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乃斯的馬高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鞏乃斯的馬高二上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寫動物的取材謀篇方法;
2.學習體會本文表達的勇敢、自由、進取的精神和崇高友愛的感情,及對不受羈絆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體現的思想精神。
2.難點:年代人們的處境。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者簡介:
周濤,原名周小濤,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神山》、《野馬群》及散文《鞏乃斯的馬》、《哈拉沙爾隨筆》等。祖籍山西,在京啟蒙,少年隨父遷徙新疆。1969 年畢業于新疆大學中文系,現為新疆軍區創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詩集、散文集20多種,深得讀喜愛。曾獲全國詩集獎和全軍八一獎,1998年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系新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最具個性魅力和文學氣質的優秀作家。
二、詞語:
◎生詞:
丑陋畸(jī)形 齜(zī)牙大鳴 滑稽 馱(tuó)著 唿(hū)哨 顛簸 歉疚(jiù) 鬃毛 牝(pìn)馬 馬駒(jū)兒 穹(qióng)廬 氈(zhān)房 倏(shū)忽 悲愴(chuàng) 后裔(yì) 兵馬俑(yǒng)
◎詞解:
安貧知命:安于貧窮的生活,知曉自己的命運。
尤物:指優異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當之無愧:能承受各種榮譽或稱號,名副其實,一點也不慚愧。
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義)。
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談話詳盡透徹。也指暴露得很徹底。
我行我素:不管別人怎么說,我還是照我本來的一套去做。
馬踏飛燕:東漢青銅奔馬。
◎名句:
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史記刺客列傳》)
李賀:“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馬詩》)
三、課文解讀: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表情地朗讀描寫馬奔的兩個場面。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馬的見解。
(二)內容探討:
1、課文是怎樣揭示鞏乃斯的馬的性格的?
——(1)比較;(2)以濃筆重彩,描繪了兩幅鞏乃斯馬奔的壯闊圖景;(3)展開聯想,揭示馬與人類的藝術和歷史生活的密切聯系。(4)描寫與議論、抒情并用。
2、說說作者的思路:
——比較引出——描寫抒情——聯想議論
3、按此思路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并說出各部分的大意。
——①通過比較,指出“馬”是“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
②通過兩個馬奔的典型場面,表現出馬的生命活力與人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③展開聯想,表達對馬的品性和精神的贊美與喜愛。
4、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動物與馬對比,這些動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點是什么?
在書上劃出。
5、把第二部分劃成三個層次,并寫出大意。
——①寫雪夜騎馬狂奔的場景。
②對馬的觀察、思考及其帶來的藝術享受。
③寫草原上的馬群突遇暴風雨狂奔的場景。
6、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并朗讀。
①馬能給人勇氣,給人以幻想,這也不是笨拙的動物所能有的。在鞏乃斯后來的那些日子里,觀察馬漸漸成了我的一種藝術享受。
——馬的狂奔與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強力沖動抗拒著當時陰暗低沉的社會生活氣候。在壓抑痛苦的環境中,馬奔使作者重溫到人生自由的快樂。了解了這層含義,就不難理解作者何以把觀察馬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了。
②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里坐臥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樣兒的馬走過去了。
——在那個與世隔絕、生活單調、充滿危險的年代,作者只有一個樂趣,看馬。從中“驀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壯美和那時潛藏在我們心里的共同憂郁……”從而獲得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懷。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發愣、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草原上的馬群突遇暴風雨狂奔的場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這淋漓盡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種酣暢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種恢宏壯闊的崇高的場面,使得他“發愣、發癡、發呆”,在幾分鐘內見到的將“終身受用不盡”,因為在人生的瞬間他難得地面對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壯烈。
7、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從哪些方面,用了哪些資料來表達對馬的贊美與喜愛?
——從文學、藝術、歷史、民族文化等方面。具體材料在書上劃出。
8、結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并朗讀。
④牛從挽用變為食用,仍然是實用物;毛驢和駱駝將會成為動物園里的展覽品,因為它們只會越來越稀少;而馬,車輛只是在實用意義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從實用物進化為一種藝術品的時候恰恰開始了。
——馬跟牛、毛驢、駱駝不同,它獨具藝術價值。從歷史來看,馬的歷史,和我們民族的歷史緊密相聯著。駿馬與武士與英雄以及今天的軍人有著難以割舍的親緣關系,曾創造出許多叱咤風云的壯美形象。從文化來看,我們有許多關于馬的故事,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龍馬精神”已成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
(三)主題:
本文揭示了馬作為人類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藝術價值以及給作者的深刻啟迪,贊揚了勇敢、自由、進取的精神和崇高友愛的感情,寄托了自己對不受羈絆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四)藝術特色:
(1)情感濃烈飽滿。
(2)描寫獨具特色,意境闊大雄壯。
如文章中的兩個馬奔場面的描寫。
一個場面是作者1970年在一個農場接受再教育時忍受不了精神的壓抑,在冬夜曠野的雪地上縱馬狂奔的場赴,“隨著馬的奔馳、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感受自由的親切和駕馭自己命運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暢啊!”
在另一個場面中,作者進一步展示了這種生命力的沖動達到極致時酒神式的狂亂奮發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縱橫馳騁,所有的外界的羈絆都不放在它的眼里。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鞏乃斯草原上所見到的最壯闊的馬群奔跑場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安分的精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式地在這原野上匯聚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場面!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的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
兩個廣闊壯烈的場面,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的特色。正是這種特有的西部風情,提升了作為個體的作者生命境界,形成一種特定的西部氣質,同時也顯示出作為特定人文景觀的西部氣質是與特有的自然景觀分不開的:這種廣闊純樸的自然景觀是精神處于絕境的人的最后的支持,既逼迫又提升著使個體達到一種崇高壯烈的生命境界。對于周濤來說,馬的優美而不羈的精神正是這種西部氣質的象征,他偏重它自然的一面,尤其是自然作為人的精神的最后支撐這一點。他寫道,在那個與世隔絕、生活單調、充滿潛伏危險的年代,他只有一個樂趣,看馬:“不象書可以被焚,畫可以被禁,知識可以被踐踏,馬總不至于被驅逐出境吧?”這樣,他就從鞏乃斯的馬身上找到了“奔馳的詩韻,遼闊草原的油畫,夕陽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當然,也有我們在上面所指出的淋漓盡致、酣暢痛快的生命境界。人與自然處于一種互相激發的狀態,終于將本來地方色彩頗濃的西部風情上升到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文境界。
四、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語文活動:(見課文第3頁)①②兩小題任選一題,完成后寫在練筆本上。
《鞏乃斯的馬》原文閱讀
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里坐臥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樣兒的馬走過去了。
而且我還聽不得馬嘶,一聽到那銅號般高亢、鷹啼般蒼涼的聲音,我就熱血陡涌、熱淚盈眶,大有戰士出征走上古戰場,“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慨。
有一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一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匯聚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攜裹,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鐘后,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發愣、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鞏乃斯的馬》同步練習
一、運用和積累
1、把下列句子改寫為結構整齊的句子。
油畫般的遼闊草原,群雕在夕陽落照中兀立于荒原,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
改寫:
2、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1)在我眼里,牛總是有點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貧知命的樣子,這大概是由于過分提倡“老黃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
(2)它是馬群的靈魂,作為這群馬的首領當之無愧,因為它的確是無與倫比的強壯和美麗。
(3)在鞏乃斯草原度過的那些日子里,我與世界隔斷,生活單調。
(4)強度的體力勞動并不能打擊我對生活的熱愛,精神上的壓抑卻有可能摧毀我的信念。
3、你能寫出荊軻刺秦王出發前所唱的悲壯的歌嗎?
二、課內文段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4——6題。
有一次我碰上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瞬間打得煙塵滾滾。就在那場暴雨的豪打下,我見到了最壯闊的馬群奔跑的場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地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有的瘋狂地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攜裹,大喊大叫,卻毫無聲響,喊聲像一塊小石片跌進奔騰喧囂的大河。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劃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雪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而這一切,得在飛速移動中展現,幾分鐘后,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見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發愣、發癡、發呆。我見到了,見過了,這世間罕見的奇景,這無可替代的偉大的馬群,這古戰場的再現,這交響樂伴奏下的復活的雕塑群和油畫長卷!我把這幾分鐘間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所給予我的將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4、作者為什么寫夏日之雨“來勢之快”“雨腳之猛”?
答:
5、作者為什么“發愣、發癡、發呆”?
答:
6、第一段文字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試選你感觸最深的一點做簡要分析。
三、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7——9題。
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7、詩中“扣”“咽”這些詞有何意味?
答:
8、“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的含義是( )
A.這兩句詩形象地描寫出壓迫者的兇狠和殘忍。
B.這兩句詩形象地描寫出壓迫者的兇狠,也表現了“老馬”不知出路何在的悲哀。
C.這兩句詩既描寫出壓迫者的兇狠和殘忍,也表現了老馬看到光明前景和希望。
D.這兩句詩既描寫出老馬的悲慘處境,也表現出它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9、你認為“老馬”有哪些象征意義?為什么?
答:
四、課外探究
10、周濤在《鞏乃斯的馬》中說,“牛總是有點落后的象征的意思”,“它們的特性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著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命對強者的屈服”。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請說一說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改寫:遼闊草原的油畫,夕陽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規模轉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
2、(3)“隔斷”應改為“隔絕”。
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4、環境描寫,寫雨的來勢快、猛,更能突出馬群的熱烈奔放,為下文馬群的自由奔放天性的展現作鋪墊。(意思對即可)
5、因為作者見到的是世間罕見的奇景,體會到了生命自由奔放的強烈的激情,領悟到了生命酣暢痛快的境界,心靈引起巨大的震撼而無法用語言表達。
6、多使用短句,表現了馬群奔騰喧囂的氣勢;使用排比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場面顯得生動形象。
7、(1)“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詩句一“扣”字,描繪出老馬精疲力竭、奮力掙扎的形象,展現了老馬肉體和精神的重壓,形神畢現,觸目驚心。
(2)“咽”字,將老馬人格化,表現了老馬面對無盡的悲哀和痛苦堅忍、倔強的品格。
8、B.
9、它是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人民悲慘形象的真實寫照。“它橫豎不說一句話”“它把頭沉重地垂下”“它有淚只往心里咽”這些語句揭示舊中國人民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深重的苦難。(可以有其他理解,能自圓其說即可)
10、(略)
【鞏乃斯的馬高二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必修二語文《鞏乃斯的馬》教案09-26
鞏乃斯的馬說課稿12-06
《鞏乃斯的馬》教案設計07-04
課文《鞏乃斯的馬》教案范文07-04
課文《鞏乃斯的馬》教案范文08-25
課文教案《鞏乃斯的馬》09-04
鞏乃斯的馬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鞏乃斯的馬》教學設計08-13
《鞏乃斯的馬》說課稿范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