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

時間:2022-02-22 11:18:4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1

  《江畔獨步尋花》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二)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⑴指名讀這一句

 、茊枺鹤x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侵笇Ю首x,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胖该x這一句

  ⑵問:黃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黃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三)遷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胖参飯@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茖W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六、作業

  抄寫古詩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2

  《參觀人民大會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每個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寫人民大會堂雄偉狀麗的。

  2.學會本課17個生字及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5、6自然段。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點學習第5、6自然段。

  【教學難點】懂得自然段中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學準備】人民大會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到過北京?到過北京的人一定會去看人民大會堂的。

  2.誰給大家說說人民大會堂是什么樣兒?

  二、板書課題:參觀人民大會堂

  今天我們學習《參觀人民大會堂》這一課,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參觀人民大會堂時看到了什么?請大家打開書看課文。

  三、默讀課文

  1.讀前提出要求:

  (1)讀準本課17個生字的音,劃出生字詞。

  (2)看看本課有幾個自然段,在段前標出序號。

  2.讀后檢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詞卡片,要求讀準字音。

  四、朗讀全文,整體感知(作者參觀的地方,用筆標出)

  五、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提示:注意每段開頭的第一句話)

  1.默讀第1自然段。讀后引導概括段意:

  王叔叔帶我去參觀人民大會堂。(簡要點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讀一個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認真聽,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1)再次指名讀第2自然段,讀后議論寫了什么?(人民大會堂雄偉壯麗。教師補充:這個自然段獨句成段,總述大會堂的特點。)

  (2)帶著思考題自讀第3自然段:登上臺階看到了什么?(板書:正門、國徽、大理石柱子)

  指導觀察投影片上的國徽,體會“莊嚴”的含義。讀中比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層樓那么高。要四個人才合抱得過來。

  [討論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第二個句子寫得好。教師點撥:這兩個句子都是寫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話只寫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卻寫得更具體。除寫了柱子的數(十二根)、質(大理石)之外,還具體寫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層樓高)、粗(四個人合抱)。]

  反復誦讀后概括段意:(人民大會堂的正門)

  (3)指名讀第4自然段,讀前提出思考:

  這一段寫了什么?怎樣寫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廳”)

  這一自然段寫了兩點:

 、偬旎ò。只寫五盞水晶玻璃大吊燈。

 、诘孛。寫大理石地面的光潔“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板書:中央大廳玻璃大吊燈大理石地面。

  比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

  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寫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體寫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映出倒影)

  指導學生從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廳)

  (4)教師范讀第5、6自然段,學生思考、勾畫: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輕聲讀)

 、谀男┦峭跏迨甯嬖V我的話?(劃出來,自讀)(老師講:“啊!”是獨字句)

 、畚闹性鯓訉懱旎ò迳系碾姛?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苓@兩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總的寫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學生自由朗讀5、6自然段,看板書練習背誦。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寫大禮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寫大禮堂的電燈和大禮堂的用途。兩個自然段合起來寫:大禮堂。(從它的位置、大小、燈光、用途四個方面具體描述的)

  (5)自由朗讀第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讀,說句意,體會句與句之間的連接。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話:第一句寫來到宴會廳;第二句寫宴會廳的富麗;第三句寫宴會廳的寬敞;第四句進一步具體寫宴會廳的寬大。每句話銜接緊密,是根據參觀宴會廳時的觀察順序寫的。在讀議中板書:金花彩畫五千人宴會)

  講讀中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句子:

  在這大廳里放著大圓桌和皮椅子。

  在這寬敞的大廳里,整整齊齊地放著一排一排的大圓桌和皮椅子。

  指導學生從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禮堂的宴會廳。

  (6)指名讀第8自然段。這段是概括敘述的:“都很寬敞”、“裝飾和擺設各不相同!币矊懥藭h廳是干什么用的。(板書:寬敞裝飾擺設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會堂的會議廳

  教師歸納小結: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參觀的順序記敘人民大會堂的。具體地描寫了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等五個地方。記敘時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點來寫的。

  3.集體讀第9自然段,概括:結尾段寫了壯麗的大會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頌了工人階級的偉大。

  4.總結性提問: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會堂先后看了哪幾處地方?

  六、作業

  1.讀生字的音,連詞想想新詞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1.讀生字新詞卡片。

  2.指名朗讀課文。

  3.指導背誦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誦。

  二、識記字形,指導

  1.重點指導“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獨體字”各一個:

  “耀”,左右結構。寫時注意小結構部分筆畫的變化。指導: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無“光部”。

  “繁”,上下結構。指導:糸部。

  “具”,獨體字。寫時要注意第三、四、五筆是短橫,共三橫,不要寫成兩橫。指導:八字部。

  2.其它14個生字,自己思考、識記。練習查字、寫字。

  三、指名讀全文,說說本課按參觀順序主要寫了什么?

  四、完成課后第4練習題

  五、作業

  朗讀課文。熟背第5、6自然段。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3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一、課文簡介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精讀課文是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課的意圖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3.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與感悟,與小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呼吁和平。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導語。

  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堂內最顯眼的位置,掛著一副最古老的標語: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是兩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聯合國想告訴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夠和平相處,讓戰爭遠離我們。聽完老師的敘述,你想說什么?

  2.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詞是什么?和平。

  2.我們看到“和平”這個詞就容易想到哪個詞?戰爭。

  3.這篇課文是雷利寫個加利秘書長的一封信,這封信講了什么?

  4.用筆勾畫出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語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點批注。

  提示:勾畫好的同學再想想為什么這個地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傾聽,有同學在發言時,要轉身看著發言的同學,仔細聽,或許他說到了我們想說的話,或許他說的對我們有啟發,使我們有話可說。

  課件出示: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1)生讀,談感受。

  (2)看到“如約”一詞,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個詞?“相約”,讀相關句子。

  (3)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心情。

  可是,爸爸回來了,藍盔回來了,我和媽媽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生接讀: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讀到這里,你心情怎樣?原因是什么?

  (4)生再讀這幾句話。

  (5)老師聽到了同學們的悲痛,聽出了同學們發自內心的呼聲,再讀這段的最后一句,讓加利秘書長能聽到雷利的心聲。

  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能將這句背下來嗎?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來,先找找這句話有什么規律?

  (7)現在我們把這句話放到這段文字里,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課件出示:武警戰士把聯合國維和戰士的靈柩徐徐地從飛機的懸梯上抬下來,周圍站滿了淚流滿面的男女老少。(配凄楚、哀婉的背景音樂。)

  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著讀,后面的文字我們背。

  孩子們,藍盔回來了,爸爸回來了,可爸爸是躺在靈柩里回來的,看著大屏幕,讀──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同學們,從你們深情的朗讀里,我相信雷利一定會感動,加利一定深受感動。

  (1)孩子們,你們知道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嗎?

  (2)這樣的爸爸離開了我們,心情是怎樣的?請帶著這樣的心情朗讀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一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

  (3)爸爸倒下了,可是戰爭停止了嗎?課文寫哪些戰爭還沒停止?6、7段。

  (4)讀完課文6、7段,同學們想到了些什么?

  (5)孩子們,我們一想到戰爭就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讀7段。

  (6)課件出示:戰爭給人類帶來慘烈深重的畫面及統計傷亡數據。再讀7段

  (三)感受品味,升華情感

  1.戰爭是殘酷的,戰爭讓多少像雷利一樣的家庭妻離子散,戰爭又讓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園毀于一旦。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雷利向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發出了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聯合國在總部大堂掛上了這幅標語──四海之內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你,我,我們大家,我們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都應該深深地發出我們的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2.二十一世紀已經來到,可是戰爭的喪鐘還沒有敲響,今天戰爭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學完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們,我們的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要和平不要戰爭!

  相信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呼聲!也相信我們的世界會由此變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給大家一段音樂《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在音樂聲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五、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的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感情朗讀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中。

  首先運用合適的#課件# 導語,給學生創造“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和諧氛圍,伴著老師動情的演說,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其次,注重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點部分,作者對爸爸深切懷念,對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鼓勵學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通過師生互背,學生的感情誦讀等方式來領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滲透理解文章內容。使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對文章最后發出呼吁的部分,老師做了精心的設計,通過三次呼吁,引導學生在激情的齊讀中共同升華了維護和平、熱愛和平、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訴之于筆端,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筆紙的交流,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了語文的思想性,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總之,本課的教學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地把控教學的節奏。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和諧、融洽、平等、互動的氛圍,學生的參與也更積極主動了。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4

  《七月的天山》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F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贊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里,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F在這里已成為的旅游勝地。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

  (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詞語朗讀。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劃一劃相關句子。

  三、明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默讀課文上面的閱讀提示,看看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學習要求。

  總結歸納:

  1、抓住景物特點。

  2、體會作者寫法。

  3、積累優美語句。

  四、根據要求學習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⑴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⑵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2、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著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后,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3、朗讀四自然段: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艷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5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弄清課文為一些難懂的詞語。

  3、學習課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樣積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

  出示黃河流域示意圖。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預習”部分。

  1、黃河是我國第幾條大河?

  2、我們的祖先什么時候就生活在黃河流域?

  3、后來黃河有沒有變?變成什么樣子?

  二、提示課題。

  1、板書課題。1。板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解題。

  三、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四、學習分段,根據段意。

  第一段:講近20xx年,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第二段:講數千年前,黃河氣候溫暖,土地肥沃,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講由于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黃河改道。

  第四段:講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方案,使黃河逐漸變好。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人們把黃河比作什么?

  (中華民族的搖籃)

  2、可是,近20000年來,黃河的表現為什么叫人大吃一驚?

  3、課文是怎樣說明這個問題的?

  4、小結:這一段先從正面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反面來說明黃河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課堂作業。

  1、抄寫新詞。2、預習課后作業第1、2題。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這一段講了什么?

  (講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什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課文是怎么樣描寫的?

  二、講讀第三段。

  1、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憂患是什么意思?

  2、黃河造成災難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積,河床升高,成為懸河,容易決口,形成水災。)

  3、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小結:這一段講黃河變壞的原因: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造成的。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讀最后一段。

  2、面對日趨嚴重的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關鍵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3、科學家設計了什么樣的方案?

  (1)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

  (2)保護好森林資源、盡快恢復植被;

  (3)合理地規劃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這些方案有什么好處?

  (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

  1、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么樣的教訓?

  2、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要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冊。

【小學實用四年級語文教學課件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課件:比尾巴04-09

小學人教版語文教學課件09-30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課件09-12

語文的教學課件09-26

語文小組課件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人教版小學課件語文05-13

小學語文Flash課件應用探索范文05-14

《語文天地》的課件教學03-19

語文拼音主題教學課件09-26

優秀語文教學課件09-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 亚洲男人的天堂1024 | 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