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生活中的垃圾》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生活中的垃圾》,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
它從哪里來的?
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
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志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同時還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生活中的垃圾》】相關文章: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春游去》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袋子多多》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交朋友》09-22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老鼠進城》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不生氣》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爸爸本領大》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烏龜找家》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鬼當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