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教學實例
一、配樂導入,創設學習情境
[CAI演示:草原風情動態畫面欣賞(1——5);配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鄉]朗誦: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多少年來這首美麗動聽的蒙古牧歌不知將多少人的心帶到了遼闊的大草原上。迷人的草原風光和充滿詩情畫意的牧民生活會讓你流連忘返,那翩翩飛旋的舞蹈會令你陶醉。[CAI演示:中國地圖————內蒙古位置————草原縮圖]
1、指導學生從圖上認識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2、[CAI演示:那達慕大會動態圖(1——5);配樂:同上]教師用極富情感的語言介紹“那達慕大會”。
二、初聽樂曲,感知音樂形象
1、聽下面這首樂曲,它表現的是那達慕大會中的一項比賽。[CAI演示:賽馬場景;音樂:賽馬]知道是哪一項比賽?(賽馬)
2、誰能給這個樂曲取一個名字?(“賽馬曲”、“歡樂的賽馬比賽”……)作曲家黃海懷給它取的曲名就是“賽馬”。(出示課題及作曲家的卡片)
3、從音樂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日,舉行賽馬盛會時,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的、歡樂的)你體會到他們對草原、對生活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無比熱愛)
4、你聽出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出示二胡圖片)作曲家根據內蒙古民歌的曲調素材創作了這首“二胡獨奏曲”。
5、(教師簡介二胡及其演奏方法:連弓和連頓弓并示范)還有一種方法老師暫時保密。
三、細聽樂曲,為《賽馬》分段
[CAI演示:草原圖片中的課題及二胡圖片]
導語:今天老師帶孩子們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讓學生回憶接力賽的情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增強情感體驗。)現在我們來分段細聽二胡獨奏曲《賽馬》。
(一)細聽第一段,感受音樂節奏。[CAI演示:旋律(一);音樂:第一段]
1、想一想這段音樂表現了賽馬比賽的什么階段?(開始)場面怎樣?(熱鬧)音樂以堅定有力的強音(唱:突出“6”),還有急促的16分音符使節奏寬緊相間,刻畫了群馬像離弦之箭飛奔而去的沸騰場面。[演示CAI:賽馬場景]
2、音樂的情緒怎么樣?(緊張、熱烈)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3、請看屏幕。[CAI:出示“a”、“u”]寬節奏的地方用a唱,緊節奏的地方用u唱。唱兩遍。(注意指導突出強音,16分音符唱均勻。)
4、請看黑板,這是第一段的圖譜:弧線用a唱,波線用u唱,現在我們來完整的唱一遍第一段。老師看誰的音樂情緒表現得好。
5、請孩子們用鈴鼓來烘托賽馬緊張熱鬧的場面。堅定有力的強音拍鈴鼓表現,急促的16分音符搖鈴鼓表現。(學生看圖譜演奏)通過鈴鼓的'表現,你體會到比賽進行得怎么樣?
(二)細聽第二段,把握音樂的變化。[CAI:出示旋律(二),音樂:第二段]
1、現在我們來聽下面這段音樂————旋律(二),與第一段比較,這段音樂旋律情緒上有什么變化?(悠揚、舒展)音樂刻畫的是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的形象。
2、指導學生跟著音樂哼唱一遍這個主題。
3、請看屏幕,(屏幕顯示:“la”)帶著快樂、自信的情緒有感情地用la唱一遍。
4、現在讓我們來完整地聽第二段音樂。
要求:
聽時,請孩子們在心中哼唱,旋律二出現幾次,舉起手指表示出來。開始聽。(第三次時教師提示)聽,什么聲音?(馬蹄聲)
5、你知道這馬蹄聲是怎么演奏出來的?請孩子們仔細看。(聽音樂,示范表演撥奏)這種方法叫撥奏,它就是老師要介紹的第三種演奏方法,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撥,就發出了這種馬蹄似的聲音。作曲家在這里運用伴奏樂器揚琴演奏旋律(二),而主奏樂器二胡卻模仿了馬蹄的聲音,將賽馬比賽中馬蹄急馳、你追我趕的場面刻畫得活靈活現,音樂情緒也被烘托得更加歡快熱烈。
6、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聽一遍第二段音樂,想想比賽到了什么環節?[CAI:出示旋律(二);音樂:第二段]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音樂,在旋律(二)第一次出現時比較抒情,請孩子們拉心中的二胡,有感情地唱la;第二次出現時節奏變密集了,大家用騎馬愉快地彈舌來表現;第三次出現時,仍然有感情地唱la,并在扶手上掄指模仿馬蹄聲。請聽音樂。比賽到了什么環節?(緊張的時刻)
這里,旋律(二)出現第一次,表現了賽馬場上內蒙古族騎手對比賽樂觀、自信、充滿必勝信心的精神風貌;第二次、第三次通過二胡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畫了馬蹄急馳、你追我趕、奮力爭先的激烈場面。
7、從這一段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有著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整個第二段音樂的情緒怎么樣?(抒情、悠揚)
8、這一段老師請你們用打擊樂器去更好地表現音樂。[CAI:旋律(二)旁出示打擊樂器]分組討論:旋律(二)出現了三次,我們分別選用什么樂器、什么方法來表現這三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學生聽樂曲后討論)
9、分組表演。注意觀察:選的什么樂器?什么演奏方法?與音樂情緒是否吻合?(分組表演后請學生談感受,教師小結各打擊樂器的特點)
10、引導學生選出最好的表現方法,全體學生完整地演奏一次。
(三)細聽第三段旋律,體會“沖刺”。
1、聽,結尾的音樂和哪一段相似?(第一段)哪一段情緒更激烈?(第三段)
2、認真體驗這種情緒,請孩子們跟著音樂在心中哼唱一遍。
3、請看,這是第三段的圖譜:弧線的地方用a唱,波線的地方用u唱。(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更激烈的情緒)這段音樂結尾時,節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了賽馬比賽已經進行到什么關鍵時刻了?(沖刺)音樂刻畫了賽馬比賽最后沖刺時的緊張激烈的場面,在最高潮中結束。結尾的這段音樂是從一開始情緒就更激烈嗎?(不是)
4、既然它和第一段相似,請孩子們用打擊樂表現:先用鈴鼓,在最后高潮時,看老師手勢所有樂器一起來烘托。
[CAI:第三段打擊樂器排列;音樂:第三段旋律]
師:(邊說邊演示打擊樂器)聽一聽,這樣處理的效果好不好?注意聽清要求:節奏整齊同旋律,最后長音時,鈴鼓和串鈴一起搖起來。(生練習)
5、完整表現一次。
(四)樂曲小結。
這首樂曲分為幾段?[CAI:結構圖————1、2、3]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情緒都比較(激烈),第三段更為激烈,是全曲的高潮。第二段的情緒比較(歡快、熱烈)。
四、欣賞二胡獨奏曲《賽馬》和草原牧民賽馬的片段集錦
1、在欣賞過程中,請用打擊樂器來烘托感受音樂氣氛,并為他們的比賽助興好不好?[CAI:————結構圖上出示每一段的打擊樂器]這段音樂的第二段主題出現了4次,請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2、開始欣賞影片,并用打擊樂器表現。[演示CAI:賽馬場景;音樂:賽馬]
五、小結[演示CAI:草原動態圖;音樂:賽馬]
(老師一邊小結一邊畫簡筆畫;課后學生騎馬律動出教室。)
點評:音樂欣賞課如何與器樂進課堂研究實驗有機結合,音樂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怎么體現,本節課作了很有價值的探索。教師在設計本課時,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及挖掘形象化的表現材料,有機地把節奏訓練、二胡常識、打擊樂訓練和音樂情緒的訓練結合起來。孩子們在多媒體的“聲、像合一”的情景中理解樂句、樂段的情緒,在唱、奏過程中快樂地學習。值得一提的是上下課的律動,有目的地運用了蒙古舞基本舞步,既為上課做了鋪墊,又讓孩子們動得充分,學得快樂!
【《賽馬》教學實例】相關文章:
《田忌賽馬》教學反思10-28
背影教學實例評析01-21
教學設計,觀潮實例01-23
《化石吟》教學實例03-16
《田忌賽馬》優秀教案12-26
精彩賽馬記作文02-23
田忌賽馬歷史典故09-22
田忌賽馬的課件設計05-02
成語田忌賽馬的故事09-22
崔子格賽馬的歌詞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