分為幾類?

  2.將右圖的圓柱側面剪開展開成一個長方形,B點在什么位置?從

  A點到B點的最短路線是什么?你是如何畫的?

  1.33.螞蟻從A點出發,想吃到B點上的食物,它沿圓柱側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你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畫出圖形,寫出解答過程。

  4.你是如何將這個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

  小結:

  你是如何解決圓柱體側面上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問題的?

  探究點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如何判斷兩線垂直?

  1.31.31.3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底邊AB,

  但他隨身只帶了卷尺。(參看P13頁雕塑圖1-13)

 。1)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1.31.3(2)李叔叔量得AD的長是30cm,AB的長是40cm,

  BD長是50cm.AD邊垂直于AB邊嗎?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于AB邊嗎?BC邊與AB邊呢?

  小結:通過本道例題的探索,判斷兩線垂直,你學會了什么方法?

  探究點三:利用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例圖1-14是一個滑梯示意圖,若將滑道AC水平放置,則剛好與AB一樣長.已知滑梯的高度CE=3m,CD=1m,試求滑道AC的長.

  1.3

  思考:

  1.求滑道AC的長的問題可以轉化為什么數學問題?

  2.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寫出解答過程。

  小結:

  方程思想是勾股定理中的重要思想,勾股定理反應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正是構建方程的基礎.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三.新知應用

  1.如圖,臺階A處的螞蟻要爬到B處搬運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離.

  1.3

  2.如圖,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蘆葦,池底長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拉向水池一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池邊的水面則這根蘆葦的長度是()

  1.3

  五.作業布置:習題1.41,3,4題

  【反思】

  一、教師我的體會:

  ①、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課這節課,書本總共兩個例題,且兩個例題都很難,如果一節課就講這兩題難題,那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比較低,另一方面會使學生畏難情緒增加。所以,我簡化教材,使教材易于操作,讓學生易于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

  把教材讀薄,

 、凇⒊藗浣滩耐,還備學生。從教案及授課過程也可以看出,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新事物有好奇心,但對新知識的鉆研熱情又不夠高,這樣,造成教學難度較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處理教材時,把某些數學語言轉換成通俗文字來表達,把難度大的運用能力降低為難度稍細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樂于面對奧妙而又有一定深度的數學,樂于學習數學。

 、、新課選用的例子、練習,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運用性強,貼近生活,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既達到學習、鞏固新知識的目的,同時,又充分展現出數學教學的重大特征:數學源于生活實際,又服務于生活實際。勾股定理源于生活,但同時它又能極大的為生活服務。

 、、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知識顯得形象直觀,充分發揮現代技術作用。

  二、學生體會:

  課前,我們也去查閱了一些資料,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以及有關的一些應用,通過這節課,真真發現勾股定理真真來源于生活,我們的幾何圖形和幾何計算對于勾股定理來說非常廣泛,而且以后更要用好它。對于勾股定理都應用時,我覺得關鍵是找到相關的三角形,并且分清直角邊或斜邊,靈活機智地進行計算和一些推理。另外與同學間在數學課上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有相互之間的討論、爭辯等協作的機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提高我覺得都是難得的機會。鍛煉了能力,提高了思維品質,并且勾股定理的應用中我覺得圖形很美,古代的數學家已經有了很好的研究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現代的藝術家們也在各方面用到很多,同時在課堂中漸漸地培養了我們的數學興趣和一定的思維能力。

  不過課堂上老師在最后一題的畫圖中能放一放,讓我們有時間去思考怎么畫,那會更好些,自然思維也得到了發展。課上老師鼓勵我們嘗試不完善的甚至錯誤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我們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堂里充滿了智慧。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07-08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07-30

初中勾股定理教案03-29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模板04-21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說課稿范文03-22

《勾股定理》初中數學說課稿08-04

精選數學勾股定理教案優秀范文08-27

初中數學說課稿《探索勾股定理》12-31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說課稿07-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 色婷婷色综合缴情网站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