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說出寓言的意義。
2.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解釋難詞、難句。要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
3.結合過去學過的寓言理解其特點,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著重理解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此外還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質區別,從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5.聯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受到教育,古為今用,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難點: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聯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為哪種說法好,帶著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二、整體把握,感知課文1.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①自由朗讀,了解大意。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注意語氣,讀對停頓。 ②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并朗讀。教師點評。 ③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再讀課文,復述故事。聯系語境,突破難點。請大家再看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一些。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復述。如果有不會解釋的詞句,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舉手,大家討論解決。 (學生自主閱讀,質疑探究,教師指導。)學情預想:在小組活動中,預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小結以下幾點需積累的文言知識:①通假字(“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語音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不同音了。):反一返惠一慧亡一無厝一措②一詞多義:且:A.將近B,況且;易:A.更替B.以……為易;固:A.本來B.頑固;獻:A.提出B.奉獻;曾:A.(zēng)甚至B.(c6ng)竟然;荷:A.(hé)荷花B.(hè)肩負;懲:A.(chěng)苦于B.(chéng)懲罰。 ③非常規的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歸納方法:抓住主要詞語,依托自己的積累,聯系上下文來通曉文意。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了怎樣翻譯好文言文,下面請看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翻譯歌訣”):通讀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義,保留不譯。古今異義,辨析仔細。以今換古,要合原義。句中省略,括號補齊。如遇倒裝,調整語序。個別虛詞,無法翻譯。沒有影響,不妨刪去。直譯為主,輔以意譯。忠于原作,貫通順利。記住住法,還要注意對、換、留、調、刪、補六個字。同時翻譯時要注意解釋文言實詞含義、有意識地關注這些詞語,積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訶,如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教師一直探尋的一個問題,學生大多認為文言文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與時代距離較遠,學習熱情不高此環節的設置是試圖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借于此,能自主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文言文懂之,樂之,好之。)學生小組復述之后,推薦優秀復述者在全班交流。
三、討論問題,探究質疑剛才通過同學們復述課文,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請同學們討論探究。 1.愚公是個什么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理解: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形象,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不要發揚這種精神?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懼怕任何困難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大力發揚這種精神。因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將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將有千萬座“太行”、“王屋”擋住我們前進的道路,如果我們缺乏這作用?理解:襯托愚公移山的決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的不同。
四、辯論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沖動嗎?現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談談你的看法,不求觀點一致,但求自圓其說。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觀點,然后請大家發言。明確:愚公不顧高齡親自率領子孫上山“叩石墾壤”,并非出于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首先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后代子孫。其次是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于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匱”的,麗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變化,盡管移山事業不可能在幾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于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精神并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勝自然,并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干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回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現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后啟發,能使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走進現實生活。發掘文本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節可激活課堂,使文本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實意義,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系生活。培養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愚公移山》教案及練習
一、基礎驛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始齔( )荷擔( )孀妻( )箕畚(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⑶懼其不已也已:
⑷無隴斷焉斷:
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雜然相許許:贊同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扛
C.寒暑易節易:交換D.何苦而不平苦:勞苦
4.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異義。
①懲山北之塞
古義:今義:
②聚室而謀曰
古義:今義:
③投諸渤海之尾
古義:今義:
5.《愚公移山》選自,體裁是,本成語故事說明了
的道理。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愚公移山》閱讀練習及答案
(二)閱讀《愚公移山》,完成12┄15題。(17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雜然相許
(3)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亡以應
1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達于漢陰/陰風怒號B.其妻獻疑曰/其一犬坐于前
C.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順D.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悲守窮廬
14.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②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③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15.晉文張湛對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評點,這一評點是針對文中“”而言的。(2分)
16.“其妻獻疑”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話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3分)
答案:
12. (1)苦于(2)贊同(3)愁苦,這里只擔心(4)同“無”,沒有
13. C
14.(1)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
(2)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3)我與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達到漢水南岸,可以嗎?
15.河曲智叟亡以應
16.不相同。“其妻”是出于關切,才“嫌疑”,而且提出的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智叟對愚公則是持否定態度,他嘲笑愚公,并勸愚公停止挖山。(意思對即可)
【愚公移山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上冊《沁園春長沙》教案12-27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1-17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8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01-10
一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01-07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1-07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1-17
一年級語文上冊名師教案12-28
初二上冊語文《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2-18
初二上冊語文《望岳》教案設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