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時間:2021-08-09 10:25:00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義正詞嚴、無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將軍與孤女”的故事,并試著講給別人聽。

  3、能夠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進而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看畫面等方式了解聶將軍的偉大人格和胸襟。

  2、補充音像資料,渲染情感。

  3、欣賞影片《將軍與孤女》,撰寫讀后感,使課本文章、影片場景、學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溝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感情,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重難點分析: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學生能聯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課前準備:

  學生了解聶榮臻,搜集美穗子的資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話題,引入文本。

  1、教師課件出示聶榮臻將軍的頭像圖片,學生談談對聶將軍的了解。

  2、教師引入聶榮臻浴血殺日寇和日本人民對聶榮臻將軍的稱呼“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疑問。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一起書空。

  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脈絡。

  1、學生自由讀文,想想課文寫了聶將軍和小姑娘之間的什么事。

  2、學生交流。

  3、學生默讀課文,用擬小標題的方式理清文章結構。

  三、讀文感悟,體會情感。

  1、創設情境,了解軍民搶救小姑娘的過程。

  (1)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中戰火中救出兩個小姑娘的剪輯,教師解說。

  (2)學生自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

  (3)學生側重時間、地點、環境、起因和八路軍的仁義等方面的交流。

  2、自讀第五、第六自然段,圍繞“聶榮臻將軍是怎樣照料小姑娘的,從中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展開討論,讀懂文章,體會感情。

  本環節注意點:(1)第六自然段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聶將軍的動作和話語走進人物內心。(2)課件補充聶將軍照料小姑娘的圖片,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進行再創作。

  3、抓住聶將軍深明大義的言語,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紹的送歸孤女的過程。

  本環節注意點(1)在聶將軍給日本軍官的信件中要讀出將軍的不卑不亢、深明大義、博大胸懷和我們軍隊的正義和仁義。(2)在聶將軍感慨的話語中要讀出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3)引入日軍殺害中國人民的圖畫和數字,理解將軍話中的“殺害”和“殘忍”的意思。

  4、朗誦與分角色朗讀相結合,再現重逢過程。

  (1)感情朗讀美穗子的信件。

  (2)學生分角色朗讀美穗子與聶將軍重逢的場面,重點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貴。

  (3)播放重逢感恩的畫面,教師解說,介紹。

  四、總結升華。

  1、師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經歷,充實對她的認識。

  2、教師結語:將軍與孤女之間開出了一朵盛開在戰火之中的友誼之花,愿和平永駐,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聲。

  第二課時

  一、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學生觀看后寫觀后感。

  二、交流觀后感。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寫萊斯小姐要求全班來自三十二個國家的五十四個孩子介紹自己國家,從他們的介紹中反映了人們對平等、和平、發展的渴望。課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有關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們對平等、和平、發展的渴望。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擴展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重難點分析: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團結、平時、互助的美好愿望。

  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國家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世界風光,談心中國家。

  1、欣賞世界各國風光圖片,教師介紹。

  2、學生解釋自己喜歡的國家。

  3、總結“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復述課文。

  1、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寫作手法。

  三、模擬口語交際課堂,欣賞人物語言。

  1、略讀課文,以“你覺得哪個孩子介紹得好,好在哪里?”為中心話題,展開交流。

  本環節注意點:(1)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該國家的特點,并體會介紹者的心情。(2)教師隨學生交流出示不同國家的圖片,補充介紹。(3)從新加坡孩子和韓國孩子的談話中既要明白國家特點,也要明白口語交際中要有禮貌,要尊重他人。

  2、精讀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樣介紹他的國家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為話題,深化對“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理解。

  本環節注意點:(1)引導學生理解種族歧視的具體情況,理解南非的現狀。(2)欣賞南非的優美風光圖片和落后面貌圖片。(3)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人物情感。(4)補充介紹新南非。

  3、用還原課堂的形式,教師飾演萊斯小姐,學生分為不同的角色,再現萊斯小姐和學生們對話的情景。

  教師重點說出萊斯小姐的關于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語言。

  四、認識“陽光下的皮膚”,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出示圖片,簡要了解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跡。

  2、重新認識“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的含義,由文章中的班級擴展到一個國家,再擴展到整個地球上的國家。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熟練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夠感悟并有所啟示。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愛國情。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展的渴看。

  教學重難點: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展的渴看。

  教學過程:

  一、概覽全文,把握大意。

  1、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

  3、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提出題目: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畫下來,感悟情感。

  2、小組討論。(把自己的感受將給小組的同學聽,體會感受,)

  3、全班交流。

  三、賞讀語言,積累拓展。

  1、分角色朗讀,品味語言的魅力。

  2、例如:“我”開始說:“我們的國莢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著說“但還有很多題目,比如有xxxxxx、、”是很傷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膚,我也想像一切美麗的國家美麗的公民一樣,高昂著頭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四、探究:讀課文質疑,讀讀句子,討論題目。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國家事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2、討論能不能說所有人的皮膚都是“陽光皮膚”?

  3、比較本課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隸熱愛世界和平的精神體會“我”的美好愿看。

  五、拓展練習

  21世紀50年代,海外學子不顧美、英等國政府的阻撓政策,義無反顧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國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回來報效祖國。查閱這方面的材料,將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給同學。

  明確:例如李四光、李忠堯、鄧稼先、郭永懷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則,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這篇人物通訊記述了錢學森在取得學術上的輝煌成就后,毅然放棄國外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艱苦歷程,表現了他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

  閱讀錢學森寫給人大常委會求救信,感受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人沉醉在失往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回眸。他對我說:‘孩子,等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和媽媽相約,等爸爸凱旋那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往迎接他。”

  “后來,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著鮮花,接回來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我大聲呼喊:‘爸爸,我親愛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歲,需要您的愛,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寬廣的肩膀……’但是,爸爸卻再也不會醒來,爸爸的嘴微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

  這個孩子叫雷棣,他的父親雷潤民——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兩年前在中東執行任務時犧牲了。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傷,發高燒一連幾天不退。媽媽看著沉默的兒子,忍著巨大的悲痛說:“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雷棣一頭撲進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會記住的。”他和媽媽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來,放在爸爸生前讀書的寫字臺上,那頂象征和平的藍盔擱置在骨灰盒上。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而深情的目光看著他。

  從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樣,雷棣原來也很調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卻變得懂事了。晚上,他會靜靜為媽媽掖被角,看到媽媽不舒服,會再三叮囑媽媽往醫院。他非常關心國際政治,留意中心電視臺播放的國際新聞,特別是看到那些婦女兒童在戰亂中受傷害的情景,他情緒十分激動。他知道爸爸是為了保護這些婦女兒童犧牲的,他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飽受戰爭的苦難。他下決心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和平。他還知道,要繼續爸爸的事業,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為此他發奮學習。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得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種外語,所以能勝任聯合國復雜的維和工作。雷棣從小就留意學習外語,爸爸犧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時,英語已達到大學二年級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問路,雷棣用熟練的英語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雷棣還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鋼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對雷棣說:“我要邀請你往哥本哈根大學讀書,用度全部由我們支付。”雷棣平靜地回答:“我爸爸對我說過,‘記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贏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會往哥本哈根,但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往。”教授激動極了,說:“你是一位優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后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里見到你。”

  雷棣正在長大,一個企盼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孩子正在奮發努力。雷棣希看自己長大以后像爸爸那樣優秀,像媽媽那樣堅強。他說:“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

【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漢語拼音教案設計03-21

木蘭詩語文教案設計12-02

《觀潮》語文教學教案設計11-04

采薇語文教案設計11-05

《采薇》語文教案設計11-04

語文教案設計化石吟10-27

語文《化石吟》教學教案設計10-26

《化石吟》語文教案設計10-23

初中語文鄉愁教案設計09-04

高二語文《虞美人》教案設計12-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理论片久久网站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人人搡人人爽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