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節約活動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節約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節約活動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溪、小河,還有著名的汶河,就在我園的附近。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并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并制定了以下目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萌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教學難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被污染水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引題:
(1)師:你口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臟的時候怎么辦?
(3)你見過什么地方有水?
2、實驗、示范:
(1)小瓶里放入顏料,讓幼兒觀察。
(2)杯子里分別放入醋、水、可樂讓幼兒聞一聞,品嘗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兒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1)水是流動的(2)水是沒有顏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無味的4、師: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兒討論總結(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產建設中的用水(3)動植物的用水。
4、(1)師:水分淡水、咸水兩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大,地球上的淡水正在減少,應知道并告訴你周圍的人節約用水。
教師總結:
水被污染成了臟水,臟水可澆花、澆樹、澆稼,而污染了的水沒有處理,里面有細菌和有毒的物質就成了廢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愛護水資源,不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游戲:玩水《流水走迷宮》
幼兒了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著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反思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了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節約活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幼兒知道環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懂得保護環境要從自身做起。
2、發現生活中一些資源能再利用,知道要節約資源,避免浪費。
教學準備:
1、廢舊物品(紙盒、蛋殼、易拉罐等)制作的工藝品、玩具、用具。
2、教學掛圖《環保棋》。
教學過程:
1、了解生活中資源再利用的情況。
出示用廢舊物品制作的工藝品、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做的?還能用這些材料制作成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處理廢舊物品?
你知道節約資源有哪些好辦法?如:看到水龍頭流水時趕緊關上,不浪費水;不亂扔垃圾;請媽媽買菜使用菜籃而不用塑料袋等。
3、玩《環保棋》
引導幼兒觀看畫冊《環保棋》,說說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幼兒兩人一組玩《環保棋》。
玩法:幼兒擲色子,按照所擲數字和要求向前走,先到者為勝。
大班節約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漸漸淡忘了這個傳統美德。許多家長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點,對孩子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物質上有求必應,出現了一些孩子在吃、穿、行上的攀比現象。在幼兒園經常會發現只咬一口就被扔掉的點心、沒關的水龍頭、畫了聊聊數筆的圖畫紙……看著這些無謂的浪費,我深深感到,要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這一傳統美德,必須從娃娃抓起。結合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中存在很多浪費的現象,我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節約的重要性。
2、懂得節約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3、使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收集廢棄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關節約和浪費的多媒體課件。
3、自制教玩具。
活動過程:
一、以操作“擠廢棄的牙膏管”引入,幫助幼兒發現廢棄的牙膏殼里還有一些沒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費的概念。
二、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生活中的浪費現象。
討論:你在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浪費的現象?(請幼兒回答)
三、觀看PPT,引導幼兒發現身邊的浪費現象,了解相關節約的方法。
過渡語:老師這有一些圖片和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觀看PPT: 餐桌上的浪費和饑餓的孩子。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要節約糧食?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到節約糧食?(幼兒講述)
(二)觀看錄像:幼兒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況和缺水的現象。
提問:他們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費水會造成什么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到節約用水?(幼兒講述)
(三)觀看錄像:幼兒畫畫紙被丟棄在垃圾桶和砍伐樹木。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我們應該怎么樣節約用紙?廢舊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類?(幼兒講述)
(四)教師幫助幼兒提煉節約的三種方法。
四、運用節約統計表,強化幼兒的節約行動。
1、 師介紹節約統計表,對幼兒的操作提出要求。
2、 幼兒根據自己平時生活中的節約行為,進行操作黏貼。
3、 教師對節約行為進行統計,小結。
六、活動延伸:“爭當節約小能手
活動反思:
這節社會性活動我主要通過:
1、 通過“擠廢棄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動為切入點,給幼兒浪費的概念。
2、 開展“說說我們身邊的浪費現象”活動。讓孩子們深刻體會,浪費現象普遍存在我們身邊。
3、 開展“觀看圖片和視頻”。像洗手、漱口、畫畫等這些現象其實在平時生活中很常見,但都不被孩子們重視。當把這些現象以“曝光”形式展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才發現樹立節約意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讓幼兒了解資源的緊缺,認識環境的惡化,感受到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 開展“共同尋找節約的辦法”。孩子們通過發現在在幼兒園、生活中存在的浪費現象,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意識到,從“不剩飯、不撒飯,把碗里的飯吃干凈;洗完手關上水龍頭,洗手水可以洗抹布、洗拖把、沖廁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環節約用水;紙張兩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來折紙,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等身邊小事做起,讓幼兒對勤儉節約有了一定的認識,讓節約意識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長大。”
另外,為了是目標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設置了“節約小能手”記錄環節。首先,記錄表中的四個項目是幼兒生活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寫有幼兒號數的黏貼紙和合計欄便于教師和幼兒了解某個孩子的節約情況。便于幼兒根據記錄表來提醒自己在這方面做好節約。
勤儉節約,不是這一節活動,就可以達到成效的,所以在最后活動延伸環節,我將“爭當節約小能手”活動具體的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在班上開展“爭當節約小能手”的評比活動,每天一張進行統計,每周評選一次,同時值日生要做好監督檢查。
在組織社會性活動中我也有許多的困惑:
1、提供對照的畫面能否增強活動的有效性。
2、像這樣的社會性活動,是否需要在集中教育活動中開展。
【大班節約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節約用水大班教案03-23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22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31
大班安全活動教案:森林防火教案03-25
書包大班折紙手工活動教案02-01
大班優質社會活動教案03-28
大班優質社會活動教案03-28
大班健康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3-21
大班美術活動勞動節教案03-21
大班清明活動教案(精選11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