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的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斑紋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斑紋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身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示1-3種不同的肌理。
課時1-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塊,木塊,各種質地的布料,樹葉,紙張,皮革,皮毛標本,蝴蝶標本等有不同紋理的資料。水粉筆,毛筆,調整色盤等。
2.同學準備學具:收集到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二、引導教學
1.引導同學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同學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
教師可以將自身帶來的和同學收集到的資料都展示出來,讓同學觀察它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它們給你什么感覺?
2.發展階段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同學自身創意。也可以讓同學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示美麗的斑紋。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同學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并且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勝利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同學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3.收拾與整理
由于這節課會用到多種資料,教室里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收拾物品。
三、課后拓展
假如同學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向同學介紹以下的方法讓同學嘗試:有些紋理,例如,樹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來印。
斑紋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 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 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肌理給人的不同感受。
2. 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難點:
拓印比較清晰的肌理紋樣。
教師準備教具:
收集到的一些石塊,木塊,各種質地的布料,樹葉,紙張,皮革,皮毛標本,蝴蝶標本等有不同紋理的材料。水粉筆,毛筆,調整色盤等。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
學生準備學具:收集到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二、引導教學。
(1)摸一摸,說一說。(引導學生認識肌理)
1. 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2.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它們給你什么感覺?
。ǹ梢赃@樣說:樹皮給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做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溫暖;青的樹葉比枯葉要滋潤,細膩……)
3.摸一摸你帶來的材料,把你的感覺跟你的同桌說一說,要按照我們剛才的說法。(學生自由說)
(2)看一看,猜一猜。
欣賞拓印的肌理圖片,猜一猜:這是什么物體的肌理?
。3)想一想,說一說:怎么來拓印呢?
。ㄗ寣W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4)學一學,試一試。
1.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
2.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
3.學生動手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并且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可以自主決定用什么方法,表現什么樣的肌理。
三、作業展示。
。1) 評評自己的作業。
(2) 評評他人的作業。
四 、收拾與整理
學生收拾教室里的物品,清理衛生,保持教室整潔。
五、課后拓展
回去想一想,你還會什么樣的方法?
向學生介紹以下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有些紋理,例如,樹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來印。將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體的表面,將紙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將墨汁或顏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開后,用宣紙吸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斑紋的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一些平常不被關注的細節,不光能用眼睛看,還可以通過觸覺去感知身邊的一些事物,掌握如何表現出不同斑紋的方法、特點,掌握、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經驗。培養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表現自己對不同肌理的感受能力。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不同的斑紋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嘗試使用磨拓、繪畫、或者浸染等各種方法把不同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現出來。
3、鼓勵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畫法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教學重點:
從觀察、語言表述、觸摸及動手表現等一系列的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質地、材料的肌理美。
教學難點:
嘗試不同的方法表現各種物體的肌理效果,感受天然斑紋的美感。
教具準備:
教師:收集到的石塊、木塊、不同質地的布料、樹葉、皮革、羽毛、瓦當等不同紋理的材料,各種圖片、資料,教師的范畫等。
學生:收集到的樹葉、羽毛、貝殼等,水粉用具、油畫棒、彩色鉛筆、生宣紙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組織教學,強調學具擺放整齊、有序。
二、課堂教學。
。ㄒ唬┮龑щA段:
師生共同問好,啟發談話。
師: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在一起做個小游戲,大家喜歡嗎?
師:生活中我們習慣了用眼睛來觀察感受周圍的事物,今天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感覺一下。老師在這個箱子里準備了幾件東西,大家想知道這里面是什么嗎?
師:現在,我想讓幾個同學閉上眼睛,分別用手觸摸一下,然后說一說你摸到的東西給你的感覺?其他的同學根據他的描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東西?咱們來聽聽哪個小組的同學對物體的描述恰當、清析,能讓小伙伴們準確的猜出來。(實物分別是:卵石、樹皮、皮革、陶瓷、絲綢等。)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我們觸摸到的這些物體,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表面是粗糙的,有的摸起來給人溫暖的感覺,有的摸上去又硬又涼。出現這些不同的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質地、紋理等,我們平時習慣叫它斑紋。它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天然的斑紋,今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感受大自然創造的美!
板書課題:《天然的斑紋》
。ǘ、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體會,觸覺帶給你的不同感受。
請孩子們伸出小手,摸一摸自己身邊的物體。例如:你的課桌是不是很硬;你的笑臉,是不是溫潤、光滑;你的衣服是粗糙的還是柔軟的?另外,看看大家還準備了什么材料,都試著摸一下,有沒有不同的感覺呢?
師:當我們的手觸摸到一個物體的時候,物體表面的肌理不同,給我們的感受也不相同,這種通過觸摸感受到的肌理就是觸覺肌理。
2、欣賞各種實物、圖片等,讓學生更直覺地認識和感受視覺肌理。
用我們的眼睛仔細觀察一下你的周圍,能不能感受到肌理的存在呢?電視屏幕;潔白的墻壁;漂亮的衣服;我們的課桌椅……。剛才的游戲讓大家了解了什么是觸覺肌理。觸覺肌理是用手可以觸摸到的斑紋,那現在咱們再試著摸摸卵石,給你什么感覺呢?能觸摸到凹凸不平的斑紋嗎?是不是很光滑?再仔細看一看卵石的表面,上面有很多的花紋,這是眼睛可以看到、但是用手卻觸摸不到的。
同樣,用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一些肌理效果,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視覺肌理,它能讓我們更直覺的感受到美麗的肌理效果。例如:枯葉,給我們干澀的感覺;絨布給我們溫暖,柔軟的感覺;瓷器給我們光滑、細膩堅硬的感覺……。
3、分小組討論、交流。
啟發孩子們通過觀察圖片、觸摸各種實物等,并思考、討論、交流。說己對斑紋的理解、感受,了解不同物體給人的肌理效果。
師:這么美麗的斑紋同學們想不想把它留在咱們的作業紙上?
你想用什么方法把它表現出來?指生說說。(給學生了語言表述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自信。)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現在請你們來看一下老師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的。有條件的可使用實物臺演示1—2種肌理的做法。
(1)教師使用磨拓法快速的表現出實物的肌理效果。
(2)利用生宣紙吸附法表現畫面的肌理。
。ń處煹氖痉督o學生直觀的展示了肌理的繪畫方法、特點、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興趣。)
三、欣賞范作。
1、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老師的范作,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喜歡它?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嗎?想試一試嗎?(不同肌理的作品欣賞,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同時強調肌理的繪畫方法、特點。)
2、教師建議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繪畫方法表現美麗的斑紋。
3、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
。1)可采用油畫棒或彩色鉛筆覆紙拓印。
。2)用水粉色涂于物體的表面,將紙覆蓋其上用手磨拓出它的紋理。
。3)用水粉色滴灑法等。
4、鼓勵學生大膽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自己喜歡的斑紋。巡視中可將有特點的作品進行及時的展示。以表揚為主,鼓勵啟發學生,同時,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的示范、講解。
四、展示學生作品。
展示學生作品,分小組對學生作品進行自評、互評、小組評議教師評議等相結合。
以鼓勵為主,啟發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五、課后拓展。
今天我們嘗試了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天然的斑紋。課下同學們可以進行不同與課堂的方法繼續練習創作。我們不但要用眼睛發現自然界中的一些美麗的細節,還要嘗試用觸覺感知到大自然更多更美的斑紋。
斑紋的教案4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施教時間:9月21日——9月28日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式表現1-2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能否說出不同肌理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2.能否總結出作業過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與同學共享。
教學準備:
教師:表現不同肌理的課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
學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水粉色、毛筆、調色盤等。紙。
第一節:
活動一:
請學生將手伸到教師帶來的布袋子中隨便摸一件東西,并憑觸覺說說它表面的花紋是怎樣的,請大家猜猜這是什么,然后拿出來看猜得對不對。
說說自己憑什么這樣猜的,你平時注意到物品的這些細節了沒有?
放課件,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活動二: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他們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比如說:“樹皮給我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是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有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又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溫暖,青的樹葉比枯樹葉要滋潤、細膩……
活動三:
布置練習作業:各組同學交換自己帶來的各種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2-3個用彩色筆或油畫棒畫一下。
學生繪畫,教師指導。
布置學生下節課帶拓印工具。
札記:去年做了一個關于有趣的葉子的幻燈片,里面有好多葉脈的紋理的圖片,今天正好放給孩子們看,讓他們感受自然界的花紋。效果很好,所以說教學資料的積累非常有用。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為學生表演一個魔術:在一張白紙上用油畫棒用力涂色,白紙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畫面。請學生猜猜為什么會這樣?
揭示謎底:白紙的下面墊著一張樹葉。
再換一種方法:在樹葉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顏料,將一張吸水性很強的紙覆蓋在上面,輕輕的壓,小心解開,白紙上就出現了紋理。
這兩種方法都是拓印。
活動二:
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還有什么辦法制作肌理?
自己組嘗試著做一下。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難,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卻也是不容易的,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去嘗試,并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業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畫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業,可以合作。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用什么方法,表現什么樣的肌理。
作業展示,經驗交流。
收拾與整理。
札記:孩子們尋找花紋的熱情太高了,把紙蒙在電視機音箱上、門邊上……結果班主任一進班就高呼:“怎么到處都五顏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掃干凈。上第二個班時,我先要求學生:“拓印時把紙的四周空出來!千萬別弄得到處都是!”
斑紋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身上斑紋的用處。
2、能根據動物的斑紋找出相應的動物。
活動準備:
背景圖(圖上藏有僅露出部分身體斑紋的動物),幼兒收集有關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資料。
活動重點:
了解動物身上斑紋的用處。
活動難點:
能根據動物的斑紋找出相應的動物。
活動過程:
1、找動物:
教師出示背景圖。
——“今天有許多動物來和我們玩捉迷藏游戲,現在它們找出來嗎?”
幼兒尋找躲在草叢中的動物。
驗證結果。教師取出躲藏起來的動物的形象卡進行驗證。
——“你為什么立刻就能猜到它是ⅹⅹ動物呢?”
2、探索討論:
學習用分析討論的方法思考問題。
——“你們發現這些動物都有哪些相同之處?”
“動物的斑紋有什么作用?”
幼兒介紹自己對動物斑紋的認識。
教師小結有關動物斑紋的作用。
斑紋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課時1-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收集到的一些石塊,木塊,各種質地的布料,樹葉,紙張,皮革,皮毛標本,蝴蝶標本等有不同紋理的材料。水粉筆,毛筆,調整色盤等。
2.學生準備學具:收集到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二、引導教學
1.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它們給你什么感覺?
2.發展階段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并且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3.收拾與
由于這節課會用到多種材料,教室里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收拾物品。
三、課后拓展
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以下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有些紋理,例如,樹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來印。
斑紋的教案7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
2、能否說出不同肌理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學具: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教學
1、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它們給你什么感覺?可以這樣說:樹皮給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做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溫暖;青的樹葉比枯葉要滋潤,細膩……
2、發展階段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難,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卻也不是很容易的,給學生多一點的時間去嘗試,并且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的原因,談談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談談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學生可以自主決定用什么方法,表現什么樣的肌理。建議用兩課時,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表現不同的肌理。
3、收拾與
由于這節課會用到多種材料,教室里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收拾物品。
二、課后拓展
如果學生感興趣,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以下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有些紋理,例如,樹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來印。將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體的表面,將紙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將墨汁或顏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開后,用宣紙吸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級上第五課教學資料
肌理:與形態,色彩一起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組成和構造而使人得到的觸覺質感和視覺觸感。質地,手感,觸感,織法,性質,紋理等說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夠實際觸摸的稱為“觸覺肌理”;只能看不能觸摸出差別的稱為“視覺骨理”,如從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斑紋的教案8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本文,了解自然界的斑紋。
2、領會作者對自然的理解,對自然的熱愛,兼有說明文的知識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的結構方式。
2、難點:本文語言的獨特性。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作者心語]
《斑紋》收集了我近年來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這十篇或長或短的散文,動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溫存。
二、作者簡介:
周曉楓,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做過八年兒童文學編輯,現就職于北京出版社,《十月》雜志副主編。出版過散文集《上帝的隱語》、《鳥群》、《收藏-時光的魔法書》、《斑紋-獸皮上的地圖》。語言富于想像力和音樂感,曾獲馮牧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
三、解題: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別種顏色的條紋。
周曉楓的許多作品都以動物為主題,兼有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與藝術性。這可能受到了法國科學家、散文家法布爾《昆蟲記》的影響,也與現在的人文主義、生態主義有一定的關聯。
這類文章現在很多,文體特征不是非常明顯,說它是散文隨筆可以,說它是科學小品也不無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學創作在文體上走向融合滲透的一種趨向。
《斑紋》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也許稱之為散文更為合適,但是,文章主要的表達方法還是說明,說明的對象也是以動物為中心的自然與社會生活現象。
四、初步感知:
題目“斑紋”在文中有哪些含義?
1、具體的: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圖案與顏色);
2、抽象的:指其他自然與社會現象,人類內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文章結構
本文共14個小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這一部分主要寫蛇的斑紋,并介紹蛇的一些生活習性和與蛇有關的一些文化。
1節:寫蛇之外形。
2、3節:寫蛇的生理特點和習性。
4、5節:寫蛇的侵害性。
第二部分(第6~10段):這一部分由蛇寫到其他動物,對斑紋的形態進行進一步的描寫。
6節:發現簡單的重復。
7節:發現其它動物的斑紋的形態。
8節:發現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差別,
9節:發現逃亡者與捕獵者的謀劃一致,有相同的斑紋。
10節:發現大自然中的斑紋,有對稱設計。
第三部分(第1l——14段):這是在第二部分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從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大到小,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11節: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大地的斑紋。
12節—14節,發現生活中的斑紋無處不在。
五、研習課文
問:文中怎樣描寫蛇之外形?(1節)
※作者寫出了蛇的哪些習性?(2節)
1、充當寓言家;
2、運動時的種種幾何圖案;
3、眼睛不能辨別線條和輪廓;
4、沒有聽覺。
※如何認識和蛇有關的文化?(3節)
———文章引述故事,創造了一個陰鷙、詭秘、惡毒、兇險的形象。在人類文化長河中,人們對動物產生了許多神話、故事、傳說,它融入了人類的許多愿望、理想、想像和審美意識。因為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同一種動物會有許多不同形態的傳說。
※文章寫出了蛇的哪些生活特點?(4節)
1、身體柔軟富有彈性;
2、容易攻擊或報復,且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
※在寫蛇的行動迅速、詭譎時用了什么說明方法?(5節)
1、列數字:1/25秒;
2、引用:“像眼鏡蛇一樣萬無一失”;
3、舉例子:一條蝰蛇。
◎◎作者由“蛇”和“蓑鲉”探討出斑紋呈現的規律是什么?(6節)
———斑紋起源于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動物的外表要么是斑紋,要么是斑塊,要么是斑點。
◎◎除了蛇,文章又描繪了哪些動物的斑紋?(7節)
———鮭魚、螺殼、瓢蟲、鷹隼、長頸鹿、斑馬、老虎、豹子等。
(投影有關圖片)
◎◎作者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探討中得到了什么啟發?(8節)
———文章在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說明中發現,虎一般單獨生活,而被捕食動物幾乎都群居,讓人不禁質疑“團結就是力量”。
(投影有關圖片)
※※作者由動物的斑紋又聯想到哪些內容?(10節)
———聯想到美女的文身、病變的皮膚、母親的妊娠紋、遇害者的抓痕,進而說明斑紋無處不在。
※※如何理解“斑紋,對稱設計”?(10節)
———奶牛與毒蜂:善與惡;
美女與皰疹:美與丑;
母親與遇害者:生與死。
。ㄍ队坝嘘P圖片)
◎◎文章是如何拓展斑紋的范圍的?(11—14節)
———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內涵及作用?
———內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贊。
作用: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是對主題的升華。
六、總結課文:
一般來說,說明文都是以單個的事物、事理與現象作為說明對象的,而《斑紋》不是這樣。它從動物的皮毛寫起,主要介紹動物皮毛的紋樣,同時也涉及到人類社會許多現象!鞍呒y”在文中含義是多樣的,并不是一種,動物皮毛的花紋,人體、自然與人為的紋樣,人類勞作與動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記,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說明的斑紋。通過這些斑紋,作者試圖說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與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主題表述:
本文通過對形形色色的斑紋的描繪,敘述大自然與人類社會許多奇妙的景象,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贊。
※※※感悟寫法:
1、以一馭多,自由灑脫。文中描寫了許多現象,但始終以斑紋為中心,散而不亂。
2、多種表達,多面展示。運用多種手法,說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使表達對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藝術感染力。
3、繪形繪色,富有詩意。許多畫面的說明與描寫具有質感,像電影鏡頭一樣逼真,如開頭的一段,視覺沖擊力很強,而有些地方則如抒情詩一樣,如對大地上勞作的描寫。
※※※質疑探討:你認為《斑紋》藝術表現上存在哪些不足?
1、意象的過于稠密,反而沖淡了藝術感染力;
2、過分依賴于知識,削弱了人性與情感內涵;
3、語言的華麗繁復,設置對思想表達的障礙。
◎◎作品評論
當散文寫作日益成為文人養病的方式時,周曉楓的散文卻依舊保持著銳利、沉著、優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鮮明的散文文體意識、語言探索精神,她的寫作在當代散文界已經獨具一格。(青年評論家謝有順)
斑紋》是一本能夠喚醒人們沉睡記憶的書,它讓我們想起許多遠逝的鮮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學命題。
在她的筆下,人與動物們的勞動、愛情、壯麗的生和寂靜的死,都浸透著絢麗、壯觀與詩意的內容。
周曉楓是個心無旁鶩的寫作者,完成《斑紋》的寫作后,她希望拓寬一下創作路子,力求打破唯美的書寫,跨入更廣闊的寫作視野。
。ㄖ芘顦濉督k麗的版圖--〈斑紋〉閱讀》)
七、課堂鞏固:
[文本研習]
◎◎ 《斑紋》寫了哪些事物和現象?文中“斑紋”的含義是什么?文章中有一些議論的語句,找出來并說說他們的作用。
——— 《斑紋》主要說明和描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了其他自然和社會現象,如山川地貌和人類勞作的痕跡等。文中的“斑紋”的含義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又指人類內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的意味,指的是一切存在!栋呒y》文體自由,寫作手法多樣,許多議論性的句子都含哲理,在文中起到了深化題旨的作用,如在寫到食肉動物時的議論就有助于對生物界的自然規律的理解,有助于對這一規律給人類社會的啟示的理解。再如結尾部分的議論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對總括提升全文的思想內容有很大的作用。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請舉例說明。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如一開始寫蛇,但并不點明,而是以形象開始,“著名的長腰,為了標明逶迤的長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裝飾的頭與尾”,像電影鏡頭一樣,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寫虎時,緊跟在梅花鹿后面寫,“而鹿群的遠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營地,樹影婆娑,岡巒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風中開放的天上花園”,現場感很強。文中還有大量的比喻,作者這樣寫動物的斑紋,“為了使磚石模樣的斑塊修筑出更矚目的效果,長頸鹿成為陸地上最高大的動物。斑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動的皮毛。豹子讓人暈眩的圓斑。像火焰,像錢幣,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虛的印符……那些圖案,始終受到造物的青睞,被無比耐心地繪制!
八、布置作業: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本上的[文本研習]題。
3、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關訓練題。
【斑紋的教案】相關文章:
《畫風》的教案12-28
背影的教案08-21
背影的教案03-21
《秋天的懷念》 教案01-03
《神奇的塔》教案12-29
《動物的疼痛》教案12-29
《父親的菜園》教案12-28
《我們的教室》教案12-28
《去年的樹》教案12-27
《有趣的漢字》 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