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窮人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窮人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窮人教案 篇1
【《窮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概括課文內容,學習文中窮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過批注品味文中語句,比較準確地理解桑娜的心情,從人物的心理、語言、行動、神態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質,并做出評價。
3.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環境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對表達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學習寫一個心理活動的片段。
教學重點: 從桑娜夫婦的心理和言行神態中感受漁夫和桑娜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方法: 抓住人物心理、對話去朗讀,在讀中品味情感,在讀中學習表達。
設計理念: 對于這樣一篇從內容到表達方式都堪稱典范的文章,教學中,教師面臨的核心問題是難以取舍的。從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內容、表達方式,需處處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學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學本課,進行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取舍得當,長文短教”,具體的教學策略是:直奔重點,上掛下聯;一氣呵成,拓展延伸。
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設計制作的幻燈片,查閱作者的生平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內容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窮人》這篇課文,誰能用簡單的話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說完后,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后再讓大家都說一說)
2.隨著故事的發展,文中的一個個情節也在感動著我們,哪些場景令你感動呢?請看閱讀提示。( 出示閱讀提示: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于什么?在你認為重要的地方用一兩個詞語或簡練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內容。)
二、抓住重點,感悟人物品質
( 預設: 如果學生說到7自然段,教師可作兩方面引導——①母愛是相通的,雖然貧窮,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一細節描寫中真切地感受到西蒙對孩子強烈的愛。 ②是啊,看到兩個可憐的孩子,桑娜想都沒想就把孩子抱回家,這種本性的善良怎不令人感動呢?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
(一)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寫,感受善良
(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1.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心情怎樣?
2.(再讀讀這段話)你從中體會到她怎樣的忐忑不安?(害怕、自責、擔心、決斷……)
教師引讀:短短的幾句話,既讓我們感受到桑娜的緊張、擔心、自責,又讓我們感受到她的堅定。大家都感受到了嗎?你們都體會著讀一讀。
3.引導學生體會省略號的作用:想一想,段中的省略號對表達桑娜的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們再想一想:僅僅是多了兩個孩子,桑娜為什么如此地忐忑不安呢?(引導學生結合上文理解。板書:環境描寫)
5.指名把課文的1、2自然段連起來讀讀一讀,此時你覺得這兩個自然段對表現人物品質起什么作用? (板書:鋪墊、襯托)
過渡:僅僅是描寫桑娜的這個場景讓你感動嗎?
(二)抓住漁夫的語言、神態描寫,感受善良
學生匯報后,(課件出示24自然段句子: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 ,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讓學生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①你們想一想,家中只多了兩個孩子,漁夫為什么會如此的嚴肅、憂慮? (板書:嚴肅、憂慮)
②你還從哪個字感受到的?“熬”字還可以換成哪些詞?漁夫的語言中為什么沒用這些詞? (板書:搔、熬)
③透過漁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既讓我們看到了漁夫淳樸的形象,又讓我們感受到他同樣善良的品質。(板書:神態、言行)
④我們分角色來讀讀這段對話,再一次感受當時的情景。
三、總結全文,回顧寫作方法
1.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結尾寫道:“你瞧,他們在這里了。”你們想象一下,桑娜拉開帳子后又會怎樣呢?(生說)再讀讀這個結尾,你覺得怎么樣?
學生總結: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托爾斯泰真不愧是偉大的作家!
2.通過學習課文,你們悟到了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方法呢?學生看板書總結。(板書: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四、讀寫結合,完成片段練筆
1.學習課文第9自然段的寫法,自選內容寫一個片段,寫一寫自己遇到這些情況后當時的心理活動:
①課間,小剛的文具盒被王強碰到地上,小剛認為是我碰掉的就大聲指責我,此時,我非常 ……
②上課時,老師把檢測的試卷發下來,我只考了70分,此時我 ……
③作文講評課上,我的作文獲得 “ 最佳習作 ” 受到老師表揚,此時我 ……
2.學生展示作品,借助實物投影,師生賞評,再修改。
3.教師推薦作品:托爾斯泰的許多作品寫的都非常好,如:《李子核》講的是……又如《戰爭與和平》講的是……要想知道事情的結果怎樣,課下你們一定讀一讀。
【教學總結】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著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著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內容聯系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里確實為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為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弦,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窮人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窮人》一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猶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人間真情。本組教材就是以真情為專題的。本課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皇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的。
知識與能力:
1、 掌握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霉、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
3、 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讀題質疑,設問激趣。
2、 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
3、 深層研讀,品悟形象。找出心理、對話等描寫,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4、 合理想象,續寫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與創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桑娜與漁夫發勤勞、淳樸與善良,學習他們寧可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2、 續寫課文。
教學突破:
在研讀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典型的環境,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與她與丈夫的對話是朗讀的重點。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可謂水到渠成。
續寫前要引導學生圍繞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展開合理想象,寄托美好的希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教學準備:錄音磁帶、教學課件、和有關資料等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讀題質疑,設問激趣
1、 師: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一提到窮人,你都有著怎樣的印象?(學生交流看法)
2、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窮人》就講述的是在一個特定背景下的故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提示:列夫〃托爾斯泰,俄國著名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之作。
4、 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述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下面要學習的《窮人》(板書課題:窮人)
(我的設計意圖是: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及作品特點,讓學生肅然起敬,學習更入情入境。)
二、 通讀全文,整體把握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讀后同桌之間以“本文講述了……的故事”的句式概括大意后全班交流。
3、 理清課文的敘述脈絡。可采用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的方式。
(此環節的設計緊緊圍繞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的第二條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來設計的) 。
三、 交流品讀,體會“貧窮”
1、 師: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他們的窮的?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體會窮人的“窮”
3、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并板書。
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提醒從“室內裝飾、吃穿、忙忙碌碌的窮”三方面來體會。
4、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其貧窮。
此處設計,抓住“窮”這個字眼,勾畫來理解窮人在物質上極其貧窮,與下文的精神上的“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二課時
一、 交流品悟,體會“富有”
師:有人這樣說,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作者筆下的桑娜和漁夫他們在物質上是那樣的貧困,你覺得他們擁有精神財富嗎?(學生一定回答,窮人一家是富有的)你從課文中的那個地方讀出了桑娜和漁夫的富有?
1、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在此,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心理、環境、對話的關鍵詞句反復品味朗讀,感悟窮人的美好品質。課件出示關鍵詞句,比如:1、屋外寒風呼嘯,……五個孩子在海風呼嘯中安靜的睡著。這是環境描寫2、她的心跳的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是心理活動描寫。在此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桑娜當時是怎么想的?她會說些什么?從而進一步體會他們精神世界的富有:勤勞!善良!
2、 指導朗讀,還可以分角色讀夫婦倆的對話。通過有層次的朗讀,充分理解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與漁夫的善良品質。所謂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與不知不覺中突破的本課的重難點。
教師小結:是的,自己過的非常拮據,還要領養別人家的孩子,本文讀來既令人心酸,又不由的為他們善良的美好心靈而感嘆,這種善良的美好境界,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品質。
二、 緊扣課題,拓展升華
1、 本文以“窮人”為題目,你覺得可以在前面加上哪些詞語來形容?
2、 學生自由填空交流:( )的窮人
3、 為何取這樣的題目,說說你的理由。可以取高尚的窮人、善良的窮人、富有的窮人等等,只要言之有序,教師都有予以肯定和鼓勵。
三、 鞏固拓展,續編故事
1、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艱難,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帳子之后”以后。
2、 學生續寫,提醒無論故事多么動人,多么曲折,人物的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改變。通過續寫要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3、 學生交流作品,評價作品。
續寫的設計,意在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
窮人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里,窮人們受苦受難卻能互相關心、相濡以沫。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歸納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重點詞“忐忑不安”,引讀課文。
1、板書:忐忑不安。讀,今天我們抓住這個重點詞語來讀懂24課--窮人。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課文9-11節。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會怎么說?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生邊說師邊貼紙條)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說一說?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這些事情有順序有條理地排一排嗎?(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
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他會說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練讀9-11節,同學們讀桑娜想的話,老師讀其他的。
5、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2)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學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來幫助我們讀懂課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動,串讀全文。
㈠、1、我們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這樣四方面的事,下面我們先來學習“自己的五處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你從課文哪兒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3、①學習課文第二節“你從這一節讀懂了什么?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內容(板書:沉思1)
②、學習課文第16節,你讀懂了什么?
㈡、學習“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1、請同學默讀課文3-8節,思考:桑娜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
2、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口答,聯系課文補充句子句式訓練。
①、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②、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③、桑娜想:與其(),不如()。寧可(),也要()。
3、我們一起讀第8小節,體現出桑娜這種美麗的心靈--指導朗讀,齊讀第8節。
㈢、1、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
2、自由朗讀桑娜對漁夫說的話,21節、23節,想:你從桑娜這些話中讀懂了什么?
3、此時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這里出現了兩次沉默,請大家聯系課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么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么?(板書:沉默、沉默)
4、學習第一次沉默內容。(板書:沉默)
想象:桑娜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漁夫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學習第二次“沉默”內容。
想象:桑娜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漁夫為什么沉默?心里會想什么?
6、自讀第24節,你漁夫的話中讀懂了什么?
筆頭訓練:
漁夫心里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
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①、你從哪些詞句中讀懂了漁夫在想如果不把他們抱來()
如果把他們抱來()
這種矛盾憂慮的心理?
②、你又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他想與其()不如()
寧可()也要()
的這種決斷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態度的決斷)
——訓練朗讀?怎樣體現漁夫這種決斷的心理?
7、齊讀漁夫說的話:24-27節。
8、課文《窮人》的中心--寧可自己受苦受難,也要互相幫助。
三、總結:
板書:
窮人
(沉思1)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
他會說什么呢 (沉默2)
練習
一、口答:聯系課文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
與其( ),不如( );
寧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時
桑娜心里想:( );
漁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時
桑娜心里想:( );
漁夫心里想:( );
三、筆練。根據課文內容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漁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過來,( );
與其( ),不如( );
寧可( ),也要( )。
【實用的窮人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窮人教案4篇12-25
《窮人》教案課件05-02
窮人教案匯編十篇01-01
窮人教案錦集五篇12-24
窮人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1-03
窮人教案集合六篇12-28
續寫《窮人》的作文09-29
《窮人》閱讀答案09-01
《窮人》閱讀答案08-23
《窮人》教學反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