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豐收了》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豐收了》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重點是引導學生經歷分物過程,初步體驗分物過程與除法的內在聯系,探索并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1.直觀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算理。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了直觀分物、乘除法的互逆關系、根據表內除法類推這三種計算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這三種計算方法的相同之處,從而明確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是在用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進行計算,引導學生把表內除法的知識遷移到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當中。
2.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給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的機會。
在教學中,學生的親身體驗非常重要,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標志。當學生完成兩組算式的計算之后,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發現這兩組算式中存在的計算規律,從而進一步理解口算的方法,將口算的方法在腦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成捆的小棒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捆好的6捆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34頁上面情境圖。
師:兩只小兔種了一片胡蘿卜,到了秋天,胡蘿卜豐收了,我們一起去幫小兔們收胡蘿卜吧!
師:請大家仔細看圖,你們從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并匯報得到的信息。
師:現在我們要利用這些信息解決一些問題。
設計意圖:在進入新課之前,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蘿卜?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師:求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蘿卜,要用什么方法解決呢?怎樣列算式?你能試著算出它的得數嗎?可以利用學具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學具,理解數量關系,嘗試計算,與同伴說說自己的想法。
2.集體交流。
(1)明確算式的意義。
師:你們是怎樣列式的?能說說這個算式的意義嗎?
預設
生:算式是60÷2,表示把60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2)展示算法及計算思路。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把計算過程和想法說出來。
預設
生1: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60÷2,就是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6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個十,也就是30。
生2:我想到30×2=60,所以60÷2=30。
生3:我的計算過程是6÷2=3,60÷2=30。
師:6÷2=3是分物過程中的哪一步?60÷2=30為什么把被除數和除數末尾的0框起來?
請學生拿出小棒分一分,結合分物的過程說一說。
(3)比較不同算法。
師:在這些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呢?說說你的理由。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確:這幾種算法都用到了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要計算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可以先把算式進行轉化,利用表內除法進行計算。
3.課件出示教材34頁下面情境圖。
山羊伯伯要把這些白菜運回家,需要運多少次?
(1)請學生結合題目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2)獨立思考,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3)交流算法。
師:這道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你能說說計算過程嗎?
預設
生1:要求把160棵白菜運回家需要運多少次,就是求160里面有多少個8,列式為160÷8。
生2:計算時把160看作16個十,16÷8=2,是2個十,也就是20。
【新小學數學三年級上《豐收了》教案】相關文章:
水果豐收了數學教案08-08
中班數學蔬菜豐收了教案04-24
葡萄豐收了教案05-27
幼兒園數學教案:水果豐收了07-01
中班數學《水果豐收了》教案(附反思)03-21
中班數學教案:水果豐收了_中班數學教案07-07
中班數學:蔬菜豐收了01-11
豐新小學教研工作總結(精選5篇)01-12
水果豐收了大班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