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鼓上的小米粒》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鼓上的小米粒》,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并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2、通過游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活動準備:
小鼓米粒圖譜,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么樣的?”
2、節奏游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戲的玩法。
3、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么變化,并進行驗證。
2、啟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么?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游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后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游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并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為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后的游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群結伴游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后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鼓上的小米粒》】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歡樂頌》09-23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米粒家族》09-23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走路》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