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

時間:2021-08-25 10:41:5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⒈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fā)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⒉了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采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⒊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精神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fā)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么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⒈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fā)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⒉中國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⑴先讓學生借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中國地震大事記,然后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tǒng)計。

  ⑵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傷。

  ⒊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地震帶分布圖》,看看哪些地區(qū)易發(fā)生地震、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否位于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⒈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河流分布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⒉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fā)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⒊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⒋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xiāng)的自然災害

  ⒈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fā)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⒉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⑴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fā)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⑵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⑶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災害調查組調查表

  組長:

  組員:

  調查內容

  調查方法

  調查結果

  我們的思考

  ⒊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調查情況并展示調查報告,教師加以總結。

  活動四:災害預防預報有良方

  ⒈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知道的預報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手段。

  ⑴古代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⑵有哪些預防預報自然災害的高科技手段?

  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了哪些預測自然災害的經驗和諺語?

  ⒉在出示課本P43的照片之后,教師可補充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⒊提出討論話題:你怎樣看待自然災害?懂得自然災害雖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是人類可以認識自然規(guī)律,并利用各種工具和手段來預測、預防自然災害,以減少損失。

  活動五:災害中的自救

  ⒈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易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演練內容。

  ⑴如果預報將有地震或洪水發(fā)生,你和家人應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⑵如果地震發(fā)生時,你正在高層的樓房里,你該怎么辦?如果你正在電影院里看電影,這時你該如何辦?如果你正在馬路上,這時你該如何辦?

  ⑶如果山洪正向你居住的房屋襲來,你和家人應如何躲避洪水?

  ⑷如果不幸被洪水圍困,你會想出什么辦法來求救或保住性命?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壓住了,在等待救援人員到來時你應該如何做?

  ⒉除了展示教材P44——45的圖片外,老師還可以補充相關資料。

  ⒊提出討論話題:面對自然災害,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外,還必須具備什么品質?為什么?說說你知道的實例。

  活動六:災害無情人有情

  ⒈出示P46圖片,讓學生感受災難發(fā)生時,可以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懷和支持。

  ⒉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的,有關某地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時國內國外救助的情況及感人事跡。

  ⒊老師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雖然自然災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人類可以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支預防它們,雖然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但人們相互救助的溫情可以減輕災區(qū)人們的傷痛。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人人都應該愛護花草樹木。

  2.知道花草樹木對人們有好處,必須愛護。

  情感:

  1.喜愛花草樹木。

  2.愿意愛護花草樹木,以愛護花草樹木為榮。

  行為:

  愛護花草樹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樹枝,不搖小樹。

  教學重點:愛護花草樹木的道德意義以及怎樣愛護花草樹木。

  教學難點:愛護花草樹木的道德意義。

  教育過程:

  一、想一想(使學生懂得花草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圖1、圖2)

  1.小組交流:下天,人們?yōu)槭裁聪矚g到樹陰下?人們?yōu)槭裁聪矚g到公園去玩呢?

  2.小結:大樹的枝葉就像一把大傘,為人們遮蔭,樹下不僅涼快,而且空氣新鮮。公園里的花草樹木很多,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使人心情愉快。

  3.想想:你們都在哪些地方看見過花草樹木?

  出投影片(沒有花草樹木的“想一想”中的2幅圖)

  1.討論: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花草樹木會怎么樣?

  2.小結:

  夏天人們就無法到樹下去乘涼,我們的環(huán)境就不美了,而且空氣也不新鮮,所以說花草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有了它們,可以美化環(huán)境,有益人們的健康,使人精神愉快。

  師:所以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

  板書:我愛花我愛草過渡導語:那應該怎樣愛護花草樹木呢?大家看

  二、學一學(使學生知道怎樣愛護花草樹木。)

  出示課件:(場景一、二)

  1.說一說: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如果你是花兒,你會怎么說?

  聽錄音(花兒說的話:“請不要摘下我,我要向更多的人微笑”)

  請你告訴她,應該怎么做?

  板書:不摘花

  2.小結:

  花兒可以美化環(huán)境,使人心情舒暢,不能因為自己喜歡花,就去摘花,影響大家賞花,愛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是人人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德。

  出示課件:(場景三)

  1.同桌互相說說

  (1)這個小朋友想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樹,你會怎么說?

  聽錄音

  (小樹說的話:“請不要折我的枝條,我要長成大樹,讓更多的人乘涼”)

  (1)請你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板書:不折樹枝

  (2)為什么不能折樹枝,愛護小樹還應該怎樣做?

  板書:不亂搖

  2.小結:

  樹木可以為人們遮蔭,讓人們乘涼,還可以清新空氣,所以不能因為自己想玩,就去損壞樹,影響樹的生長。破壞小樹是不講公德的`行為。

  出示課件:(場景四)

  1.同學四人一組互相說說。

  (1)這兩個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他們應該怎樣做?

  板書:不踏草

  2.小結:

  小草可以美化環(huán)境,清新空氣,千萬不能因為自己想玩,就影響小草生長,這多不文明呀!

  1.說說應該怎樣愛護花草樹木?

  2.小結:愛護花草樹木要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樹枝、不亂搖。

  過渡導語:

  現在大家知道怎樣愛護花草樹木了。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老師,看看下面這些同學做得對不對。

  三、評一評

  看書

  1.請在你認為做得對的同學下面畫“√”

  同學判斷對錯

  2.請同學說說做得對的同學好在哪?做得不對的同學應該怎樣做?

  四、議一議(深化遵守公德的教育。)

  師:在公園里,小海摘花,小新折樹枝,小生踏草坪。大家都說他們做得不對,可他們都說(聽錄音小海說:“我只摘了一朵花。”小新說:“我只折一根樹枝。”小生說:“我只踩了一點小草,有什么關系。”)

  1.討論:

  他們說得對嗎?為什么?

  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2.小結: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我破壞一點兒沒關系。很多人都這樣做,就會造成很大破壞。所以,愛護花草樹木一定要從我做起,從愛護一朵花,一根小樹枝,一點小草做起,這也是一個人講文明,遵守公德的表現。

  五、兒歌總結:

  1.讀兒歌

  我愛花,我愛草,

  我愛青青小樹苗,

  不摘花,不踏草,

  不折樹枝不亂搖。

  花草樹木是朋友,

  我們都要保護好。

  2.提問:

  讀完兒歌你記住了什么?

  1.師:花草樹木是人類的朋友,它可以美化環(huán)境,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使人們精神愉快,所以人人都要在做到:不摘花、不踏草、不要折樹枝、不搖小樹,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讓我們都來行動起來,人人都來自覺愛護花草樹木吧!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人人都應該愛護花草樹木。

  2.知道花草樹木對人們有好處,必須愛護。

  情感:

  1.喜愛花草樹木。

  2.愿意愛護花草樹木,以愛護花草樹木為榮。

  行為:

  愛護花草樹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樹枝,不搖小樹。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

  進行愛護花草樹木的教育,蘊含著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內容。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十分密切,保護大自然即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人類負有共同的責任。

  花草樹木是人類的朋友,當前為改善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世界各國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適當的綠地面積,我國城市建設也開始注意安排綠地,種花、種草、種樹。城市綠地的保護,要靠每一位市民參與。城市綠地的保護情況,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標志,是社會公德水平的標志。教育學生從小愛護花草樹木,遵守社會公德十分重要。

  小學生在生活中已接觸到花草樹木,家居附近有綠地,學校美化校園種了花、草、樹木,街道公共場所有花、草、樹木,家長帶他們去公園更是尋求在有花、有草、有樹木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里休息、游玩。學生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經知道一些花草樹木對人們的好處,要充分利用他們的感受,加深他們的認識,使他們懂得花草樹木是供大家欣賞的,對大家有好處,人人都要愛護。使學生懂得愛護花草樹木是文明行為,是遵守公德的表現,要克服只為自己不顧大家,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

  教法建議:

  1.本課屬于遵守公德教育,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到愛護花草樹木是文明行為,是遵守公德的表現。在活動中既要突出花草樹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對大家的好處,還要突出體現出自己要為大家約束自己。列舉的花草樹木應是公共場所的,如:街心花園、學校花園、街道兩旁、公園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種的花、樹。

  2.講“花草樹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時,不必涉及過多過寬,否則容易脫離公德教育的主題。

  3.為了加強針對性,一方面教師應事先對學校周圍環(huán)境進行調查,把有針對性的內容安排進去,另一方面教學活動應與迎接奧運、綠色奧運相聯(lián)系。

  4.本課是活動課,應把每一個活動組織好,對活動意圖要清楚,在活動中要體現教育意圖,活動后要有小結,切實達到目的。

【小學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單元測試反思10-08

道德與法治作文(通用6篇)12-21

《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1-05

小學道德與法治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1-17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01-19

道德與法治《我們的班規(guī)我們定》教學設計01-19

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計劃01-27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01-11

最新道德與法治質量分析發(fā)言稿01-19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人教版第一單元《青春時光》復習提綱10-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在线播放美女口爆吞精 |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一级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