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時間:2024-11-06 08:40:47 志彬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1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年齡較小,在節假日幼兒受傷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幼兒學會保護自己,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避免受傷。

  2、培養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品質。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會避免受傷

  難點: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

  活動準備

  受傷的事例圖片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有關燒傷、燙傷、破傷的情況

  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不小心被燙傷、燒傷或者是摔到跌破、劃破過呢?那是怎么樣的呢?有什么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討論的方法了解應該怎樣避免受傷

  (1)教師鼓勵幼兒討論預防燒傷、燙傷、破傷的方法:小朋友有時候會不小心受傷,那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受傷呢?(教師提供時間給幼兒結伴討論,同時深入到幼兒的討論當中,聽聽幼兒們說的有關情況是怎樣的。)

  (2)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記住平時生活中應記住的問題:

  中午老師在盛午飯的時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

  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

  在平時能不能亂跑?

  玩耍得很過分呢?

  媽媽煮飯時能不能站在旁邊呢?

  能不能玩火?

  能不能玩尖利的東西?

  3、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受傷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大人不在身邊,你或者別人受傷后,你該怎樣做?

  (2)教師總結:如果燒傷、燙傷,可以把傷口露在外面,用冷水沖洗,然后馬上請大人幫忙等。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高,師幼配合較好,大多數幼兒知道了如何保護自己,課堂氣氛熱烈。但在第三環節中,個別幼兒對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會說,實際生活中卻不會操作,如果這一環節在設計時還加進情景練習,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讓幼兒體驗受傷后的痛苦,培養他們對安全問題的重視和自我保護意識,激發幼兒對健康身體的珍惜之情。

  2.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受傷情況,如擦傷、割傷、燙傷等。

  教會幼兒簡單的傷口處理方法,如清潔傷口、包扎等,并知道在受傷后向大人求助。

  3.行為與習慣目標

  幫助幼兒養成避免危險行為的習慣,如不追逐打鬧、不玩危險物品等,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認識常見的受傷類型和原因。

  掌握簡單傷口處理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

  讓幼兒理解受傷的危害,培養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習慣。

  確保幼兒在模擬受傷處理過程中動作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三、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通過創設受傷的情境,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受傷的情況和處理方法,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體驗。

  2.游戲教學法

  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教學過程,如“我是小醫生”游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實踐受傷處理技能。

  3.直觀演示法

  教師親自演示傷口處理的步驟,如清洗、消毒、包扎等,讓幼兒更清晰地了解操作過程。

  四、教學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過一些小擦傷或看到過他人受傷的經歷。

  2.物質材料準備

  制作受傷場景的圖片或視頻,包括擦傷、割傷、燙傷等不同類型的受傷畫面。

  準備模擬傷口處理的道具,如創可貼、消毒棉球、繃帶、生理鹽水、鑷子等。

  小醫生的服裝若干套。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3分鐘)

  1.播放一段幼兒在戶外玩耍的歡樂視頻,畫面中幼兒們奔跑、嬉戲。突然,視頻中的一個幼兒摔倒了,膝蓋擦破了皮,開始哭泣。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剛我們看到視頻里的小伙伴怎么了呀?他為什么哭呢?”引導幼兒回憶視頻內容,引出受傷這一主題。

  (二)基本部分(20分鐘)

  1.認識常見的受傷類型(7分鐘)

  教師展示各種受傷場景的圖片,如擦傷(小朋友摔倒在操場上,膝蓋破皮)、割傷(手指被小刀劃破)、燙傷(手碰到熱水壺)、鼻出血(鼻子流血)等。

  針對每張圖片,教師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看看這個圖片里的小伙伴哪里受傷了呀?你們覺得他是怎么受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并回答,讓幼兒了解不同受傷情況的表現和可能的原因。

  2.受傷后的感受(3分鐘)

  教師請幼兒回憶自己受傷的經歷(如果有的話),或者想象受傷后的感覺,然后提問:“小朋友們,當我們受傷的時候,身體會有什么感覺呢?是疼呢,還是其他的感覺呢?”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想法,如疼、難受、害怕等,讓幼兒體會受傷后的痛苦。

  3.傷口處理方法(10分鐘)

  教師拿出模擬傷口處理的道具,以擦傷為例,向幼兒展示傷口處理的步驟:

  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教師邊說邊用鑷子夾著棉球蘸取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模擬傷口),告訴幼兒這樣可以把傷口上的臟東西沖掉。

  然后用消毒棉球給傷口消毒(用蘸有碘伏的棉球輕輕擦拭傷口周圍),并強調消毒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疼,但這是為了殺死細菌,讓傷口快點好起來。

  最后貼上創可貼(將創可貼輕輕貼在模擬傷口上),告訴幼兒創可貼可以保護傷口,防止細菌進去。

  教師邀請幾位幼兒上來,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嘗試處理模擬擦傷傷口,其他幼兒認真觀看。

  (三)游戲環節:我是小醫生(15分鐘)

  1.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幼兒穿上小醫生的服裝。

  2.在每組面前放置一些模擬受傷的道具(如帶有擦傷、割傷的娃娃模型或圖片)和傷口處理工具。

  3.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是小醫生啦!你們要看看這些受傷的小伙伴,然后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給他們處理傷口哦。”

  4.幼兒們開始扮演小醫生,處理模擬傷口。教師在旁邊巡視,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和處理傷口,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操作,確保安全。

  (四)討論與總結(2分鐘)

  1.游戲結束后,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在游戲中學到的東西。教師提問:“小醫生們,你們在給小伙伴處理傷口的時候,都做了些什么呀?”引導幼兒回顧傷口處理的步驟。

  2.教師再次強調受傷后的處理方法和預防受傷的重要性,如“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受傷了怎么辦,但是我們最好不要受傷哦。平時我們在玩耍的時候,不要跑太快,不要玩危險的東西,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健康康的啦!”

  六、教學延伸

  1.在班級的圖書角投放一些關于安全和受傷處理的繪本,如《我會保護自己》《受傷了別害怕》等,讓幼兒在自由閱讀時間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2.在美工區投放一些材料,鼓勵幼兒制作“安全小衛士”的海報,畫上自己知道的避免受傷的方法和受傷后的.處理方法,然后將海報張貼在班級的墻上,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七、教學反思

  在本次《受傷了怎么辦》的安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幼兒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常見受傷情況的處理方法,同時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以下是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情境創設吸引幼兒注意力

  通過播放幼兒摔倒受傷的視頻導入活動,這種生動直觀的方式迅速引起了幼兒的關注,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幼兒很自然地進入到關于受傷的話題討論中。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圖片展示和模擬受傷場景等也進一步強化了幼兒對受傷情況的認識。

  2.游戲環節增強幼兒參與度

  “我是小醫生”的游戲環節深受幼兒喜愛。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們積極參與,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扮演小醫生處理模擬傷口,不僅更好地掌握了傷口處理的步驟,而且在游戲過程中培養了合作意識。這種將知識學習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了教學效果。

  3.注重實踐操作與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演示傷口處理方法,還是幼兒在游戲中的實踐操作,都給予了幼兒充分的動手機會。同時,教師在旁密切關注幼兒的操作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確保幼兒能夠正確地掌握處理傷口的技能,這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足之處

  1.幼兒個體差異關注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但仍有個別幼兒由于性格內向或其他原因,參與度較低。在小組游戲環節,這些幼兒表現得比較被動,沒有充分地融入到活動中。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勵這些幼兒積極參與,如安排性格開朗的幼兒與其一組,或者教師更多地給予他們關注和引導。

  2.受傷原因講解深度不夠

  在講解常見受傷類型時,只是簡單地提到了受傷的可能原因,但對于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如為什么在追逐打鬧時容易摔倒受傷、為什么某些物品會造成割傷等,沒有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這可能導致幼兒只是表面地知道不能做某些事情,而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無法真正避免危險行為。在后續教學中,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或更詳細的講解來加深幼兒對受傷原因的理解。

  3.教學時間把控略有欠缺

  在游戲環節中,由于幼兒們對扮演小醫生的熱情很高,在處理模擬傷口時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導致最后的討論與總結環節有些倉促。這可能會影響幼兒對本次活動重點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在幼兒園小班安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和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 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受傷后的簡單處理方法,如擦傷、割傷、鼻出血等。

  2.讓幼兒知道受傷后要及時告訴大人,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情景模擬等活動,幫助幼兒學習應對受傷情況的技能。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討論,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幼兒勇敢面對受傷情況的態度,減少對受傷的恐懼心理。

  2.引導幼兒關心他人,當看到小伙伴受傷時能主動幫忙或告訴老師。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讓幼兒掌握常見受傷情況(如擦傷、鼻出血)的處理方法。

  2.培養幼兒受傷后主動尋求幫助的意識。

  (二)教學難點

  1.使幼兒能準確記住不同受傷情況對應的處理步驟,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2.引導幼兒克服對受傷和疼痛的恐懼,勇敢面對受傷情況。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情景模擬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1.收集一些幼兒受傷場景的圖片或視頻,如擦傷膝蓋、鼻出血等。

  2.準備處理傷口的模擬道具,如消毒棉球、創可貼、紗布、生理鹽水等。

  3.制作簡單的教學課件,包括不同受傷情況和處理方法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3分鐘)

  1.播放一段幼兒在操場上玩耍的歡快視頻,突然畫面切換到一個幼兒摔倒受傷哭泣的場景。

  2.提問幼兒:“小朋友們,剛剛我們看到有個小伙伴受傷了,那如果我們受傷了,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思考并進入本節課的主題。

  (二)基本部分(20分鐘)

  1.展示圖片,了解受傷情況(5分鐘)

  通過課件展示不同受傷情況的圖片,如擦傷、割傷、鼻出血、碰傷頭部等。

  簡單向幼兒講解每種受傷情況的表現,比如擦傷會有皮膚發紅、破皮;鼻出血會有鼻子流血等。

  2.講解受傷后的處理方法(10分鐘)

  擦傷處理:

  教師拿出模擬擦傷道具(帶有輕微破皮的模型手臂),向幼兒展示。

  邊演示邊講解:“如果我們擦傷了,首先不要害怕哦。先用干凈的水輕輕地沖洗傷口,把臟東西沖掉,就像這樣(用生理鹽水沖洗道具手臂)。然后用消毒棉球輕輕地擦一擦,最后貼上創可貼就好啦。”

  鼻出血處理:

  教師示范正確的姿勢:“如果鼻子出血了,我們要把頭稍微向前低,不能往后仰哦。然后用手指捏住鼻翼,就像這樣(捏住鼻子),捏一會兒,血就會慢慢止住啦。”同時提醒幼兒不要緊張,要保持安靜。

  其他簡單受傷情況講解:對于割傷(輕微),要告訴幼兒如果有傷口流血,先用干凈紗布按壓傷口止血,然后找大人幫忙;碰傷頭部如果感覺頭暈、惡心要馬上告訴老師等。

  3.情景模擬,實踐操作(5分鐘)

  邀請幾位幼兒上來,模擬受傷場景,其他幼兒觀察。

  讓上來的幼兒按照老師教的方法處理“受傷”情況,下面的幼兒可以提醒和補充。老師在旁邊給予指導和糾正,增強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游戲鞏固部分(12分鐘)

  1.游戲名稱:“我會處理傷口”(10分鐘)

  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一套處理傷口的模擬道具和寫有不同受傷情況的卡片。

  游戲開始,每組幼兒抽取一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的受傷情況,用道具模擬處理傷口。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完成最快且處理方法正確的小組獲勝,老師給予表揚和小貼紙獎勵。

  2.討論:幫助受傷的小伙伴(2分鐘)

  提問幼兒:“如果我們看到其他小伙伴受傷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引導幼兒回答要告訴老師或者幫忙叫大人等。

  (四)總結部分(5分鐘)

  1.回顧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和幼兒一起總結常見受傷情況(擦傷、鼻出血等)的處理方法,再次強調受傷后要及時告訴大人。

  2.表揚幼兒在本節課中的積極表現,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如果受傷了要勇敢面對,正確處理。

  六、教學延伸

  1.在班級的圖書角投放一些有關安全和受傷處理的繪本,如《我會保護自己》,讓幼兒在閱讀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2.在日常活動中,設置一些模擬受傷場景,讓幼兒練習處理受傷情況,強化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七、教學反思

  在本次《受傷了怎么辦》的安全教育活動中,幼兒們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圖片展示、情景模擬和游戲等多種教學方式,幼兒對受傷后的處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一)成功之處

  1.教學方法有效性

  情景模擬和游戲環節深受幼兒喜愛,這兩個環節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實踐操作,增強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情景模擬中,幼兒們都爭著要上來扮演受傷者和處理傷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將老師講解的處理方法運用起來,并且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如有的幼兒在處理鼻出血時忘記了頭要向前低這個要點,經過其他幼兒的提醒和老師的再次強調,他們對這個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直觀演示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模擬道具向幼兒展示處理擦傷、鼻出血等傷口的過程,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幼兒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步驟,便于他們模仿學習。

  2.幼兒的積極參與

  幼兒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和游戲。他們對受傷處理這個話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看到各種受傷場景的圖片和模擬受傷場景時,都能主動思考和發言。這種積極參與的狀態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不足之處

  1.個體差異關注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并掌握所學內容,但仍有個別幼兒由于性格內向或對受傷場景有恐懼心理,參與度較低。在情景模擬環節,這部分幼兒不太愿意上臺參與,在小組游戲中也表現得比較被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對于這部分幼兒可以采取單獨引導、鼓勵的方式,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心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2.內容深度把控不夠精準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本節課的內容難度有些偏大。在講解受傷處理方法時,部分幼兒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一些專業術語,如“消毒棉球”“生理鹽水”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盡量使用更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講解知識,或者通過更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幼兒理解,避免內容過于深奧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

  (三)改進措施

  1.關注個體發展

  在活動設計中增加更多適合不同性格和能力水平幼兒的環節。例如,可以在情景模擬環節中,先讓幼兒自由選擇參與方式,對于不愿意上臺的幼兒,可以讓他們在臺下擔任“小指揮”,指導臺上的幼兒進行操作,然后逐漸引導他們參與到實際操作中。同時,在日常活動中多與這些內向或膽小的幼兒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優化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化和優化,將專業術語轉化為幼兒容易理解的語言。比如,可以把“消毒棉球”說成是“能殺死小細菌的棉花球”,把“生理鹽水”說成是“和我們身體里的水差不多的干凈水”。此外,可以增加一些兒歌或順口溜來幫助幼兒記住受傷處理的步驟,如“鼻子出血別慌張,頭向前低捏鼻梁”,這樣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傷了怎么辦》】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安全主題教案《扭傷了怎么辦》06-23

小班安全游戲《我知道怎么辦》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安全安全乘車教案及反思01-01

小班安全教案《用電安全》反思03-02

燙傷了怎么辦呢09-14

曬傷了怎么辦呢09-26

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模板06-13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含反思06-24

小班安全教案:《我該怎么辦》03-06

小班安全教案《著火了怎么辦?》01-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级免费国产视频 | 色多多视频在线导航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高清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