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安全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幣等小物品,賽道耳朵、鼻子、嘴巴里會有危險。
2、自己或者同伴有異物塞進口、鼻子、等處時,知道及時告訴大人。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2、幼兒用書第40-43頁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游戲《指五官》。
教師說: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請幼兒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分別閉上眼睛走一走,捂著耳朵聽老師唱歌,輕輕捏住鼻孔、閉著嘴巴呼吸,具體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講述故事《危險的小圓珠》,引導幼兒感知異物入鼻的危險。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危險的小圓珠》。
提問:明明睡覺的時候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圓珠放到哪里了?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小結:把小圓珠放在鼻子里,會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圓珠如果進入鼻子深處,會很危險。
三、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才能讓五官避免傷害。
(1)哪些東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為什么?
(2)進餐和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入園時不能帶什么?午休時不能玩什么?
(4)閱讀幼兒用書第42-43頁:簡單了解有異物進入口、鼻、耳怎么辦?
(5)小結:筆帽、扣子、棋子、發卡、圖釘、硬幣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進餐吃水果的時候不能大聲說笑,不然小飯粒就容易進入氣管;早上入園不帶小物品;午休時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鏈,不玩被角、線頭、棉花等,有異物進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處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寶寶的安全,牽掛著家長和老師的心,因此,要及早對寶寶進行應付突發事件的訓練,只要寶寶能記住人名、地址、電話就可以訓練,以防患與未然。
活動目標:
1、對寶寶進行安全防衛知識訓練,提高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
2、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教寶寶記住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單位、家庭住址、家中的電話號碼。
2、寶寶喜愛的玩具、糖果、點心等。
3、指導教師2名。(一名主教師,一名助教師)
活動過程:
1、主教師向寶寶詢問個人資料。
寶貝,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問了爸爸、媽媽的電話、單位等情況,現在,老師要考考小寶貝了,看哪個寶寶最聰明。(逐一向寶寶詢問個人資料。包括寶寶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單位、家庭住址、家中的電話號碼。)
2、寶寶回答后,教師總結:寶貝外出時要認識回家的路,無論什么情況不要接受陌生的禮物,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助教師扮演陌生人,試試寶寶的反應。
助教師扮演陌生人,走到一小寶寶跟前,用寶寶喜愛的玩具、糖果、點心等哄寶寶說:“寶貝,我給你帶來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喜歡嗎?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好嗎?”
4、主教師小結:寶貝,不管陌生人給你什么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千萬不能接受,更不能跟他走,如果陌生人硬要把你抱走,一定要大哭大叫。
5、活動結束:總結寶寶游戲情況。
活動延伸:
叮囑家長:以后帶寶寶外出回家時,啟發寶寶領著家長回家。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識,老師和家長還要結合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及時進行教育,讓寶寶時刻具有防備心理。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識。
2、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課件;
2、實物:鞭炮、氣球
3、錄音機、圖片、方向盤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們這來玩,看!他們在干什么?
(大班幼兒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傷手的事情)
老師問:大班哥哥姐姐這樣做安全嗎?為什么?我們能不能這樣做?
2、觀看錄像,討論娃娃丫丫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娃娃、丫丫的媽媽不在家,他們做了許多不安全的事,請小朋友仔細看,他們做了哪此錯事,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鏡;不能玩煤氣;不能玩插頭;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臟抹布擦;不能亂吃藥;喝水前要試試水溫;不能用手撿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電視時離電視太近;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能玩錘子;不能亂掏耳朵、眼、鼻。
3、平時在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請幼兒講述。
4、電話鈴響,原來是邀請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圖片展(征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兒判斷圖片上安全行為的對與錯,并說出原因。
當幼兒講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時,與幼兒一起唱滑滑梯歌曲,并與幼兒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后結束。
活動延伸:
①在滑滑梯過程中再次滲透安全教育;
②可將活動中的一些安全知識編排成情景游戲,讓幼兒自己比比誰對誰錯,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的安全意識;
③結合階段安全教育的要求,在教室設置“安全小衛士”評比欄,鞏固教育的內容。
④通過親子活動家園配合,進一步增強和鞏固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教學反思
幼兒的宣傳安全小衛士活動,相信這樣更能讓孩子在活動中成長起來!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優越,在家吃飯有燃氣,出門有車開,跟孩子在一起時有的家長可能會毫無顧忌的吸著高檔煙,殊不知燃氣、汽車尾氣還有香煙這些有毒的氣體對孩子的危害,尤其是汽車尾氣含鉛,同等數量的尾氣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過成人。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我們要做的就是教給孩子這方面的安全知識。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知道家里的燃氣灶不是好玩的,而是有危險的,不能碰要遠離。
2.了解汽車尾氣是污染環境的、有毒的,聞多了對身體有害。
3.知道吸煙及被動吸煙的危害,在家做好“小小監督員”,監督爸爸不能在家吸煙。
活動準備:
故事短片《看不見的氣魔鬼》、小兔、狐貍、小貓頭飾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短片導入活動。
(1)觀看短片:一天兔媽媽不在家,小兔獨自在家可無聊了,于是就找來了小貓和狐貍。
(2)小伙伴來了,大家在一起玩呀玩,玩累了,也餓了,小兔打開冰箱一看,里面有小白菜、茄子,可小兔不會做飯,狐貍說:“這有什么難的?我來做。”
2.提問:小朋友想一下,接下來狐貍會用什么來做呢?孩子們進行討論。
3.故事繼續進行:狐貍打開燃氣,可小花貓說:“不行不行,兔媽媽說了不能亂動燃氣,燃氣灶里面關著兩個魔鬼,一個是又紅又熱的火魔鬼,一個是用眼睛看不見的氣魔鬼,很危險的!”可狐貍不相信呀,覺得燃氣有什么危險呀,小貓一定是嚇唬我的。小貓走后狐貍就打開了燃氣灶的開關。此處暫停,設下懸念,讓小朋友們自己去猜想后果。
4.看看大家說的是不是真的,接著放短片:打開開關后,爐具上“噗”地一聲,躥出一大團火苗,狐貍嚇了一跳趕緊關了燃氣灶,可他忍不住又打開了一次,這次沒有火苗,狐貍以為這樣就能做飯了,就把鍋放了上去,不一會兒狐貍就覺得自己暈暈的,眼睛也睜不開了,“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5.請大家說一說狐貍怎么了?為什么會躺在地上?
6.總結幼兒的答案,觀看短片:狐貍醒來時發現自己在醫院里,醫生告訴他是煤氣中毒,多虧兔媽媽中午回家,要不然就會被燃氣毒死的。狐貍想起了小貓的話,以后再也不敢亂動燃氣灶了。
7.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氣魔鬼”?(汽車尾氣等)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遠離這些“氣魔鬼”,玩耍時要遠離汽車,汽車的尾氣是有害的;吸煙及被動吸煙容易引發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在家里要監督爸爸不能吸煙,更要遠離成人吸煙的場所。
附童謠:
燃氣灶,藍火苗,
煮菜燒湯少不了。
媽媽用它乖乖的,
就是欺負寶寶小,
不但放火燒小手,
還吐煤氣害寶寶。
小寶寶,有高招,
從來不碰燃氣灶。
等到長大成人后,
再給媽媽做蛋糕。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 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 積極參加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愉快的心情。
4.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 課件:戶外安全活動PPT
2. 幼兒儲備:幼兒具有自由戶外游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觀察課件,請幼兒猜測課件圖片中,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1. 請幼兒觀察圖片,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危險嗎?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2. 鼓勵幼兒觀察并結合自己經驗說出自己想法。
二、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經驗,說一說戶外活動中比較危險的行為。
1.教師請幼兒結合圖片,說說戶外游戲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危險,為什么有這樣的危險?
2.根據圖片內容,與幼兒討論,指導如何在戶外活動中注意安全,保護自己。
師總結:玩滑梯的時候不推不擠,按順序一個接一個滑滑梯,不能頭朝下滑下去;戶外四散跑時,學會躲閃;上下樓梯,不推拉不擁擠。
三、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玩才能保護好自己。
師:剛才我們說了很多玩的地方和方法都比較危險,那么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活動延伸與建議
活動結束后,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現場講解玩大型玩具時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教師也在活動中不斷提醒幼兒,示范正確的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保護自己。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6
現狀分析及活動設計思路:
1、班級情況
全班共有32人,男生15人,女生17人
2、幼兒發展情況及年齡特點
本班幼兒大多是2、5到3歲
3、集教活動設計思路
目標:給予幼兒大膽的交流空間和寬闊的想象空間
4、戶外活動設計思路
活動預目標:讓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到樂趣,愛上運動
戶外活動目標:通過運動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一、晨檢
目標:檢查幼兒口、手、書包中是否有不安全物品,身上是否有傷,情緒是否有異常。
二、早操
目標:愿意加入早操活動中,和老師一起完成早操活動。
三、喝水
目標:左手拿杯把右手扶杯底,正確喝水,不弄濕衣服,養成按時喝水的良好習慣。
四、解便
目標:解便時不尿濕褲子,有事請老師幫忙。
五、集教活動
一、活動名稱;不跟陌生人走
二、活動目標;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三、活動準備
1、請一位老師客串并設置表演情境。
2、幼兒喜歡的零食
四、活動過程
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在旁邊提醒:(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么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選擇游戲: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不能和她去。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喜歡的都吃
b、什么都不能吃
5、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里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都給他說
b、什么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7
目的:
1、認識幾種危險動作,知道其危害;
2、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做危險動作;
3、與同伴友好相處。
準備:幼兒頭、臂、腿受傷的圖片,危險動作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受傷的圖片
(1)討論: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受傷
(2)教師總結:他們受傷可能是由于不注意安全造成的
2、出示危險動作圖片,請幼兒觀察后回答這樣做的結果會怎樣?
(1)爬墻(挫傷、跌傷)
(2)趴在窗戶、陽臺玩(掉下跌傷)
(3)玩大型玩具時爭搶(撞倒、摔下)
(4)上下樓梯打鬧(滾下)
(5)坐在椅子上翹腿、亂伸腿等(摔著、絆倒人)
(6)游戲時揚沙土(迷眼)
(7)扔石子(打著人、玻璃碎)
(8)嘴里含著東西笑(吸入氣管發生危險)
(9)對著別人的耳朵突然大叫(損傷聽力、嚇壞別人)
(10)用鐵釘、鐵絲捅電插座孔(觸電)
3、結合本班實際談談還有沒有其它危險動作,教育幼兒不做危險動作,有危險動作出現大家及時提醒并告訴老師。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了解一些危險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為: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由于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而活動內容不能過于繁雜,而應簡單明確。為此,我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我采用多媒體課件、情景模擬游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并請家長在平時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
3、不走斑馬線會肇成事故的危險性。
活動重點: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要小心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難點:日常生活中,較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紅綠燈圖片、畫有十字路口的圖片活動過程:
1、出示發生車禍圖片,請幼兒觀看。幼兒討論,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呢?引出主題。
2、教師出示十字路口的圖片提問:
①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見過它?
②上面的白線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紅綠燈圖片提問:它有什么作用呢?
4、讓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怎么過馬路。
如果沒有紅綠燈,行人怎么過馬路?總結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過。
5、教師小結小朋友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紅綠燈,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走的時候要走斑馬線,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要兩邊看一看,沒有車子才能過,要慢慢走,不能亂跑。要小手牽大手靠右走。
6、游戲:紅燈停、綠燈行玩法:請一個小朋友當交通燈,一只手拿紅燈,一只手拿綠燈。其他小朋友開著車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綠燈往前開,紅燈停下來,如違反罰停玩游戲一次。
教學反思: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情緒比較高,感到特別新奇,因為他們是農村幼兒,他們對城市的交通規則了解較少。特別在后面的游戲活動中,他們把剛學的交通法規得以運用,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這些交通規則在他們心中已根深蒂固。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安全乘車的良好行為習慣。
2、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安全乘車宣傳旗"一面。
活動建議:
一、談話引出
"小朋友,我們平時或假日出去經常會乘車,那么誰來說一下乘車時要注意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二、幼兒充分自由交流,討論有關乘車安全的話題,教師注意傾聽、總結。
三、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乘車時應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四、幼兒充分討論后,師幼共同總結:乘車時要坐在座位上,不能四處走動,并系好安全帶,不能隨手把垃圾從窗戶扔到外面,不能把頭、手伸出車外……
五、游戲"我說你做"。
教師隨機說出一些有關乘車的行為,如:教師說“乘車系好安全帶,幼兒就露出笑臉。如果教師說"乘車時把頭、手伸出車外。"幼兒馬上露出生氣的表情。
六、小小宣傳員
教師和幼兒組成"安全乘車"宣傳小隊,到其它班做宣傳。
反思:
1、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安全的保證活動中有序排隊,不擁擠,不僅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的體現,也是一個重要的安全因素。社會上出現的因擁擠而造成的惡性事故,也反映出人們行為上的一些問題。如爭搶、擁擠、不守規則等等。因此從小培養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其實幼兒園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并列為常規教育的內容,比如排隊洗手、入廁、喝水,等等,但是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形成主動、自覺的行為,因此在突發事件中,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就很難做到,就像男孩子去爭搶玩具一樣,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教育,使幼兒從小養成做事、活動有序,遵守規則,學會輪流、等待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安全教育要讓幼兒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兒由于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時,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而是要讓幼兒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在教育幼兒要有序,在很多活動中都要排隊,但是很多幼兒只知道應該這樣做,但并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并不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因此一旦離開教師的要求和指導,就會忘得一干二凈,而通過形象具體的活動,如上述活動中的視頻資料、拉小球的試驗等,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親身感受不這樣做會產生什么樣的嚴重后果,以后就會逐漸形成自覺的行為。
3、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意識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幼兒的自覺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教育就能見效的。我們教育者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正確行為的引導,使之形成習慣,同時還要經常督促和檢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常給孩子講解安全方面的知識,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知道追跑容易使自己身體受傷。
2、 注意上下樓梯時慢慢走,學習避免與他人碰撞及簡單的自護方法。
活動準備:
1、 請1名大班幼兒裝扮成受傷的小猴,額頭和四肢某關節處包裹上紗布。
2、 小貓頭飾人手1個。
3、 教學掛圖。
4、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一起看望受傷的小猴,引出討論話題。
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兒走進活動室,額頭和膝蓋上包著紗布。
教師:小猴,你頭上和膝蓋上為什么包著紗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對大家說:我在樓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膝蓋破了。下樓時,和小朋友一邊擠一邊跑,結果從樓梯上摔下來,把頭也磕破了。哎呦,疼死我了。
2、 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討論。
教師:你摔倒過嗎?為什么會摔倒?摔倒后疼不啊?
教師:怎樣走路才不會容易摔倒呢?
教師出示掛圖并小結:追跑打鬧容易摔倒。下樓時不小心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頭。平時走路要看著路慢慢走,下樓時要一個跟著一個慢慢走。
與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中的相關內容,幼兒引導觀察小猴和小鴨的不同行為,知道應該向小鴨學習,下樓時一步一步慢慢走。
3、游戲“我會輕輕走”.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請小朋友說一說小貓怎樣走路并學一學。
請幼兒帶上頭飾模仿小貓輕輕走路。教師用語言提示幼兒學習小貓“眼睛看著路,腳下慢慢走,高高興興做游戲,保護自己不摔跤。
4、反思:課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教學準備充分,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安全知識,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安全活動教案四篇02-10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模板10篇03-10
【實用】小班安全活動教案3篇02-28
小班安全活動教案合集六篇02-20
小班安全教案消防教案03-11
小班安全教案火教案03-10
小班安全教案戶外教案03-10
小班安全教案出游教案03-10
小班安全教案地震教案03-10
小班安全教案防火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