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1
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于發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善于發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現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現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2.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靜?h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創作集童話、詩歌、散文于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租界內,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借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說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這個季節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說一說。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現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練習。
1.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2)梧桐樹的落葉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3)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
(4)我還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詞語。
(濕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綠油油)的麥苗 (青靈靈)的樹葉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2
【教材分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后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現了“我”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本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是激發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詞語。
2.能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熨帖”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對比欣賞,激發興趣:
1.激趣揭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走進一條水泥道。通過原始水泥道和鋪滿金色葉子的水泥道比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變化,感受落滿葉子的水泥道的美,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板貼,認識梧桐葉。
2.指導書寫“鋪”。
指導“鋪”的讀音,指導書寫。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語。
1.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語。
下面咱們讀讀課文,可以嗎?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畫出你認為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2.生自由讀課文。
3.師板書:熨帖,凌亂
“粘在熨帖”這兩個詞語指導認讀。等樓梯的方式認讀詞語:水洼印著凌亂增添棕紅色小雨靴。
4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1)重點指導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課文中還有一些難懂得詞語,剛才我看到好多同學都畫了,熨帖、凌亂,其實還有一個詞語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看板書:明朗。課文里是這樣寫的:抽生讀第1-3自然段!懊骼省笔裁匆馑及?總結方法:借助近義詞、聯系生活實際、借助熟字猜詞義。
。2)小結:同樣一個詞語,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的。
三、細品:學習5-7自然段
重點學習5-7自然段,出示學習要求:1.默讀5-7自然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用~~~~~畫下來,喜歡的詞語用圓圈圈出來。2.與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歡的原因。
1.學生根據要求學習。勾畫,交流
2.分享你都畫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體會秋景之美。
(1)抓詞語“閃閃發光”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了,下過雨,葉子上的水珠還在發光,好美呀!指導朗讀。(老師范讀,生讀,齊讀)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盡頭……”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葉比作圖案,師范讀,生跟讀。體會的好,你們才能夠讀的好。
。3)抓詞語:“金黃金黃”重點強調葉子的顏色,體會到了色彩之美。圖文結合感悟美:金黃金黃的葉子,帶著體會再讀一遍。有了理解就讀的更美了。
。4)聯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亂”。
“熨帖”就是粘在,緊緊地粘在(聯系上文),聯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師板貼,聯系上下文。)
“凌亂”,用學過的方法說一說你的理解:不規則,聯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詞義理解。“凌亂”就是雜亂無章,這個詞有點貶義的,可是為什么放到這里來形容落葉的美?(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風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麗的大自然。)學生上講臺把凌亂的落葉鋪到水泥道上來吧!欣賞圖片,再次感受凌亂之美。
指導朗讀:他們排列的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齊讀。你們體會到了這凌亂,感受到了這份自然之美,這份秋景之美,(師板書:美)
3.指導寫作方法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整體的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現給我們的呢?完成練習紙第二個學習內容。
。1)學生完成第二部分學習內容,
匯報:一片片是數量,金黃金黃是顏色,小巴掌是形狀。同學們,你們看有光澤,有數量,有形狀,有顏色,你們認為作者怎么樣?(喜歡秋天,帶著這種喜愛之情他把葉子觀察的非常細致,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想象,就依靠這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作者把這秋色之美寫的多好啊,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秋景之美讀出來。找三位小小朗讀者,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欣賞這秋景之美。
。2)師創設情境引讀: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發現:(接讀5自然段)。這濕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里最美的風景(接讀6自然段)。這小小的落葉,每一片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接讀7自然段)。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這條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ㄉf)
四、學習最后一段,收尾呼應
為什么說“第一回”,因為以前都沒有留意過,今天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有心發現,有了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練習寫作:
上學、放學路上的美,下課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細心感受把你們上學放學路上的美寫下來。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會認“洼、印、凌、增、棕、靴”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緊、院、印、排、列、規、則、亂、棕、遲”13個生字;正確讀寫“鋪滿、水泥道”等詞語。
2.在朗讀中感受水泥道的美,培養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初步體會文中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水泥道的美。
資料庫
課前搜集:有關法國梧桐樹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洼、印、凌、增、棕、靴”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緊、院、印、排、列、規、則、亂、棕、遲”13個生字。
2.正確讀寫“鋪滿、水泥道”等詞語。
一、導入環節
(一)新課導入,板書課文題目
導入語:同學們,從你的家到學校是柏油馬路,還是泥濘的小路?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起看看這條通往學校的道路吧。
。ǘ┵Y料分享
有關法國梧桐樹的資料。
二、先學環節
。ㄒ唬┏鍪咀詫W清單一
任務: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讀一讀:借助課文中標注的拼音大聲朗讀三遍課文,做到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得2顆星。準字音,讀通句子。
標一標: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新詞,把你認為容易讀錯的、難寫的詞語每個讀寫兩遍。
新詞如下:鋪滿、水泥道、亮晶晶、院墻、印著、排列、規則、凌亂、棕紅色、遲到
容易讀錯的:
難寫的:
寫一寫:給每個生字組兩個詞語(寫在生字表下面),并選擇一個生字進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詩句等)。
我選擇的生字是
我給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給它們分別組詞:
我看到這個字想到了:
溫馨提示:自學完成后,小組組長檢查“自學清單一”中的任務并做好評價記錄。
想一想: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題目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者為我們描繪了秋雨過后沾滿
的水泥道,文章優美而富有童趣。
(二)組內交流
交流內容:
1.朗讀課文。
2.讀會認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讀錯。
3.會寫字的組詞、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寫錯。
4.初步感知課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學清單,請四個小組展示自學情況。
分別展示:“讀一讀”“標一標”“寫一寫”“想一想”
三、后教環節
精彩預設與點撥
預設1會認字
提示:
增、棕:聲母都是z,不是zh;
印、凌:“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能把字音全部讀正確得1顆星。
點撥:根據部首,學習“洼、棕、靴”。
預設2會寫字
1.觀察生字結構:
。1)“鋪、泥、院、排、規、棕”都宜寫“左窄右寬”;
。2)“列、則”的偏旁都是“刂”;
。3)“晶”由三個日組成;“緊”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部短,下部長;“遲”的.“尺”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2.教師重點指導、示范:印、規。
預設3
對于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靈活糾正指導。
四、檢測環節
自學檢測反饋
過渡語:孩子們,老師看到你們都自學得很認真,相信你們的自學效果也肯定不錯。請小組內先自測一下!
1.看拼音,寫詞語。
2.仿照例子寫詞語。
例:亮晶晶(ABB式)
3.根據課文內容填一填。
。ǎ┑乃荩ǎ┑乃嗟
。ǎ┑膱D案()的地毯
五、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朗讀了課文,自學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在朗讀中感受水泥道的美,培養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初步體會文中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一、導入環節
導入課文,板書課文題目
過渡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雨后的水泥道非常美。那么,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文本,看看它具體美在哪里。用提問的形式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先學環節
。ㄒ唬┏鍪咀詫W清單二
1.請找出描寫水泥道的語句畫上橫線,說說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水泥道的。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2.作者把梧桐樹的落葉比作什么?
把梧桐樹的落葉比作。
3.“我”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如何?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4.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5.課外搜集有關梧桐樹的資料。
(二)小組交流
1.根據小組人數,組長合理分配問題。
2.一人說,其他人聽,聽后糾正、補充,發表自己的意見。
。ㄈ┤嗾故
請四個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補充質疑,每個小組展示一個問題。
三、后教環節
精彩預設與點撥
預設1學生從描寫水泥道的句子不難體會到水泥道的美,難點在于朗讀。如何讀出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方法:教師范讀、播放朗讀。
預設2對于作者把梧桐樹的落葉比作什么,學生能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參考答案如下:
金色的小巴掌
預設3體會重點語句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边@句話中的“映著”說明水洼里的水很清澈,水泥道很干凈。
。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這一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梧桐樹的落葉的樣子以及水泥道的美麗。
(3)“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這句話寫出了水泥道因為有了孩子的加入,變得更加美麗了。
四、檢測環節
1.讀句子,完成練習。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這兩句話是把比喻成,說明了。
。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這句話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把比喻成。
2.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這個季節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五、本課小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是多美的發現。∧阍谏蠈W路上看到過什么樣的美麗景色?課下講給同學們聽。
六、板書設計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水洼中的藍天
梧桐葉金色的小巴掌
棕紅色的小雨靴
棕紅色的小鳥
七、拓展閱讀
《自報家門》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4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夜秋風、秋雨后,天開始放晴,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梧桐樹葉落在了水泥道上,為水泥道增添了美感。字里行間流露著“美的發現”,表達著“美的情感”。教案設計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來體會水泥道之美。通過反復誦讀,想象文字所描繪的優美畫面,體會語言文字使用的優美。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進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鼓勵學生觀察周圍景物,從而去發現美、記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
2.準備梧桐樹葉。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搜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
2.尋找能體現秋天的美麗的事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出示梧桐樹的葉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片葉子像什么嗎?
2.是啊,在作家張秋生的眼中,這梧桐樹葉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書:金色巴掌)那鋪滿這樣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
3.板書補全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由實物引出,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也可以問問同桌,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其中生字是帶拼音的。開火車讀這些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
(2)課件中的詞語去掉拼音,請同學讀一讀。
(3)抽讀、開火車讀字卡。教師強調:“增、棕”是平舌音。
洼 、印、 凌、 增、 棕 、靴
(4)你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認?其他同學有哪些好方法呢?
(5)歸類識字:“洼”,可先出示學生已經認識的“娃、蛙、掛”等熟字,通過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征。
(6)教師適當點撥:“靴”“棕”可以借助插圖理解。
靴: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靴子?(課件出示圖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2)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
(3)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從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注重生字學習,通過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檢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在重點點撥時,通過圖片、聯系生活實際、字族識字法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重點點撥以下句子中的詞語。
、侔!多么明朗的天空。
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看到過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
點撥: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懊骼省钡慕x詞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圖片,引導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句子。
、诿恳黄▏嗤涞穆淙~,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點撥: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釋:A.舒服;B.(事情)完全妥當。引導學生聯系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確選擇“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為“落葉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鬯鼈兣帕械貌⒉灰巹t,甚至有些凌亂。
點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規則”來理解“凌亂”。同時,請學生找出“凌亂”的反義詞來理解“凌亂”。
(3)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________________時,天開始________________,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就像鋪上了一塊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鋪 泥 晶 緊 院 印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寫。
3.學生匯報交流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點撥。
(1)鋪: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甫”不要少寫一點。
(2)印:左右等寬,不要忘了左邊的橫,右邊是“卩”,不是“阝”。
(3)緊:要寫得緊湊,特別注意下半部分“糸”的筆順。
(4)晶:上邊“日”居中,下邊兩個“日”分別在豎中線兩側。
4.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教師臨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鋪滿 水泥 亮晶晶 緊張 大院 腳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經歷觀察、交流、示范、臨寫的過程,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抽讀詞語卡片:水洼 腳印 凌亂 增添 棕色 雨靴
2.導入: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誰愿意說一說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過渡:那是多么美麗的一條路哇!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筆墨去欣賞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設計意圖:由復習詞語導入,檢測學生對生詞的掌握。同時,回顧水泥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遷移到新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優美。
二、誦讀感悟,品析語言
1.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畫出描寫水泥道的相關句子,仔細讀一讀,看看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美。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美”。
3.重點句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1)引導學生抓住“潮濕”“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來談自己發現的美。
(2)讀著這句話,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為大家描述一下嗎?
(3)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時語氣要舒緩一些。
4.重點句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引導學生抓住“彩色”“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
(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課件出示:水泥道像( )的地毯。引導學生從這段話中,找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是塊怎樣的地毯,并試著讀出這塊地毯的特點。
(這是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這是一塊閃閃發光的地毯;這是一塊能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地毯……)
(5)指導朗讀,語速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
5.重點句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來體會美。)
(2)課件出示路上鋪著梧桐樹的落葉的圖片,配樂請學生欣賞。
(3)看了這些圖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4)配樂指導朗讀。
6.讀描寫水泥道的句子,升華美的感受。
播放課件,在音樂中教師進行引讀。
引讀: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二天,天開始放晴了,你看——(課件出示,指名讀)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是啊,那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
了。——(課件出示,指名讀)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多么美的一塊地毯哪!仔細一瞧——(課件出示,齊讀)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過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這條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樣呢?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呢?
8.課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
預設:從“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愛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壞眼前的美。
從“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愛那鋪在路上的梧桐樹葉。
從“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快樂。
(2)導引:作者把自己穿的那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更能表現自己對美景的喜愛。)
引導學生用輕快的語氣,讀出“我”愉悅的心情。
(3)指導朗讀。
9.引導學生發現語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語言!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很美,聰明的你是否發現了呢?
(2)課件出示開頭兩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
開頭: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結尾: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4)小結:像這樣,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結尾處又寫到了,這種寫法就叫做首尾照應。這種寫法使文章充滿詩意,結構嚴謹,突出了作者對門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10.總結:就像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條普通的水泥道,在這些落葉的裝扮下變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發現這些美,并且用優美的語言展現出來,讓我們也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美。這體現了觀察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請你再讀一讀自己找到的描寫水泥道的句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水泥道美的句子,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個別讀、圖文結合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受語言之美。同時,關注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引用羅丹的話作為總結,鼓勵學生去發現美,去感受美。
三、賞析名篇,讀寫結合
1.過渡:一些著名的作家就特別善于觀察、發現,用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所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自由讀“閱讀鏈接”中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片段,引導學生圈一圈作者在放學回家路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再對比課文描寫落葉的語段,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4.小結:《自報家門》的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寫法上兩者不同。
5.過渡:把自己在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6.學生練習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7.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議。
8.教師點評學生寫的話。
9.總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來記錄美。
設計意圖:對比閱讀,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在課文及閱讀鏈接內容的引領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路上美麗的景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指名認讀:排 列 規 則 亂 棕 遲
2.獨立觀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書寫要領。
3.教師示范,重點點撥:
(1)規:右邊是“見”,不是“貝”。
(2)列、則:左寬右窄,注意“歹”“貝”的寫法。
4.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5.同桌互相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排列 規則 雜亂 棕色 遲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掌握書寫要領。同時,引導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培養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五、作業設計,拓展積累
1.找一找:走進大自然去觀察,你從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選取相關的事物留作紀念。
2.畫一畫:可以動筆畫一畫自己眼中美麗的秋天。
3.寫一寫:為自己的畫配上幾句話,描寫畫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美景,欣賞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啟發學生有感而發,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發現的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的美,并且借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來直觀感受這種美,從而感悟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注重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同時,注重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聯系生活實際,請學生動筆去寫一寫上學、放學路上美麗的景色,學生寫話興趣很高,再現了自己眼中的美景。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5
設計說明:
課文用一個小孩的眼睛去發現梧桐葉落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體現了孩的天真爛漫。
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小作者觀察到的每一個景點,體會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觀察細致,想象豐富。
學前準備
1.觀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學生)
2.自學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學生)
3.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詞語,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精讀感悟
(用時:10分鐘)
1.自讀課文,了解作者觀察到的每個景點。
2.理解詞語:明朗、亮晶晶、濕漉漉、熨帖、凌亂。
3.欣賞文中的.比喻句。
4.根據課文內容釋題。
1.作者觀察了明朗的天空、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黃的葉。
2.聯系課文內容和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
3.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樹的葉,課題是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6.仿寫詞語。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7.仿寫比喻句。
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賞析美句(用時:20分鐘)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美景的句,用“——”畫出作者高興的句。
。▽W生讀后,課件相應出示)
2.欣賞、體會這些句中的美。
1.美景:
(1)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一掉下來,被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2.高興: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2)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8.填上合適的詞語。
。ǎ┑乃
。ǎ┑牡靥
()的巴掌
。ǎ┑奶炜
。ǎ┑刈咧
。ǎ┑馗璩
三、總結仿寫(用時:10分鐘)
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們喜歡嗎?
2.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小練筆:用幾句話寫下你上學或放學看到的景色。
教學反思
本文的小作者觀察細致,想象豐富,語言也很優美。教學中,我注重對重點句的理解、感悟,先讓學生感受到了文字的優美,再去想象欣賞美麗的圖案,讓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6
教學目標
1.會認“洼、印、凌”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生字。
2.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3.積累優美的段落語句。
教學重點
學會借助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抓住關鍵詞語感受水泥道的美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詩人途經一片楓林,被美景陶醉,寫下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篇,你見過哪些美麗的景物,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樣的一番美麗呢?讓我們進入課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課學習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重點指導“鋪”的讀音。并指導它的另一個音節,組詞:鋪滿、當鋪
2.小組互相檢查。
3.教師指名讀課文,檢查閱讀情況。
4.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想一想,課文告訴我們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畫出相關的語句,展示給同學們聽。
三、生字的教學
教師重點指導“鋪、晶”2個字。學生自學“泥、院、印”并交流識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一起感受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麗迷人。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感悟它的美麗。
五、作業布置
1.抄寫生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詞的認讀情況。
2.上節課通過閱讀你感受到了什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麗。
這節課我們來體會作者寫出了水泥道的何種之美?
二、新課學習
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表現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從哪些詞語上體會出什么樣的美麗。說給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換成“晴朗”可以嗎?表達有區別嗎?
2.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的葉子”“濕漉漉的”“粘”這些詞語感受到了秋天梧桐葉的色彩美,而“濕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濕、溫潤展示出來,一種秋色下溫潤美麗的景色展現眼前。
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這段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寫出了梧桐葉的狀態。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這段話你體會到什么?
5.這篇課文抓住了哪些事物進行描寫?
三、有感情地朗讀出示的句子
四、課堂總結
作者觀察細致、語言生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獨特的美,寫得淋漓盡致。我們一定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
五、課堂作業
1.課堂小練筆:寫一寫你上學路上發現的美景吧,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2.抄寫課文表現水泥道美麗的句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7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自然之道》。講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啄一只正在出龜巢探路的小烏龜,因同情的緣故,要求導游救小龜,結果違反了自然之道,導致了成群的小龜獲得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是安全的,傾巢而出,遇到了無數食肉鳥的慘烈襲擊。魚貫而出的小龜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違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文章的故事發人深省, 所謂“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規律,人類不可以人為地介入進行干預,會破壞這個規律,引起嚴重的后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3、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復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聯系上下文,助工具書、活積累理解關鍵句的意思。
2、運用以讀代講、以演促讀、討論交流等方法理解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字詞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經過,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的情感,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示課題)
3、解題。
之:的 道:規律自然之道:
自學匯報,檢查學習成果。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1)字:一類字認讀————難記的字分析。
(2)詞:
A:兩字詞語: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
旅游筑巢 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B:四字詞語:
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選擇你的好朋友來配合你表演。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8
[教學目標]
1.認識“洼、陰”等6個新詞,寫“蒲、泥”等13個詞,寫“水泥、清”等15個詞。
2.感性讀課文,體會作者寫的水泥道之美。
3.可以用“清亂”等多種方法理解單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4.能夠提煉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5.可以模仿課文或“閱讀鏈接”,三言兩語寫出上學路上或放學后看到的風景。
【教學重點】
可以用多種方法理解“清晰、凌亂”等詞語的含義,并與同學交流理解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者善于發現美、描寫美、欣賞美。
[教學策略]
識字環節允許學生使用所學的.識字方法獨立閱讀。書寫環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結構特點,然后更加注重關鍵筆畫,從而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不理解的關鍵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想象圖片等方式理解。在閱讀學習中,可以通過反復朗讀和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水泥道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感受力、美感和辨別美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表]
2課時
第一節課
[班級目標]
2.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情況以揭示主題。
1.老師的問題:同學們,現在是秋天。你觀察上學和放學路上的變化嗎?落葉多嗎?
預設:秋天到了,樹葉變黃,有些樹葉從樹上掉下來。
2.揭秘話題:鋪滿落葉之路是怎樣的?我們去看看吧!
3.在黑板上寫字,一起讀題目。(板書:水泥道5鋪滿金色巴掌)
4.引導式提問:看完題目,你有哪些問題?
預設:為什么巴掌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會有鋪滿金色巴掌?
5.展示圖片,介紹法國梧桐樹。
6.老師提問:關于梧桐樹的介紹,請把梧桐樹和巴掌聯系起來,說一句話。
預設:秋天到了,棕櫚般的葉子從梧桐樹上落下。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從視覺圖片入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通過引入圖片和提問話題,提高學生閱讀預期,預熱課程。)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9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后初晴,道路兩旁的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的梧桐落葉,整條道路上就像鋪上了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全文充滿著童真童趣,飽含著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為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課文結構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開頭,寫經過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我”背著書包去上學;結尾呼應開頭,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結尾,寫“我”第一次發現門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應,使課文渾然一體。第三至七自然段寫“我”在上學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
課文描寫細致,層次分明。既寫觀察到的景物,又寫感受與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寫梧桐樹葉掉落;第六自然段整體描寫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寫水泥道上的每片落葉。而第八自然段則寫“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悅心情。
學情分析:
三上學生已積累了多種識字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在閱讀積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對于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理解難懂的詞語”,學生在低年級對詞語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觸。教學中,我們重喚醒、點撥和引領。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認讀“洼、印”等6個生字;會正確、規范地書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金色、水泥”等17個詞語。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會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重點:
1、正確識字、寫字。
2、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
2、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年級語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4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字,正確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3、習得方法,練筆拓展。
教學重點
1、會寫13個字。
2、總結課文,感悟意境。
教學難點
嘗試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流程
一、出示畫面,積累語句
師: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時從未發現的美麗景色。大家快來看!
畫面一(出現潮濕的地面):你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二(出現梧桐樹掉葉子的畫面):你又會想起我們上節課積累的哪些詞語或句子?
畫面三(出現一條鋪滿梧桐樹葉的小路):你會怎樣描述這條路?
畫面四(出現一雙穿著雨靴的腳在落葉路上的畫面):這雙小腳會怎樣走在這條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師:同學們,小作者仔細觀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他還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多美啊,帶著這樣的想象,美美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理清脈絡
師:同學們,課文我們又讀了一遍。你們發現課文的寫作特點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1、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
(這種寫法叫首尾呼應。)
。ㄈ魧W生找不到,教師可直接指導。)
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ň湮灿蒙鲜÷蕴,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
3、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讓句子更生動、形象。)
4、一個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
(量詞的運用,讓句子優美、清新。)
四、學習字詞,認真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讀一讀。
2、為生字找詞語朋友。(指名口頭組詞)
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別注意幾個字的書寫,如“鋪”字右邊的點不要漏寫;“印”的第一筆是短撇;“規”左邊的點不能寫成捺。
5、學生書寫生字。
五、豐富文本,完成練筆
1、出示課后的“閱讀鏈接”
2、學生自讀,發現和課文在寫法上的不同。
3、教師簡介汪曾祺及《自報家門》這篇文章。
4、學生交流讀后感。
5、出示學校周圍的圖片,引導學生想一想上學或放學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組內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的發現。
7、師:同學們,你能像課文或“閱讀鏈接”那樣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寫下來嗎?
8、學生練筆。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在把握內容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能描述秋雨過后的早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秋雨過后大自然的美,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
重難點: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2、體會秋雨過后地大自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
你們喜歡秋雨后的景色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快速地朗讀課文,圈畫出要求會認的'字。
2、出示要求會認的字,指名讀。
3、師正著,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整體感知內容
1、帶著生字在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你喜歡哪一部分?
2、師生交流初步的感覺。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
四、書寫指導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生字。
2、交流寫好每個生字的方法。
3、老師重點范寫生字。
4、學生練習寫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5、給生字擴詞。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6個生字,學寫13個生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欣賞秋風秋雨的美景。
二、熟讀課文
1、教師放錄音讀課文,學生跟讀。
2、小組內朗讀課文。
3、教師指名讀課文。
4、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5、交流讀后的感受: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哪些地方寫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樣的水泥道上,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課文插圖。
2、看著插圖找找課文中描寫插圖上內容的句子。
3、課件出示關鍵語句。
。1)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2)道路兩旁的法國……葉子。
(3)水泥道像……路的盡頭。
。4)每一片法國……水泥道上。
(5)我穿著……歌唱著……
4、有感情地朗讀課件上地內容。
5、選擇喜歡地句子多讀幾遍,說說喜歡的原因。
6、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你能仿寫幾句嗎?
7、“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句話在文中出現幾次?你能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學的路上,看過哪些美景呢?試著寫一段話,表達出對它的喜愛之情。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教案】相關文章: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評課稿07-22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06-02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02-20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案03-08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08-13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06-24
鋪滿金色的水泥路教案(通用13篇)05-1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說課稿05-18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文07-23
語文教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