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時間:2022-09-21 16:30:40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1

  知識目標

  1、知道渦流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渦流對我們的不利和有利的兩個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事例,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和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本節是選學的內容,它又是一種特殊的電磁感應現象,在實際中有很多應用,比如: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講,或者知道學生閱讀.什么是渦流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渦流和自感一樣,也有利和弊兩個方面.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這些實例,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和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

  教學設計方案

  一、引入:引導學生觀察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可用事物或圖片)

  提出問題:為什么它們的鐵芯都不是整塊金屬,而是由許多相互絕緣的薄硅鋼片疊合而成?

  引導學生看書回答,從而引出渦流的概念:什么是渦流?

  把塊狀金屬放在變化的磁場中,或者讓它在磁場中運動時,金屬塊內將產生感應電流,這種電流在金屬塊內自成閉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渦,因此叫做渦流.

  整塊金屬的電阻很小,所以渦流常常很大.

  (使學生明確:渦流是整塊導體發生的電磁感應現象,同樣遵守電磁感應定律.)

  二、渦流在實際中的意義是什么?

  ⑴為什么電機和變壓器通常用相互絕緣的薄硅鋼片疊合而成,就可以減少渦流在造成的損失?

 、评脺u流原理制成的冶煉金屬的高頻感應爐有什么優點?

  電學測量儀表如何利用渦流原理,方便觀察?

  提出上述問題后,讓學生看書、討論回答

  三、作業:讓學生業余時間到物理實驗室觀察電度表如何利用渦流,寫出小文章進行闡述.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社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4、5節的內容,本節處在電場強度之后,位于靜電現象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從電場對電荷做功的角度出發,推知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力做功與移動電荷的路徑無關。利用定義法給出電勢的定義,并通過電勢描述等勢面,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對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給予了思維上的指導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電荷及庫侖定律、電場強度的知識,對本節的學習已具備基礎知識,但不夠深入,仍需要通過本節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教學內容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主要內容為概念的引入和對其物理含義的理解。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高中新課程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本節教材的特點(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會一體)和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電勢的概念,知道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理解電勢差與零點電勢面位置的選取無關,熟練應用其概念及定義式UAB?WAB進行相關計q

  算。明確電勢差、電勢、靜電力的功、電勢能的關系。

  2、理解電勢是描述電場的物理量,知道電勢與電勢差的關系UAB??A??B,電勢與零勢面的選取有關,知道電場中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類比、概括,講述新知識,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通過與前面知識的結合,理解電勢能與靜電力做的功的關系,從而更好地了解電勢差和電勢的概念。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增強科學探究的價值觀。

  三、 重難點分析

  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為:理解和掌握電勢差、電勢、等勢面的概念及意義。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學習過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勢能發生變化,彈簧的彈力做功引起彈性勢能的變化,因此本節教學的難點為把電勢、電勢面與前后知識區別、聯系,并能用此解決相關問題。

  四、 教學與學法分析

  (一)、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

  生學習。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對于簡諧運動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收集一些簡諧運動實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簡諧運動,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應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生應與一定的知識背景即情景相聯系,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本節課采用“誘思引探教學法”。使用投影儀,形象、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發現簡諧運動的規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

  五、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興趣,是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中,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被動答題走向主動探究。

  1、 知識回顧。首先展示圖片,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此導體內部電荷同樣有

  力的作用,此力可以做功,所以電場也有能的性質。

  電勢、電勢差的概念比較抽象,在講解時可以通過引入重力場的有關概念進行類比,以增強知識的可感知性,有助于學生理解。因此接下來,復習有關功的知識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功的量度:W?FScos?;重力做功只與位置有關,與經過的路徑無關;重力做功與勢能的關系:WG??Ep;重力勢能是相對的,有零勢能面。

  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展思維,回顧所學知識,對新知識產生興趣。例如,我們還研究過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勢能發生變化,彈簧的彈力做功引起彈性勢能的變化,那么電場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2、 引入新課。

  指出上圖:在某一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將同一電荷放入電場的不同位置A、B兩點,所受到的電場力是不同的,這是因為A、B兩點的電場強度不同,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以勻強電場為例,勻強電場中,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的大小F?

  Eq為恒力,則電場力做功大小為:W?EqScos?。在這里,W類似如重力做功W

  因此,將W?EScos?是一個與電荷本身無關的量,?hcos?,也是與物體本身無關的物理量,只與重力場本身性質有關。 這一比值叫A、B兩點間的電勢差,用UAB來表示。

  繼續聯系重力勢能提出問題: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移動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勢能的變化也越大,高度差即高度的差值,電勢差也就是電勢的差值,那么如何定義電場中各點的電勢?給一分鐘同學思考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定義,UAB?WAB,若將B點的電勢定義為零電q勢點,則A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A點移動到B點——零電勢點時所做的功。因此,老師強調,電勢通常用?表示,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參考點(零電勢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

  3、 強化和延伸知識點。

  引導學生思考,指出電勢差與零點電勢的選取無關,但電勢是相對零點電勢而言的,與零點電勢的選取有關。然后課堂給出幾分鐘時間,由學生獨立完成一道例題:設電場中AB

  2兩點的電勢差U?2.0?10V,帶電粒子的電量q?1.2?10?8C,把q從A點移動到B點,

  電場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還是負功?設UA?UB。

  4、 知識小結。

  (1)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類似重力場中兩點的高度差,電勢差UAB?WAB,q

  U與W、q無關。

  (2)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參考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并且注意電勢的大小與參考點的選取無關。

  (3)A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

  5、 布置作業。布置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課后獨立完成。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3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電能輸送的過程。

  2.知道高壓輸電的道理。

  3.培養學生把物理規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把物理規律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傳輸電路中電功率轉化及電損耗的計算。

  四、教學方法:討論,講解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電磁感應現象和發電機,通過發電機我們可以大量地生產電能。比如,葛洲壩電站通過發電機把水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發電功率可達271.5萬千瓦,這么多的電能當然要輸送到用電的地方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輸送電能的有關知識。

  (二)進行新課

  1.輸送電能的過程

  提問:發電站發出的電能是怎樣輸送到遠方的呢?如:葛洲壩電站發出的電是怎樣輸到武漢、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學生憑生活經驗能回答:是通過電線輸送的。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可以回答:是通過架設很高的、很粗的高壓電線輸送的。

  出示:電能輸送掛圖,并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作介紹。

  2.遠距離輸電為什么要用高電壓?

  提問:為什么遠距離輸電要用高電壓呢?學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師說:這個實際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板書:(高壓輸電的道理)

  分析討論的思路是:輸電導線(電阻)發熱損失電能減小損失

  講解:輸電要用導線,導線當然有電阻,如果導線很短,電阻很小可忽略,而遠距離輸電時,導線很長,電阻大不能忽略。列舉課本上的一組數據。電流通過很長的導線要發出大量的熱,請學生計算:河南平頂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壓輸電線電阻約400歐,如果輸電線的電流是1安,每秒鐘導線發熱多少?學生計算之后,教師講述:這些熱都散失到大氣中,白白損失了電能。所以,輸電時,必須要盡量減小導線發熱損失。

  提問:如何減小導線發熱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減小發熱q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減小輸電時間t,二是減小輸電線電阻r,三是減小輸電電流i。

  提問:第一種方法等于停電,沒有實際價值。第二種方法從材料、長度、粗細三方面來說都有實際困難。適用的超導材料還沒有研究出來。排除了前面兩種方法,就只能考慮第三種方法了。從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種辦法是很有效的:電流減小一半,損失的電能就降為原來的四分之一。通過后面的學習,我們將會看到這種辦法也是可行的。

  板書結論:(a:要減小電能的損失,必須減小輸電電流。)

  講解:另一方面,輸電就是要輸送電能,輸送的功率必須足夠大,才有實際意義。

  板書:(b:輸電功率必須足夠大。)

  提問:怎樣才能滿足上述兩個要求呢?

  分析:根據公式p=ui,要使輸電電流i減小,而輸送功率p不變(足夠大),就必須提高輸電電壓u。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4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創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 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 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 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 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5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樣確定的;

  3、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重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下邊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直線運動?

  2、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曲線運動

  (1)幾種物體所做的運動

  a:導彈所做的運動;汽車轉彎時所做的運動;人造衛星繞地球的運動;

  b:歸納總結得到: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

  (2)提問:上述運動和曲線運動除了軌跡不同外,還有什么區別呢?

  (3)對比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和彎道上行駛的情況。

  學生總結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

  過渡: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輪上磨__時,__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方向飛出;

  b:撐開的帶著水的傘繞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

  (2)分析總結得到: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個或兩個同時變化,就表示速度矢量發生了變化。

  b:由于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時刻改變,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過渡:那么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做曲線運動呢?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一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鋼珠,如果從旁給它施加一個側向力,它的運動方向就會改變,不斷給鋼珠施加側向力,或者在鋼珠運動的路線旁放一塊磁鐵,鋼珠就偏離原來的方向而做曲線運動。

  (2)觀察完模擬實驗后,學生做實驗。

  (3)分析歸納得到: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4)學生舉例說明:物體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5)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也在這條直線上,物體就做直線運動。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夾角,這時,合力就不但可以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速度的方向,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1、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上。

  3、當合外力F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夾角a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五、作業:<創新設計>曲線運動課后練習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

  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高中物理教案2022年模板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變壓器的構造.知道變壓器是用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

  2、理解互感現象,理解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理想變壓器工作規律并能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4、理解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中電壓、電流與匝數的關系,能應用它分析解決基本問題.

  5、理解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能用變壓器的功率關系解決簡單的變壓器的電流關系問題.

  6、理解在遠距離輸電時,利用變壓器可以大大降低傳輸線路的電能消耗的原因.

  7、知道課本中介紹的幾種常見的變壓器.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物理觀察能力和正確讀數的習慣.

  2、從變壓器工作規律得出過程中培養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及總結概括能力.

  3、從理想變壓器概念引入使學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礎和建立的意義.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原副線圈的匝數與繞線線徑關系中體會物理學中的__、統一美.

  2、讓學生充分體會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__及辯__統一思想.

  3、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及相應的教法建議

  1、在學習本章之前,首先應明確的是,變壓器是用來改變交變電流電壓的變壓器不能改變恒定電流的電壓.互感現象是變壓器工作的基礎.讓學生在學習電磁感應的基礎上理解互感現象.這里的關鍵是明白原線圈和副線圈有共同的鐵芯,穿過它們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變化時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應電動勢之比只與匝數有關.這樣原、副線圈的匝數不同,就可以改變電壓了.

  2、在分析變壓器的原理時,課本中提到了次級線圈對于負載來講,相當于一個交流電源一般情況下,忽略變壓器的磁漏,認為穿過原線圈每一匝的磁通量與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總是相等的這兩個條件,都是理想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的內容.利用課本中的這些內容,教師在課堂上,首先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變壓器原理,原線圈上加上交變流電后,鐵心中產生交變磁通量;在副線圈中產生交變電動勢,則副線圈相當于交流電源對外供電.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從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電能(原線圈中的交變電流)轉換成磁場能(鐵心中的變化磁場),磁場能又轉換成電能(副線圈對外輸出電流).所以,變壓器是一個傳遞能量的裝置.如果不計它的損失,則變壓器在工作中只傳遞能量不消耗能量.

  要使學生明白,理想變壓器是忽略了變壓器中的能量損耗,它的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相等,這樣才得出原、副線圈的電壓、電流與匝數的關系式.在解決有兩個副線圈的變壓器的問題時,這一點尤其重要.當然,在初學時,有兩個副線圈的變壓器的問題,不做統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這類問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引導他們進行分析討論.

  3、學生對變壓器原理和變壓器中原、副線圈的電壓、電流的關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認識,引導學生認真討論章后習題,對學生澄清認識會有所幫助.

  4、變壓器的電壓公式是直接給出的課本中利用原、副線圈的匝數關系,說明了什么是升壓變壓器和什么是降壓變壓器,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能記住電壓關系公式.利用變壓器的輸出功率和輸人功率相等的關系,得到了i1i2=u1u2.建議教師做好用輸出負載調節輸入功率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當負載端接入的燈泡逐漸增多時,原、副線圈上的電壓基本上不發生變化,原線圈中的電流逐漸增大,副線圈中的電流也逐漸增大.

  5、介紹幾種常見的變壓器,是讓學生能見到真實的變壓器的外型和了解變壓器的實際構造.教師應當盡可能多地找一些變壓器的給學生看一看.變壓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十分廣泛的應用.課本中介紹了一些,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進行介紹,或看掛圖、照片、實物,或參觀,以開闊學生眼界,增加實際知識

  6、電能的輸送,定__地說明了在遠距離輸送電能時,采用變壓器進行高壓輸電可以大大減少輸電線路上的電能損失.這里重點描述了輸電線上的電流大小與造成的電熱損失的關系,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壓輸電的必要__.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變壓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規律.

  2、難點:

  (l)理解副線圈兩端的電壓為交變電壓.

  (2)推導變壓器原副線圈電流與匝數關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對象的含義.

  3、疑點:變壓器鐵心是否帶電即如何將電能從原線圈傳輸出到副線圈.

  4、解決辦法:

  (l)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變壓器工作規律使學生能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規律.

  (2)通過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論推導得出通過原副線圈電流與匝數間的關系.

  (3)通過運用變壓器工作規律的公式來解題使學生從實踐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義

【高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案06-02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干涉04-22

高中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物理教案06-20

彈力高中物理教案設計03-28

高中物理教案電場強度04-21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03-29

高中人造衛星物理教案04-06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6篇)09-08

《電磁波的發現》高中物理教案06-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 亚洲v天堂国产v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精品 | 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