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優質課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優質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寫的是鳥王國要評選勞動模范,鳥兒紛紛推薦貓頭鷹,鳳凰國王派了烏鴉和麻雀去調查。他們調查的很不深入,烏鴉認為貓頭鷹白天睡大覺,麻雀認為貓頭鷹相貌又兇又丑,叫聲嚇人,不能當勞動模范。鳳凰批評了他們,命令再去調查。在寓言的結尾處點出,調查研究要深入,要全面,不能以貌取人。
設計理念:
1、通過角色的轉變,實現文本對話,在互動交際中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通過對教材的延伸拓展,體現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通過“導入激趣”、“人機互動”等環節的設計,努力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內容,在角色的轉變中,實現文本對話,在交際中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在互動交際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想聽嗎?讓我們邊看邊聽,想一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課件1)
畫外音:
鳳凰:我們鳥王國要評選勞動模范了,大家說選誰呀?
鳥1:我推薦貓頭鷹當勞動模范。
鳥2:對,我也同意。
鳥3:為什么推薦貓頭鷹呢?
鳥1:因為他是田園衛士,捕鼠能手,所以應該當勞動模范。
鳥合:對,我們都推薦貓頭鷹當勞動模范。
鳳凰:嗯,雖然大家都推薦了貓頭鷹,但是為了公平、公正,我要派烏鴉和麻雀去調查一下,看看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
2.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范呢?老師給大家幾種選擇,請同學們拿起遙控器選擇一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
a出示題目,學生選擇
(課件2)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范呢?
①當然能當②就它能當③調查后評④不能當
b明示選擇結果
c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答案,沒關系,讓我們在學習中解決。下面我們就先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自己出聲音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確。
(三)指名讀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選讀第幾自然段,在他們讀課文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聽①聽一聽他們是不是把字音讀準確了。
②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誰?
2.(課件3)學生讀書,按自然段出示課文原文,發現問題糾正讀音,請讀錯的同學再讀一遍。
3.理解“恥笑”的含義
①.剛才讀課文的時候,老師發現一個詞語,我都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你們能不能幫助我理解一下。
②(課件4)出示課件,“恥笑”中的“笑”在文中指什么?下面哪個意思更準確?
如果讓它當勞動模范,會損害我們鳥國的形象,讓外國恥笑。
(1)“笑”指聲音和表情。(2)“笑”指心里的想法。
③學生選擇
④明示人數。
⑤請學生談理由。
⑥再次選擇(課件5)
4.解決讀書前的提問
①(課件6)課文中主要寫了誰?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鳳凰貓頭鷹烏鴉麻雀”
②這些詞語你會讀嗎?讓我們一起來讀。
推薦勞動模范調查
③你能用上這七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提示,要把這些詞語都用上)
④故事的結果怎么樣呢?你們想不想也參加這次調查,看看結果怎么樣?
(四)轉換角色,學習課文。
1.學生自選角色,變換角色。
扮演烏鴉、麻雀、貓頭鷹的分別起立,明確自己的.身份。
2.師變換角色,發布命令。
①烏鴉和麻雀,請你們分別讀一讀自己說的話,做好準備,一會兒向我匯報。
②貓頭鷹,請你把烏鴉和麻雀說的話都讀一讀,想想它們的匯報,你滿意嗎?(學生讀書)
3.烏鴉匯報
①請烏鴉匯報
②出示句子。(課件7)這樣一個懶漢,怎么能當勞動模范呢?(反問句)
③你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范?
④那你們就再匯報一遍這句話,告訴我和其它鳥兒,貓頭鷹不能當。
⑤指名多讀幾遍。我聽出來了,你不同意。
4.麻雀匯報
①請麻雀匯報。
②我聽出來了,你們也不同意。
③你們不同意的理由跟烏鴉一樣嗎?
④哪只麻雀再出來匯報一遍。
⑤我聽明白了,你們也不同意。
5.表示不滿,再次發布命令。
①我對你們的這次調查,可不太滿意。
請烏鴉起立a貓頭鷹在夜晚干什么?你調查了嗎?
b你們的調查存在什么問題?
板書(要全面)
請麻雀起立:a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b我說的話什么意思?
c我不需要你們回答。我也指出了你們在調查中的一個問題呀!
板書(不表面)
②烏鴉、麻雀,你們說怎么辦?
③我發布二號命令,“你們再去調查!”
(五)拓展延伸,進行交際。
1.現場調查貓頭鷹
請貓頭鷹到前面,烏鴉、麻雀進行采訪。
我們的評選要公平公正,不能只聽貓頭鷹自己介紹自己,怎么辦?
2.人機對話,調查鄰居。
(課件8)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們要多方調查,才能準確判斷,烏鴉、麻雀,你們快向鄰居調查吧。
根據學生的問題點擊課件,回答問題。
3.觀看實景錄像(課件9,加解說詞)
“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說怎么辦?
(觀看貓頭鷹夜晚捕食的錄像)
4.最后判斷,再次匯報。
①我們聽了貓頭鷹的介紹,又調查了鄰居,還親眼看到了貓頭鷹捕鼠的情景,你們說經過這樣的調查,貓頭鷹能頭勞動模范嗎?
②回應問題:對了,剛才誰選擇了“調查后評”和我的想法相同,大王,我就是這個意思。
③這回你們都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范了,不過可不能這么匯報,(課件10)請你們用“貓頭鷹”和“勞動模范”兩個詞語,并選擇下面的標點符號說一句話,表達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
句號(。)感嘆號(!)問號(?)
a選擇b練說c匯報
5.通過貓頭鷹當勞動模范,請到臺前交際。
①你們當上勞動模范了,有什么要對大家說。
②烏鴉麻雀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讓貓頭鷹回答誰問得好,請你來頒發獎章。
③鳳凰提問,別的鳥能當嗎?
剛才有誰選了就它能當,現在你有什么想法嗎?看來當勞動模范的人選不唯一。
(板書不唯一)
④請你們推薦其它鳥。
(課件11)誰能(干什么),怎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
6.評價大王
①給大王提提意見
②下次競選大王
板書設計:
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
要不不
全表唯
面面一
【教學反思】
參加全國“創新杯”教學大賽,對我來說,無論是備課能力,還是上課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反思這節課,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1、更充分地認識到“語文是生活”的含義。課堂教學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越是來自生活的東西,越會得到學生認同,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參與。課文《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這篇課文的內容就來自生活,我借助教材,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來扮演,教師也和學生一樣參與表演。通過“匯報、再次調查、討論、頒發獎章”等環節,再現生活的內容,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交際中,拉近了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自然對所學的內容有所感悟。
2、必須樹立新的教材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開發教材,才能真正地用活教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本著“教材為我所用”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延伸,設計了讓學生進行“再次調查、最后進行頒獎”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了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3、信息技術要為語文學習服務。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能只發揮展示、呈現等功能。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利用教學課件“激趣導入”的環節,設計了“人機對話”的環節,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反思這節課的問題,我覺得自己應該注意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及時調整,順學而導。在這節課上,當我與學生交際的時候,感覺引導的不夠到位,評價地不夠及時。今后應加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好的駕馭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優質課教案】相關文章:
能當打鳥隊員嗎?作文11-24
語文優質課教案12-13
《鄉愁》優質課教案05-03
化石吟優質課教案10-11
高中中途能轉職校嗎02-25
自考教師證可以當教師嗎12-16
朋友,你真的那我當朋友嗎作文12-02
《動物游戲之謎》優質課教案12-20
幼兒園優質課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