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物質的概念》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物質的概念》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物質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對比分析物質和具體物質形態,提升對比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
2.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對世界的本質有科學的認識,并能指導正確的認識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物質的概念。
【難點】
物質概念和具體物質形態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盤古開天地圖片及簡單文字介紹,請學生觀察并思考,世界是否真的是由盤古或者上帝創造的,世界的本原又是什么。結合前面所學哲學基本問題,進而導入本課:物質的概念。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物質及其唯一特性
活動一:教師多媒體展示日月星辰、山川樹木、世界上其他國家、史前巨獸化石等圖片,并口述桌椅板凳、學習用具等常見物品。
請學生找出這些事物的共同點,并結合教材找出物質的概念,最后學生代表進行作答,并說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學生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活動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兩個問題:1.物質的概念和前面所列舉的物質的具體形態有何區別。2.物質的唯一特性又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作答,其他小組點評補充。共同認識到,物質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是不生不滅的;不同于具體的物質形態,是有生有滅的。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過渡:在理解了物質是什么的基礎上,我們看一下唯物主義是如何看待這個物質的世界的。
(二)世界的物質性
活動三:同桌二人為一小組,每人任選一個方向,但不得重合:1.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結合教材自學5分鐘后互相給同桌講解這兩方面的內容,在互相借鑒和評價的基礎上,學生自愿作答,其他同學點評和補充。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觀點:有人認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對于物質已經有了科學理解。請學生思考該觀點的正確性。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回答,進一步讓學生能夠區分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之間的差別。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請學生代表結合教師板書及自己的筆記,對本課所學進行總結,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補充。
作業:1.搜集人類社會物質性的相關案例,并在下節課的時候分享并說出自己的理解;
2.預習下節課,物質的存在狀態——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四、板書設計
【高中思想政治《物質的概念》教案】相關文章:
教師思想政治評語高中01-20
測量物質的密度說課稿11-13
物質哲理故事10-10
物質的密度簡要說課稿11-05
《物質的量濃度》課前說課稿12-04
物質的量公式及介紹10-12
物質的密度說課設計11-12
溶質是什么物質?10-12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說課11-12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