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 1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進行";"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結果"等。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提高幼兒自主探究及觀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及其變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強,更喜歡動手去擺弄材料,探究興趣與能力在不斷地發展。幼兒喜歡玩電動玩具,喜歡擺弄電池,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及興趣出發,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燈泡、電池、電線為主要材料,設計了本次活動《燈泡亮了》,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與結果"。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同時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讓幼兒在操作比較中發現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使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玩具一只、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A)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B)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C)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A)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B)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C)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 2
師講故事:
從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尋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貼了一張招聘啟事,上面寫著:如果誰能花最少的錢把一間智慧屋裝滿誰就能被錄用,并且還能獲得一頂智慧小帽。聽了這個消息,小動物們紛紛行動起來。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著樹苗,小豬興高采烈地搬著稻草,小馬滿頭大汗地馱著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見小兔蹦蹦跳跳地走進這間智慧屋,它只是輕輕地動了一下手指,便獲得了這頂智慧小帽。聰明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兔是怎樣獲得這頂智慧小帽的嗎?(出示圖片1)
老師今天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三幅城市夜景圖,你們想欣賞嗎?(出示圖片2、3、4,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圖片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好嗎?(出示圖片5課題:燈泡亮了并板書)關于燈泡你有哪些問題呢?
學生猜想小白兔的方法,并起來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回答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并配以圖片,開始一節科學課的學習,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探究和思維的火花。
關于燈泡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當堂解決,有的不能當堂解決,這一問題的創設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提出本課的探究主題。
活動一、大膽猜想。
(師出示小燈泡)看,老師這兒就有一個小燈泡,想一想這種小燈泡常用在哪里?同學們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電筒,試一試你能讓它亮起來嗎?你是怎樣讓它亮起來的?為什么把開關一推手電筒就亮起來了呢?手電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活動二、驗證猜想。
要想知道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該怎么辦?
(1)出示小建議(出示圖片6,提醒學生在拆裝手電筒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順序擺放拆下來的器件。③仔細觀察,把你的發現寫在記錄卡上,看哪個小組發現的秘密多。④觀察完之后,再按順序組裝好。
(2)學生拆裝手電筒。
在活動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愛把手電筒當成玩具,不仔細觀察,就忙著組裝。所以,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做好巡視,關注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活動。同時注意及時表揚表現好的小組。
(3)交流發現。
引導學生不僅說出手電筒的組成部件,還說出組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發現手電筒中兩節電池裝反了,燈泡就不亮了。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這些發現和問題為后面的實驗奠定了基礎。(出示圖片7,針對組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明確電池的正負極。)
活動三:提出假設。
你認為讓手電筒亮起來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老師也給你準備了一些材料,你能想辦法讓小燈泡亮起來嗎?
活動四:連一連,讓小燈泡亮起來
1.小組分工,擬定實驗方案。
(1)出示圖片8,讓學生認識這些實驗器材。
(2)選取器材,想一想活動中應注意什么?出示圖片9,(在學生交流后教師特別提醒學生:不能用導線把電池的正負兩極直接連接,這樣電池里的電會很快用完的。)
2.分組合作,實施探究。
3.展示交流,得出結論。
教師把電路圖中常用的符號展示給學生。
強調指出出手電筒的彈簧和金屬外殼就起到了導線的作用。
活動五:電從哪里來?
閱讀資料卡,激發學生探究電的發展史的興趣,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出示圖片10、11、12,讓學生了解電池的種類、電池的發明及電的來源。)
學生就會聯系實際回答,自然會想到手電筒
實驗驗證。
學生拆開手電筒看一看,看看手電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認識的有幾種,不認識的有幾種。
學生分組合作,再把手電筒裝上,看哪組完成的.最好
學生相互交流組裝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出現的問題。
學生回答:讓手電筒亮起來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燈泡、開關、電池、彈簧和金屬外殼。
認識并選取做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掌握它們的功能,知道不能把電池的正負極連起來。
分小組合作進行試驗
學生:展示電路圖,介紹連接的方法。
學生用符號畫電路圖
反思:一個完整的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四部分組成。
了解電的相關資料,知道電的來源有兩種:1.電池,2.發電站。學會辯證的看問題。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猜想,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 3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里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里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么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于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后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后,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扎實。而本節課后,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余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于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 4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增強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征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兔子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師:每到節日時大街上都亮起絢麗的彩燈,你知道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嗎?
2.合作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教師介紹試驗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炮的電線,請你們動手試試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吧。
(2)幼兒自主進行探究活動,老師巡回觀察指導。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燈泡的變化,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探索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3.集中分享交流經驗。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成功讓小燈泡亮起來的小電工,是怎么做的?
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通了,燈泡就亮了。
3.探索活動“搶修電線”。
(1)師:(出示小兔子布偶)小兔子家今天停電了,房間里黑乎乎的,真難受,小兔子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兔子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①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兔子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里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么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②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獲的經驗。
4.用電的安全。
討論:生活中要怎樣安全用電?
小結:裸露的電線絲不能觸碰。手、金屬材料不能插到插座內;電池電流小,不會對我們人體產生傷害,所以我們才可以用來做實驗,家里的電,電流大,不能隨意碰。
活動延伸
科學區投放燈泡亮起來的材料,供幼兒繼續操作。
【活動反思】
今天縣里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里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么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于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后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后,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扎實。而本節課后,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余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于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 5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進行";"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結果"等。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提高幼兒自主探究及觀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及其變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強,更喜歡動手去擺弄材料,探究興趣與能力在不斷地發展。幼兒喜歡玩電動玩具,喜歡擺弄電池,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及興趣出發,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燈泡、電池、電線為主要材料,設計了本次活動《燈泡亮了》,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與結果"。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同時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讓幼兒在操作比較中發現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使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并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征;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玩具一只、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A)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B)做好實驗后,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么做的?
(C)聽到琴聲后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A)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B)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C)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活動反思】
今天縣里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里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么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占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于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后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后,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扎實。而本節課后,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余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于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幼兒園大班優秀科學教案《小燈泡亮了》含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燈泡亮了》08-17
小燈泡亮了的中班科學教案07-06
小燈泡亮了活動教案07-31
小燈泡亮了小學作文02-06
《燈泡亮了》教學反思(通用5篇)11-28
燈泡亮了評課稿10-30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08-04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