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制作的禮品,和弟弟妹妹一起活動,表達對弟弟妹妹的關心。
2、主動與弟妹進行交往,樂意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自己制作的禮物,準備表演的歌舞、故事等節目。
2、與鄰班聯系互動事宜。
活動過程:
1、展示分享幼兒為弟妹做的禮物,并互相欣賞說說。
2、討論如何向別人贈送禮物,練習說祝福的話語。
3、帶領幼兒有秩序地來到小班、中班,鼓勵幼兒大方地向弟弟妹妹贈送禮品。
(1)主動尋問弟妹的名字。
(2)向弟妹介紹自己的禮品并贈送,說祝福話語。
4、和弟弟妹妹共歡樂。
(1)給弟弟妹妹表演節目。
(2)與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戲,如"聽音樂搶凳子""捉迷藏""擊鼓傳花"等。
5、師幼分享和弟弟妹妹一起過節的樂趣。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和集體活動中,幼兒喜歡聽故事,喜歡討論新的問題,愛刨根問底,根據故事的提示和要求能進行較豐富的聯想,并能講出自己的見聞和見解。《老爺爺的帽子》這則童話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溫馨、充滿愛的世界。結合現代家庭實際情況,考慮獨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未來的社會需要幼兒從小學會生活、學會關心,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觀察、議論、操作等多種教育手段,并提供精美的圖片、投影機等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觀察多媒體課件、表演手語歌曲等形式,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創編符合情理的故事情節,力求使每個幼兒能自由、主動、積極愉快地學習。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初步學會理解他人的需要,關心幫助他人。
2. 幫助幼兒獲得被人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內心感受,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及互愛情感。
3.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課件《爺爺的帽子》。
2. 用于“誰在關心我們”圖片展覽的照片、掛圖資料,如父母養育孩子的照片,幼兒園老師、保育員等辛勤勞動的照片,醫生、清潔工人等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掛圖。
3. 事先排練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 用于“誰需要我們關心”圖片展覽的照片,反映災區、貧困和落后地區小朋友生活的錄像。
4. 自制的“愛心”獎章。
活動過程:
(一)借助多媒體課件的童話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關愛的世界。
1. 放小鳥呼叫的錄音,提問:是誰的聲音?小鳥們在為誰唱歌?(引出童話名稱。)
2. 多媒體課件的童話講至“小鳥高興地唱歌給老爺爺聽”,提問:
① 小鳥們為什么要唱歌給老爺爺聽?
② 如果看見發抖的小鳥,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
(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幫助小鳥。)
3. 多媒體課件的童話講至結尾,提問:
① 老爺爺病了,小鳥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②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想出多種辦法關心老爺爺。)
(二)感受他人的關心,體驗被關心的快樂。
1. 老爺爺關心小鳥,救了小鳥,小鳥心里覺得怎么樣?(很快樂。)
2. 我們一天天長大,學到了很多本領,那么是哪些人在關心著我們呢?下面老師帶你們參觀一個展覽。
3. 在抒情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觀看展出的照片、掛圖,并積極交流。
(三)理解他人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1. 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冬冬摔倒了”(附后),提問:冬冬摔倒了,紅紅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如果你看見了,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啟發幼兒學說關心、安慰的話。)
2. 觀看反映災區、貧困和落后地區小朋友生活的錄像,提問:這是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我們怎樣關心災區、貧困地區小朋友?
3. 平時你還會關心誰?關心別人的時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樣?
4.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人我們大家一起去關心、幫助。如果我們學會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就會感到十分幸福、快樂。
(四)為幼兒頒發“愛心”獎章,表演手語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1.“愛心”獎章悄悄告訴老師,它找到了許多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孩子。
2.為部分兒童頒發自制的精美獎章,表演手語歌曲《讓世界充滿愛》,鼓勵所有幼兒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將幼兒帶入一個充滿關愛的童話世界。為了便于幼兒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將童話分段講述的方法,并設置問題引導幼兒設身處地地去思考、體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靜態的畫面變得形象生動,更深深地感染了幼兒。
參觀展覽這一形式,既能體現動靜交替,又能讓幼兒自由講述,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豐富的照片和掛圖能幫助幼兒回憶起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與同伴積極交流的愿望。
頒發“愛心”獎章活動和表演手語歌曲《讓世界充滿愛》能強化幼兒的良好情感和行為,但愛心的培養、互愛情感的激發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形成的,它更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進行隨機教育。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城市中樓房的外形特征、結構、種類。
2.通過觀察高樓的各種形態,喜愛城市里不同風格的建筑。
3.探索、發現生活中樓房的多樣性。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見過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環境準備
高樓的圖片、積木。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用各種方式表現高樓。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對門牌號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你有什么好辦法能過幫助故事中的小狗汪汪?
大家的`辦法都很好,我們繼續聽聽故事中小狗是怎么做的?
1.教師講述故事第1段。
3.繼續講故事,引出門牌號的意義。
二、講解門牌號的意義
1.出示自制門牌號。
2.幼兒討論門牌號的作用與意義。
4.幼兒說說自己家的門牌號。
你家的門牌號是多少啊?
5.設計門牌號
延伸活動
1.區角活動:美術角繼續完成高樓的設計,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創意。
2.家園聯系:和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多種方式尋找更多高樓的秘密。
活動反思: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在也不是矮矮的平房而是高樓大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避免教學中單一傳授知識、枯燥無味等,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采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幼兒能積極主動的通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不足之處:
在教師提出要求,要求不夠具體。在以后的活動中,還需多加強幼兒指導。大家一起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快樂。這次的活動場面雖然比較混亂,但是幼兒的興趣都很高。希望下次活動,能夠更好的抓住幼兒的心里特點,適時的引導幼兒情緒的發揮。
小百科:高樓即高層建筑,按傳統來說,一般9層以上,帶電梯的樓宇即可以被稱為高樓。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能用語言、舞蹈、游戲等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祖國少數民族的情感。
2.積極參與“民族大聯歡”活動。
3.能與家長共同活動,感受聯歡活動的快樂。
準備
1.幼兒對我國漢、藏、蒙古、維吾爾等主要民族的風俗習慣、代表性歌舞已有一定了解。
2.活動前幼兒已按自己的意愿準備好一種少數民族的服裝及歌舞,并繪制好表現各民族特色的門票。
3.活動前幼兒園準備好各民族的風味小吃,并和幼兒一起將操場四周布置成各民族的場景。
4.發放通知,邀請家長參加“民族大聯歡”活動。
過程
1.智力大沖浪(分班進行)。
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祖國之最”的知識問答。
出示相關物品,說出是哪里的特產。
教師或幼兒表演簡單的、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或語言,讓幼兒猜測他表現的是哪個少數民族。
2.民族聯歡舞會(全園大班幼兒)。——做準備工作。教師、家長協助幼兒按自己的角色化妝。
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
維吾爾族舞:掀起你的蓋頭來。
朝鮮族舞:蘋果舞。——蒙古族舞:騎馬。
漢族舞:秧歌舞。
集體舞:《歌聲與微笑》和《愛我中華》。
3.品嘗風味小吃。
和爸爸媽媽一起憑自制的門票品嘗風味小吃。
邊吃邊說說是什么民族的風味小吃。
建議
1.這個活動由大班年級組聯合舉辦,需二課時。組內老師分工合作,分別擔任主持及各民族舞蹈的負責工作。幼兒可打破班級界限,自愿參加其中一種民族舞蹈的表演及準備活動。
2.活動中的演出服裝可由幼兒與家長共同準備,也可由幼兒園提供。
3.活動中的第一環節可由主持人提問,也可由幼兒出題。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關于傳統食品餃子、粽子、月餅的知識。
2、萌發對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熱愛之情。
3、懂得謙讓、分享,能注意餐飲禮儀。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視頻《除夕的來歷》、《粽子的來歷》、《月餅的來歷》
2、食品:餃子、月餅、粽子3、餃子粽子月餅圖片、外國傳統美食圖片若干4、盤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視頻《除夕》
1、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些什么?你們知道這一天叫什么?——除夕。你們知道除夕為什么要吃餃子吃團圓飯嗎?
2、放視頻:介紹除夕吃餃子的來歷3、小結:原來吃餃子是表達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我們幼兒園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會包餃子,回憶一下我們包餃子吃餃子的快樂時光吧。
4、出示圖片(20xx年迎新年包餃子的圖片)
(二)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吃”的文化
1、師:餃子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知道什么叫做傳統食品嗎?經過歷史的洗禮,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食品為傳統食品。
2、師:除了餃子還有什么呢?請看:出示“粽子”圖片
3、師:你們喜歡吃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會吃這個食品?你們知道粽子的來歷嗎?
4、播放視頻《粽子的來歷》
5、小結:原來粽子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它不僅只是用來吃的,而且它代表著一種含義。
6、我們已經知道了中國的兩種傳統食品了,那么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傳統食品?(幼兒紛紛發言)引出月餅。
7、師:你們知道月餅的來歷嗎?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8、播放視頻《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9、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知道月餅是怎么來的嗎?看來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文化還意義深刻。
(三)中國傳統食物品嘗和分享
1、師: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食品背后這么豐富的故事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2、出示食品,請配教老師把食品端過來,師: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現場,要和你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請幼兒自主選擇食品并嘗一嘗,并提醒幼兒要與同伴、客人老師分享食品,也要注意衛生,吃之前用濕毛巾擦手。
4、小結:剛才我發現你們過去拿食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也很愛衛生,吃東西前后都會擦手吃完也會擦嘴巴,這都值得老師表揚。
結束延伸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外國傳統食品文化。
2、師:今天我們不僅了解了中國的幾種傳統食品,而且還品嘗了,平時,我也看見你們帶了外國傳統食品來幼兒園吃,那么回家后可以要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你們有關外國傳統美食的故事。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學生課間活動內容,知道合理安排課間活動的順序。
2、嘗試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增強自我規劃的能力。
3、積極與同伴討論,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布置小學場景:教室、貼士男女標記的模擬廁所、飲水處,一些游戲材料。
2、卡片,內容包括:喝水、游戲、課前準備和上廁所。
3、幼兒每人帶自己的書包,包里有練習本,鉛筆盒等材料。
4、幼兒已經參觀過小學,對小學校園環境和小學生的主要活動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師幼討論,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對課間活動的認識。
(1)教師:在小學里每堂課之間有一段休息的時間,我們叫它"課間活動"時間,你知道課間活動時小學生會做些什么嗎?
(2)幼兒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小結。
2、引導幼兒進行情境模擬,了解課間活動的內容。
(1)教師介紹學校場景和角色。
(2)教師給下課的信號,幼兒自由的進行活動。
(3)幼兒集中講自己在課間活動在做的事情,教師出示相應的卡片。
(4)觀看錄像片段一,師幼共同小結:小學生在課間活動時間可以游戲,讓自己放松。
3、通過小組討論和觀看錄像片段,引導幼兒了解如何安排課間活動順序。
(1)教師:在課間活動時間,你想玩游戲,又需要喝水,上廁所,還需要準備下一節課的書本,這么多的事情,你們覺得應該先做什么?
(2)幼兒分組討論并利用卡片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
(3)請魅族發言人在集體面前表達本組的想法。
(4)觀看錄像片段二,了解什么是合理的安排。
4、再次進行情境模擬游戲"小學生的課間活動",鞏固幼兒的經驗。
(1)教師給出下課的提示,幼兒自主進行活動。
(2)幼兒回顧課間時間自己進行的活動。
活動反思
《課間活動》主要是結合生活實際理解5、2的乘法口訣,能靈活利用口訣來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一節課下來,我思緒萬分,從以下幾點反思課堂:
1.放手不是說話,要落實到課堂的分分秒秒
也許是傳統授課方式的習慣性,一開始放手不適應,總想幫幫孩子們,總忘記放手的初衷。
2.孩子需要指導,手把手輔導點點滴滴
二年級的孩子其實很小,不僅是年齡,還有心智和經驗。開始是困難的,需要我們每一步每一句都給于點評和指導,要耐心的給他們時間和空間,看著他們點點進步,滴滴成長。
3.孩子需要交流,生生互助成長飛速
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不由自主的伸出援助之手,沒想到這種幫助是一種摧毀,想想難免傷感,教育中愛的迷茫呀!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的應該是他的搭檔——同桌,如果沒有解決,還可以征求全班同學的幫助,以及同桌討論等等。最后,才由老師點撥或幫助。
相信孩子,他們總是會創造奇跡;幫助孩子,指導他們開始新的學習;放手孩子,給他們創造思維迸發的空間。
小百科:課間是指兩節課之間的間隔時間,是學校為學生安排的休息時間。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幼兒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樹立"我能行"的信念。
2、增強幼兒自信心。
教學準備:
1、布置障礙走的游戲場地(平衡木、汽車轱轆、體操墊等)。
2、《健康。社會》
教學過程:
1、歌表演。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唱歌邊表演小燕子飛翔的動作,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2、聽故事。
引導幼兒閱讀畫冊《小燕子學飛翔》,說說圖上表達了什么內容。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
小燕子一天天長大了,媽媽對它說了什么?
小燕子是怎樣回答媽媽的?
小燕子第一次試飛,它飛起來了嗎?它是怎么對媽媽說的?
媽媽和朋友是怎樣幫助和鼓勵它的?
最后怎么樣了?
3、回憶成功往事。
請幼兒說說經過自己努力成功的事。
鼓勵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地面對,大膽地嘗試,自信地說"我能行"。
4、游戲"我能行"。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由出發點走到終點,再重新返回來,途中經過許多障礙。當回到出發點時輕輕地拍下一個小朋友的手,游戲繼續進行,看哪一組小朋友先完成。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
大班社會教案 篇8
目標
欣賞全班幼兒的瓷泥作品,感受瓷泥造型的變化多樣。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去評價他人的作品所用到的技能。遵守參觀規則,分享大家的作品,激發今后創作的欲望。
準備
全班幼兒制作的瓷泥作品,并將它布置成瓷泥作品展覽會。
全班幼兒自由結伴,分成小組,準備參觀展覽會。
過程
引發參觀的欲望。
——活動室已布置好了全班幼兒的瓷泥作品展覽會,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交代參觀要求。
——按順序參觀,參觀時不要擁擠,不用手摸,以免碰壞作品。參觀完之后回到老師身邊集合。
參觀欣賞作品。
——看看、猜猜別人將瓷泥變成了什么物體?它用了什么技能?
——邊看邊和同伴說說作品的成功之處。你覺得作品哪種技能用得很好?為什么?
——你喜歡哪些作品?它們哪些地方做得很漂亮?
——在參觀過程中,教師留取影象資料。
集中討論、共同欣賞經典作品。
——展示部分經典瓷泥作品,大家共同欣賞,評價。
——談談看了作品展后有什么想法,激發今后創作的欲望。
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活動,知道從事適合又喜歡的工作可以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幸福感。
2、在交流活動中,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流利的介紹自己的觀點。
3、在談話活動中,萌發對未來理想的期待。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電腦、課件《小動物找工作》
2、知識準備:
(1)幼兒已了解蜻蜓、海豚、大象的典型特征。
(2)幼兒已初步了解常見職業的名稱與工作內容。
(3)幼兒已初步正視自己的特長,樹立自己的理想。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聰明的猩猩博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大森林里,住著一位聰明的猩猩博士,他幫助許多小動物解決了困難,他都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幫他們解決什么困難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通過觀察與交流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到從事適合又喜歡的工作可以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幸福感。
1、欣賞故事。
——小蜻蜓遇到了什么困難?
——猩猩博士為小蜻蜓找了哪些工作?
——為什么猩猩博士認為這些工作適合小蜻蜓?
——這些工作都很適合小蜻蜓,小蜻蜓選了哪一項工作?它為什么會選擇這項工作?
2、自主嘗試為小動物找到適合又喜歡的工作。
——接著又發生了什么事?
——如果你是猩猩博士,你會為海豚先生和大象伯伯找哪些適合的工作呢?為什么你覺得這項工作適合他?
——在這么多適合的工作中,xx選了什么工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為什么xx會選擇這項工作呢?
3、歸納構建:
——為什么一開始小動物們都很難過,后來他們又感到很開心了呢?
——師總結:原來只要我們找到了適合自己,自己又很喜歡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也能為別人帶來幸福、帶來幫助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很開心、很幸福的。
(三)通過教師自我介紹,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到從事適合又喜歡的工作帶來的幸福感。
(四)通過交流活動,引導幼兒學會選擇適合又喜歡的工作,萌發對未來理想的期待。
——孩子們,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你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適合做什么工作?
——在這些工作中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工作?為什么喜歡這份工作?
——小朋友都找到了適合自己、自己又喜歡的工作,怎樣才能實現它呢?
——相信經過小朋友們的努力,你們的理想一定會實現。等到很多年以后,小朋友們都長大了,真正找到了既適合自己,又是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時,你們再回到幼兒園,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社會教案范文9篇】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家鄉》教案04-08
大班社會《家鄉》教案04-08
大班社會領域快樂口袋教案04-11
大班社會需要幫助的人教案04-11
大班社會教案4篇04-11
大班優質社會活動教案03-28
大班社會評優課好擔心教案04-12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九篇04-09
大班社會祖國各地特產教案04-15
【精品】大班社會教案四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