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畫松樹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畫松樹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畫松樹教案 1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松樹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結合墨色變化、用筆方法學畫松樹 。
2、 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筆墨表現松樹的枝干、松針等特點,嘗試運用筆墨表現松樹枝干形態和松針組合特點 。
3、 體會松樹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現出的松樹的美 。
二、 教學準備
師:搜集贊美松樹的詩詞、名家松樹攝影圖片,準備國畫所需的工具材料 。
生:帶齊毛筆(大楷、斗筆)、調色盤、墨汁等工具 。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墨色變化、用筆方法表現松樹的樹皮皴法、枝干形態和松針組合特點 。
難點:巧妙地運用墨色變化和用筆方法表現松樹的特征 。
四、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a、出示課件請學生誦讀南朝范云的 《詠寒松》詩: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 。凌風勁節,負雪見貞心 。
b、交流詩意并點題:松樹是我們民族的吉祥樹,是長青不老的象征,因此成為我國古今文人與畫家喜歡的創作題材之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水墨的表現方法畫松樹 。
2、發展階段
a、欣賞一組松樹攝影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松樹的形態特征:挺拔型與虬(qiu)曲型并從圖片中探究“樹分四歧(qi)的特點 。
b、欣賞圖片了解松針的基本組成:圓形、扇形、馬尾型等 。
c、對比欣賞:出示攝影作品《迎客松》的圖片,與胡也佛的國畫作品《迎客松》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感悟畫家是如何描繪松樹枝干形態及體現“樹分四歧”特征的` 。
d、欣賞金農的《百木之長》,觀察畫家表現松樹的用筆用墨方法 。
五、展評階段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
六、拓展延伸
欣賞幾幅古今畫松名家的作品,滲透有關松樹品格的德育內容 。
七、收拾整理 。
學畫松樹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中國畫中松樹的基本形態特征和結構,學習和實踐松樹的繪畫技法,如勾勒松針、皴擦松干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模仿和創作,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尊重,領略國畫中“以形寫神”的藝術魅力,體驗國畫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松樹的基本造型特點及松針、松枝、松干的繪制技法。
難點:如何運用墨色變化表現出松樹的質感和立體感,以及在畫面布局中體現出松樹的精神風貌。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約5分鐘):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松樹國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討論松樹在中國畫中的象征意義和藝術表現手法。
2、講授新課(約20分鐘):
分析松樹的自然形態特點,講解松針、松枝、松干的具體畫法。
演示松樹的繪畫步驟,強調墨色的運用和筆觸的變化。
3、實踐操作(約30分鐘):
學生根據教師演示進行臨摹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糾正錯誤,提出改進意見。
4、作品展示與點評(約10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評價,教師總結點評,強化學生對松樹繪畫技法的理解。
5、小結與作業布置(約5分鐘):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鼓勵學生課后繼續練習,獨立創作一幅帶有松樹的國畫作品。
四、教學資源準備:
1、松樹實物或圖片
2、國畫工具(毛筆、墨汁、宣紙)
3、松樹國畫示范作品
五、教學建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表達,鼓勵他們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礎上,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使松樹的形象更具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
學畫松樹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習和掌握松樹的基本結構特征,如松針、松枝、松干的形態特點及繪畫表現手法。
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對線條、色彩的運用能力,鍛煉國畫或素描等繪畫技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學習松樹的繪畫步驟和技法。
分析并欣賞名家的松樹畫作,引導學生理解松樹在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和表達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和尊重,領悟“歲寒三友”中松樹堅韌不拔的精神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松樹的照片或者名畫,引導學生觀察松樹的特點,引入課題——《學畫松樹》。
二、講授新課
1、講解松樹的結構特點:松針呈簇狀分布,松枝曲折有力,松干蒼老斑駁。
2、教師示范繪畫步驟:
先畫主干,注意其粗細變化和彎曲轉折;
接著添加大枝,表現出疏密有致的層次感;
再描繪松針,強調其簇團狀的形態以及長短、疏密的變化;
最后調整整體效果,用墨色深淺體現出立體感和空間感。
三、實踐操作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動手繪制松樹,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四、作品評價與分享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評價并互相點評,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指出優點和改進之處。
2、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創作一幅以松樹為主題的完整作品。
五、課堂小結
強調松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將自然美轉化為藝術美。
教學延伸:
布置作業,讓學生嘗試用水墨畫、素描或油畫等多種形式繪制松樹,體驗不同藝術風格下松樹的表現方式。
學畫松樹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國畫中松樹的基本形態、生長特點以及繪制松樹的基本筆法和墨色運用,提升學生的國畫繪畫技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實踐等環節,引導學生體驗國畫創作的過程,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領略國畫藝術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松樹的基本結構及生長特點的理解。
2、國畫中松樹的運筆技巧和墨色變化的掌握。
【教學難點】
如何用筆墨表現出松樹的蒼勁有力和勃勃生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約5分鐘)
1、教師展示古今名畫中的松樹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松樹在畫中的'表現形式和寓意。
2、引出本節課主題——學習繪制國畫松樹。
二、講解示范(約20分鐘)
1、講解松樹的自然形態和結構特點,如樹干、樹枝、松針的形態特征和生長規律。
2、示范繪制松樹的基本步驟和技巧:
樹干的勾勒:運用中鋒、側鋒結合,體現其蒼老、曲折的質感。
枝葉的表現:以點厾、披麻皴等手法表現松枝的延伸和松針的繁密。
墨色的變化:通過濃淡、干濕對比,展現松樹的立體感和生命力。
三、實踐操作(約30分鐘)
1、學生按照教師指導進行松樹的臨摹或創作練習。
2、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運筆、墨色控制等方面的錯誤。
四、作品展示與點評(約10分鐘)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思路和感受。
2、教師對每一份作品進行點評,表揚優點,指出改進之處,并進一步深化對國畫松樹技法的認識。
五、課堂小結(約5分鐘)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國畫松樹的繪制要點,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將所學知識融入到日后的創作實踐中。
【作業布置】
布置一幅完整的國畫作品,主題為“松”,要求充分運用課堂所學的松樹繪制技巧,力求表現出松樹的風貌和精神內涵。
學畫松樹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松樹的基本形態特征,學習和理解國畫中松樹的繪畫技法,包括松針、松枝以及樹干的表現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示范和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領悟松樹堅韌不屈、四季常青的品質象征,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約5分鐘)
1、教師展示不同形態的松樹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松樹的外形特點。
2、講述松樹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如長壽、堅韌等。
二、新課講解(約20分鐘)
1、詳細解析松樹的繪畫要素:松枝的生長規律、松針的簇擁形態以及樹干的蒼老質感。
2、教師現場演示如何用毛筆描繪松樹,強調運筆的輕重緩急和水分控制,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
三、實踐操作(約30分鐘)
1、學生嘗試根據教師的指導,分步驟練習繪制松樹。
2、教師巡回指導,對學生的繪畫過程進行個別輔導,及時糾正錯誤,鼓勵創新。
四、作品評價與分享(約10分鐘)
1、學生展示自己的松樹畫作,自評并互評,從構圖、形態、筆墨運用等方面進行交流。
2、教師點評總結,對學生的.作品給予肯定和建議,同時進一步深化松樹形象在國畫中的美學價值。
五、作業布置
要求學生課后繼續練習松樹的繪制,嘗試創作一幅以松樹為主題的國畫作品。
教學注意事項:
1、在教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技巧。
2、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體現出個人的藝術風格。
【學畫松樹教案】相關文章:
王冕學畫教案04-02
《王冕學畫》教案08-25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03-16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03-06
小學畫圖教案03-06
學畫葉子的小學教案06-26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05-31
徐悲鴻的勵志學畫教案05-31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1-17