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96~98頁栽蒜苗(二)。
教學目標:
1、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點:
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談話: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學習了栽蒜苗(一),聽說你們都栽了蒜苗,老師把一名同學栽蒜苗的經過拍攝下來了,大家想看看嗎?(播放栽蒜苗視頻)你們為蒜苗做過生長記錄嗎?這名同學也做了記錄,(出示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不過他還想看出蒜苗的生長趨勢,所以又把這些數據制成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大家看看用條形統計圖記錄蒜苗的生長趨勢合適嗎?(出示蒜苗15天生長情況條形統計圖)
生可能匯報:1條形統計圖適合用于比較不同數據的多少,用它來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好象不太合適。2從條形圖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點一點長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長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比較好呢?誰有辦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把條形統計圖一點點變成折線統計圖,并板書:折線統計圖。
觀察折線統計圖,回答圖上問題。
二、探索方法,學習新知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所以問題回答的就很準確,那么通過觀察這幅圖,你覺得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比有何特點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看來折線統計圖不但反映了統計表中的數據情況,而且還能更好地反映數據的升降變化情況,看出蒜苗的生長趨勢。板書:數據變化。這樣就更有利于我們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預測。那么大家想不想也親手繪制一幅折線統計圖呢?下面同學們可以參照老師這張圖在小組內討論一下,折線統計圖該如何制作?
小組討論后匯報,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分步演示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同學們的學習效率真高,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躍躍欲試了吧,想不想從這樣的統計圖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長趨勢呀?下面同學們就在老師發的這張練習卡上用你自己記錄的數據制成一幅折線統計圖。
指生匯報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針對同學的匯報,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使折線統計圖看起來更精確,更美觀。
三、實際應用,拓展新知
看來有關蒜苗生長情況的折線統計圖同學們掌握的非常好,老師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長情況的折線統計圖之外,其它折線統計圖你會看嗎?
課件出示98頁2、99頁3題。
四、反思鞏固,發散延伸
通過這一節課的相處,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不但聰明,而且善于動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不知道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么收獲或還有什么疑問呢?
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課件出示實踐作業:生活中的哪些數據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呢?)
同學們可以根據剛才大家介紹的數學信息,選擇你喜歡的收集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同學們,數學是無窮的科學,數學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我們學過的知道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與數學知道息息相關的事物等待我們去發現,希望大家今后多觀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課前準備
提前14~20天讓學生在家栽種一盤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數據記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事先板書好課題:栽蒜苗。
師:同學們,前一階段我們對蒜苗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觀察、記錄,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你們的數據并進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
在你觀察蒜苗的這些天里,你有哪些體會或者發現嗎?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1)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長高度,并把每個小組成員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長情況記錄在統計表內。
(每個小組一張學習卡,其中包括統計表和統計圖。)
小組匯報填表情況,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集體交流。
(2)通過尋找所有小組成員中誰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誰其次,有什么辦法能更直觀、一眼就能看出來呢?引出統計圖,體現統計圖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們小組打算怎么來繪制這幅統計圖,繪制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你又是怎么解決的,把遇到的困難記錄到課堂練習本上。
小組合作根據統計表,制作條形統計圖。
(3)討論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法。
學生會遇到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問題,每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確定自己小組的方法,把統計圖完成,師巡視進行適當的輔導。
(4)實物投影儀展示其中兩或三個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數的小組的統計圖。
展示時,讓展示的學生說說一格表示這個厘米數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處。引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確定一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有什么訣竅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3、進一步了解統計圖。
每個小組看著自己小組的統計圖,說說自己小組哪個同學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時長得最高,誰第二,其次呢?你發現了統計圖的什么優點了嗎?
突出統計圖的直觀、簡便,凸現繪制統計圖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統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知道那些有用到它們的嗎?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86頁“試一試”及“練一練”。
1、試一試。
這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圖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通過數據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再在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3、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理解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以及意義,能由復式條形統計圖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教師在課前要將學生分成實驗小組,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實驗,要求學生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在之前要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4、教師出示課件: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征,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3、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小學四年級數學《栽蒜苗》教案模板三篇】相關文章:
栽蒜苗說課稿11-12
栽蒜苗的觀察日記100字(通用9篇)11-02
栽蒜苗的觀察日記300字(通用10篇)11-02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1-13
教案數學反思模板01-1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18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模板01-15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