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環(2)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設備、課件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組成的,并認識其相互的關聯性以及水的循環過程和意義。
(2)對學生進行水資源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重點難點:水循環的過程
教學過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時和不斷運動變化的自然界一樣,大自然的水也是處于運動更新的狀態之中。這堂課我們來學習自然界的水循環”
多媒體展示課題名稱:“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
“在探討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環之前,我們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體是怎么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種形式:氣態、液態、固態。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這三種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體呢?”
多媒體展示板書內容:“一、相互聯系的水體”
學生思考半分鐘,同時提示看多媒體展示的圖3.1“水圈的構成”
“對照圖,我們看到不同的.水體分成了不同的板塊,并且他們所占的水體總量是不一樣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儲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體是生物水,僅占0.0001%。,但是他們之間卻是有著聯系的。大自然是個統一體,不同的水體之間依然存在著物質和能量之間的交換,下面我問一個問題,上述兩種水體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
學生答:“生物水通過植物蒸騰作用,變成大氣水,大氣水通過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這些水體通過各種形式的運動比如地表徑流、地下徑流,都可以變成海洋水。”
“答的很對,這些水體之間的聯系是很緊密的,他們不僅具有水源的相互補給關系,他們在能量、質量、數量上都是息息相關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這是為什么?注意我說的兩個詞:質量和數量”
學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變少,海水可能會變多……”
學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會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沒錯,自然界的水體是不斷運動的,在物質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一條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樣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氣水被污染同樣值得我們重視,我們所說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氣水被污染的結果。同時呢,我們也應該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條河流如果流經多個國家,處于上游的國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國家就會遭殃。我們還可以看到,人類賴以生存并能開發利用的淡水資源在全球水儲量中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都是相當嚴重的,水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應該由我們共同來珍惜和保護。”
多媒體展示:圖3.2“陸地上的水體及其相互關系”
“聯系剛才我說的,大家思考“讀圖思考”這里的兩個問題。”
學生自主討論2分鐘
提問1:河流補給是指河水的來源。圖中河流的補給可能涉及哪幾種水體?
回答1:大氣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問2:河流與湖泊的關系十分密切。假設河流水位與湖泊水位有差異,分析他們之間的補給關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積和排泄起到水體之間的緩沖作用。當湖泊水位較低,河流水補給給湖泊;當湖泊水位較高,湖泊水補給河流水。
引申思考:對于第二道題,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這種補給關系?(例:洞庭湖、洪澤湖……)
“以上的內容充分說明,自然界的水體由很多部分組成,但是他們都處于相互轉換、相互影響的過程,他們是相互聯系的。”
“剛才說了,自然界的水處于不斷的運動循環的狀態之中,但是宏觀上他們是怎樣運動的呢?這就是下面要介紹的水循環的過程并了解它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板書內容:“二、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首先我們來觀看這個flash動畫,大家在看的過程中注意看這種運動被分成了幾個部分,各自有何特點?”
多媒體展示海上內循環flash動畫
多媒體展示陸地內循環flash動畫
多媒體展示海陸間循環flash動畫
學生答:“分成了四個部分,三種循環。”
老師分別結合動畫講解:海上內循環、陸地內循環、海陸間循環
“我們看到的這三種循環,他們并不是孤立地進行的,而是同時在進行著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了,比如海陸間循環停止了會出現什么狀況?”
學生思考,結合“活動”的兩道題目。充分發揮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的課堂活動。
解題、總結
這堂課的設計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更直觀演示了課堂內容,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學當中。同時,探究性的教學很好的啟發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學的新形式新思維。
【自然界的水循環(2)】相關文章:
水循環和洋流說課稿11-02
自然界的夏夜作文11-29
尋找自然界的真兇作文11-14
描寫自然界聲音的作文08-22
描寫自然界景物的作文08-14
描寫自然界的擬人句10-11
自然界的食品樹優秀作文09-18
自然界的水檢測試題匯編08-27
從自然界獲取鐵和銅說課稿11-04
節約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則閱讀參考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