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時間:2022-06-27 18:24:35 教案 我要投稿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1

  第一部分 設計思路

  本框題的題目是《生活處處有哲學》,本節課是本書的開頭,引導學生對哲學產生興趣和認識到學習哲學是有用的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學理化,教條化的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傾向。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緊緊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學之一主線,首先從比爾蓋茨的財富觀入手,引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接著運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討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爭鳴和探討,既讓學生明白了生活離不開哲學,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通過對哲學的產生、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增強學生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從而較好實現了三維目標。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哲學智慧生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類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可以使人們正確對待宇宙和人生。聯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周圍的生活和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具有哦能夠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使學生認識到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就不能沒有哲學。

  教學重點:

  哲學智慧和思想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教學難點: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情景激疑

  師:同學們,假如說你擁有580億美元的個人財產,并將退休,你會把如何安排這筆錢的用途呢?

  生1:旅游,盡情享受生活。

  生2:留給子女。

  生3:捐給社會一部分,自己消費一部分,再留給子女一部分。

  ……

  師:同學們敢于談出自己的想法,都體現了消費的計劃性,很好!確實,個人消費是個人的私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消費觀和財富觀。那么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比爾蓋茨的選擇:20xx年6月27日,微軟創辦人蓋茨退休,不再做微軟執行主席,只出任非執行主席。在接受采訪時蓋茨表示,他將把自己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他說:“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

  生:(感嘆)

  師:同學們,你如何看待蓋茨的行為呢?

  生:(略)

  師:同學們,比爾蓋茨的選擇再次告訴我們:人的生活是經過思考、有明確目標和意義的生活。人們要想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應該對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進行審視和思考。為此,我們需要哲學知識。那么什么是哲學,它來自何方?走進哲學,能否讓我們追求智慧,創造更美的人生呢?

  活動一:你說,我說,大家說——生活中的哲理

  (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理解這一點。老師點撥補充。)

  (師生共同完成)

  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物質決定意識

  選擇文理科的哲理—從實際出發;

  韓國的牛肉風波導致了內閣集體辭職—聯系的觀點

  ……

  (過渡)師:大家說得很好,剛才我們也看到人們對金錢的看法也不同,這說明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立場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這其實也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好了,我們已經發現,雖然我們沒有學過哲學,不過在我們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卻有意無意(無形)中用到了哲學的觀點、方法,體現了哲學的智慧。可見,哲學并不神秘,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一、生活處處有哲學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板書)

  (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板書)

  活動二:追憶往昔,暢想未來

  師:同學們都十六七歲了,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嗎?可能大家都忘卻了,不過,我們觀察那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可惜他們還不能說話;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口問一些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他們就會問,媽媽媽媽,為什么太陽會從山那邊落下去呢?為什么會天黑呢?他們會問,爸爸爸爸,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人會死亡啊?這些問題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不過,這些問題卻觸及了哲學方面的東西,我們的哲學就來源于這里。你現在又經常思考什么問題呢?

  生1:“我是誰?”

  生2:“世界從何而來?”

  生3:“我是什么樣的人?我由什么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

  生4:“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

  ……

  師:其實,這些疑問包含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哲學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哲學起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對生活、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板書)

  (過渡)哲學就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那么哲學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學哲學有用嗎?有什么用?(即我們為什么要學哲學?)

  師: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燭光照亮小屋”并回答問題。

  生:(略)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分析)

  師: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觀不同、指導思想不同。正確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板書)

  (1)從哲學的本義上看,哲學就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學問,哲學就是一種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這樣的學問當然會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板書)

  師:哲學一詞源于古希臘文,原由“愛”和“慧”兩個字組成,其意為“愛智慧”。后來,它在世界各國語言文字中得到廣泛運用。在古漢語中,“哲”釋為“智慧”“聰明”“賢明”等,含有通曉事理之意。“哲”之為“學”,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或學說。

  師:“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被傳為佳話,那位同學愿意講一下?

  生(略)

  師:司馬光急中生智砸破盛滿水的大缸,把小孩救了出來。司馬光的這種救人的方法好嗎?為什么他能夠想到用這種方法救人?有人說,司馬光把水缸打壞造成了損失,方法不好。你怎么評價這件事情?

  生(略)

  師:司馬光想到這種方法,主要是其有正確、創造性的思維,智慧的頭腦;

  其實,對待損失應該有一個標準,司馬光能夠正確對待“得與失”,舍小利(破缸)而獲大利(救人)。這使我們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了前行的明燈。

  (2)從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板書)

  哲學作為世界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即如何對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對待知識和規律,如何對待個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一同學習了哲學的產生和作用,我們懂得了哲學智慧和思想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和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總之,真正的哲學能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效果體驗

  1.(20xx年高考山東文綜卷,24)“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深刻體會到,學點哲學的確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下列觀點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振聲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基礎

  B.哲學是人類對某一具體領域規律的概括

  C.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哲學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本題以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得者李振聲的感悟為背景,考查哲學的功能。做好本題的關鍵是讀懂題干:哲學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錯誤,做研究少走彎路。體現了哲學的指導意義。A選項混淆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各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因此錯誤;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因此B本身錯誤。C選項,哲學有科學的與非科學的之分,因此本身錯誤。D正確闡明了哲學的功能,因而為正確選項。

  答案:D

  2.(20xx年海南一測,9)有人認為,神秘而深奧的哲學智慧產生于哲學家聰明的大腦,這種觀點 ( )

  A.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的產生必須以聰明的大腦為基礎

  B.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C.是錯誤的,沒有認識到哲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關系

  D.是錯誤的,否認了哲學的智慧產生與人類的實踐活動

  解析:本題屬于立場型的選擇題,考查哲學的產生。哲學的智慧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是從人們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因此首先排除A和B。C項與題意無關。

  答案:D

  質疑解惑

  學生質疑:哲學的智慧來源于實踐,為什么又說它來源于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追問呢?二者是否矛盾?

  教師答疑:不矛盾。哲學產生于實踐,這是最根本的,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形成哲學。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追問世界時,哲學才會產生和出現。“世界從何而來?”“世界以怎樣的狀態而存在?”等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是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關于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使人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源于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追問,他與哲學來源于實踐并不矛盾。

  第四部分 課后跟蹤

  自主探究

  哲學有什么功能,對于我們的人生有何意義,請收集有關論述,結合本節所學知識,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夠以現實生活為突破口,從學生的實踐、認知水平著眼,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或學生的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重視學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對哲學的學習興趣。

  在教法上,注意多樣化。綜合運用情景導入法、討論法、自學閱讀法、“產婆術”與教師啟發式相結合的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說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第五部分 專家點評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從生活入手,緊扣生活處處有哲學的主題,從素材篩選、教法選擇、題目講解方面,讓學生明白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不能沒有哲學,較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了新課程回歸生活、回歸學生的理念。

  在講解中,如能認真探究,如何把學生為接觸的哲學觀點變成淺顯的說法,教過會更好。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哲學的起源和任務。理解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可以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標】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辯證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聯系生活和實踐說明哲學并不神秘,生活處處有哲學;增強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從而喜歡哲學、熱愛哲學,切實體會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學。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哲學的功能。

  【難點】

  哲學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產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PPT展示一則故事。

  故事:古希臘有一個年輕人準備去學哲學,蘇格拉底問他:“你到底想學點兒什么”這個年輕人一下子被問糊涂了。他想:“是啊,要是學法律,就能學到訴訟的技巧;如果學木工,就能學會做家具;可是說到學哲學,到底能學到什么呢。真是很難說。”

  通過故事引發學生對哲學的思考,引出課題《生活處處有哲學》。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

  讓學生回憶孩童時期,他們所提出來的奇怪的問題,如“天會塌下來嗎?地會陷下去嗎?天塌地陷以后,我們該怎么辦?”“動物會說話嗎?動物也在思考嗎?”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提問:剛出生的嬰兒,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世界。會說話了,總是會問許多大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長大后,我們會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為什么同樣面臨艱難和困苦有的人總是笑對人生,應付自如。有的人卻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在實踐中我們總會追問許多為什么,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許多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人們為什么會追問和思考這些問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這些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使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對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關于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從哲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哲學的每一步發展和前進,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的結果。所以說哲學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就連大家孩童時期思考的一些問題也包含著某些具有哲學性質的內容。只要我們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教師用PPT展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討論其他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感悟到思維方法對于人們認識事物有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

  教師提問: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說明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們的思維方法和世界觀具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說,哲學對于人們思想方法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給人智慧、使人聰明。

  學生思考課本P6頁伊壁鳩魯的話:

  “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

  “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一些實例證明伊壁鳩魯的話。比如人類無視自然環境、破壞生態環境、“事與愿違”甚至“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哲學是解決世界觀問題的,因此伊壁鳩魯把學習哲學和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所以說哲學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環節三:鞏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舉行了一場電影招待會,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的說明書。周總理批評這位工作人員是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周總理要求工作人員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您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那天外國記者都來了。放映前翻譯只做了3分鐘的說明,觀眾便看得如癡如醉,外國朋友高度贊揚這部中國戲劇片。

  教師設疑: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么在國外能受歡迎?你認為周總理的這一改名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了解甚少,而對于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很熟悉,根據他們的思想狀況,根據我們工作面對的實際情況來介紹中國傳統名劇。這就充分體現了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哲學思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小結,本節課《生活處處有哲學》主要講述了哲學的產生和哲學的功能。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對實踐的追問和思考;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能為生活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業:請同學們以“生活處處有哲學”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五、板書設計

  (編輯:華圖媛媛)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相關文章: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07-27

生活處處有哲學論文03-21

《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反思03-26

高二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08-22

《生活處處有哲學》政治教學設計04-05

高中政治《生活處處有哲學》說課稿01-11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生活處處有規則11-27

生活處處有語文11-10

生活處處有語文03-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先锋资源国产区一区二 | 久久综合天天精品 | 亚洲丁香七月色婷婷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 | 亚欧美无遮挡HD高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