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美術教案

時間:2022-06-08 15:02:19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人教版美術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人教版美術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人教版美術教案(精選20篇)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聚和散的感覺

  難點:用各種形式表現聚和散

  教具準備: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學生說說作品中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學生發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及產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課題——聚聚散散

  二、體會大師作品中的韻律

  這里有作品欣賞,請大家欣賞后小組討論:“你最想為大家介紹哪幅作品?作品描繪了什么?”

  在大師的作品中《春如線——疏、密》為我們描繪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較一下這兩幅作品給你的不同感受嗎?

  “纖細的線條宛如少女長發般的垂柳傳遞了生命的信息。宣紙上彩墨點點,如春雨播灑池塘;又如春花燦爛點點梨白桃粉、迎春黃。”

  通過欣賞你能不能找出吳冠中老師繪畫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精髓。(板書:點線結合)

  在大師的筆下“點就是跳躍的音符,線就是舞動的長袖。”他運用點和線歌頌了江南,歌頌了春天,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眷戀。

  “大師與大師”:同樣都是用點和線來作畫,吳冠中和西方畫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查閱畫家資料和搜集他們的作品進行對比。

  三、游戲體驗

  1、教師語言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見過聚和散。

  2、師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現聚和散。

  4、師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范例。師生共同研究課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教學反思:對于吳冠中的作品,多數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些畫是“亂畫”。為了讓他們都理解其作品的內涵,我帶他們瀏覽了吳冠中作品的網站,從時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紹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們終于從畫面中悟出了“聚”與“散”。

  第二節

  一、師生交流

  1、教師重點講解并示范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強調水分的掌握。

  2、學生動手嘗試顏色的噴與點,體驗聚和散的感覺。

  3、師生對學生的嘗試練習進行評價。

  二、布置作業,教師強調用不同的工具嘗試表現聚和散。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用各種工具滴(噴)灑顏料,產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價。

  五、拓展

  引導學生欣賞用多種方法制作表現的聚和散的效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制作。

  教學反思:在用噴灑的方法進行作業時,很容易濺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囑咐好學生避讓,噴灑時動作幅度小一些,盡量保持好衛生。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資源的知識,初步學習招貼設計的基本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綜合應用活動,提高對水資源的危機感的認識,知道用美術的方式關注生活。

  3.初步學習利用招貼畫宣傳節約水資源,喚起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水資源知識,能設計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招貼。

  難點:巧妙地設計并進行一次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的美術宣傳活動。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或油畫棒、紙張。

  (教師)多媒體課件、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環,認識世界水日等知識,初步了解我國的水利建設事業發展史、文化等。

  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名畫家筆下水姿態的欣賞體會,完成第一次練習:用合適的線條畫某一種水的姿態。

  3.展示學生用線條描繪的各種水姿態的作業,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評價。

  4.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水資源被破壞前后的現狀對比,啟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水資源。

  5.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調查了解家鄉水資源的現狀,總結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制定針對該辦法的宣傳活動方案。

  6.學生在進行小組作業時,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7.引導學生展示介紹完成的作業,互相觀賞并進行評價。

  8.啟發學生觀察、研究中國國家節水標志的設計手法,教師介紹其他地區先進的水資源保護方法。

  9.拓展:要求學生課后尋找關于水的各種知識的材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或油畫棒等。

  (教師)多媒體課件、招貼畫實物等。

  教學過程

  1.請學生展示第一課時學習后搜集的關于水的各種知識的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根據課本的圖片欣賞,討論以下2個問題:

  (1)什么是招貼畫?

  (2)招貼畫的特點是什么?

  3.教師在學生小組代表匯報之后進行小結:招貼畫通常包括創意圖形和標題兩個部分:創意圖形可以用各種手法來表現

  標題可大可小,要與圖形協調地編排設計在一起。

  4.欣賞各種愛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學習招貼設計的多種方法。

  5.提出本課時作業要求:設計一幅愛護水資源的宣傳招貼畫。

  6.學生完成招貼設計,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7.引導學生展示完成的招貼畫,互相觀賞并進行評價。

  8.教師小結本課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關注水資源,進行水資源保護的宣傳活動。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對比色的組成及色彩原理。

  2、能夠運用對比色搭配規律設計賀卡。

  3、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感受能力或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色彩的對比。

  教具準備:

  錄像、圖片、兒童優秀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課件播放馬蒂斯,凡高的作品,引導學生初步欣賞,導入本課題。

  二、發展階段

  1、從色相環上認識對比色。(紅與綠,黃與紫,橙與藍)

  2、讓學生在色相環上找出對比色。

  3、欣賞兒童優秀美術作品學習別人繪畫優點。

  4、了解對比色在生活中的應用(衣服,工藝品,日用品等)

  5、教師出示用對比色原理制作的賀卡,引導學生欣賞其造型、對比色面積的運用。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要求:合理利用對比色,做工精美。

  四、展示作業,引導觀摩互相交流評價。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4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體驗起作品中的點與點之間聚散,疏密的變化。

  2.鼓勵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實踐,嘗試,體會聚與散的不同藝術效果。

  3.通過實踐,嘗試,使學生知道聚與散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4.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運用聚與散的表現方法,創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作品體驗點與點之間聚散、疏密的變化。

  2.根據自己的想象,運用聚與散的表現方法,創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學具:水彩、毛筆、紙、水罐、調色盤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學生說說作品中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學生發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及產生的肌理效果。

  二、游戲體驗

  1.教師語言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見過聚和散。

  2.師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現聚和散。

  4.師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范例。師生共同研究課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并示范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強調水分的掌握。

  6.學生動手嘗試顏色的噴與點,體驗聚和散的感覺。

  7.師生對學生的嘗試練習進行評價。

  8.布置作業,教師強調用不同的工具嘗試表現聚和散。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用各種工具滴(噴)灑顏料,產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價。

  五、拓展:引導學生欣賞用多種方法制作表現的聚和散的效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制作。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5

  課型:設計與應用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廢棄材料制作立體的游樂園。

  2、通過集體作業,培養學生同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4、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材料的合理與巧妙應用。

  教學準備:

  收集各種廢棄材料、彩色卡紙、橡皮泥、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意圖:

  游樂園是兒童的'歡樂天地,在那里他們可以盡情釋放童真,享受童趣。但各種司空見慣的游樂設施學生并非一下子能制作出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讓學生通過看看、說說、想想、做做、玩玩,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愿望,使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互相探討,互相學習,盡其所能顯示自己,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又縮短了學生間的差距,讓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對廢棄物的合理利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心靈手巧的好習慣。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1、看錄像,師生對話。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玩,你們猜一猜是什么地方?(播放錄像)

  生:游樂園。

  師:你們從哪里看出這個地方是個游樂園?

  生:那里有滑滑梯、過山車、阿拉伯飛毯……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到游樂園玩,因為那里是你們的歡樂天地,是你們的夢幻之國。

  2、揭題:夢幻之國

  (二)探索發展

  1、說說你喜歡玩哪一種游樂設施,它好玩在哪里?

  2、生說,師小結一些游樂設施的特點。(如:滑滑梯,一高一低有傾斜度;飛機,圍著中心點轉。)

  3、學生分組觀察所帶來的材料,展開想象:它們適合做什么?

  4、生回答,師加以引導。(關注形、色、質)

  5、師演示制作方法:

  (1)根據材料的特點進行設想(要有空間感)

  (2)設計制作(分塊)

  (3)組合固定(重心的穩定)

  (4)裝飾美化(色彩艷麗)

  (三)實踐活動

  1、作業布置,提出要求:

  (1)小組制作一個小游樂園;

  (2)分工合作,能力強的盡量制作與眾不同的作品,能力較弱的可以制作簡單的作品;

  (3)提倡互相幫助、友好協助。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輔導。

  3、各小組提出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師生共同解決。

  4、修改補充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

  5、小組布置“游樂園”。(可以添加綠化和人物)

  6、匯總交流,共享樂趣。(組織各小組把作品擺在一起,形成一個大游樂場,讓學生在“夢幻之國”里享受暢游的樂趣。)

  (四)評價交流

  1、你喜歡玩哪一個項目?

  2、你覺得哪一個項目最有創意?

  3、你喜歡這樣的學習活動嗎?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6

  課題:

  快樂的回憶

  課時:

  2課時

  課堂類型: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最快樂的一件事,并用繪畫或紙版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學習紙版畫的繪畫技法,利用吹塑紙進行創作。

  3、通過繪畫和制作,培養學生觀察力、創新和再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紙版畫的制作方法。

  2、紙版畫的印制,水份、顏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學具:

  繪畫工具、版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回憶你生活中的有趣場面

  2、新授:

  (1)欣賞版畫作品。

  (2)師問:紙版畫是通過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與繪畫作品比較,有什么不同的視覺效果。

  (3)講授紙版畫的制作方法

  3、作業:用紙版畫的方法或者是繪畫的方法表現出“快樂的回憶”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表揚優秀作業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觀察、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

  2、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感受生活、作品中的節奏美。

  教學重點:

  對美術節奏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圖形,表現美術的節奏。

  教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彩紙、剪刀、作品若干。

  學具:彩紙、剪刀、雙面膠、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節奏

  1、聽——“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2、看——兩幅繪畫作品

  ⑴繪畫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戶、柱子的有規律的排列、園林別墅中花草的間隔栽培。

  ⑵二方連續紋樣作品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重復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復調和。

  3、通過聽和看同學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點:都能感受到節奏。不同點:聽覺的節奏感較為強烈,繪畫作品的節奏是一種形式感。)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4、生活中有發現的節奏嗎?這些節奏美嗎?為什么美?生……

  5、師根據學生的思路在黑板上進行簡筆勾畫,表現節奏的圖形。

  二、節奏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本插圖:《自然界中的節奏》、《美術作品中的節奏》小組討論:圖中分別給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的表現形式,為什么?全班討論:生……

  2、師:生活中處處有節奏,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達自已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帶有節奏感的美術作品。

  三、表現節奏

  作業要求:

  師生通過投影儀用彩紙、瓶蓋等材進行擺設體驗不同的節奏感。請同學形容一下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受。(師寫關鍵詞)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剛才在拼擺中對不同材料表現不同節奏的感受。

  部指回家搜尋各種材料,下次繼續用拼擺的方式表現節奏。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圓點在紙上不同位置的感覺。

  2、引導學生了解圓點排列與圓點由大到小排列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3、運用圓點來組合各種圖形。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圓點排列與圓點由大到小排列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2、運用圓點來組合各種圖形。

  教具學具:彩筆、瓶蓋、紐扣等圓的東西

  教學過程:

  一、引導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問:有什么感覺,然后在這個圓圈上再套幾個圓圈,有沒有不同的感覺。(產生動感)

  結論:同一圓點在不同的位置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發展:

  1、交流各自預先觀察的結果,說說圓的種類有哪些(有圓的面,圓圈),在生活中圓是如何運用的。

  2、欣賞教材上的圖。

  (1)三張有各有一個小圓點的圖,請學生觀察,這三張圖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圓點在中間的圖給人穩定的感覺,圓點在上面的給人下落感,圓點在下面的給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圓點并在一起會產生線的感覺

  (3)小圓點從小到大的排列會產生移動感。

  3、欣賞教師帶來的平面構成,說說是否喜歡這樣的圖,為什么,它是由什么樣的圓來構成畫面的。

  4、教師提高大小不一樣的圓面和圓圈,請學生自己來擺一擺,看誰擺出畫面更好看。

  5、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討論要準備該如何組成畫面。

  三、學生動手制作,教師指導

  1、要求學生完成一張作業,可以是用多種材料進行拼帖,也可以用畫的。

  2、允許根據畫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線條。

  四、展示評價

  1、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作業最有創意。

  2、給作業不夠想理的小組提出建議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2、利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3、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利用電腦,進行主體與背景的創作。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2、利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出示一幅畫,問學生:圖中出現了什么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主次關系在哪里?學生答:人物(玩耍)---主體

  環境(建筑)--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

  二、發展階段:

  1、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

  讓學生說說他們的主次關系。及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2、學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

  學校、家里、游樂場所等

  3、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學生思考可用什么樣的背景來襯托。

  小結:

  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

  (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產生和諧的。)

  4、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的關系。

  5、學生創作、師輔導

  三、作業展示、評價

  四、收拾與整理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0

  課題:

  電腦美術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拉伸扭曲翻轉旋轉等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

  2、培養學生對電腦美術的興趣,了解美術中變形在設計與生活中的應用。

  3、應用電腦變形的方法設計一張有趣的圖畫。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幾種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

  2、如何用變形后的基本形組織畫面。

  教具學具:

  電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學生欣賞動漫課件并說說其變化特點(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一會兒扭曲一會兒翻轉一會兒拉長一會兒縮身,小熊就象站在哈哈鏡前,有趣極了。)師;誰來說說生活中在哪還可看到變形的現象?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電腦大變身的游戲。

  2、打開圖畫板,教師演示,讓學生用圖畫板上的基本形復習放大縮小與復制粘貼

  3、出示正常基本形與變形基本形,(拉伸扭曲翻轉旋轉的小人等共八圖,)師:請同學們想想用什么操作方法能讓小人變得生動起來

  A、出示六張正常基本形,學生兩人一組嘗試把六個小人進行變形處理

  B、教師出示圖解,小結操作程序方法,并演示

  方法1:選定基本形——圖象菜單——拉伸扭曲[翻轉旋轉]——水平垂直拉伸扭曲[翻轉旋轉]。

  方法2:選定基本形——擊右鍵——拉伸扭曲翻轉旋轉

  方法3:選定基本形——鼠標放在選定框的任意點,當變成箭頭即可拉伸變形

  4、畫背景——粘貼基本形——復制拼擺——變形——調整構圖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每人設計一個基本形,如:小魚或小鳥,汽車,花等,復制若干,進行變形練習。學生應用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設計一張有趣的圖畫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1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掌握畫圖程序上菜單的功能及畫圖工具的使用。

  2、指導學生運用畫圖程序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復制、粘貼和翻轉。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美術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掌握運用復制和粘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用翻轉的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把握好畫圖工具的使用特點。

  課前準備:準備若干電腦美術的優秀作品。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并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引導過程

  (1)師通過電腦屏幕引導學生鞏固認識畫圖程序窗口。

  (2)師打開有關花邊的電腦美術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請學生思考: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是運用了菜單欄中的哪項功能制作出來的?

  (3)復習排列與重復的知識內容。

  (4)請學生按程序打開電腦進入畫圖界面復習復制和粘貼的操作過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

  三、發展過程:

  (1)分析與講解:

  師通過電腦屏幕向學生進一步說明畫圖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2)欣賞與思考:

  指導學生欣賞教材作品,學生根據圖示中的制作步驟思考:單獨紋樣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一個單獨紋樣如何變成一條漂亮的花邊圖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師通過演示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選取、復制、粘貼的制作要點)

  師通過電腦屏幕向學生展示一幅花邊圖案,并提問:這組花邊圖案還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嗎?(導出翻轉的功能)。師演示翻轉的制作過程(復制—粘貼—翻轉)。

  請學生看書說說翻轉后形成新的單獨圖案是如何繼續制作花邊圖案的?(師通過演示進一步補充說明)

  (3)學生歸納步驟:

  打開畫圖程序。(開始—程序—附件—畫圖)。打開工具箱的各種工具畫出一個形象后上色,并打開編輯進行復制、粘貼、翻轉、變化和排列。

  (4)布置作業:

  讓學生利用復制、粘貼、變化和翻轉制作一副獨特、有趣的花邊圖案。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作和繪制。作業完成后可讓學生互評、互欣賞。

  四、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步驟關閉電腦,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札記:今天我使用的是洪恩寶寶學畫畫里的一套軟件,學生非常喜歡。因為插入的圖片有近大遠小的變化,所以非常直觀,教學效果良好。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分割組合的方法,產生變形的畫面效果。

  2、指導學生初步掌握割紙、粘貼組合的技巧。

  3、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將圖片,切成長條后排列,產生變形的效果。

  2、割紙、粘貼組合技巧的應用。

  教具學具:圖片、美工刀、直尺、墊板、膠水、圖畫紙、卡紙、剪刀、鉛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出現范例:兩張相同圖片,一張經過處理產生變形。

  2、引導學生自學技法點擊:利用教科書中的“技法點擊”培養學生自學意識。

  3、請學生介紹操作方法。

  板書:制作要點——分割:直線組合:直線等距

  4、提出問題:還有其它的分割、組合的方法嗎?

  5、教師根據學生的設想邊小結邊出示范例

  制作要點:分割:直線、曲線

  組合:直線等距,直線不等距、曲線排列

  發展階段

  師:怎樣來實現我們的設想呢?

  1、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操作難點和要點,講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鉛筆畫出裁剪線。另曲線分割必須先用硬紙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畫線;用尺子對準線,左手壓實,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組合:在底紙上,標出粘貼的位置;將裁剪好的紙條,排列起來達到滿意的效果后,粘貼完成。

  2、作業要求:把圖片切成長條排列粘貼,產生變形的效果。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會讓人產生冷暖的聯想。本課以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冷暖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色彩的情緒。并激發學生在色彩創作中有意識的運用冷色和暖色創造不同的畫面效果。

  課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冷色與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2、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3、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知道冷、暖色調各有哪些顏色。

  教學準備:

  投影儀、名家作品、水彩筆、油畫棒、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談話:“色彩給人的聯想”

  ① 紅、黃、橙使你聯想到什么?(火焰、太陽火熱熱、溫暖的景色、物體)

  ② 藍、綠、紫使你聯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霧等 ;寧靜、寒冷的場面)

  ③ 小結:不同的色彩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和聯想。

  2、欣賞名家作品,了解畫家的用冷色與暖色表現的豐富畫以及表達心中不同的內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線條及色塊表現畫面,表達內心的豐富情感。

  二、創作階段:

  ① 提出作畫要求:

  A、用線描或色塊作畫表現畫面。

  B、畫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體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②學生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評價。

  5、教師總結,提出意見和建議。

  學生在三年級時對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節課的難點較快突破。在作畫時畫面表現的冷色調,暖色調相對比較明確。

  板書設計

  色彩的冷暖

  顏色:1.暖:黃、紅、橙

  2.冷:綠、藍、紫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過程與方法

  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發現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

  教學重點:

  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教學具準備

  課件、作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復習以前學過的《點、線、面》中的線條的種類。

  師小結:板書——線條有粗、細、曲、直。

  2、請同學說一說線條給人的感受,引出課題(板書)——線條的動與靜。

  三、講授新課:

  1、欣賞課件(流動的河流、靜止的公路、地平線等),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樣線條,給人什么感覺?

  師小結:流動的河流展現的是曲線,有動感,而公路和地平線是靜止的直線。

  2、請同學回憶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靜態和動態的線條,它們各是什么樣子。

  師小結:平直與彎曲的線條會使人產生動與靜的感覺。

  以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線條的曲直與動態的關系。

  3、請學生欣賞課本范例,進一步感受線條的動與靜。

  想一想,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

  4、教師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色彩的冷暖》講解線條與色彩在不同畫面中的運用。

  (1)暖色和曲、直線的配合,產生的視覺反映。

  暖 + 直 =溫暖、平和

  暖 + 曲 =熱烈、歡快

  (2)冷色和曲、直線配合

  冷 + 曲 = 寧靜、幽遠(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單調、呆板

  通過欣賞范圖、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該如何更好的應用線條。

  四、作業布置: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并上色。

  五、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六、作業展評:

  1、個人分析畫的內容,畫面好在哪里?

  2、同學互評,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幅作業,說一說它的優點?

  3、教師簡評。

  七、拓展

  教師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請學生欣賞。

  八、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暢想未來的人事、物,讓學生對未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從小立志,樹立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實際,對未來展開合理的想象。

  課前準備:彩色繪圖顏料、體現科技進步的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未來的你會是怎樣的?未來的世界又將如何?讓我們一起來暢想。

  二、講授新課

  1、展示體現科技進步的圖片

  2、同學欣賞后談談感受

  3、分組暢談心中的未來

  4、指名談談構思及原因

  三、學習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1、定草稿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四、作業展評

  1、展示作業

  2、欣賞評價

  3、教師總結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結構、材料、用途等知識,設計一個造型新穎、使用方便的杯子。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杯子的設計制作方法,設計制作能力與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物以致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設計意圖,了解功能與造型之間的關系,掌握杯子的設計步驟與方法,創作一幅杯子的設計圖。

  難點:能夠巧妙的結合材料、造型與裝飾,設計一個既實用又美觀的杯子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采用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前后一個樣,獨耳旁邊站。天天大口張,喝水不吃糧。

  謎底:杯子。

  (二)新授

  1.PPT展示不同時代的杯子,《牛角杯》《云形玉杯》等,了解從古至今杯子的在造型以、功能以及材料上的發展。

  2.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造型的杯子,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杯子的材料:玻璃、金屬、陶瓷竹木等等。

  3.分析杯子的結構并小組討論杯子各部分的功能,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4.欣賞新穎獨特的杯子,并思考杯子的設計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5.出示各種杯子,請學生說說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6.教師示范杯子的設計步驟,學生觀察并總結:

  1、構思;

  2、畫草圖、

  3、標注尺寸;

  4、設計說明

  (三)練習

  要求:

  1.造型美觀、功能方便

  2.考慮到使用對象

  3.標出尺寸、名稱和功能。

  學生創作過程中我將在班級內進行巡視輔導。

  (四)展評

  評出:造型獎、最多功能獎、創意獎。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五)小結拓展

  總結重難點,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發散思維,大膽創作。

  四、板書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漫畫是一種繪畫形式,用來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物。

  2.了解一些的漫畫大師,樹立榜樣。

  教學重點:講解動漫與漫畫的區別。

  教具準:大量的漫畫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漫畫是一種具有諷刺性或幽默性的繪畫,通過夸張、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手法,表現幽默詼諧的畫面,用來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

  1.學生欣賞漫畫作品:講明比喻和夸張等手法。

  a.華君武《美育》

  b.豐子愷《瞻瞻底車》

  c.張樂平《三毛流浪記》

  d.《我為歌狂》(中國)

  e.《史奴比》(美國)

  f.《中國娃娃》(韓國)

  g.《酷兒》(日本)

  h.《封神演義》(日本)

  i.《櫻桃小丸子》(日本)

  J.〈蠟筆小新〉(日本)

  2.為學生講述一些漫畫大師的故事,豐子愷和張樂平,以及〈米老鼠〉的創作歷程。

  3.學生作業:

  畫一幅有具體情節的漫畫。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8

  教學目的:

  1、通過對紙版畫工藝技法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并感受排列的美感。

  2、使學生學習、掌握版畫的工藝知識及技法。

  3、培養學生的整體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學習版畫技法知識。

  教具:范畫、版畫制作步驟范畫、顏色、剪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歌曲導入)

  導言:“同學們,生活中你有什么是最難忘卻的經歷?

  三、講授新課

  1、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出示范畫,啟發誘導。

  提問:“同學們,請看老師的范畫,畫中都有什么有趣的事?”

  3、“今天老師教你們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制作這些形象一樣的小鳥好嗎?”

  4、板書:紙版畫

  5、那么什么叫版畫呢?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制作過程。

  四、作業步驟:

  啟發學生講解制作過程。

  1、設計。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品、貼。

  五、學生作業:放輕音樂。

  兩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師巡視指導。

  六、講評作業:

  選取優秀作業,表揚造型美觀、色彩鮮艷、整體看畫面效果好的作業,表揚最佳搭檔。

  七、教師總結:

  (希望同學們多善于去發現、去探索、體會生活的樂趣。)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了解指墨畫的藝術特點,用手玩出深淺不同的墨和色。

  2.過程方法:運用指墨畫技法做各種指墨效果練習,并能根據主題選擇合適的指墨技法進行想象創作。

  3.情感價值:通過學習,感受指墨畫獨特的韻味美感,并體驗指畫彩墨探究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各種指墨技法的掌握及運用。

  難點:靈活運用手指作畫,體現水、墨、色的效果。

  (三)、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中國畫工具材料。

  學具:調墨盤、墨汁、中國畫顏料、生宣紙等中國畫工具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視頻、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學生動手初次體驗墨色的豐富變化。

  1、課件展示作品圖片,請學生找出有多少種深淺不同的墨色?

  2、學生動手體驗,并將作品展示。

  3、請一位同學簡單說說自已剛才是怎樣“玩”的。

  4、師小結。充分肯定學生剛才的大膽“玩墨”。

  三、引導啟發學生,并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來表現“點、線、面”。

  1、情境設置,引導學生說說剛才是用手的哪些部位玩的。

  2、師按照學生的提示,在宣紙上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來表現“點、線、面”,最后組合成一幅指墨畫“荷花”。

  3、完成演示作品,小結用手的技法:就是運用手的各個部位,進行“點、染、擦、印”等動作,并注意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出示課件小結)。

  四、欣賞畫家的指畫作品,分析畫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1、出示課件,賞析作品。

  2、學生交流后師小結:其實今天我們畫的指畫彩墨,就是來源于我國的國粹藝術“指墨畫”。

  五、出示視頻短片,了解國粹藝術“指墨畫”的歷史。

  六、啟發學生尋找身邊的美景,為創作提供靈感。

  1、指墨畫的創作源泉和靈感,就是來自于我們的生活。(出示課件圖片)這些美麗的景色,你們會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它呢?

  2、小組討論后再回答。

  七、學生再次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1、(課件出示創作要求):四人小組共同交流確定內容后,選擇合適的指墨方式來創作完成一幅主題想象畫。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八、展評作品。

  九、師小結、下課.

  好了,今天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四年級美術教案 篇20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超級小雪軟件中的印章工具,并使用印章工具設計花布。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美術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3、使用計算機畫圖,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計算機應用水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用超級小雪畫圖中的印章工具設計花布。

  難點:圖案構成有變化且和諧美觀。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授。

  1.師問:看了這些花布有什么感覺?

  2.我們怎樣又快又好地畫出漂亮的花布來呢?

  3.師示范:打開超級小雪一選定印章工具,新建印章印出花布。

  4.學生學習操作工具,試畫。

  5.我們來看看幾位同學的嘗試作業 ,你會用印章工具了嗎?

  6.教師設計指導。

  (三)學生作畫。

  1.作畫要求:用超級小雪畫圖的印章工具,設計一塊有創意的花布,想想可用在哪里,記著存盤。

  2.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四)評價;

  1.展評作業 ,學生自業。

  2.瀏覽全班學生作業 。屏幕監側

  3.小結:

【四年級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美術教案04-07

四年級美術 教案04-0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電腦美術》教案06-14

四年級美術畫畫教案04-07

新版四年級美術教案04-07

湘教版四年級美術教案04-07

四年級美術湘教版教案04-07

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04-07

四年級美術落日教案04-07

蘇教版四年級美術教案04-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 天堂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