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的玩具箱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的玩具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的玩具箱 1
設計意圖
許多幼兒家里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物或家人制作的,數量不多卻備受珍惜。有感于此,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人手,借助家長的支持,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體驗玩具的制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于愛,啟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著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了解更多民間游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玩玩的過程中,了解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感知玩具中蘊含著快樂和家人之間的關愛。
2.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并與同伴分享。
3.懂得珍惜玩具;愿意主動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萌發感恩意識;對民間游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幼兒的母親)提供一些他們小時候的玩具和講解玩具來源的視頻;請幼兒準備一個玩具帶回園。
2.教具:玩具箱(內有手絹、沙包、自制布娃娃等)、PPT、背景音樂《丟手絹》《杜鵑圓舞曲》等。
3.學具:沙包(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1.猜測古樸箱子中的玩具,激發參與興趣
指導語:“劉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里面裝著你們的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小朋友都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么玩具呢?”
幼兒猜測。
教師逐一出示玩具,讓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
環節自評:導入環節出現古樸的木制箱子,對此幼兒很少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很有興趣地猜測箱子中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
2.猜猜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玩法,體驗不同玩法中的樂趣
(1)玩手絹(手帕)。
討論:手絹是玩具嗎?
幼兒經過討論,多數可能認為:手絹不是玩具(如果幼兒認為是玩具,請他/她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
教師通過用紙巾和手帕做對比,引導幼兒梳理討論結果:手絹和現在用的紙巾一樣,可以用來擦鼻涕、擦臉等。手絹用過之后,清洗之后可以再次使用,比較環保。紙巾用過之后,就扔掉了。
指導語:“媽媽認為,手絹是玩具。一起來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么玩的。”
①手帕的玩法1:民間游戲“丟手絹”。
A.介紹該游戲玩法
幼兒圍坐成一個大圈,一名幼兒拿著手絹圍著大圈跑。播放音樂《丟手絹》。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時,這名幼兒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一個同伴的身后,然后繼續圍著圈跑。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同伴馬上去追剛才那名幼兒,要圍著圈追……
B.幼兒游戲
教師指導重點:提醒幼兒奔跑時不要離開圈;只能是撿到手絹的那名同伴起來追,其他幼兒坐在位子上給他們加油。
②手帕的玩法2:變老鼠。
A.變個小魔術:(邊疊布老鼠邊念兒歌)“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只(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讓幼兒輕輕撫摸布老鼠的背);呀,跳出來了!咦,小老鼠又躲進洞里,不見了;呀,又跳出來了;它想出來和你們玩,做游戲呢!”
B.幼兒學習兒歌,自主體驗這種玩法,自由探索手帕的更多玩法。
(2)玩沙包。
①談話:猜猜沙包的構成,了解沙包的做法。
教師出示神秘箱中的沙包:“猜猜看,它是什么玩具?”“沙包是怎么做出來的?”幼兒討論之后,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用小剪子輕輕剪開一個沙包,對著盆把沙包里面的沙子倒出來。
小結:沙包里面多數裝沙子,也可以放米,還可以放豆子等。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的,媽媽可喜歡這些充滿愛心的沙包了。
②媽媽小時候沙包的.玩法(播放音樂《杜鵑圓舞曲》):合作玩抓“骰子”、單腳踢、對踢等。
③幼兒玩沙包,先感受媽媽小時候的玩法,重點學習合作玩抓“骰子”;然后自由探索沙包的新玩法。
④分享環節:請3~5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法。
指導語:“剛才你是怎么玩沙包的呢?”
幼兒大膽表達,教師梳理結果:沙包可以有很多玩法:頂、拋、踢、接等。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民間游戲的有趣,也讓他們自由探索這些物件的新玩法,體驗媽媽的玩具所帶來的不同體驗,了解媽媽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縫制的,里面充滿了外婆對媽媽的愛。
3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再現生活經驗,發現分享的樂趣
(1)請幼兒用較為清晰、流暢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其玩法。
指導語:“剛才你們都玩過了兩種玩具,它們給媽媽的童年帶來了歡樂。我也很想知道你家里都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歡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的?”
(2)鼓勵幼兒自選同伴分享玩具。
(3)用玩具開展“巧手”比賽。
①請拿著玩具車的孩子,進行賽車。
A.遙控車比賽規則:在地上放些障礙物(盆、小紙箱、沙包等),幼兒在把車放在起點線上,從裁判喊“開始"后,在規定的2分鐘內,遙控車要繞過障礙物且不能碰到,比比哪輛車最先到達終點。
B.回力車比賽規則:幼兒把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根據裁判口令發車,比賽誰的車開得最遠。
②請拿著娃娃的幼兒,比賽給娃娃做裝飾,看看誰做得又快又美。
比賽規則:在規定時間內,根據桌上的裝飾材料(如項鏈、頭花、假發套、羽毛等)對娃娃進行裝飾,以裝飾出最美的娃娃(幼兒評選為主)為勝。
環節自評:在分享玩具的環節,設置了幾個游戲情境,不同性別、不同喜好的幼兒均從中體驗到分享玩具的快樂。
4.通過實物對比、觀看視頻和討論,懂得珍惜玩具,感知周圍的愛
(1)出示媽媽的玩具箱中的布娃娃、沙包和手絹,請幼兒觀察:“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你們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發現,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媽媽的玩具舊了,但是依然完好,也很整潔,說明媽媽很珍惜這些玩具。讓幼兒對比一些被他們丟棄或毀壞的玩具照片,啟發幼兒珍惜他自己的玩具。
(2)幼兒觀看家長自拍的視頻(其中,家長談到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材料、家人制作或同伴交換而來),讓幼兒體會這些玩具中蘊含的溫馨情感。
(3)遷移經驗:讓幼兒看看班級活動區里的玩具,體驗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愛。啟發幼兒珍惜班級的玩具。
環節自評:本環節通過實物對比和觀看真實的視頻,幼兒對其中出現自己父母表述其童年玩具的情形,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經過啟發,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中也有來自家人、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的愛。
5.欣賞散文,升華情感
(1)欣賞散文——教師朗讀,幼兒自由跟讀。
指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媽媽小時候的沙包玩具是外婆做的。外婆在工作后,利用休息時間給媽媽做玩具,真辛苦,所以媽媽特別珍惜玩具,里面有著外婆對媽媽深深的愛。”“我們來聽聽這篇優美的散文《媽媽的玩具箱》。”播放視頻,幼兒欣賞和自由跟讀散文《媽媽的玩具箱》。
(2)討論: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①理解媽媽愛的方式。
引導幼兒討論:“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
幼兒自由交流。
重點討論:“如果你亂扔玩具,亂摔玩具,或者跟同伴爭吵或打架,媽媽批評了你。你覺得這時候,媽媽還愛你嗎?”啟發幼兒感知,當他做錯事時,媽媽或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
②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提問:“你打算為你的媽媽做些什么事,讓媽媽感受到你愛她呢?”
幼兒討論。
教師梳理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在媽媽回家的時候幫忙端一杯水、做簡單的家務事或給她捶背。有機會還可以為媽媽畫一幅畫、照一張相等。”
與幼兒共同討論,引導其明白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自然地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的玩具箱 2
設計意圖
幼兒家里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入手,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媽媽小時的玩具,體驗玩具制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于愛,啟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會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了解更多民間游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2.在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游戲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難點: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玩具箱(手絹1份,沙包l2份,皮筋4根)
2.PPT、配景音樂《杜鵑圓舞曲》,《催眠曲》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介紹自已喜歡的玩具,再現原有的經驗。
師: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玩具,你最喜歡什么玩具?那這些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呢?
小結:你們的玩具是從商店里買來的,玩具能帶給你們快樂,所以你們都喜歡玩具。二、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出示箱子并猜測,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里面裝著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你們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么玩具呢?
幼兒:猜測(議論)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會有些什么玩具,
2.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手帕的玩法
第一件玩具快出來了,是什么呀——手帕。師:手帕是用來干什么的?
幼兒:擦鼻涕,擦手、擦臉等。
師:你們都覺得手帕不是玩具,那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么玩的?玩法一:變老鼠。
師:(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只(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輕輕撫摸)呀,跳出來了
玩法二:變香蕉。
師:小手帕變變變,還會變成什么呢?(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折一折,折一折,變成了什么?師舉起來,幼兒自由猜測。有的人說是小花,有的人說是冰淇淋。師把香蕉皮,一一撥開,嗷嗷做吃狀。
師:你猜對了,是香蕉,給你吃一口,別急,你也來吃一口,好吃吧。玩法三:變帽子。
師:媽媽還還可以把手帕變成什么呢。幼:帽子。(邀請小朋友來帶一帶帽子)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就是一塊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手帕,卻在媽媽的手上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是媽媽小時候的玩具,要把它收拾好放進玩具箱。
(2)沙包的玩法
師:除了手帕,媽媽的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答案就在這里。播放PPT:師:看出來了嗎?第二個玩具是什么呀?
幼:沙包。
師:你們剛才有沒有發現,是誰幫媽媽做的沙包啊幼:奶奶,外婆等。
師:外婆,就是媽媽的媽媽。媽媽的沙包呀,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給媽媽的,媽媽可愛這些沙包了。
師:媽媽小時候是這樣玩的,螃蟹走一背靠背夾住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橫著身體像螃蟹-樣側著走或者教師演示抓骰子,踢,接等玩法。
師:今天啊,老師把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都給帶來了,都在這里,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
師:小朋友拿到沙包后,就可以找個空地玩一玩(播放音樂)。第四,幼兒自由玩沙包。
收拾沙包:好,孩子們,趕快把沙包輕輕放進這個小籃子里。(音樂停)
師:說說看,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呢?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呢,就是一只方方的沙包,媽媽可以玩出很多的方法:頂,拋,踢,接,背。小小的沙包,給媽媽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快樂。
(3)橡皮筋的玩法
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拿出橡皮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師告訴幼兒這是橡皮筋。咦,這個橡皮筋媽媽是怎么玩的呢,誰來說一說(播放跳皮筋的視頻)
師:橡皮筋原來是這么玩的呀,你們想要試一試嗎?(幼兒嘗試跳皮筋,三人一組)師:你們跳橡皮筋開心嗎?
師小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根長長的橡皮筋,在媽媽的童年里,和伙伴們一起跳橡皮筋是最快樂的時光,長長的橡皮筋串起了媽媽和伙伴們的歡聲笑語。
師:剛才我給你們介紹了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媽媽的玩具會花很多錢嗎?媽媽的玩具雖然很便宜但卻能帶給媽媽許多許多快樂。
三、欣賞散文,情感升華(一)欣賞散文
師:媽媽的玩具箱里可能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聽聽看,媽媽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散文)
師:好聽嗎?這就是媽媽的玩具和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二)理解媽媽的愛。
①愛的方式
請幼兒說說,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師:我們剛剛知道了外婆給媽媽做沙包,外婆是很愛媽媽的,那你們覺得,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
幼:愛。(一起說)師: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呢?幼:抱我,親我,給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等等。
②討論:在亂扔玩具,亂摔玩具,做事不認真時,媽媽嚴肅的批評是不是一種愛。
活動總結
本節綜合活動以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為基礎,借助散文《媽媽的玩具箱》進行。利用孩子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玩具,知道媽媽的玩具是一些簡單普通但對媽媽來說卻是很珍貴的。體驗手帕、沙包、橡皮筋等不一樣的玩法的同時,了解其他民間玩具的玩法。整個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與老師的互動也很強。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媽媽的玩具箱】相關文章:
中班綜合教案《媽媽的玩具箱》05-31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1-17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7-27
【熱門】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3-30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精】03-29
【推薦】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3-29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熱】03-29
【熱】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3-30
【精】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3-30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