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上20課《宇宙里有些什么》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特點。
2、初步學會辯識課文中用到的說明方法。領會課文語言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好處。
3、感受無窮無盡的宇宙的遼闊和人們認識征服宇宙的信心。
學習重點:
1、這是一篇科學小品,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同學們能找出例子并體會。
2、對于“整個宇宙都在運動,在發展”的理解。
學法指導:
1、用圈點閱讀法,了解宇宙里有些什么,認識宇宙的本質特征。
2、在講解討論中把握本文的說明方法,在朗讀分析中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由學生講述民間故事《后羿射日》而引入。 (指生講故事)
問: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陽嗎?請講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而且太陽表面溫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時候,由于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有限,因此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正在逐漸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請看課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一)查資料或網上搜索如下信息,整理歸納后寫在下面。
1、科學小品:
2、指生介紹作者鄭文光。(注釋2)
3、指生回答何為宇宙?(注釋1)
(二)自查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
(三)填空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 ,因此,本文除講究科學性外,還做到 ,用漫談的方式和親切的語氣跟讀者交談。讀了本文后,我們知道宇宙里有 。宇宙的特征是 。
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和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三)親近文本,共同探討。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屬于說明文,對于說明文的學習我們在這學期已學過兩個單元,該學些什么大家有了點經驗,請同學來說說學習說明文應抓住幾點來學?(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要有說明順序,要有恰當的說明方法。)
今天我們的學習也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具體的學習任務是(出示小黑板):
1.理解宇宙的特點。
2.掌握文中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宇宙的特點。
(四)讀疑研練過程:
1.請大家結合課后練習一,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回答課后練習一。 (指生回答。)
學生在回答第三小題時可能有爭論,可引導學生看課文從哪里說起的。(從肉眼“看得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恒星”說起的,再寫到行星,寫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從而判斷這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是從近到遠。)
2.請大家找出有關分別介紹恒星、星云、銀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學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銀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課文從我們肉眼看得到恒星寫起,那么我們先來學習恒星的.特點吧。請一學生朗讀2--9自然段。要求:
A.在課文中畫出恒星的特點。(第6自然段)
明確恒星是一個 的星體。(自身會發光發熱的)
B.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的,請舉例分析。(句式為:我認為哪一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它說明了什么。) (讀后討論,交流,點評)
學生在分析“大約1000億顆以上的恒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這一句時,可能會認為是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與以下兩句進行比較:
(1)恒星是一個自身會發光發熱的星體。
(2)生態系統內各個環節彼此保持著一定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就是生態平衡。
從比較中讓學生明確下定義是:在說明事物時,用簡明的敘述,準確地提示概念的含義。因而判斷此句沒有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4.用同樣的方法自讀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銀河系、恒星系的特點,并且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運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數字用“--”,作比較“()”,打比方“===”)
(學生自學--交流--點評)
5.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它是無窮無盡,運動發展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認識和征服的,請齊讀最后一段。
6.文章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我們對于這深奧的科學知識容易理解、接受,讓我們覺得文章既生動形象又準確。
7.小結延伸:
A.請學生到黑板前補充板書。(斜體字部分)
B.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離現在有40多年了,在這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于宇宙一定還有更多的發現,請同學們來談談。 (學生有準備地發言)
結束語:宇宙的奧秘還有許多,它有待于我們去發現和研究,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實的基礎。
作業:
同步導學
板書:
【蘇教版七上20課《宇宙里有些什么》導學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八下《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12-16
蘇教版六上《麋鹿》導學案設計12-16
《宇宙里有些什么》選段閱讀有答案12-13
蘇教版七下語文第三單元《故鄉》導學案12-06
鳥啼 導學案設計(蘇教版必修二)12-06
語文版七上二單元導學案:小巷深處12-06
語文版七上二單元導學案:山中避雨12-06
《秋頌》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松鼠 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