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時間:2022-01-29 10:19:39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文言文教案4篇

  在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文言文教案4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研讀現代漢語語法從而了解古代漢語語法。

  教學設想:

  學生在初中階段語法知識相當薄弱,有必要詳細講述,使他們迅速理解文言文語言現象。選取初中文言課文的句子,通過學習舊知獲得新知,溫故知新。

  一課時

  教學內容:

  現代漢語的詞法和句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任何語言的表達都有一定習慣,后人總結規律,便形成語法。文言中所謂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對于翻譯成的現代漢語而言。

  二、查《現代漢語詞典》,明確概念。頁碼如下:

  名詞886 動詞301 形容詞141 數詞1176 量詞792 代詞240

  副詞397 介詞650 連詞782 助詞1644 嘆詞1225 主語1643

  謂語1316 賓語87 定語298 狀語1656 補語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著美麗的夢

  明確:

  1、單句成分位置關系

  主 狀 謂 賓

  主語在謂語之前

  狀語在謂語之前

  賓語在謂語之后

  定語在主語或賓語之前。

  2、各個句子成分由什么詞充當

  主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謂語:動詞,形容詞

  賓語: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

  狀語:副詞,介賓短語

  四、短語:

  大于詞,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標點即為短語。

  A名詞短語:以名詞為主體、中心,整體上具有名詞性,語法作用大致與名詞相同。可作主語賓語。

  1、并列關系

  用“和、跟、同、與、及、以及、或”連接

  例如:工人農民 城市和鄉村、

  2、偏正關系

  名詞和定語組成,修飾語+中心語。定語是修飾語,名詞叫中心語。

  例如:壯麗山河

  3、方位短語(上下左右中東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語

  例如:吃的、喝的、我們班的

  5、復指短語

  例如:司機老王

  B動詞短語:能充當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調查研究

  2、偏正式(狀語+動詞)

  例如:立即動身

  3、動賓式:

  例如:挖地道

  4、動補式

  例如:變得更美麗

  5、連動式

  例如:開門進屋打開本講課

  6、兼語式

  例如:請你參加(“你” 是“請”的賓語,“參加”的主語,一兼二職,兼語

  C、形容詞短語:能充當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堅韌和剛強

  2、偏正式

  例如:非常生動

  3、形補:漂亮極了

  D、主謂短語

  例如:春天來了

  E、介賓短語

  介詞加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或代詞構成。表方向,處所,時間,方式,目的,原因,對象等。一般充當狀語或補語。

  例如:我們坐在高高的土堆旁邊(補語)

  我們在高高的土堆旁邊坐著(狀語)

  F、固定短語

  包括:主要是成語

  二課時

  教學內容: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過程:

  一、展示例子,思考

  在現代漢語中,

  1、名詞能否做謂語?一般是由動詞充當。

  2、名詞能否做狀語?一般是由副詞、介賓短語充當

  3、形容詞動詞能否做主語、賓語?一般是由名詞充當

  4、不及物動詞能否帶賓語?一般是由及物動詞充當

  請看例句:二月草已

  請分析成分。空處應是謂語,必由動詞充當。空處是“芽”,今天看,是名詞,此處活用為動詞,發芽。

  明確:處在這個位置上,得有這個詞性。語言環境決定詞性。

  二、明確幾個規則:

  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斷詞類活用。

  2、名、形、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具備了使動、意動的條件。

  3、名詞直接作狀語,翻譯為介賓短語。

  4、意動用法譯為“認為······怎么樣”“以······為”“把······當作”

  三、活用原因

  古代漢語實詞不豐富,句法不嚴格,分工不細,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詞性變化了,為什么?

  1、名詞活用

  (1)活用為動詞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墻壞

  (2)活用為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活用為意動詞(意動用法)

  例如:稍稍賓客其父

  (4)直接作狀語

  例如:操軍破,必北還

  2、動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懼有伏焉

  (2)活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

  3、形容詞活用:

  (1)用作名詞

  例如:采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2)用作動詞

  例如:素善留候張良

  (3)用作使動詞(使動用法)

  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

  4、數詞為動詞

  例如:與臣而將四矣

  四、回顧

  (1)詞性由于環境而臨時改變。因為詞在某個成分的位置上而變。詞義隨之而變。

  (2)翻譯是關鍵。多讀多見就好了。

  三課時

  教學內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教學過程:

  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狀+謂+賓”

  古代的句子,主語可在謂語后,賓語可在謂語前,狀語可在謂語后,定語可在主語賓語后。相對今天而言,其語序十分特殊,所以稱為特殊句式。正確翻譯后可判斷特殊句式。

  二、形象展示。做六個模具,在“名標”上分別寫六個成分,比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關系。

  請出六們貴賓(佳賓)就座。四大家領導:

  主 狀 謂 賓

  縣委 政府 人大 政協

  三、按類型分析

  1、判斷句

  古代漢語中,以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

  現代漢語中,以判斷詞“是”作謂語。

  (1)……者……也(2)者也

  (3)……,……也(4)乃、為、即(5)“是”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吳廣,陽夏人也。

  劉備天下梟雄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語、賓、介賓、謂、“于”

  例如:蓋以(之)誘敵

  必以情(處理)

  (觸龍)入而徐趨

  公弗許(之)

  問之(于)客曰

  3、賓語前置句

  賓語在謂語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句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主謂倒裝

  主語在謂語的后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聰明,太厲害了!

  5、定語后置

  定語在中心詞(名詞)后面。

  例如:居廟堂之高

  處在高高的廟堂上。

  6、介賓短語后置

  翻譯后可以發現,在現代漢語中介賓短語是狀語,在謂語之前。而在古代漢語中是補語,在謂語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

  以骨投之

  用骨頭扔給狼

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幫助學生養成課外文言文閱讀的好習慣;

  3、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先交流關于學習課外文言文的意義和困惑,以便課前交流;

  2準備好周末作業;印發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技巧的學案資料;

  3、做好教學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進行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一個半月了,大家是否想過:究竟我們學習課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義呢?

  (學生思考)

  何映瑤:因為這對于我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個厚實的基礎;

  章 帆:因為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的熱情;

  師:沒錯,課外文言文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這是我們了解中國幾千年優秀的文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加強課外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積累語文素材,提高我們的文化文學涵養。

  2、師: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學們在學習課外文言文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比較棘手的困惑與難題呢?

  葉幸然: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怎樣停頓語句;

  李雅倩:我覺得最困惑的一點就是很多的聞言詞匯不太理解;

  林紀川:我想,最大的障礙就是怎樣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其實,我們如果能夠將課外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的話,也就是說,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疏通理解課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疏通課外聞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來教學

  1、師:首先,請同學看到所印發的資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來大聲地朗讀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點。

  (學生齊讀,老師事后進行字音訂正與朗讀評價)

  2、師:請根據課文自由地進行一次大意的翻譯,特備是將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方便待會進行解答。

  學生:出聲地進行翻譯,動筆標記字詞等疑難問題,然后提問:

  何嘉敏:請問老師:參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3、師:這是古代的一種官位名稱,可以直接翻譯就行。

  劉泓鑫:“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怎么理解?

  4、師:也就是說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也”字是語氣助詞,無需翻譯出。

  5、師:其實,在翻譯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老師教會一點方法給大家,請先看到學案資料,并同時打開課件進行講解。

  (學生看幻燈片資料并及時做筆記)

  師:基本方法兩個:直譯和意譯。○1直譯法(常用)對號入座,直接翻譯的方法○2意譯法 根據大意進行禮節性翻譯,一般是針對于特殊句式,如倒裝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就采用意譯的方法,否則,翻譯出啦很別扭。

  師: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體方法:簡稱為六字真經

  留(古今同義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刪(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如“也”)

  補(單音節詞換雙音節詞、補省略的主語等)

  換(古今異意、通假字等)

  調(調換語序,如倒裝句等)

  變(靈活變通的意譯法)

  7、師:同學們看看課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們找出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學習這幾種方法,先請同學們找出能夠直接保留的例子:

  學生:范仲淹、鄧州、參知政事等等

  師:說得很好,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譯,你無需知道鄧州具體指那里,你就指導是一個地名,這樣,它至少不會對你的理解造成障礙。

  師:再找出一處用“刪”的方法來理解的例子?

  何映瑤:劉泓鑫剛才提到的“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中間的那個“也”字就是。

  師:其實,翻譯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補”的方法,也就是說將古代的單音節字詞補充成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字詞,請同學們到課文當中去找找。

  麥致豪:“家貧無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貧窮沒有依靠,少年時就有遠大的志向,這就是用“補”的方法來翻譯的。

  師:以上三種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調、換、變”的方法就比較少點,同學們根據定義去學會運用就可以了。

  三、運用以上方法來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1、師:剛才我們大家已經通過課件資料和文段的實際運用鍛煉來學習了一些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們再來通過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來鞏固提高。

  2、師:首先,請大家先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節奏停頓。

  (學生齊讀課文,之后,老師及時地就朗讀進行點評)

  3、師:請同學運用我們剛才所學過的方法技巧來疏通這個寓言故事。盡量地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

  (學生自行地翻譯課文,并標記出有疑難問題的地方)

  4、師: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剛才翻譯的情況,盡量說到:那個地方運用何種方法進行

  翻譯的。

  陳鎮藝:“麒麟”等三種動物的名稱都直接保留就行

  黃靖忠:“鳳責之曰”中的“責”意思是責怪、責備,運用的是將單音節字詞補充為雙音節的字詞。

  鄧綺琪:“吾有足,屬于獸,賀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這里運用的是將古今異意的字換成現代漢語中詞語。

  歐陽煥:“如今世上惡薄”的“惡薄”怎么理解呢?

  師:可以理解為險惡敗壞的意思,這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進行理解性翻譯,也就是說需要自己的靈活變通,以此來理解句子的大意。剛才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經”的翻譯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課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這還需要我們要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會一些關于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的良好的習慣。

  5、師:同學們要記住老師的話:學習除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技巧之外,還需要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課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老師給大家用四句話來簡單概括:敢于挑戰,學會猜測,加強積累,注重停頓。

  學生:老師,請您具體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四句話的深刻含義。謝謝!

  6、師:課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的肯定就需要我們去挑戰,首先必須要有勇氣,如果一碰到課外文言文就感覺難或苦不堪言,這從心理上就失敗了,所以,先要有一顆去挑戰困難的心態;其次,在一篇課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們能夠理解出來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們去結合學過的知識和上下文進行合理化的猜測,這其實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當然,也并不是說通過今天一節課就能夠幫我徹底解決問題,這需要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文言文的字詞積累,多去朗讀,并注意朗讀的節奏停頓,因為停頓節奏的正確將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你對這各句子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關于怎樣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導,我相信一定會給大家的課外文言文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幫助,當然,在今后,我們還需學習關于怎樣來斷句、怎樣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關的訓練,總之,希望同學們學會老師所教給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去鉆研探索,加強積累,更多地了解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篩選信息的解題步驟

  1.閱讀,就是要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與層次。重視對全文通讀,明確基本信息。記敘性的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議論性的文字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對于一篇文言文,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讀懂,可在運用“跳讀”法時,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這些重要的信息,有時是有一定標志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總結句、作者評論性的文字等。

  2.查找,就是要依據題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著問題,去理解、辨析。如20xx年高考,題干中“田單兵不厭詐手段”即規定了信息指向,其中“詐”更是關鍵,答題如不能以“詐”引導思考的方向,肯定會失誤。

  3.辨別,就是要辨明信息的邊界。信息的'邊界規定了信息的外延。如20xx年高考題目,“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陳述的對象是燕王不是田單,雖然能間接表現田單行反間計的“效果”,但不屬于“兵不厭詐”的實施手段。

  4.判斷,就是判斷正誤,選出準確的答案。命題者在設置題目時,往往用“張冠李戴”“顛倒因果”“無中生有”等辦法迷惑人,解題時要認真分析辨別。

  二、閱讀史傳類文字,在篩選信息的時候,應理清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人物。既是傳記文章,必有人物,所記誰人?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多少人?

  2.職官。史書中的人物,多是官員,所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

  3.事件。傳記文章,肯定是記載傳中人的若干事跡,或孝義,或勤學,或清廉,或愛民,或抗上等,邊看邊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么事,寫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選的紀傳文,傳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篩選”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們表現出來的良好品格,因此,閱讀時,這方面應特別注意。

文言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

  領會前人關于“志”、“力”、“物”三者關系看法的精神實質,記住做學問要“深思慎取”的告誡,學習他們不相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度。

  2、積累:

  ⑴ 豐富學生有關文言文的誦讀知識,培養誦讀文言文的習慣。

  ⑵ 了解幾種文言句式,特別是賓語前置句。

  3、運用:

  辨析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知識及誦讀習慣的培養。

  2、理解“志”、“力”、“物”三者關系,體會“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寫仆碑、前洞,詳寫后洞,與全文主旨的關系。

  4、掌握“觀”、“名”、“文”、“求”等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識點】

  1、讀準難字字音,掌握異讀的三個類別。

  2、讀準文言句子,不要讀破句。

  3、了解文言虛詞在表達語氣、傳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串講法、誦讀法、多媒體。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本文體裁:游記散文。

  2、全文內容:通過游山,闡發兩點感想。

  二、范讀全文,自讀

  三、逐段辨析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對照譯文,辨析疑難)

  1、第一段:

  ⑴ 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浮圖、廬冢、漫、華、謬等。

  ⑵ 譯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詞用作動詞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詞作狀語的例子:側出。

  ⑵ 找出形容詞作動詞的例子:窮、明。

  ⑶ 解詞:曠、擁、怠、加、咎、極等。

  ⑷ 不要讀破句:“而余亦悔之……之樂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虛詞用法。

  ⑵ 解詞:觀、得、非常、至于等。

  ⑶ 讀準音:“相之”。

  ⑷ 口譯本段。

  4、第四段:

  ⑴ 標出下列句子的語中停頓處:“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斷句、省略句。

  四、作業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段討論問題

  1、第一自然段記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提示:

  記所游山名,交待“褒禪”山名之由來,介紹華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證“華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記游時,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為下文“謬其傳”埋下伏筆,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記敘游華山洞的經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材料?

  提示:

  寫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筆帶過;寫游后洞,潑墨如水,詳加介紹。

  這樣剪裁,是為下文議論鋪設事實依據。

  3、第三段作者寫游山的心得體會。他闡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指出具體例句。

  提示:

  闡述了宏偉的目標與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之間的聯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說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說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反面強調“盡吾志”的重要。“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則從正面再次強調了“盡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寫了第二點心得體會。哪句話能表明作者的觀點?

  提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結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語句起到了聯系和照應作用,請分別找出來。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寫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記同游之人和時間。既照應前文,又對“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這種寫法,可使行文簡潔緊湊。

  二、讀全文,師指點

  三、完成思考與練習

【【熱門】文言文教案4篇】相關文章:

【熱門】文言文教案3篇01-18

文言文《觀潮》教案11-17

文言文教案四篇12-25

蘇幕遮范仲淹文言文教案11-21

文言文《觀潮》優秀教案11-18

關于文言文教案三篇01-10

關于文言文教案九篇01-27

【推薦】文言文教案4篇01-16

【精品】文言文教案三篇01-08

文言文教案模板九篇01-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偷拍另类A∨ |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日本激情视频A∨一区 | 亚洲第一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