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圖教案

時間:2022-08-26 18:32:28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

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注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游)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

  2.在經緯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么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注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游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制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制的平面圖,點撥后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范準確,特別是注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后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布圖、鐵路、公路分布圖、旅游景點分布圖、商業中心分布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征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制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后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復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后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于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著畫、默著畫、反著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里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為什么?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2

  一、設計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地理課程標準為設計基點;以科研課題為行動引領,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出發點。力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親自動手操作動手實踐,小組團結協作,去繪制不同地形的等高線,深刻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發現并能夠總結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和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用總結的規律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從而將這節課推向高潮。可以說本節的教學思路是:問題引出——動手實踐——總結規律——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為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在處理這節教材時本著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是注意線索清晰,使教材知識系統化;第二符合普遍認識規律,方便學生理解記憶。這節課教材分為四個部分。本節課是第二課時,進行的內容是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是初中地理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重要載體之一,而空間思維又是地里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部分內容具有開發學生智力的作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又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而成的,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常用的是分層設色地形圖,有很強的實用性。

  三、學生分析及學法改革

  知識掌握上,學生們已經在地形圖的第一節課時了解了有關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陸地上的五種地形。心理上,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生理上,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結合我校的十五重大科研課題“實施新課程中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我們地理組的子課題“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中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關于課外信息充實地理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性研究”,本節課切實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注重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達到使學生多種器官協調合作、多項信息綜合反饋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僅僅是個引領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學會讀分層設色地形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動手操作、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和表示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

  4、教學重點、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引出問題: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伴隨著優美的風景圖片,我滿懷激情的導入,千姿百態的地形轉化到平面上就是地形圖,為了深刻的理解等高線地形圖,課前,學生們親自動手制作了山體模型,進入模型展示環節:(模型是學生們課前制作的,充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然后教師拿出教具模型,明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嘗試探究:

  1、等高線:

  將立體的山體轉化到平面上,轉化的關鍵點是等高線。何為等高線?”先請學生們談談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師給出標準答案。為下一步學生在山體模型上繪制等高線作好了鋪墊。拉開了動手實踐的序幕,師生交流后利用多媒體形象動畫演示。

  2、探究活動:將一座山體上特殊高度的等高線,投影到平面上,就繪制出了這座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怎樣能夠準確科學地將立體山體上的等高線轉化到平面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等高線繪制活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探究學習,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多種感官結合,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小組活動時,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在學生完成的作品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兩張到三張等高線地形圖的示意圖畫到黑板上,為總結規律作準備。

  (三)發現問題,總結規律,上升高度:

  1、明確等高線繪制原理:動畫演示。結合實際,比方說我們在繪制泰山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時,不能把泰山切割,做幾個切面。這只是繪制的原理。好像是把山切割一樣。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求知態度。

  2、師生互動,學生到黑板前講解,教師因勢利導用彩色粉筆標注出山頂、陡坡、緩坡、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并利用多媒體課件降低知識難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巧妙地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

  3、分層設色地形圖:從學生的作品中發現帶有色彩的等高線地形圖。為什么要畫顏色呢?在學生講解中自然過渡到分層設色地形圖。教師強調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并出示兩張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圖片,增加感性認識。

  (四)應用規律,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在問題的設置上注意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梯度訓練題。

  1、基礎題:判斷山脊、山谷等基本特點。

  2、開放題:學校欲在七年級舉行一次越野比賽,請選定我班的登山路線?

  (五)收獲體會,深情祝福,結束本課:

  (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出示一張珠穆朗瑪峰的圖片)

  “本節課同學們用靈巧的雙手,縝密的思考揭開了等高線地形圖的神秘面紗,重走科學家的探索之路。科學的求知永無止境,讓我們滿懷探索的豪情去攀登一個又一個知識高峰。”激勵學生,從課上延伸到課下。

  (六)板書設計:

  第四節地形圖

  學生作品展示

  六、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力爭用全新的理念設計教學,將課外信息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多方面,多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活動充分,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三者有機結合,鍛煉了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和榮譽感,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創新品質,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七年級地圖教案】相關文章:

地圖的教案09-09

精選《地圖》教案11-28

《地圖》地理教案06-20

七年級地圖教案范文(精選3篇)03-28

畫地圖的美術教案03-17

初中地理地圖的教案03-02

美術寫意地圖教案03-28

我的地圖小學美術教案07-10

認識地圖上的方向教案10-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在线播放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亚洲精品理论国产电影 |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