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沙漠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出沙漠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筆下人在逆境中也要堅守信念和精神的人生啟示。
2、體會文章作為小小說所運用的插敘、懸念、側面描寫等寫作技巧。
說明:
《走出沙漠》是一篇非常吸引人而且非常感人的小說。故事圍繞著一個水壺發展,由兩次想奪壺到最后發現綠洲和道出水壺的個中秘密。故事情節非常緊張扣人心弦,而不乏感人和啟迪意義。教師除了帶領學生探究這篇小小說的寫作技法外,更應引導學生領會文章要傳達給我們的人生哲理: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戰勝絕望。感悟作品中的生命意義也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小說中體現出的對于在逆境中也要堅守信念和精神的人生啟示。
2、難點:小說對于插敘、懸念、側面描寫等寫作技巧的運用。
說明:
《走出沙漠》全文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來塑造人物。作品塑造的主人公沒有真正出場,一句正面描寫都沒有,全部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完成對人物的塑造的。所以在講授這篇微型小說時首先應該探究的就是作品所要表現的真正的`主人公是誰。《走出沙漠》里的肇教授,在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想出了用裝滿沙子的水壺佯為一壺水的主意來使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隊隊員的生命。這個人物沒有出場,但從這個計謀來看,這個人物的胸懷、品德和謀略,一下子全部在讀者的面前熠熠生輝。
思路點撥:
《走出沙漠》這篇微型小說讀來絲絲入扣,也許有的讀者在未讀到結尾時就已猜出了故事的結局。作者運用了小說中非常吸引人的“懸念”手段,把肇教授的死因和把沒有水的水壺傳給我的情節挪移了出來,放到故事后面才快速補出。因為重要的情節被挪移便制造了情節上的空白和敘述上的懸念。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結構使故事出現了真相突然展示的情節突變,而且造成了讀者對這篇小說真相的強烈期待。這篇課文讀完以后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寫作技法做一品析。而在勾畫人物性格上作者并沒有采用正面描寫,而是通過側面描寫和“我”的兩次插敘,體現出肇教授先人后已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著的性格特征。
練習舉隅:
閱讀這兩篇小說后,說說你在微型小說的構思上有什么發現。
【走出沙漠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老王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10-13
在柏林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10-13
終南山滬教版高一下冊語文教案10-13
滬教版外婆的手紋教案06-12
滬教版外婆的手紋教案08-29
草莓(滬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滬教版高中語文《說數》教案02-17
蒹葭滬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0-13
滬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2-14
滬教版語文《秘密》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