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氣候教案

時間:2022-03-01 18:13:41 教案 我要投稿

世界的氣候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世界的氣候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界的氣候教案

世界的氣候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記住世界主要熱帶、亞熱帶氣候類型的名稱

  (2)能在地圖上說出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分布規律和主要分布地區

 。3)記住各種熱帶、亞熱帶氣候的氣候特征

  2、能力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正確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特點。

  3、情感目標:

  認識到氣候與環境的關系,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重難點

  各種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分布及特點

  教學過程

 。ㄒ唬⑿抡n導入

  (二)、熱帶氣候類型

  1、介紹熱帶的位置(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廣大區域)

  2、熱帶雨林氣候

  a、出示熱帶雨林氣候的氣溫曲線與月降水量柱狀圖

  b、通過看圖教學生總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

  全年高溫多雨

  c、出示熱帶雨林氣候的世界分布圖

  d、通過看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圖來總結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區域

  赤道附近:(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期中以亞馬孫平原雨林氣候面積最為廣闊,并介紹“地球之肺”。

  e、看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景觀圖加深對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講解熱帶地區的其他幾種氣候類型

世界的氣候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點;

  2、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課型:

  新授課。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成因、特點;

  2、教學難點:掌握全球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

  五、教學方法:

  讀圖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看圖識區域:觀看圖片,根據圖片景觀判斷它所屬的地區,從而確定其氣候類型。(熱帶雨林地區、熱帶沙漠地區、溫帶地區、寒帶地區)

  2、氣候:一個地方的氣候是多年天氣的平均狀況。

  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

  下列句子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

  昆明四季如春;——氣候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天氣

  明天大風降臨;——天氣

  全班分十個組,抽簽選取一種氣候類型,探究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形成原因和氣候特征。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區。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在亞馬孫河流域,在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的島嶼上也有大面積分布。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

  極地地區全年嚴寒;——氣候

  風和日麗!鞖

  3、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的兩側,最大一片分布在非洲大陸上。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干季時炎熱干燥,濕季時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及亞洲東南部的中南半島、菲律賓群島等地。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全年高溫、年降水量大,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中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熱帶沙漠。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上和澳大利亞中部也有熱帶沙漠分布。全年受信風帶或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全年炎熱干燥。

世界的氣候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中國氣溫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課程引入: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解釋了河流的流向和水電站的分布。那請同學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生活現象又和哪個地理要素有關呢?

  出示我國不同地區衣、食、住的景觀圖片。

  承轉過渡: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對,就是氣候。那么從今天起,我們就來學習自然環境中的第二個要素,來了解──中國的氣候。

  回顧展望: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氣候的一些基本知識,氣候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呢?──氣溫和降水。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中國的氣溫。

  感受氣溫:說到我國的氣溫,小明是深有體會,他每年冬天都要從?诨毓枮I老家過年,體驗著沿途的氣溫變化,服裝也從短袖一點點加到了羽絨服。

  有了這樣的經驗,他暑假準備回哈爾濱的時候呢,就有備而回,也帶了羽絨服?墒撬@次沿途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這兩次經歷說明了什么?我國南北氣溫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區別?──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溫差小。

  這個結論是咱們感受出來的,接下來咱們用專業點兒的地圖驗證一下──等溫線分布圖。

  讀圖歸納:出示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讀圖要先讀圖名,這兩張圖分別是什么?左邊是我國1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右邊是我國7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那咱們先來看一下我國1月的氣溫分布情況。

  1.1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1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大家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我國1月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特殊線:

  在遞減的過程中,有一條等溫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條等溫線有著重要意義。──0℃等溫線

  它大概穿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從圖上可以看到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冬季這條線以北,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會結冰,而這條線以南,平均氣溫在0℃以上,河流不會結冰。

  轉承:讀氣溫分布圖,先看總體趨勢,然后再來找極值。

  大家看,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30℃左右,1月我國最低平均氣溫呢就出現在這里,是黑龍江漠河,最低達到過—33、3℃。

  再看海南島氣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學們可以計算一下我國1月南北溫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那咱們再來看一下夏季的氣溫分布情況。

  2.7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閱讀我國7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夏季等溫線分布明顯稀疏了很多,說明什么呢?──氣溫變化并不劇烈。

  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全國氣溫的地方,這時全國氣溫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

  這時16℃以上的范圍,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低溫區在哪呢?──青藏高原。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我國冬夏兩季氣溫的分布情況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溫差大,而夏天則普遍高溫,這是為什么呢?咱們先來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據: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1、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2、三地晝長時間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3、由以上兩個分析,你得到怎樣的結論?三地獲得熱量如何?

  ──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并且晝長時間逐漸縮短,所以獲得熱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少,使得冬季南北溫差大。

  引導: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南北溫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們經常能聽到天氣預報報道刮什么風?──偏北風。

  出示冬季風示意圖。

  這是我國冬季的盛行風,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帶來寒冷的空氣和降溫,對我國南北氣溫影響有什么不同?──北方距離冬季風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響較小,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溫差。

  承轉過渡: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那為什么夏季溫差小呢?我換一組數據就能說明問題。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據: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學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但晝長時間逐漸增長,所以南北獲得熱量差異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分析了我國氣溫的分布及成因,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再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就劃分了不同的溫度帶。咱們來看一下溫度帶的含義和劃分標準。

  概念明晰:

  介紹溫度帶的劃分指標和積溫的概念。出示溫度帶劃分表。

  按照這樣的標準劃分出的溫度帶,將我國劃分為這樣一些區域,大家根據剛看到的個溫度帶的積溫數據,看看能不能在對應的區域填上相應的溫度帶名稱。

  特殊線:請同學們看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和哪條線很像呢?──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對于溫度帶,咱們特別容易把它和熱量帶混為一談,比如“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中的熱帶和地球上五帶中的熱帶在我國的范圍一樣嗎?──它們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五帶是熱量帶,按照獲得熱量的多少以緯線來劃分的;而溫度帶是根據積溫劃分的,更多地考慮了農業生產的實際,和農業、作物的熟制相關。

  讀圖判斷:

  1、不同溫度帶的熟制分別是什么呢?

  2、不同溫度帶盛產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們看到,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氣溫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用溫度帶的劃分來確定分布。

  課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濕地區的景觀圖,請大家課后思考。

  1、這幾張圖片分別對應在哪個點呢?

  2、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第二節氣候》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清華附中伊娜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降水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溫故知新:

  1、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及原因。

  2、溫度帶填圖。

  3、回顧特殊分界線──秦嶺─淮河。

  承轉過渡:上節課給大家留了思考題,這些植被都對應哪個點呢?(移動圖片到對應點)

  那大家說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降水,好咱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我國的降水情況。

  提問引入:咱們先來看看幾個城市的降水情況。

  根據幾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同學們覺著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不同:從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點:變化趨勢相同,夏季多雨。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異很大,且時間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我國的降水會集中在夏季呢?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對比表格

  問:大家能否根據這組資料來解釋下這一問題?(一邊分析,一邊完成表格。)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和季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我國地處世界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干燥,使我國降溫減濕。所以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轉過渡:咱們再來看這幾個城市的降水,雖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體持續的時間又不太一樣,各地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明顯不一致,能據此總結出雨季分布規律嗎?──越向北雨季越短。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和季風有分不開的關系。

  2、東部雨帶的推移

  演示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示意圖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到五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利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自五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后,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

  之后,夏季風繼續北上,七八月到達華北、東北地區,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卻處于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了伏旱天氣。

  進入九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10月,徹底退出我國,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示意圖

  承轉過渡:由于季風的不穩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的變化,年際之間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穩定。

  3、降水的年際變化

  簡述年際變化概念

  出示我國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轉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夏季風,也看到了季風對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的影響,那在這樣夏季風的影響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又會是怎樣的呢?大家能推測一下嗎?──東南多西北少。實際是不是這樣,咱們來印證一下。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出示我國年降水量動態分布圖,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區域和界限,學生總結降水分布規律。

  ──因夏季風的影響,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因此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承轉過渡:由此我們再次印證了我國不同地區降水情況不同,根據我國不同地區降水的多少和蒸發的情況,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干濕地帶。

  概念解析:

  出示我國干濕地區分布圖──我國共分為四類干濕地區,分別是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和干旱區。

  對照干濕地區分布圖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將各地區和其降水量范圍連起來。

  讀圖判斷:一個地區的干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于哪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區──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

  干旱區──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布。

  課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幾個干濕地區的分界線,有沒有哪個你覺著特別熟悉的?──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此線都是哪些分界線?有怎樣的地理意義?此線南北又有怎樣的不同?請大家課后思考。

世界的氣候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

  2、學會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中分析一個地區的氣候特點。

  3、能夠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教學重點】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教學難點】

  利用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歸納氣候特點。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多媒體導入:多媒體展示幾幅不同氣候條件的自然景觀圖片,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然景觀的差異。由此引出本節要學習的內容——世界氣候。

  自學互研生成能力

  學習活動認識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自主探究】

  掌握分析氣候的地區差異,歸納一個地方氣候特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認識的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規律。

  2、教師點評說明:世界各地的氣溫和降水差異很大。

  3、學生讀P62頁第一段文字內容,讀后,歸納以下認識:

  (1)世界各地氣溫和降水的差異導致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

 。2)由此可見,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基本要素。

  4、教師點撥:解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是分析氣候特征的重要方法。

  5、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63頁活動,掌握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征的技巧。

  學生活動1:(引導學生讀圖3.25)掌握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

  師問:根據圖3、25中的氣溫曲線,可知該地最冷月均溫在多少度以上?

  生答:10℃以上。

  師問:最冷月均溫在10℃以上,那么冬季是溫和還是寒冷呢?

  生答:溫和。

  師問:該地最熱月均溫在多少度以上?

  生答:23℃以上。

  師問:月均溫在23℃以上,是溫和還是炎熱呢?

  生答:炎熱。

  師小結:根據該地最冷月和最熱月的月均溫,綜合得出該地氣溫特點:冬季溫和,夏季炎熱。

  師問:根據圖3、25中的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看出該地哪幾個月降水量多,哪幾個月降水量少?

  生答:該地降水量12.1。2月多,6、7、8月少。

  師小結:由此得出該地的降水特點: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師問:根據前面分析該地的氣溫特點和降水特點,可以綜合得出該地的氣候特點是怎樣的呢?

  生答: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師小結:通過對圖3、25的分析,我們應該明白分析氣候特征的一般方法:分別觀察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

世界的氣候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我國氣溫的分布特征;閱讀溫度帶分布圖,說出我國溫度帶的分布,知道它們的劃分依據,提高學生讀圖、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知道不同溫度帶的農作物差異,滲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2.教學難點:溫度帶與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三、教學策略

  根據課標要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地圖。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逐步形成區域地理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繪制中國輪廓地圖備用。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情景設置

  教師:同學們,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知道了地形和地勢影響我們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環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請大家觀看圖片,說出圖片中人們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環境的制約?

  學生:(讀圖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教師:剛才看到的這些現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對,就是氣候。那么從今天起,我們就來學習影響我國自然環境中的第二個要素,來了解中國的氣候。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切入主題,引發學生興趣。】

  講授新課──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我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描述我國1月和7月氣溫特征

  教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氣候的一些基本知識,氣候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呢?

  學生回答預設:氣溫和降水。

  教師: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中國的氣溫。說到我國的氣溫,小明是深有體會,他每年冬天都要從海口回哈爾濱老家過年,體驗沿途的氣溫變化,服裝也從短袖一點點加到了羽絨服。有了這樣的經驗,他暑假準備回哈爾濱的時候,就有備而回,也帶了羽絨服?墒撬@次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這兩次經歷說明了什么?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區別?

  學生回答預設: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溫差小。

  教師:同學們可以通過生活實際得出剛才的結論,讓我們從地圖上驗證一下我們剛才的發現。出示“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我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地圖要首先讀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先讀圖名,左邊這幅圖為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代表的是我國冬季平均氣溫的分布,右邊的圖為我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代表的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的分布。

  教師:讀圖的第二步是讀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讀圖例。

  教師:通過讀圖例,我們可以知道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溫度范圍。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讀圖的第三步──根據問題,提取信息。

  【設計意圖:回顧讀圖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問題。(問題1)閱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依次標注各等溫線。圖中共有幾條等溫線?每相鄰兩條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攝氏度?大家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預設:我國1月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教師:請大家找到一條特殊的等溫線──0℃等溫線,它有著重要意義:冬季這條線以北,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會結冰,而這條線以南,平均氣溫在0℃以上,河流不會結冰。讓我們來看一下它大概穿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學生回答預設:從圖上可以看到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教師:(問題2)1月的最低平均氣溫是多少?分布在哪?平均氣溫是多少?分布在哪?

  學生回答預設:最低氣溫為-28℃以下,分布在黑龍江省北部。氣溫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島及臺灣島南部。

  教師:(問題3)1月南北溫差是多少?

  學生回答預設:50℃左右

  教師: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我國7月份的平均氣溫的分布。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讀氣溫分布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教師

  問題1:閱讀我國7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圖中共有幾條等溫線?除了28℃等溫線外,以8℃為間隔的等溫線有幾條?大家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夏季等溫線分布明顯稀疏了很多,說明什么呢?──氣溫變化并不劇烈。

  問題2:7月的氣溫是多少?分布在哪?──溫度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這時16℃以上的范圍,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低溫區在哪呢?──青藏高原。

  問題3: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獨立完成讀圖任務!

  講授新課──讀“中國溫度帶的劃分”,知道我國的溫度帶

  教師:以上我們分析了我國氣溫的分布,根據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再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劃分了不同的溫度帶。咱們來看一下溫度帶的含義和劃分標準。(介紹溫度帶的劃分指標和積溫的概念。出示溫度帶劃分表。)

  學生回答預設:根據看到的每個溫度帶的積溫數據,在對應的區域填上相應的溫度帶名稱。

  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和哪條線很相近呢?

  學生回答預設: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教師:既然農業生產是我們劃分溫度帶的依據,讓我們來看一下不同溫度帶的熟制和代表性農產品。

  學生:為不同溫度帶選擇適當熟制,識別水果產地。

  【設計意圖: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將生活中的地理與教材中的地理聯系起來。】

  教師:我們特別容易把溫度帶和熱量帶(地球上的五帶)混在一起,請大家思考它們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預設:五帶是熱量帶,按照獲得熱量的多少以緯度來劃分;而溫度帶是根據積溫劃分的,更多地考慮了農業生產的實際,和農作物品種、作物的熟制相關。

世界的氣候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運用地圖說明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3.學會閱讀等溫線圖、年降水量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年降水量分配柱狀圖、溫度帶圖、干濕地區圖,并能獲取相應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出正確結論。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及相關資源分析、歸納、總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

  【重點與難點】

  1.我國氣溫的特點,溫度帶的地區分布。2..讀圖、識圖技能的培養。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觀看視頻:冬季的廣州和哈爾濱

  同一個季節,為什么廣州和哈爾濱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異?導入新課學習。二、新課學習

  第一課時

  (一)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16℃-(-28℃)=44℃)特點:南北溫差大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探尋原因

  成因①:緯度位置的影響

  中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緯度近50度,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低,晝長越短。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晝長比南方短,太陽照射時間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熱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風的影響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冬季風使北方降溫幅度大。距離和地形對冬季風的消弱與阻擋,冬季風對南方影響小。這些加劇了南北溫差。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②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2.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1)計算:?诤湍拥臏夭(28℃-16℃=12℃)全國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20℃)特點:普遍高溫

  讀圖可知,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2)思維拓展:夏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陽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晝長比南方長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熱與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國哪里氣溫偏低?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4)總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氣溫偏低)

  (5)拓展延伸:我國南北溫差順口溜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秦嶺淮河線,零度等溫劃;最寒在1月,高溫在7月。

  (6)了解我國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3.溫度帶

  (1)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2)讀圖,了解5個溫度帶和1個高原氣候區位置。(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③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對號入座: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島、漠河、塔里木盆地它們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寒溫帶、暖溫帶)

  (5)體會我國氣溫南北差異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1.水果

  拓展延伸:中國各個溫度帶的主要植被2.房屋

  3.農作物及其熟制

  總結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氣溫分布特點,那么你知道我國降水的情況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課時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1.降水空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從整體看,降水的空間分布均勻嗎?(不均勻)(2)觀察分析

  圖中的等降水量線有幾個數值?(如圖)

  圖中等降水量線數值變化的方向有何規律?(如圖)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總結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過的地方(4)了解我國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時間分布特點:

  (1)讀“中國南北四個城市的季節差異”圖,回答問題標出四城市降水較多的月份(如圖)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圖中從南向北圈出這四個城市(如圖)

  總結: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北方雨季____,開始____,結束____:(早;長;晚;短;晚;早)

世界的氣候教案7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氣候類型》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2章《多樣的世界氣候》中的重要內容。本節內容理論性強,難度較大,但是對生活和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今后學習世界地理的基礎,在全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了解熱帶的氣候類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觀特點。

 。2)過程與方法:1.通過讀世界氣候類型圖及景觀圖,認識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2.通過閱讀和分析某一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氣候特征,判別氣候類型。

  3.通過活動、圖片等各種方式了解某一氣候類型地區的自然景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例分析,體會自己家鄉的氣候特點,初步培養運用地理知識指導生活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及典型景觀特征。

 。2)教學難點:依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描述氣候類型的特征,判斷其所屬的氣候類型。尤其是區別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差異。

  4.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從依賴到自主的過渡期,理性思維還很差,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圖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能夠利用各種方式,如:圖片、圖表、文字材料、景觀……,總結出世界氣候類型的一般規律。

  2.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通過讀圖培養獲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2)問題探究法:在讀圖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學習法:采用小組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安排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世界氣候類型景觀》

  學生觀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觀差異,說說屬于哪個氣候類型?

  教師提問:不同景觀的差異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回答:降水和溫度。

  閱讀課本:找出世界氣候類型的分類?

  小組合作:分別討論熱帶、溫帶、寒帶、獨特的氣候類型的種類由那些?

  小組展示:略

  活動一:1.展示四種熱帶氣候類型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2.介紹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讀出每月的氣溫度數大約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約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動二:依次展示熱帶草原、熱帶季風、熱帶荒漠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

  學生遷移:以熱帶雨林的方式來總結以下三個氣候類型的特征。

  3.提問:.找出四種熱帶氣候類型的共同點?

  4提問:熱帶季風和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子哪里?

  教師引導:它們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哪呢?如何區分呢?(突破難點:熱帶季風和熱帶疏林草原氣候)后類型的分布。

  課堂小結

  提問:根據所學內容,聯系自身實際情況談談感受。

  學習了世界氣候類型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嗎?

世界的氣候教案8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地;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

  3、了解影響氣候的幾個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學習重難點:

  1、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

  2、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個別指導重點點拔。

  導學過程:

  1、請同學們結合前兩節學習的知識,能說出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天氣的特點是什么?氣候的特點是什么?

  3、課本p57的A、B、C三幅圖是描述哪些地區的氣候的?

  4、其中A、B兩幅圖中,都有“一年到頭”這幾個字,同學們想一想,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還是一般而言呢?

  5、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霧等要素。從圖3.22的談論中看,人們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一般只注意哪兩個要素?你們能用一句話概括當地的氣候特點嗎?

  6、在前兩節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世界上氣溫和降水的地區差異很大,同學們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區溫度高,哪些地區溫度低?哪些地區降水量多,哪些地區降水量少?

  7、課本p58,看圖3.23能說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

  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達標檢測:

  1、課本p58活動題2。

  2、課本p59—60活動題1、2、3、4。

  3、課本p61—62活動題2、3、4。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采用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得出影響氣侯的主要因素,由淺入深,易化難點。

  2、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來有困難,通過小組間的互助學習加深理解。

世界的氣候教案9

  第四節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3、下列地 區屬于全年少雨區的是:

  A.地中海沿岸; B.赤道地帶; C.北非地區; D.中國北方;

  4、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的氣候是:

  A.熱帶 雨林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5、圖10是亞歐大陸上 不同位置的五個地區的氣候資料圖。請認真分析這些地區的氣候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不同位置的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描述A、C、E三地 氣候特征:

  A地 。

  C地 。

  E地 。

 。2)A地氣候與B地差異很大,影響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3)C、D、E三地比較,降 水季節變化最大 的是 地,降水各月均勻的是 地,年降水量較少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 地,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地;造成三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4)B地的氣候類型是 D地的氣候類型是 。

世界的氣候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所處地理位置和主要分布地區。

  2、根據地理位置、地形條件或氣候統計資料(圖),描述某地氣候特征。

  3、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溫度或降水)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上分別說明)。

  教學難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過程

  知識點導入:

  (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特征及分布

  (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四)氣候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

  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思路:溫故知新、對比歸納,實際運用

  導入:由景觀圖片引出世界各地氣候不同

  溫故:

  1、什么是天氣?

  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期的陰晴、風雨、冷熱等天氣狀況,它時刻發生著變化

  2、你能說說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3、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等要素。那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呢?

  知新:什么是氣候?

  你能說說我們當地的氣候特點嗎?

  應用:

  看下面哪些是說天氣的?哪些是說氣候的?

  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等

  地理思維能力及應用能

  力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征及分布(重、難點)

  思路:三個活動

  一個競賽活動

  一個旅行活動

  一個練習活動

  小組競賽

  分小組,按照所抽到的氣溫、降水數據,在分發的氣溫、降水坐標圖中繪制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然后大家一起討論所繪制圖反映的氣溫降水變化規律,總結出氣候特征,判斷氣候類型,并查找分布地區。

  根據氣溫降水變化規律,按照抽簽的探究問題,大家討論決定選取衣服、雨具、特殊日常用品等。

  最后小組推選代表上講臺發言。培養讀圖分析能力、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旅行活動

  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制作了一個動畫。

  乘坐飛機依次飛越九種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地區,一一呈現氣候名稱、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氣候特征、自然景觀。

  獲取系統、直觀、

  形象的認識

  練習活動

  結合課本66頁活動3

  三、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思路:溫故知新

  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是什么?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活動課本66頁至67頁

  四、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思路:閱讀課本68---69頁,

  分小組討論

世界的氣候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熱帶景觀的差異。

  2、掌握世界氣候分布圖上的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3、掌握熱帶氣候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的判讀方法。

  4、能根據氣溫和降水的資料簡要描述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分析,提高讀圖、析圖能力和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閱讀教材,提高閱讀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擴展知識,拓寬視野,激發探究未知領域的欲望,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2、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

  教學重點

  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教學難點

  熱帶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了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2、播放熱帶氣候的視頻課件,課堂放給同學們看,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直觀感受。

  3、制作本節課適用的學練一體案和課件,使之更為適合課堂使用。

  教學方法

  1、基于對學生已有學習水平的估計,同時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獲取知識。

  2、教學中采用“學練一體案”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過程設計由情景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每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

世界的氣候教案12

  教學目標

 。矍楦、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2.通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地域觀念、災害意識。

  [知識和能力]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4.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

  5.培養學生初步學會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氣候特征的能力。

  教學重點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難點1.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

  教學設計

 。蹖胄抡n]

  復習提問:1.在熱帶、溫帶、寒帶分別有哪些氣候類型?

  2.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是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出現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因此,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也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板書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對于本段教學內容,要圍繞課本P59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讀圖、討論、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投影展示課本P60圖3.24“兩地氣溫、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師先指圖說明其是“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的組合,圖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個月,圖的左側是氣溫刻度,右側是年降水量刻度。閱讀時以“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的方法和要領進行分析判讀。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討論分析一地的氣溫是什么特點?降水是什么特點?組合成什么樣的氣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屬于何種氣候類型?并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組的代表發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xx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甲圖

  3.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4.各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乙圖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陸地區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5.讓學生觀察課本P60圖3.25,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丙圖

  6.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課本P10活動4,然后讓3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和做題思路,大家評判補充。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

  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板書

  三、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系密切。這里的教學,通過從學生的自身體驗出發,實例討論分析,讓學生認識體會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也不一樣。

  1.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結合當地的實際,列舉一年內的不同季節,人們在衣、食、住、行以及農業生產方面有什么不同。學生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引導評價。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1活動1,分成學習小組,談談這是氣候對人類活動哪方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選一個代表概括大家的發言,在全班進行交流,如果能選用當地的實例或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里的變化等,學生的感受會更深。通過討論交流,教師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受氣候的限制越來越小。

  3.讓學生閱讀課本P61“水稻種植與氣候”。結合自己對當地氣候條件的了解,結合水稻的生長習性,看看當地適合不適合種植水稻,使學生認識氣候對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4.用兩個學生扮演小強和小明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他倆的愿望能不能實現,為什么?通過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把甲地區的樹、農作物移到乙地區,不能憑主觀愿望做事,人類的活動必須要符合自然規律。

  5.組織學生閱讀活動3,然后把學生分成兩組,并結合當地發生過什么樣的自然災害,造成哪些損失或危害,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根據雙方辯論的情況,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是對人類危害而言的。否則只是自然現象,成不了災害。沙漠地區,荒無人煙,長時間不下雨,對人類來說造不成危害,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就不同了,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經濟發達,又是我國的主要農業區,一個月不下雨,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就要受到影響,造成損失。同理,就是同樣等級的災害,在人口密集或經濟發達區造成的損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經濟落后的地區大得多。

  通過對實例的辯論、分析,使學生自己去體會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學生的災害意識。

  6.投影展示漫畫欣賞:“地球出汗了”。地球為什么出汗了?

  讓學生閱讀課本P62“氣候變暖”。然后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討論:地球為什么出汗了?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怎么做。

  讓學生自由發揮,不要作過多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所以,人類應該理性地控制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活動。

 。壅n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這些實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認識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要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特別是氣候變暖已成為人類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要保護好大氣環境,這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未來的青年,同學們也要積極投入行動行列。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堂的討論,以及通過調查、查找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地理小論文。一星期后,組織一次論文交談評比活動。

世界的氣候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圖片、地圖、圖表、閱讀材料、搜集的諺語、詩詞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善于運用已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知識的綜合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2、通過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了解家鄉的天氣及氣候特點,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難點】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投影:北京地區的四季景觀圖片。(京郊玉渡山春季、八達嶺長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達嶺長城冬季)

  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同一地區,為什么會有這樣大差異?(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所致)

  多媒體展示投影:兩組不同地區(南北、東西)同一季節景觀圖片:(二月海南風光、大興安嶺冬景、內蒙古溫帶草原夏季、我國溫帶沙漠夏季)

 。1)讓學生讀圖對比分析回答:影響我國南北方景觀差異的因素是什么(氣溫)?從東到西的景觀差異影響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從以上景觀圖的變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師生歸納總結:中國氣候差異很大,那世界的氣候差異會更大。由此導入課題。

  環節二:新課教學

  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活動一:比一比,貼一貼——認識氣候類型的分布(教師提前在黑板上畫出世界的輪廓圖)

  活動要求:參考世界氣候分布圖,請同學們快速地把寫有氣候類型的紙板,在貼中世界地圖的適當位置上,看看哪個小組用的時間最短,并請介紹一下經驗,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應的位置。

  【師生總結】低緯地區是熱帶的氣候類型,高緯地區是寒帶的氣候類型,主要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中緯地區是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類型,主要隨著海陸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是根據這些規律來拼貼的。

  2、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教師PPT展示書本65頁圖3、28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學生讀圖并思考以下問題。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2)熱帶有哪些氣候類型?各氣候有什么不同?溫帶和寒帶呢?

 。3)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分別是什么?

  【師生總結】

 。1)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熱帶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蒂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苔原、冰原氣候)。

 。2)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帶海洋性氣候、溫蒂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極地氣候(苔原、冰原氣候)。

 。3)亞歐大陸東岸是季風氣候,內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部主要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讓學生能在氣候分布圖上指出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并隨學生回答投影展示各類型氣候下的景觀圖片,增強學生對所介紹氣候類型及分布規律的感性認識。

  【師生總結】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這里全年高溫多雨,植物終年常綠,許多地方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側。這里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地面樹木稀疏,長著較高的草。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的亞歐大陸東部。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長著落葉闊葉林。

  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極圈以內,大部分地區氣溫較低,地面被冰雪覆蓋。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及分布規律展示出來。

世界的氣候教案14

  教學目標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能夠利用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圖,來說明氣候特征;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能夠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培養讀圖能力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于“氣候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前兩節講述氣候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基礎上,分析世界各地氣候產生的差異的原因,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雖然重點還是就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統化。

  氣候的地區差異一段,內容言簡意賅,既說明由于氣溫和降水不同導致氣候不同,又說明氣候的不同,是由于影響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內容。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難點,考慮初一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為選學。為差異性教學提供素材。在分析各個影響因素時,按照從已知到未知、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過程編寫,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時教材提供各種示意圖,幫助理解。

  關于“氣候的地區差異和影響因素”的教法建議

  對于“氣候的地區差異”,使學生認識到氣候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氣溫和降水,由于各地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氣候一定不同。

  對于“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突破難點。為便于學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難、由已知到未知、由整體到局部的辦法,學生可以從已知分析影響氣溫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緯度位置、影響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而對于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以教師講解為主,不要將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氣壓帶風帶多雨、少雨即可。對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已學過地形高低對溫度的影響,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內容,所以制作成動畫更直觀地講解;對洋流的影響,可將教材中的4.14圖做成分步顯示的flash復合片,使學生了解寒暖流對溫度降水的不同影響。

  關于“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的差異”的教法建議

  對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學生學會看世界氣候類型圖。應充分應用課本提供的氣候類型分布圖和氣溫曲線圖及降水柱狀圖,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影響因素等。先學后教,注重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對于“自然景觀的差異”,雖然是選學內容,但它卻是本章的/Article/Index.html>總結和深化,是最活躍、最有想象力發揮的內容?梢岳媒滩呐溆邢鄬Φ木坝^圖,動畫或影片等進行學習和討論,利于學生把形象認識和概念的理解結合起來;蛘呃谜n下查找資料,課上匯報表演等可以使課堂活躍,激發學生興趣。設計的復合片,可以體現自然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尤其是氣候對動植物的影響。形成事物之間聯系的觀點。

  關于“主要氣候類型和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的教材分析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部分,根據氣溫和降水的狀況分成13種類型。并提供分布圖和柱曲圖,對照分析講解各種類型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是對氣溫和降水內容的概括提高。熱帶、溫帶和寒帶的類型主要是水平分布,在高山高原區還有高山氣候。

  對于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部分,也作為選學內容。主要介紹自然帶的含義和各自然得的位置、特征,主要的動植物,并用景觀圖片直觀的表現出來。

  很明顯,本節教材緊密結合實際,并且層層深入,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思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關于“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的教學設計示例

 。ń虒W手段)

  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引入)播放云南世界園藝博覽會的錄像,提問:仔細觀察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葉子的大小、冬季是否落葉、還是一年四季常綠上,南方與北方植物有什么區別?一個地區的地形我們可以直接的看出來,但是一個地方的氣候我們怎樣看出來呢?

  (學生討論、回答)

 。ㄐ〗Y)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南方的氣溫高、降水豐沛,植物的葉子大而且常綠,北方的冬季氣溫低、降水少,植物的葉子小而且冬季落葉。地表的動物又受植物的影響而不同。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組成了自然環境的總體,稱為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我們生存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外部特征稱為自然景觀。而植被是自然景觀最明顯的標志。我們一般根據當地的植物特點來認識這里的氣候特點。

 。ㄍ队捌5)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自然帶景觀和動物迭加圖

 。ò鍟┧、世界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W生活動)根據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以及教材51~53頁,分組討論氣候與植物、動物的關系,并完成下表:

  自然帶名稱

  分布

  氣候特征

  植被類型

  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熱帶沙漠帶

  溫帶沙漠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ǚ答伨毩暎┓纸M,教師隨意說出一種氣候類型,要求各組迅速說明其氣候的特征或代表的動植物等,快且正確者勝。

  (板書設計)

  四、世界陸地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自然帶名稱

  分布

  氣候特征

  植被類型

  典型動物

  熱帶雨林帶

  赤道附近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雨林

  猩猩、河馬、大象

  熱帶草原帶

  雨林兩側

  全年分雨季、干季

  熱帶草原

  長頸鹿、斑馬獅子、鬣狗

  熱帶沙漠帶

  回歸線附近大陸西部,中部

世界的氣候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難點:分析各類型氣候的特征。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和文字。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天氣,大家看看圖中哪個描述的是天氣呢?

  生:略。

  師:其余的這些叫做什么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和天氣有什么區別呢?

  生:略。(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變化不大;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

  師:世界上不同的氣候類型控制下會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大家看圖來欣賞一下吧!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對氣候有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能否描述一下我們這里的氣候狀況呢?

  學生紛紛舉手,因為孩子們對家鄉的情況比較了解,這樣發問有種親切的感覺,從而激發孩子們展示自我的欲望。

  教師出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圖”。

  師:你能否在圖中找到我們這里的位置,進而說出這里的氣候類型呢?

  學生上臺指出。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做適當的評價。

  師:大家都看到了,這幅圖上不只一種氣候類型,你們可以數數有幾種?(生答略)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的氣候類型呢。那么其他地區的氣候都有什么類型?又有什么特點呢?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教師出示熱帶雨林氣候圖片、熱帶沙漠圖片、溫帶季風圖片和相應的描述語句。

  教師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世界氣候有什么特點呢?

  生:世界氣候復雜多樣,地區差異大。

  師:現在我們做個游戲,這個游戲叫做“二人賺”。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本班同學分成三個組,每組推舉兩位同學,一位在圖中任意指出一種氣候類型,另外一位同學要說出它的名字,指出其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然后指的同學要做出判斷,兩個人都答對方可“賺”到一分,每組有4次機會。下面大家就努力記憶這些氣候類型及其相應的地理位置吧!

  學生記憶。(約5~8 分鐘)

  學生比賽開始。

  比賽結束,決出優秀小組──“二人賺大王”。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溫度帶知識和大陸東岸、西岸和內部的知識。

  學生總結不同溫度帶的氣候類型和大陸不同位置的氣候類型,完成表格。

  (分別找兩位學生到圖中說出,其他同學在書上完成P59。)

  師:下面我來認識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它們的分布地。

  教師出示“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帶領學生分析其特點。

  師:誰能總結一下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生:先看氣溫曲線圖,判斷在哪個溫度帶;然后看降水柱狀圖,判斷屬于什么氣候類型。多次做練習進行知識鞏固。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世界上主要的氣候類型,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感受過不同的氣候類型呢?

  學生舉自己經歷的事情,如有的同學去了黑龍江,還有去了新疆,為什么不同的地方氣候不一樣呢?是什么影響了氣候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合作,探個究竟吧。

  活動探究1

  教師出示南極和赤道地區的景觀圖、當地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圖和世界地圖。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緯度因素影響:緯度越高,氣溫越低,降水越少。越低,氣溫越高,降水越少。

  活動探究2

  教師出示新疆和杭州的景觀圖、各自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和中國地圖。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海陸位置影響:離海近,降水一般多;離海遠,降水少。

  師:那么同一緯度地區的夏季,是海上熱還是陸上熱?冬季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指出海陸位置對氣溫的影響:同一緯度地區的夏季,海上氣溫低于陸上氣溫,冬季相反。

  活動探究3

  教師出示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景觀圖,以及他們的降水柱狀圖、氣溫曲線圖和中國地圖。

  學生討論。

  學生發表討論的結論,教師和同學做出評價。

  地形因素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越低,則氣溫越高。

  教師播放多媒體:迎風坡降水。

  學生看課件,討論回答: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教師出練習題進行知識鞏固和應用。

  師:不同的氣候條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不同的影響,大家舉例說說。

  學生舉例子說明。

  學生閱讀《水稻種植與氣候》。

  完成活動題P61頁。

  師:人類活動也可以對氣候造成很大的影響,近幾年的氣候變暖現象和人類活動有著不可推卸的關系。誰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有關知識。

  生:略。(參照P62)

  師:通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生:略。

  教師總結。

【世界的氣候教案】相關文章:

世界氣候的分布10-12

中國的氣候說課稿11-07

小滿的氣候特點05-13

關于氣候的諺語01-17

美妙的小世界教案課件05-16

中班詩歌教案:綠色的世界08-21

綠色的世界小班詩歌教案04-22

大寒節氣的氣候特征01-04

有關氣候的諺語_諺語01-25

天象氣候諺語10-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婷婷色五月在线看网站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